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喜歡中國古典文化的人,對佛經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多人覺得佛經的譯文非常優美,同時,在欣賞優美的佛經時,也能讓自己多少領略一些佛經中的禪意。這對於自身的文化修養或者是素質修養,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與一般的古典文化不同的是,很多佛經中的句子具備了修行的涵義在裡面。今天雲來摘錄了五句佛詩,這些佛詩,都充滿禪意,也蘊含了心念的生滅之理。
那麼,什麼是禪意呢?其實就是心念,所謂禪在心中,就是這個道理。明白了心念,也就明白了禪。我們不妨看看,對於這些詩,你領略了多少禪意。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
這句出自《華嚴經》。大意是說,修行的人,時常要將自己處在修行的位置上。當自己心充滿了妄見,也就是垢的時候,離菩提的路就遠;當自己的心淨,也就是沒有妄見的時候,離菩提的路就近。所以,自己要時常檢查自身的狀態,看符合不符合修行人的標準。
一個修行的人,對心的時刻檢查非常的重要。要讓自己經常的心處於空空不動的狀態。這樣一直堅持到最後,才能達成菩提。
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剎。
這句出自《無量壽經》。大意是說,修行的人,要明白世間的苦樂無常,在行事中,要依照佛法的原意去行事。這裡的諸妙願,其實也有自己理解佛法的意思。也就是說,只有悟到了佛法,再遵照自己的悟道(妙願)去行事,才是真正的滿足了妙願。一旦做到了自己的妙願,就會成就自己的樂土。
佛陀所有講的法,都是讓眾生去覺悟的。一旦達到了覺悟的目的,就需要拋棄掉了。但是在覺悟之前,還是要遵照那些法去修行。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這句出自《華嚴經》。大意是說,修行的人要明白,世上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是因為自己的心念所化成的。無論是三世諸佛也好,法界性也好,都是根據自己的這個心所貪執引起的一種表象。要想看穿這些表象,就必須去掉自己對萬事萬物的看法。
用心念的角度來說,你的心覺得萬物是什麼,你就會看到什麼,想到什麼。當你的心念不動的時候,萬事萬物也就停止了幻化。所以,修行的人要做到狂心頓歇,心念不起。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物而不造。
這句出自《華嚴經》。大意是說,我們自己的心念,能夠描繪出世間的一切。但是不同的人,又因為各有貪求的緣故,對事物各有所求。而這些所求裡面,都隱藏著一個為私為我的因素。所以,要破除這些為我為私,就必須得通過修行的方式才能跳出五蘊的束縛。
因為我們看到的,接觸到的,想到的,都是由我們的心念引起的。而心念的起處都是為了私念的我執,所以,只有破除我執,才能破除由心所描繪的一切。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句出自《金剛經》。大意是說,我們所做的,所行的,所說的,都是心念引起的。所有的信念,最終都會煙消雲散,像夢幻泡影一般,並且過去後無法再出現。因為世上的一切的存在都是短暫無常,所以,要及時修行,讓自己儘早地離開娑婆世界才不會受苦。
我們時常覺得往事不可追,就是因為我們都活在自己的心念當中。只有找到了自己的本性,去掉了那些心念,離開了娑婆世界,才不會有那些因為心念產生的妄見給自己帶來的煩惱。
這五首佛詩,都非常的優美。而且裡面蘊含著佛陀對於人的心念的詮釋,以及如何去破除自己的各種心念。也就是說,只有知道了心念原理,再修去這些心念,才能達成涅槃的那個結果。
本文由百家號/水往雲來原創並獨家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