「十三五」以來,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思路,黔南州以城鎮化帶動戰略為引領,以規劃指導建設和管理,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不斷加快城鎮建設步伐,加速黔南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進程。
經過五年來的努力,如今的黔南大地,城鄉美景如畫卷,宜居宜業亦宜遊。全州城鎮空間布局進一步合理,城鄉建設管理工作進一步規範,城鎮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城市品質、面貌及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進一步提升。
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都勻城區更加宜居宜業亦宜遊。曾祥平 攝
配套設施日臻完善
過去五年,我州爭拼搶擠、加大投入,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五年來,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629億元,爭取到中央和省預算內項目1817個,獲得國家、省預算內資金128.8億元,龍裡中鐵國際生態城等一批重點項目穩步推進。
2020年9月4日,黔南州2020年新型城鎮化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羅甸縣舉行。姜來 攝
為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我州印發實施了《黔南州做強都勻、做優縣城、做特鄉鎮、做美村寨三年(2016—2018)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開啟了黔南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新篇章。2018年又印發實施《黔南州提升城市品質三年(2018-2020)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加強人文城市建設,積極開展城市「雙修」,優化城市路網結構,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和垃圾綜合處置,不斷提升園林綠地,改善停車服務能力,推進公共設施均等,促進全州城市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使全州城市更加宜居宜業宜遊。
貴南高鐵龍裡段石頭寨大橋2號墩施工中 龍毅 攝
大力實施「六網會戰」,交通固投完成1800億元以上,較「十二五」增長143%,開工建設貴南高鐵、甕馬鐵路南北延伸線,平塘至羅甸、三都至荔波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公路通車總裡程增加至近30000公裡,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1300公裡,鐵路裡程達540公裡,全面實現「村村通」「組組通」。
蜿蜒的通組公路走組串戶,讓三都群眾出行更加方便。(圖源:三都縣融媒體中心)
水利工程固投完成375億元,福泉鳳山大型水庫如期開工,貴定花甲、獨山打漁河、羅甸抗村等中小型水庫基本建成,供水能力達到14.32億立方米,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率達43.6%;電力投資完成42.4億元,電網升級改造加快推進;數字基礎設施投資完成66.07億元,率先在全國少數民族地區中邁入5G時代。
2020年1月22日,我州最大的水利工程福泉鳳山水庫正式開工。馮小東 攝
按照宜居宜業宜遊要求,我州系統安排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提質升級。截至2020年6月,城市自來水廠24個,日供水能力52.21萬噸,供水普及率達到90.67%;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85.3%,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城鎮天然氣管道821.71公裡,供氣總量達到7858.27萬立方米,液化氣供氣總量達到14912.93噸,全州燃氣普及率達到71.16%,啟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建設,累計建成19.46公裡。
平塘縣金盆街道北環社區乾淨整潔的衛生室(圖源:平塘縣融媒體中心)
隨著城鎮路網、供水排水、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城鎮燃氣等市政公用設施,以及衛生院、敬老院、學校、幼兒園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配套完善,我州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規模適當、職能類型豐富的黔南山地特色新型城鎮體系。
美景城鄉宜居宜遊
孜孜以求,砥礪奮進。五年來,我州統籌城鎮和鄉村實現區域互動,依託區域中心城市聚集效應,推動環貴陽縣市與貴陽、貴安深度合作,積極融入貴陽城市經濟圈,用好南部優勢資源,串珠成鏈發展全域旅遊,助推縣域經濟聯動升級發展。深入實施城鎮化戰略,構建以縣(市)中心城鎮為支撐、建制鎮為骨架、鄉所在地和人口聚集村為補充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鎮體系。
長順縣城新貌(圖源:長順縣融媒體中心)
城鎮化實現了質的飛躍,城鎮、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截至今年6月,全州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近189.44平方公裡,城市道路長度達到1137.27公裡;全州現有城市公園69個,增加31個,公園綠地面積達到2017.9公頃,增加1021.76公頃,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2.49%。
惠水縣城風光 諶靈 攝
深入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行動升級版,紮實推進鄉鎮環境綜合整治,率先在全省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廣大農村更加美麗宜居。同時加強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利用與傳承,注重傳統民俗村寨、村落的原真性保存,充分挖掘少數民族文化內涵,形成具有標識性的建築符號,並運用到城鎮建設之中,使城市更加突出黔南多民族特色, 讓人民群眾「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荔波縣水浦大寨民居 李慶紅 攝
大力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全力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全州城鎮化率預計提高到55%,12縣(市)縣城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打造了一批特色示範小城鎮。
都勻茶文化影視小鎮以生態人文景觀+影視文化產業+茶文化產業與旅遊業聯動共生,成功承辦了多項大型活動,拍攝電影電視劇70餘部,帶動了茶文化影視小鎮成為網紅打卡地,近兩年累計接待遊客1176餘萬人,綜合收入約32.84億元,以「茶城影都」旅遊形象,打造貴州省的「休閒旅遊城市」品牌。
2018都勻毛尖(國際)茶人會相關活動在都勻經開區秦漢影視城舉行 徐朦 攝
羅甸康養小鎮圍繞體旅融合康養度假的發展模式,依託紅水河水城、周邊島嶼及坡地,以熱帶植物園為核心,打造暖冬避寒、漂浮體驗、水上運動三大核心產品,已建設全球最大的漂浮棧道、中國最大的漂浮遊泳池和漂浮水上樂園、貴州唯一的熱帶植物園、國家級水上體育運動旅遊休閒基地,年接待遊客60萬人次,綜合收入約1.2億元。
風光秀美的羅甸縣紅水河景區(圖源:羅甸縣融媒體中心)
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生態之州更加靚麗。我州充分發揮城鎮間互補的綜合優勢,既以大帶小,又以小補大,堅持生態文明,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讓大城市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為堅實的基礎支撐,形成布局合理、產業支撐、集約發展、輻射力強的城市群,強化城鎮帶動作用。同時,把城鎮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鎮居民,促進全州城鄉協調、可持續發展,不斷改善城鄉人居生態環境。山更青了,水更綠了,全州城鄉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進一步提高。
獨山縣基長鎮陽地新村(圖源:獨山縣融媒體中心)
砥礪前進未來可期
下一步,我州將持續著力加強城市日常運行管理,加強體制機制保障,推動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轉變,構建權責明晰、服務為先、管理優化、執法規範、安全有序的城市精細化管理體系,使城市管理與城市功能定位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到2025年,基本補齊既有居住社區設施短板,新建居住社區同步配建各類設施,城市居住社區環境明顯改善,共建共治共享機制不斷健全,城市完整居住社區覆蓋率顯著提升。
甕安南汽車站投入運營(圖源:甕安縣融媒體中心)
著力提升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質量,圍繞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建立完善城市建設管理和人居環境質量評價體系,確保美麗城市、美麗鄉村建設有機融合,統籌推進。以「綠色生態、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綠色發展」為重點,不斷強化制度、政策和模式創新,在綠色建築、基礎設施、歷史文化保護、綠色建造等方面,著力優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宜居、創新發展的綠色黔南。
作者:黔南日報社融媒體採訪中心 謝義將
● 唐德智主持召開2020年度州委議軍會議 吳勝華講話 羅桂榮等出席
● 黔南州人民政府關於實施黔南州徵地區片綜合地價補償標準的通知
● 車水馬龍 大道如虹——「十三五」收官,看黔南交通巨變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城鄉美景如畫卷 宜居宜業亦宜遊 ——「十三五」全州城鎮化建設綜述》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