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傑西 三明治 收錄於話題#三明治 · 短故事101個
這可能是多數中國「大齡」女性都會面臨的處境:被家人、同齡人、社會文化不斷地「催婚」,一開始或許我們都能對這種不尊重個人選擇的行為表示反抗,但逐漸,人或許會在那樣的氛圍中趨於認同,開始變得急切、焦慮。人真的能逃脫環境的「掌控」嗎?環境不僅讓作者開始去相親,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作者的觀點,開始去認同那套相親的邏輯,開始去確立自身在相親市場的等級。我們可以去探討的,或許不僅僅是相親本身,還有這一代受過良好教育、受過女權主義教育的女性的困境,當你與環境如此割裂時,你該如何去看待自己的選擇,如何去選擇一個健康、良好的生活?
文|傑西
編輯|旁立
28歲開始,我就像案板上快過期的豬肉一樣,被家人安排參加了好幾場無疾而終的相親,他們對對方的要求只有四個字:男的,活的。
不為別的,就因為在山東農村老家,大家一般二十五六歲都結婚了,而我25歲才研究生畢業,又一直在外工作所以這些都比別人慢一步,而即使這樣,如果30歲還沒對象,自己和家人也都會經常被人議論。
「別再挑了,趁還沒到30,快找一個吧」,奶奶每次見我,基本都會重複這句話,而家裡最開始著急的就是她。
在村裡開了商店的她,就像一個大喇叭一樣,遇人就提我的事,恨不得發動全村人給我說媒。
可是我們老家在北京工作的人少得可憐,農村認識的就更少了,所以奶奶對人家也沒有任何的要求,什麼學歷、長相、工作,在奶奶眼裡都不是問題,只要能找人「接收」我這個老姑娘,比什麼都強。
我三嬸住在隔壁村,她鄰居家有個兒子37歲在北京工作,比我大9歲,奶奶一聽很興奮,立即讓媽媽問我要不要見見,但是那時候爸爸還是有要求的,覺得大太多了,先替我回絕了;兩年後,我30歲,男生39歲,奶奶依然還會時不時提起,讓我不要挑,但我也都是一口回絕了。
我畢業晚與我上小學晚有直接關係,當時也是在村裡的小學,校長為了平衡兩屆學生的人數,讓我這種生日小的留到下屆再上學,所以我9虛歲才上一年級,而後來中學大學的同學們平均都比我小1-2歲,社會經驗少也讓我的心態更加幼稚一點,喜歡跟比我小兩三歲的人玩,但是老家的人卻總有一個思想,女生要比男生歲數小,之前有人說介紹一個在北京當兵的男生,比我小1歲,但是對方家庭聽到我比他大一歲,聯繫方式都沒給就直接回絕了,覺得不合適。
後來那年過年的時候聽人說有個年齡相仿在北京離婚有娃的,娃跟前妻走了,奶奶又再次興奮地跑到我家找我,而不問清楚情況的她只知道人家長得帥條件不錯,我再細問介紹人才知道,這男的比較愛玩,他前妻生完孩子後抑鬱症,堅決要跟他離婚,把孩子帶走了。
雖然我對離婚沒偏見,但是周圍不乏有同學在懷孕生娃期間老公出軌所以離婚了,一聽到哺乳期的女人強硬要離婚,我這心裡也很不是滋味兒,與其找一個讓你生氣,磨滅你所有光彩的人結婚,真的不如單身過得舒服。
在村裡完全沒有任何資源的奶奶實在沒人可以給我介紹,只能一遍遍去找我爸媽訴苦,讓他們催我,一開始我爸還好,可29歲,要步入30歲這年,他突然「崩潰」了,開始接棒奶奶的催婚。
與奶奶不同,作為有點大男子主義的山東男人,爸爸脾氣有些急躁,經常為我找對象這個事「放狠話」,有次他喝了點酒,打電話說我「你們90後就是不負責任,你媽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早就成家立業,你都打醬油了,你不要回家了,這是我跟你媽的家,你去找你自己的家吧!」
晚上媽媽知道後又給我打電話解釋,說「你那些發小都沒有上大學,都結婚生娃了,你爸看到人家的小孩都會抱過來讓人家叫他姥爺。而且他經常晚上睡不著覺,要麼早上早早起床坐著,一直感嘆,閨女找不到對象可怎麼辦,就是太想你趕快結婚了。」
