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一上班,雷軍就在微博上發出來給小米員工的新年賀詞。2014年,小米公司共銷售了 6112萬臺手機,增長227%;含稅收入 743億元,增長135%。業績非常亮眼。
不過,在這篇不太長的賀詞中,我們不僅僅看到了小米的業績,也看到了小米或者說雷軍對未來的判斷和展望,其中乾貨頗多,我們來做一個解讀。
智慧型手機市場進入血戰期
過去幾年,小米的銷量連年高速增長,銷售額節節攀升,倒了2014年,小米已經是世界前五的智慧型手機巨頭。但是小米已經清醒的認識到智慧型手機的成熟期已經到來。
在這篇發言詞中,雷軍說到2015年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增長放緩,要比拼持久力,要比拼整體生態系統能力,要血戰,要歸零。
這說明雷軍對未來的形式有清醒的認識。2011年小米以高配低價,優秀體驗切入剛剛興起的智慧型手機市場,連續幾年取得巨大成功,其網際網路營銷模式一時天下無敵。
但是在2013年、2014年,中興、華為、酷派紛紛成立網際網路品牌,學習小米也做低價,做網際網路營銷,分走了小米不少市場。
小米通過多個行業的收購整合,打造自己的體系(雷軍所說的生態系統,我寫文章一般用體系這個詞,因為生態系統往往被理解為蘋果的軟硬集合,而小米的範圍更大一些,用體系更合適。)。而競爭對手也開始慢慢了解小米體系的威力,開始向其學習。華為投資暴風科技,酷派牽手360都會是小米未來的挑戰。
所以雷軍提到要歸零,要血戰,提到了競爭對手「像素級」的模仿。一招鮮已經被學會,後來就是拼實力了。雷軍號召小米公司最好準備,投機取巧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的勝利需要意志和堅韌。
不過,雷軍的這個講話對國內的其他智慧型手機廠商不是好消息,巨頭博弈,倒黴的往往是小廠商,2015年會有更多的小廠商在巨頭血戰中被消滅。2015年的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會更加血雨腥風。
在雷軍的發言中,提到了兩個要發布的產品,一個是紅米2,這個之前我們已經解讀過,針對女性高利潤市場的低配、漂亮外觀手機,做細分市場。
而更有意思的是雷軍要發布一個重量級旗艦產品,而沒說這個產品是什麼?
有消息說會是一款客廳設備,我們更關注的是雷軍的說法,重量級旗艦產品不再是手機,說明小米未來的戰略重點很有可能轉移。
手機已經碰到了天花板,小米需要新的市場來維持高速增長和高估值。這個產品會是什麼呢?過幾天就會真相大白。
小米會繼續完善體系
在賀詞中,雷軍用一段的篇幅說了生態鏈,說自己投資了20多家初創公司,和美的完成合作。
其實,小米投資的行業遠不止硬體公司,雲服務、支付、電商、媒體、內容……,小米都在投資。這套體系幫助小米在智慧型手機的競爭中取得優勢。而後續小米無論再做什麼重量級產品都離不開這套體系。
我們可以預見,在2015年,小米會繼續加強自己的體系,拉開於競爭對手的距離,並且把這套體系擴展到智慧型手機之外的領域。其前途不可限量。所謂「去到別人夢想未曾抵達的地方」,「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背後都是這套體系。
出海目標不動搖
隨著中國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飽和,小米手機的未來只是國際化,小米說今年在印度賣了100萬臺手機,戰果很輝煌,要知道,新成立的一加在海外評價極高,今年出貨也不過100萬臺。
雖然在印度遇到了專利麻煩,但是這些是都前進道路上的小挫折,小米公司的未來不一定在手機,但至少在幾年內,小米手機會是小米公司最重要的部分,而這部分的增長要依靠海外市場。小米手機未來一段時間的重點也會是國際化。
雷軍的最後一段話令業界不寒而慄。雷軍說:「小米已從MIUI ROM開發者、智慧型手機製造商,憑藉產品創新和鐵人三項的商業模式,走向了消費電子國民品牌,智能家庭生態的建立者,和移動網際網路內容、服務分發平臺。這是全球科技行業從未有過的公司形態,小米已經來到了行業發展的最前列。」
消費電子已經是很大的市場了,小米還想要智能家庭、要移動網際網路,要服務分發,這就是我在評論文章中一直在寫的「BAT+蘋果才是雷軍的野心」。要小心的不僅是智慧型手機廠商,網際網路巨頭們也要小心了。
小米能成為偉大的公司嗎?雷軍的夢想能實現嗎?我們拭目以待。
雷鋒網特約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