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美景如畫卷 宜居宜業亦宜遊 ——「十三五」全州城鎮化建設綜述

2020-12-17 澎湃新聞

「十三五」以來,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思路,黔南州以城鎮化帶動戰略為引領,以規劃指導建設和管理,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不斷加快城鎮建設步伐,加速黔南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進程。

經過五年來的努力,如今的黔南大地,城鄉美景如畫卷,宜居宜業亦宜遊。全州城鎮空間布局進一步合理,城鄉建設管理工作進一步規範,城鎮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城市品質、面貌及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進一步提升。

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都勻城區更加宜居宜業亦宜遊。曾祥平 攝

配套設施日臻完善

過去五年,我州爭拼搶擠、加大投入,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五年來,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629億元,爭取到中央和省預算內項目1817個,獲得國家、省預算內資金128.8億元,龍裡中鐵國際生態城等一批重點項目穩步推進。

2020年9月4日,黔南州2020年新型城鎮化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羅甸縣舉行。姜來 攝

為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我州印發實施了《黔南州做強都勻、做優縣城、做特鄉鎮、做美村寨三年(2016—2018)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開啟了黔南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新篇章。2018年又印發實施《黔南州提升城市品質三年(2018-2020)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加強人文城市建設,積極開展城市「雙修」,優化城市路網結構,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和垃圾綜合處置,不斷提升園林綠地,改善停車服務能力,推進公共設施均等,促進全州城市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使全州城市更加宜居宜業宜遊。

貴南高鐵龍裡段石頭寨大橋2號墩施工中 龍毅 攝

大力實施「六網會戰」,交通固投完成1800億元以上,較「十二五」增長143%,開工建設貴南高鐵、甕馬鐵路南北延伸線,平塘至羅甸、三都至荔波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公路通車總裡程增加至近30000公裡,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1300公裡,鐵路裡程達540公裡,全面實現「村村通」「組組通」。

蜿蜒的通組公路走組串戶,讓三都群眾出行更加方便。(圖源:三都縣融媒體中心)

水利工程固投完成375億元,福泉鳳山大型水庫如期開工,貴定花甲、獨山打漁河、羅甸抗村等中小型水庫基本建成,供水能力達到14.32億立方米,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率達43.6%;電力投資完成42.4億元,電網升級改造加快推進;數字基礎設施投資完成66.07億元,率先在全國少數民族地區中邁入5G時代。

2020年1月22日,我州最大的水利工程福泉鳳山水庫正式開工。馮小東 攝

按照宜居宜業宜遊要求,我州系統安排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提質升級。截至2020年6月,城市自來水廠24個,日供水能力52.21萬噸,供水普及率達到90.67%;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85.3%,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城鎮天然氣管道821.71公裡,供氣總量達到7858.27萬立方米,液化氣供氣總量達到14912.93噸,全州燃氣普及率達到71.16%,啟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建設,累計建成19.46公裡。

平塘縣金盆街道北環社區乾淨整潔的衛生室(圖源:平塘縣融媒體中心)

隨著城鎮路網、供水排水、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城鎮燃氣等市政公用設施,以及衛生院、敬老院、學校、幼兒園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配套完善,我州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規模適當、職能類型豐富的黔南山地特色新型城鎮體系。

美景城鄉宜居宜遊

孜孜以求,砥礪奮進。五年來,我州統籌城鎮和鄉村實現區域互動,依託區域中心城市聚集效應,推動環貴陽縣市與貴陽、貴安深度合作,積極融入貴陽城市經濟圈,用好南部優勢資源,串珠成鏈發展全域旅遊,助推縣域經濟聯動升級發展。深入實施城鎮化戰略,構建以縣(市)中心城鎮為支撐、建制鎮為骨架、鄉所在地和人口聚集村為補充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鎮體系。

長順縣城新貌(圖源:長順縣融媒體中心)