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也確實圈子局限一直沒遇到合適的人,所以我也同意積極配合他們的相親安排,但卻不曾想,我爸在面對相親介紹人的時候也是這麼地「大男子主義」,什麼條件都不問,男的、活的,就把我手機號給人家了。什麼都不問,所以大概率也都是不合適的對象。
比如我爸的一個同事要幫忙介紹,發過來的簡介把「北京戶口」四個大字放在第一位,這在老家人眼中是不得了的條件,但是對於我來說卻並不是很在意,照片發來以後實在有點看不入眼,不想見,但是迫於壓力,還是約見面了,對方還是很有禮貌的一個人,所以簡單吃了個飯,互相都知道不合適,就再見了。
後來我爸的另一個同事要給介紹,他直接把我手機號給人家了,白天一直沒告訴我這件事。而那天剛好公司搞活動,我的微信作為小助手添加家長微信,他也是其中之一,添加以後一直沒跟我說話,我以為他是家長,還發微信問「家長你好,孩子在哪個學校幾年級」,但是沒人回復,晚上爸爸告訴我這件事我才對上號,但是對方一直不發信息,可能也是被逼相親的吧,所以也沒有聯繫。
再後來我爸一個客戶給介紹他老家鄰居家的兒子,也是一段孽緣的開始。
當時純直女的我第一次見面約在了老北京炙子烤肉(被美食衝昏了頭腦),男生又是擦桌子又是擦凳子的,看起來很潔癖,第一眼看過去就沒有眼緣,然後我選了大眾點評上的一個套餐,結果阿姨過來掃碼驗證,他坐著一動不動,我只好當場買了套餐結帳。雖然他又要請我吃晚飯,又聯繫我說東說西,我都直接拒絕,畢竟第一頓飯都不會主動要買單的男生,我是接受不了的。
結果過了半年,過年回家去走親戚的時候,另一個介紹人介紹的又是他,介紹人比較會說話,強調這就是緣分,但是我心裡卻是很犯膈應,他要求這麼久了加回好友做個朋友吧,我想畢竟在北京算老鄉就同意了,結果回家後他就發信息問我「你媽同意咱們交往了嗎」,我也很簡單回了一句"我都沒同意,我媽同意什麼"(不好意思,直女的毛病又來了),所以即使他又打電話、又發微信、又直接去機場接機種種,我都不想再聯繫他。
過了許久我爸又去那個客戶家裡被問到為什麼不合適的時候,實在的我爸直接跟人家說「第一次吃飯就讓我閨女買單,這樣的男生我們不能找」,結果那個介紹人也搞笑地去把這個話傳給了人家,所以那天深夜三點我聽到手機響,打開一看又是他的小作文,沒辦法一字一句讀完,但總體意思就是在數落我,最後強調一直不明白我為什麼說不合適,現在明白了,他跟我確實不是一路人,我跟我爸專門背後去說人壞話,他們家的家教不會。當時回信息想罵他已經刪掉我了,而因為很討厭他突然給我打電話,所以我從來沒存過他的電話,這真的讓我像吃了死蒼蠅一樣難受。
因為這個事情我跟我爸訴苦,覺得他這樣直來直去對外人說話不合適,而且他介紹人都不問清楚條件和背景,也讓我很累,我爸深切感受到我的煩躁,接下來的半年多都沒有再提介紹對象的事,主要還是沒資源,所以只剩口頭催婚了。
迫於壓力,其實自己也抱有一絲脫單的希望,我主動去參加了相親會,也從相親網站上找。
第一次相親會是來自北京的一個紅娘機構,對學歷有嚴格限制,要求985、211畢業,我想他們做了第一輪的篩選,應該是靠譜的。當天下午定在人民大學的一個咖啡廳,進去以後每個人領一個表格,需要填寫自己的學歷、畢業院校、工作職位、薪資水平,是否在京有房車,有戶口,父母的工作、保險等信息,最後一行才是性格愛好,當時看到這個表格也覺得無語,完全都是物質條件的羅列。
但不得不說,做了這樣的一輪篩選,裡面的小姐姐確實都很優秀,很多清華北大畢業的北京人,甚至還有小姐姐穿著晚禮服一樣的服裝盛裝出場,但優質的男生很少,整個過程是7分鐘的快遞dating,男生帶著自己填好的條件表過來跟你交換,先看條件,滿意就多聊聊然後加微信,不滿意就沒什麼話說,當時印象深刻的是一個UCLA本科畢業的男生,大概175的身高,戴著眼睛很清瘦,一幅理工男的感覺,他坐下掃了一眼表格後一言不發,翹著二郎腿,一直吃零食,直到7分鐘結束,這給了我深深的挫敗感,在這樣的條件羅列的環境中,感覺自己一無是處。
