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前倒30年,攝影圈還是個很有門檻兒的圈子,畢竟當年有句俏皮話,叫「攝影窮三代,單反毀一生」。相機、鏡頭、膠捲、彩擴,這個開銷可不是當年還沒富起來的大多數中國人消費得起的。
轉眼30年過去,當年那些年輕人變老了,不過,他們當中不少人的攝影情結卻沒變,更重要的是,當年那些「力不從心」的攝影器材,如今都「舉重若輕」。
於是,他們成了當下年輕人「揶揄」的攝影「老法師」,手持令人羨慕的高端數碼單反裝備,在頤和園、動物園、角樓、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經常能看到他們結伴而行的身影。有人總結他們,設備高端,喜歡扎堆,參加各種五花八門的攝影組織,對自己的作品迷之自信……總之,就是個樂。
雖然對攝影圈「老法師」們的戲謔一直就沒停過,但很多被稱為老法師的影友並不依然——自己本來就是圖一樂。歲數大了,陶冶情操,發現美麗,鍛鍊身體,圓一個年輕時候的夢,有何不可?
在北晚新視覺網的新視覺論壇,如今就活躍著一群摯愛攝影的「老法師」,他們沒有攝影記者那樣擁有第一時間奔赴新聞現場的機會,沒有專業攝影師那般總有佳人約拍,更沒有年輕人的好身板兒能攀高爬低,不過他們的作品卻是「曲寡和高」,拍攝地點也很接地氣,很適合「入門級」老夥伴們參詳。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花伴雨」,今天,北晚新視覺網「拍客說」專欄就有請周志光、王樸這兩位拍花和拍雨頗有心得的「老法師」現身說法,為那些剛開始玩攝影,又希望儘快定格美的影友支個招。
甭管人家說什麼,想拍咱就拍!
王樸:春雨濛濛,行攝水上
王樸的攝齡並不長,最初是靠撿兒子玩剩的相機起步。自己年輕時囊中羞澀,有點兒錢都置辦家具電器了,老了老了,總算圓夢。
王樸是一個喜歡什麼都拍的人,出門相機不離身。關於拍攝春雨,他有一二三分享給更多影友。
第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拍好雨景,相機,手機,三腳架,從微距到中、長焦鏡頭能備齊還是備齊。此外,防雨罩,擦UV鏡的鏡頭布提前備好,免得到時候因為心疼設備而分心。
第二: 雨天拍攝,光線環境是漫反射光,比較平和。如果用中焦頭,建議光圈使用稍微小一點,長焦則反之,若是用微距拍攝,則光圈一定要用小。不過,王樸並不建議初學攝影的愛好者使用微距進行攝影,因為如果拍攝距離把握不好,拍出來的東西清不清楚都成問題。
第三:大雨可以拍出小雨的感覺,反之亦然,關鍵在於快門速度。比如影友若想拍成風吹馬尾千條線的效果,速度就要選擇慢點,比如1/30秒一下,甚至更慢。當然也要考慮背景亮度,較暗的背景更能烘託出春雨的效果。
小貼士:如果影友的光圈快門使不好也別著急。用低角度去拍攝積水倒影,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畫面出現(如下圖)。
周志光:花開千朵,各表一枝
在周志光看來,成為攝影「老法師」有個額外的好處——結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影友。大家一起拍片採風,晚年生活不亦樂乎。
言歸正傳。拍春花,是入門級影友最喜歡的題材,房前屋後小花園都能成片場。不過外行拍熱鬧,內行拍門道,周志光就總結出不少要點。
首先,要了解花期,確定花型。正所謂含苞欲放是最吸引人的時刻。一看天暖和了就興衝衝拿著相機去公園見花就「掃射」,那叫鍛鍊身體。
第二,別忙著按快門。所謂「花開千朵,各表一枝」,首先得從斑斕的春花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那一朵,再琢磨如何拍,要不後期挑照片足夠讓戴老花鏡的影友頭昏腦漲。
第三,拍攝花卉時要對準花蕊進行點測光和單點對焦。此時的光圈設置尤為重要。光圈大可以虛化掉背景,但光圈太大也可能把花卉邊緣的細節部分虛化掉。因此,選擇適當的光圈格外重要。
第四,注意光線的選擇。攝影是一門用光的藝術。同一朵花卉,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會有不同的效果。如順光拍攝花卉,雖會更清楚但會缺少層次感,逆光或側逆光拍攝則會顯示出花卉的紋理,讓花卉更加通透、美麗、有質感。這要根據自己想要表達什麼來選擇。
最後,影友還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他輔助設備。如為防止抖動最好使用三腳架;為讓背景乾淨主題更突出可以選用不同顏色的背景板,為增加照片的觀賞性可自備噴壺給花卉澆上點水珠等,都能增加花卉照片的美感和觀賞性。
總之,攝影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積累經驗。只要多拍多總結,攝影水平一定會向「老法師」看齊。
更多「花伴雨」拍攝技巧詳見北京日報客戶端視覺頻道。
來源:北京晚報 曹小彧、 庫子彥/文
流程編輯:TF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