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許多學問,適當了解一下大有裨益,下面先了解一下雙春。
雙春是指,陰曆一年中將有兩個立春。
中國傳統曆法農曆是陰陽合曆:「陰」是指其歷月以朔望月為基礎,以朔日為每月的初一日;「陽」是指其歷年基本根據回歸年,以每年「立春」前或後的一個朔日為歲首正月初一(即春節)。夏曆平年12個月只354天或355天,個別年份只有353天;有閏月的年份13個月有383天或384天,個別年份長達385天,要包含25個節氣,這樣年首年尾就各有一個「立春」,因此成為雙春年。
雙春年一般在閏月年出現,實際上這是由於中國現行以大年初一作為新年開端的習俗制度造成。在古代,人們都是以立春作為新一年的開始,所以古代並不存在現在的「雙春年」之說。「雙春年」只是陰陽曆「置正」造成的結果。
今年是雙春年加閏四月,在民俗上有何講究?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即是雙春年,又是閏四月,兩者一結合,這裡面的學問就大了
閏四月為何極為罕見?
其他的閏月比較常見,但閏四月算是比較罕見的,一般相隔8年或者11年,最長的時候啊,是相隔38年才出現一次。閏四月年份有:1906年(丙午年)、1925年(乙丑年)、1944年(甲申年)、1963年(癸卯年)、1974年(甲寅年)、1982年(壬戌年)、2001、2012、2020、2058、2069、2077、2088、2096等。
在歷史上閏四月總會發生一些不好的兆頭,比如天災啥的,所以才有一句俗語是:閏四月,兆荒年。寓意要是趕上閏四月,極為可能出現罕見的災荒,提醒大家及早做好打算。實際也是人們在歷史長河中記錄下來的一些自然規律,有一定的借鑑作用,但也不能作為以後生產生活的唯一依據。在民間還有一種俗語說法:閏四月,兩頭春,老農民,賣兒孫。趕上閏四月的年份,天氣變化無常,旱澇頻發,極端天氣忒兒多,農民很難有好的收成,吃不上糧食,也只有把兒孫們交由人家養活。
最後還有一種說法,是「一年打兩春,豆子貴如金」,說的是一年中如果出現兩個立春,那麼種植莊稼的糧食收成會減產,糧食價格就會漲價,所以有「豆子貴如金」的說法。不過這種說法也並沒有什麼科學根據。
出現兩個立春,再加閏四月,在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很多說法,不過更多都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寄託。祖國文化博大精深,農諺俗語更是許許多多學問,在看待這些俗語上也不要過於相信,畢竟新時代人們生活不會再像過去生活那樣吃了上頓找下頓的事情。
謝謝朋友們關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