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園畫譜》這本書的形成我也不介紹了,大家可自己搜索下,我今天要分享的是自己從這本書中的一些體會。當然每本書帶給每個人的觀點會不一樣,這裡只是我自己微小淺薄的觀點。
以前人的爭論都是說這本書沒有顏色,沒有濃淡變化,但這本書也確實培養了好多畫家,個人覺得這本書是自學者,特別是時間不是很充足的朋友,入門學習比較好的書,這本書在人物,山水,花鳥的作品量上還是比較豐富的。
這本書的優缺點都在於圖譜沒有濃淡變化,繪畫的第一步技巧就是多畫,在一定的質量情況下,臨摹的數量越多才會提升水平越快,而這本書相當於國畫中的素描,她不用去考慮,色彩濃淡的變化,這給學畫畫的人省了調色的時間。
一開始畫畫的人沒怎麼上過顏色?所以會花很多的時間在這上面,這樣在構圖抓形方面就會進步的很慢,也會讓一些人失去繪畫的信心,覺得畫畫太難學了,所以,當你用這本書,進行啟蒙學習的時候,在不久的時間內,對形狀各方面能畫出一個很不錯的效果,也是對愛好的延續鼓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以前為了增加自己對繪畫的興趣,對這本書的竹蘭梅菊四譜,臨得最多,這樣產生的數量也多,一天可能會臨個20幾幅,然後傳到空間裡去,看著一大堆的數字,覺得好天心,是要好好努力畫了。
這本書對啟蒙自學的人來說,是比較好的一本書,我買過很多書,但是很難有系統性的像《芥子園畫譜》這麼完善?相信大家買書畫的書都能發現一個問題,一本書中可能就只有1/3不到的內容是你需要的,好多內容都是拉來湊數的!
現在談一談《芥子園畫譜》這本書的局限性,他除了在筆墨濃淡運用上面沒法表達出來,還有致命的一點是他沒有大的作品,整本書都是小品畫,所以說適合初學,等基礎紮實之後,應該博覽群書,多看一些名家大篇幅的作品,臨摹一下也行。
我們舉一個最現實的例子,大畫家齊白石,大家應該都知道吧!他臨摹《芥子園畫譜》達四、五遍之多,這也是歷史條件的原因,不像今天的我們有很豐富的書畫參考資料,所以齊白石沒有大作品,都以小品畫當多,這就是學習的局限性。
其實這個問題我也是去年才發現,因為我之前也是以芥子園畫譜,還有一些石濤和任伯年等人小品畫為主,當你想畫一些大篇幅的作品時,發覺腦子有點短路!
活到老學到老,一點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