城鎮化實現了質的飛躍,城鎮、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截至今年6月,全州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近189.44平方公裡,城市道路長度達到1137.27公裡;全州現有城市公園69個,增加31個,公園綠地面積達到2017.9公頃,增加1021.76公頃,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2.49%。

惠水縣城風光 諶靈 攝

深入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行動升級版,紮實推進鄉鎮環境綜合整治,率先在全省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廣大農村更加美麗宜居。同時加強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利用與傳承,注重傳統民俗村寨、村落的原真性保存,充分挖掘少數民族文化內涵,形成具有標識性的建築符號,並運用到城鎮建設之中,使城市更加突出黔南多民族特色, 讓人民群眾「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荔波縣水浦大寨民居 李慶紅 攝

大力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全力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全州城鎮化率預計提高到55%,12縣(市)縣城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打造了一批特色示範小城鎮。

都勻茶文化影視小鎮以生態人文景觀+影視文化產業+茶文化產業與旅遊業聯動共生,成功承辦了多項大型活動,拍攝電影電視劇70餘部,帶動了茶文化影視小鎮成為網紅打卡地,近兩年累計接待遊客1176餘萬人,綜合收入約32.84億元,以「茶城影都」旅遊形象,打造貴州省的「休閒旅遊城市」品牌。

2018都勻毛尖(國際)茶人會相關活動在都勻經開區秦漢影視城舉行 徐朦 攝

羅甸康養小鎮圍繞體旅融合康養度假的發展模式,依託紅水河水城、周邊島嶼及坡地,以熱帶植物園為核心,打造暖冬避寒、漂浮體驗、水上運動三大核心產品,已建設全球最大的漂浮棧道、中國最大的漂浮遊泳池和漂浮水上樂園、貴州唯一的熱帶植物園、國家級水上體育運動旅遊休閒基地,年接待遊客60萬人次,綜合收入約1.2億元。

風光秀美的羅甸縣紅水河景區(圖源:羅甸縣融媒體中心)

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生態之州更加靚麗。我州充分發揮城鎮間互補的綜合優勢,既以大帶小,又以小補大,堅持生態文明,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讓大城市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為堅實的基礎支撐,形成布局合理、產業支撐、集約發展、輻射力強的城市群,強化城鎮帶動作用。同時,把城鎮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鎮居民,促進全州城鄉協調、可持續發展,不斷改善城鄉人居生態環境。山更青了,水更綠了,全州城鄉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進一步提高。

獨山縣基長鎮陽地新村(圖源:獨山縣融媒體中心)

砥礪前進未來可期

下一步,我州將持續著力加強城市日常運行管理,加強體制機制保障,推動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轉變,構建權責明晰、服務為先、管理優化、執法規範、安全有序的城市精細化管理體系,使城市管理與城市功能定位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到2025年,基本補齊既有居住社區設施短板,新建居住社區同步配建各類設施,城市居住社區環境明顯改善,共建共治共享機制不斷健全,城市完整居住社區覆蓋率顯著提升。

甕安南汽車站投入運營(圖源:甕安縣融媒體中心)

著力提升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質量,圍繞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建立完善城市建設管理和人居環境質量評價體系,確保美麗城市、美麗鄉村建設有機融合,統籌推進。以「綠色生態、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綠色發展」為重點,不斷強化制度、政策和模式創新,在綠色建築、基礎設施、歷史文化保護、綠色建造等方面,著力優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宜居、創新發展的綠色黔南。