這場相親會雖然並沒有合適的男生,但卻讓我對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認知,相親市場沒有愛情可言,不要抱著期待愛情的心態去相親,那樣只會失望而歸。進入相親市場,那些我曾經並不看重的北京戶口、北京車房才是硬通貨,一腔熱血沒用的。
結束後我打電話把這個情況跟爸媽都說了,而也正因為此,我爸有了深刻反思,讓我回家,當然我聽到的是我媽加工後委婉表達的版本「在家裡當地我們可以挑著找對象,但是在北京,人家眼光都高,我們啥都不是,人家看不上我們的,樓那麼貴,我們多少年也買不起。」雖然我也覺得這些話很有道理,但在當時,我並沒有那麼著急找對象,工作也比較滿意,所以並未理會。
爸爸終於消停了,30歲後我媽又開始了。
事情起因還是我媽去舅姥姥家的時候被批評,舅姥姥說「孩子找不到對象,你這當媽的要負主要責任」,這句話讓我媽晚上睡不著覺。她覺得她一開始沒有著急幫我找對象是她的不是,開始積極讓人家幫我介紹對象。
先是我們村裡一個老太太找了不遠處另一個村的老伴,想介紹那個老頭的兒子給我,也在北京工作,2018年過年見了一下,87年,長相不錯,但是條件真的一般,職業學校畢業,在我們老家都沒有買房子,而且通過跟他的溝通,感覺他沒啥事業心,一心想做編劇演員,想一步登天,工作沒有什麼定性和發展,也是前兩年有一個小影視公司的老闆來我們這邊海邊拍戲認識的,才跟人家去的北京,後來公司做不下去關門來,他又去應聘教育公司,還打電話問我關於留學的事情,應聘之前對工作完全沒有做過調研。我問媽媽這條件是不是有點太差了,我從來不想要在北京買房子,但是我們老家幾十萬的樓也買不起,看他對事業的樣子,人生估計也定型了,媽媽表示,買不起我們兩家出錢給買嘛,只要我們過得好,他們怎麼樣都行,但是我覺得接受不了,所以還是不聯繫了。回想起來也覺得十分好笑,因為在落入相親市場之前,我的前男友可是沒車沒房、父母雙亡,但我都不在乎,覺得這些硬性條件都不足以阻擋我們在一起,而經歷相親之後,卻潛移默化地成了這場遊戲的參與者,變得無比尊重這些規則。
後來表姐要介紹她工廠的一個同事的兒子,也是在北京工作,媽媽直接把我手機號給了人家,添加之後我才了解到,他在北京做投標工作,專業畢業,一個月才6000塊,公司包住,也沒啥事業心,發了照片我也真的有點接受不了,我的微信頭像就是我自己,但是他跟我說他不是看臉的人,我心想「不好意思,我是」。失望又加重一點,他們的介紹都是完全基於年齡,並不在意其他條件。
恰逢疫情期間舅姥姥加入了一個我們本地相親群,讓我媽編輯了一段關於我的介紹,內容大致如下:
89年底,160,49公斤,碩士畢業,在北京做新媒體工作,父母做個體,有一妹妹讀大學,家庭和睦,希望找一個條件相當,有責任心、事業心,善良孝順的男士。
電話留的我媽的,所以好多人打電話聯繫她,等她告訴我的時候,鑑於之前的經驗,我也學聰明了,開始指導她如何要對方的資料,比如姓名、身高、學歷、工作、樓車情況、家庭情況,還有照片等,也因此遇到了兩個看起來都不錯的男生,一個大學畢業後去杜拜工作過兩年,現在回老家做蝦養殖,感覺非常拼;另一個是大學畢業,在煙臺市區上班,在老家都有房子,不是富貴家庭,但是基本條件都算不錯了,第二個跟我基本上沒有交流,說等到回家見面再說,跟第一個交流比較多,感覺還比較聊得來。
本來想五一回家,但是疫情影響,北京直到4月30日才放開政策,機票價格也隨之翻倍,我就沒回去,也跟他們說明了;5月去上海出差的前幾天還跟第一個男生有溝通,結果後面幾天突然他也不發信息了,我再發過去他就說忙,後續我又發了一個表情包,他也不回復,我就知道什麼意思了,應該是同時在家裡相親遇到合適的了,反正跟我又沒見面,不想說破,就不了了之了吧。本來爸媽很高興,以為我終於遇到合適的對象了,沒想到又是一場空,當我跟媽媽說的時候,她也只能釋然,表示就是沒緣分吧。
為此我也對自己做了深刻剖析,因為之前工作忙,休息日完全不想出去社交,所以自己沒有主動拓展社交圈,自己又很直女,不會玩男生喜歡的戀愛套路,所以不太容易吸引男生注意,經常把男生都變成了哥們兒,其實相親的途徑還是適合我這種性格的,起碼一開始我不會表現地像哥們兒。
