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紅酒
民國時期,是中國一個戰亂動蕩的時代,也是一個將星璀璨的時代,在這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裡誕生了蔣百裡、白崇禧、瑚璉、彭德懷、粟裕等無數百戰名將。民國時期之所以湧現出如此多的將星,離不開其時代性,更離不開為國家培育英才的軍事學校。下面我們就來扒一扒民國時期最著名的六所軍校。
黃埔軍校。創建於1924年,與美國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並稱世界四大軍校,是中國近現代革命軍事人才的搖籃。黃埔軍校共舉辦二十三期,為國共兩黨培養出大量軍事人才,連同分校總共培養出30餘萬名軍事骨幹。新中國10位元帥其中有4位出自黃埔,國軍中央軍高級軍官幾乎全部出自黃埔。黃埔軍校之所以是世界四大軍校,是因為一個學校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一個學校決定一個民族的命運。黃埔軍校的成就是黃埔生用生命換來的。有人曾說:每逢大戰黃埔軍官必身先士卒!抗戰時期20萬學生在黃埔受訓,戰後受訓的黃埔生僅存萬人,犧牲率高達95%。幾個月的短訓速成班能學的東西不多,他們有的只有一腔熱血,前赴後繼!
保定軍校。創建於1902年,1923年停辦,是我國近代史上第一所規模較大的正規化高等陸軍軍校,培養出1600多名將軍,黃埔教官多出此處。馮國璋、段祺瑞、蔣百裡等人先後任校長,蔣介石、陳誠、薛嶽、傅作義、葉挺等眾多國共高級領導人畢業於此。
陸軍大學,創建於1906年,是民國最高級別的軍事學府,涉及陸、海、空三軍,相當於現在的國防大學,檔次比保定軍校還要高一個級別,但影響力不及保定和黃埔,國民政府駐外武官多出自陸大。
雲南陸軍講武堂,創建於1909年,先後培養出2萬餘名軍事人才,唐繼堯、盛世才、龍雲等軍閥巨頭和朱德、葉劍英兩位元帥出自該校,曾援建黃埔軍校。此外雲南講武堂還是一所名副其實的國際軍事學校,原緬邦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吳奈溫將軍、原朝鮮人民委員會委員長崔庸健大將、原越南國防部長武元甲大將等外國領導人也畢業於該校。
天津北洋講武堂(北洋陸軍講武堂),創建於1906年,由袁世凱創辦,與雲南講武堂、東北講武堂合稱中國三大「講武堂」,培養出大量北洋系人才。
東北奉天講武堂(東三省講武堂),創建於1908年,奉系人才多出自該校,張學良、湯玉麟、呂正操、馬本齋等人畢業於該校。
此外比較著名的還有抗日軍政大學(原紅軍大學)、山西軍官學校、西北軍官學校等軍事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