作者:黔南日報社融媒體採訪中心 謝義將

● 唐德智主持召開2020年度州委議軍會議 吳勝華講話 羅桂榮等出席

● 黔南州人民政府關於實施黔南州徵地區片綜合地價補償標準的通知

● 車水馬龍 大道如虹——「十三五」收官,看黔南交通巨變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城鄉美景如畫卷 宜居宜業亦宜遊 ——「十三五」全州城鎮化建設綜述》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繪城鄉美景 建宜居家園「十三五」期間我區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綜述
    本報記者 駱萬麗 通訊員 王凌雲 實習生 王文怡生態宜居,是居民幸福指數的一個重要考量指標,也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追求與夢想。「十三五」期間,我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改善人居環境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建設和諧宜居的城鄉人居環境,讓居住環境成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依託。
  • 廣東梅州:美麗鄉村宜居宜遊
    近年來,梅州市各區縣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美化鄉村生活環境,保護開發、活化利用古民居、古村落,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新華社記者李賀攝梅州市梅江區西陽鎮直坑村新整修的河道親水堤壩吸引遊人前來遊玩(11月21日攝)。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是著名的僑鄉。
  • 以人民為中心,讓城市更加宜業宜居
    回眸「十三五」,以促進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提高質量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在蕪湖加快推進。如今,城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鎮綜合承載能力顯著提高,老舊小區整治和水環境治理大力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群眾身邊的每一處變化,見證了城市品質的提升,城市發展的斑斕畫卷正徐徐展開。
  • 古柏 繪就宜居宜業新畫卷
    近年來,古柏街道按照「現代新區、工業強區、特色名村」的發展戰略,努力把古柏建設成現代新區核心區、工業產業集聚區、生態旅遊示範區和特色名村展示區。「十三五」期間,古柏街道找準目標定位、奮力攻堅克難,基本實現「十三五」既定目標,宜居宜業新古柏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 紅河州建州60周年綜述:櫛風沐雨 春華秋實
    全州地區生產總值從1957年的2.93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1333.79億元,增加了454倍;固定資產投資比1957年的363萬元增長5.8萬餘倍,達2106.68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由1957年的1.76億元增加至2016年的364.47億元。全州綜合經濟實力在全省16個州市和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位居前列。  60年來,紅河州著力推進城鎮化進程,城鄉面貌日新月異。
  • 駐馬店:城市建設加速度 宜居宜業新美景
    深入開展……聚焦打造「全國一流地級市」,「十三五」期間,駐馬店高位推動城市建設發展,一項項重大工程有序推進,城市環境大幅改善,城市功能布局更加優化,產城融合邁出堅實步伐,城鄉一體化建設紮實推進,群眾幸福感滿意度也隨之大幅提升。
  • 曹文忠:發展新型城鎮化推進產業升級
    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董事、副總裁曹文忠表示,推進城鎮化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也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曹文忠表示,城鎮化要發展,農業現代化和美麗鄉村建設也要發展,同步發展才能相得益彰,共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 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發布 黃石和大冶榜上有名
    近日,《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出爐,「宜居委」官宣全國709個城市中84個城市上榜。我省武漢市、黃石市、大冶市榜上有名。2020年11月28日,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宜居城市與城鄉治理專業委員會(簡稱「宜居委」)公布《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該榜單是宜居委、中城網通過對399個具有很高自由選擇能力的研究樣本,對居住城市的選擇行為分析,加權賦值,計算得出上榜城市的宜居宜業指數。湖北省上榜城市3個,分別為武漢、黃石、大冶。
  • 生態宜居靚石泉--- 石泉縣五年城鎮建設發展綜述
    綠色城鎮 增強宜居感「我們要積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強烈的文化意識指導城鎮建設和管理,不斷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和宜居宜業水平。」縣委書記李啟全直抒胸臆。多年來,石泉縣依託秦巴山水獨特稟賦,堅守綠色本底,打造水鄉特色,建設綠色家園。滿目蔥蘢山水秀,一江碧波映新城。石泉,成了綠色的使者。