疫情後半年我的工作受到影響,也索性辭職回家了,回家父母自然是開心的,覺得終於可以正經找對象了,甚至這段時間不工作他們都無所謂。不只是他們,我老家的好朋友們也很積極要幫忙介紹對象,我的一個同學還聯繫了我們的當地一個婚介大哥幫忙介紹,這位婚介大哥也是剛剛開始做這行,所以目前都是免費的,但通過跟他溝通,其實他對雙方都不甚了解,就是讓互相寫個簡介給他,基本也是根據年齡匹配在介紹。
這幾日先是見了一個高中畢業當兵回家工作的,目前開了個直播傳媒公司,長相還可以,但是人家根本不在意我是研究生畢業,我聽到的反饋是對方覺得我沒有照片漂亮,他沒看上;後來又是有個同樣北漂回家的,身高180,之前在北京做小語種留學顧問,因為做教育媒體,所以比較了解他的工作,本以為這樣比較有共同話題,但是加了微信一言不發,反饋覺得我不合適。
沒想到兩年後回家相親,比當年在北京的相親會還讓人受挫,我也不禁跟朋友吐槽,為什麼這些男生「明明看起來那麼普通,卻可以那麼自信」。
我的一個體制內朋友直接道出了真諦,「你先考公務員吧,有編制才好介紹條件不錯的對象,否則現在我也沒辦法幫你介紹」。確實,在老家,編制這兩個字尤為重要,大家都在問有沒有編制,如果我是公務員或者事業編,那給我介紹對象就是另一個層次;而沒有編制在老家,人家總有一種看不起的感覺,沒人覺得你從北京回來有什麼了不起,沒有編制你就不配找個有編制的家庭,更何況我還是大家眼中還沒工作又大齡的,也就更不好找了。
加上老家小縣城的就業機會也確實少得可憐,原來做新媒體的我在老家就更難找到匹配的工作了,想來想去,我還是加入了考編大軍,正逢疫情,很多崗位只針對應屆,我能報名的少之又少,但沒辦法,不然我不但找不到大家眼中體面、穩定的工作,也沒人介紹靠譜的對象。
記得當年從香港畢業的時候,我有好幾個同學選擇回老家考公務員,而我聽到後都是滿臉問號「在香港讀書然後回去小城市考公務員?」當時的我對他們有多麼不屑,就對我此刻的處境有多麼無奈,現在想想真是諷刺。
作者後記
疫情下離職的我一直在到處旅行,其實內心還是空落落的,很巧碰到了三明治11月的非虛構女性主題寫作,讓很早就想嘗試故事類寫作的我可以把自己的一些經歷寫出來,也打開了我的新視野。原本以為很瑣碎不值一提的內容卻變成了有力的寫作素材,可能正在看文章的你也有過跟我類似的相親經歷,不知你是否已經墜入這世俗的婚戀深淵?
✏️✏️✏️
本文來自短故事學院。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以閱讀更多短故事作品。你也有一個想寫下來的故事嗎?加入短故事學院,導師會在14天時間裡,指導你完成它。
點擊了解什麼是短故事學院,或直接諮詢三明治小治(little30s)。12月短故事學院12月17日開班,正在報名中,戳下方小程序報名吧!
2020最後一期短故事三明治編輯部特別為大家準備了多樣禮物!按時完成本期短故事學院寫作的學員,將會收到三明治送出的禮物。艱難凜冽的日子,導師們為你挑選了數本好書,充實你的書架。在冬日,可以去期待一些溫暖,你可以讀一讀阿乙的《春天》,或是蓋伊·特立斯的非虛構經典《被仰望與被遺忘的》……導師們將隨機為大家送出一本書,有很大機率獲得作者籤名本哦。同時還為你準備了毛氈包!一個適合存放筆記本電腦、同時方便攜帶的電腦包是寫作者的必備裝備。三明治定製的電腦收納毛氈包,保護著你自由自在的文字天地。
12月短故事學院12.17開課
正在報名中
三明治招聘把生活變成寫作,把寫作變成生活
三明治是一個鼓勵你把生活寫下來的平臺
由於微信平臺改變了推送規則
如果你想要在第一時間閱讀三明治的故事
或者來和三明治一起寫下你的故事
原標題:《對相親對象的要求,家人只有四個字:男的,活的|三明治》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