  • 以人民為中心,讓城市更加宜業宜居|汙水處理廠|雨汙分流|水清岸|...
    回眸十三五,以促進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提高質量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在蕪湖加快推進。如今,城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鎮綜合承載能力顯著提高,老舊小區整治和水環境治理大力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群眾身邊的每一處變化,見證了城市品質的提升,城市發展的斑斕畫卷正徐徐展開。
  • 未來10年鄂爾多斯南北對接,成宜居宜業城市
    按照自治區規劃,在未來鄂爾多斯將加快東勝區、康巴什區和伊金霍洛旗阿鎮中心城區一體化步伐,推進產城融合、人口集聚與呼包榆融合發展,全面建設生態、健康、智慧、宜居、宜業、宜遊的品質城市。不過,鄂爾多斯市城市規劃(2011-2030)已經明確提出,中心城區為東勝和康阿兩大片區,其中2030年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為340平方公裡。
  • 全州縣石塘鎮重點項目建設成效喜人
    廣西新聞網全州12月2日訊(通訊員 王玉珍 實習生 韋佳利)近年來,桂林市全州縣石塘鎮以桂林市第四批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建設為契機,堅持以績效管理為抓手,以科學規劃為基礎,以惠民利民為宗旨,高效推進城鎮化建設工作,讓小城鎮呈現新風貌。
  • 山東:日照市東港區以園藝產業為抓手,打造宜遊、宜居、宜業的園藝...
    項目計劃總投資20億元,分三期建設,包含特色產業、人防教育、農莊度假三大板塊。自去年10月啟動至今,生活服務板塊先期25套示範性江南中式建築建成後,驚豔了一批批聞訊而來的參觀團隊,多套已經達成購買意向。南湖鎮黨委書記柴嵐民則更看重小鎮呈現出的「葡萄串效應」。「小鎮建設,可一舉帶動實現苗木產業轉型升級、人防資源綜合利用、城鎮內涵和品質提升三大目標。」
  • ...加快宜居村莊建設 ——訪安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王武
    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加快宜居村莊建設 ——訪安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王武 2020-09-02 10:15:25
  • 遵商夢想小鎮 宜居 宜遊 宜業 遵義 正在崛起一座山水生態新商圈
    遵義這座城市不僅因為遵義會議聞名遐邇,更因其山水美景而令人迷戀。如今,遵義這座集「轉折之城、會議之都」、黔渝合作的橋頭堡、紅色革命發祥地等諸多「寵愛」於一身的紅色之城,正傾心繪製和實施以打造「黔川渝結合部中心城市」,建設「山水相望、宜居、宜業、宜遊生態城市」的規劃藍圖,續寫新世紀「轉折之城」新篇章!
  • 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發布 西安榜上有名
    2020年11月28日,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宜居城市與城鄉治理專業委員會(簡稱「宜居委」)發布《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全國709個城市有84個城市上榜,西安榜上有名。西安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身具十三朝帝都的歷史稟賦——西安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之深厚,在中國城市中首屈一指。
  • 「黃南州」「繡」出城鎮新畫卷
    這是一幅「繡」了5年的城鎮建設新畫卷。「十三五」以來,黃南藏族自治州立足區位特點,深入實施城鎮帶動戰略,全州共落實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32項、總投資61.56億元,較「十二五」增加53.96億元,增長7.1倍,城鄉品質和環境面貌大幅改觀,人民幸福指數明顯提升。
  • 宜居委發布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
    人民政協網11月28日電 28日,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宜居城市與城鄉治理專業委員會(簡稱「宜居委」)發布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全國有84個城市上榜。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84個上榜城市名單如下:(排名不分先後)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杭州市,香港,廣州市,佛山市,成都市,寧波市,長沙市,蘇州市(常熟市,張家港市),寧德市,連雲港市,泉州市(晉江市),
  • 湖南省副省長陳文浩來永州調研時強調:宜居宜業建新城 保護發展促...
    11月25日至26日,湖南省副省長陳文浩深入江華、江永調研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傳統村落保護等工作,永州市委書記嚴華,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洪武分別參加調研。調研中,陳文浩指出,新型城鎮化建設,關鍵是聚人氣。人氣聚則百業興,水口新鎮藉助庫區移民聚集了2萬多名居民,旅遊、移民就業車間得到迅速發展,居民宜居宜業,為庫區移民安置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積累了很多切實可行的經驗;要大力整合各方面政策、資金、資源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集合職能部門、企業、居民各方才智,以產業發展為核心,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