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雨水久下不斷,幾乎要讓小編懷疑是不是天上忘記關「水龍頭」了。人類在自然天象面前總是顯得力量薄弱,現代社會裡,我們可以通過氣象預警技術幫助大家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但如果在古代,恐怕就要開壇祭祀或者在房簷下掛個晴天娃娃祈求雨停了。
說起晴天娃娃,不少人都會想起《聰明的一休》。動畫片中頻繁出現的這個腦袋圓圓、沒有身體的布偶是許多80後、90後童年記憶中對晴天娃娃的第一印象,也是我們能聯想到的一個日本文化象徵。
但其實,晴天娃娃來源於中國(榊原篁洲在其撰寫的《榊巷談苑》中有提及),具體起源於哪個時代現在已很難考證了,目前能追溯到的最早年代是元朝,當時詩人李俊民在《掃晴娘》中有云:「捲袖搴裳手持帚,掛向陰空便搖手。」這首詩描述的就是晴天娃娃的原型——掃晴娘,也可叫掃天婆。
掃晴娘長什麼樣?
掃晴娘的外貌、材質和日本的光頭布偶並不相同,首先,掃晴娘在國內幾乎都是女性形象。其次,大部分掃晴娘都是剪紙作品,也有少部分由秸稈製成。
即便是剪紙版掃晴娘,各地在形象刻畫上也不盡相同。最傳統的造型是身穿紅綠衣、手拿笤帚(有些地區會真的做把小笤帚)的樣子。可參考《帝京景物略》中的記載:「雨久,以白紙作婦人首,剪紅綠紙衣之,以笤帚苗縛小帚,令攜之,竿懸簷際,曰掃晴娘。」有些地方的掃晴娘還有雲霧裝飾,或是一隻手拿掃帚一隻手拿鑼或撣,髮型也略有不同。
那為什麼流傳到日本後掃晴娘的形象發生了這麼大的改變呢?關於這點也有不少猜想。最主流的說法認為,晴天娃娃其實是和尚。因為晴天娃娃在日本也叫照照坊主,坊主在日語裡是和尚的意思,這和晴天娃娃的光腦袋造型很符合。由於日本祈雨祈晴的儀式通常由和尚完成,所以晴天娃娃的外形有其象徵意義在。
在其它傳聞中,有一種認為晴天娃娃的造型來自日和坊。沒錯,就是《陰陽師》裡那個SR級的萌妹子式神,但在日本民間傳說裡,日和坊是一個只在晴天出現的妖怪,長相跟晴天娃娃差不多。
掃晴娘如何使用
掃晴娘並不僅僅是掛在門口就能發揮祈晴效果的。胡樸安在《中華全國風俗志》中記載:「紙人(掃晴娘)須顛倒,足朝天,頭朝地,其意蓋謂足朝天可掃去雨點也。用線穿之,掛於廊下或簷下,俟天已晴,然後將掃晴娘焚去。」
這段話中透露出兩個信息:第一,掃晴娘需要倒掛使用。第二,等到天晴後要把紙人燒掉。至於為什麼要這麼做說法也非常多,這裡就不詳細解釋了,畢竟倒掛只是其中一種用法,有些地區是正掛的,還有的地方是貼在門窗或牆壁上的,或者用紅線系在木棍或高粱杆上……
《淮陽鄉村風土記》中,掃晴娘的使用還要配合唱歌,「日之晨午晚時三刻向之唱歌:『掃晴娘,掃晴天,綠衫紅衫任你穿。』倘就此日晴天,則即以紅綠紙為裁一衣衫,以火焚之。」
如果天晴後要把掃晴娘的紙人燒掉的話,那麼天不晴會怎麼做呢?這一情況在很多民間歌謠中可以窺見一二。豫北的《掃晴娘止雨歌》是這麼唱的:「掃晴娘, 掃晴娘, 三天掃晴啦, 給你穿花衣裳。三天掃不晴, 扎你的光脊梁。」
日本也有類似歌謠:「晴天娃娃,晴天娃娃,但願明天是個好天氣。如果是這樣,就給你個金鈴鐺……如果是這樣,就給你美味的酒……如果不這樣,就把你的頭割下。」
不知道掃晴娘「聽到」後會不會後脊一涼……有一說一,小編覺得這裡有個邏輯bug,如果掃晴娘真的有辦法影響到自然天氣,也不可能輕易被人類扎脊梁;如果她沒有這種神力,也就沒有掛著的必要了。好吧,以上只是玩笑之言,大家還是要相信科學以及天氣預報。
掃晴娘的由來
掃晴娘到底是何方神聖呢?同樣有許多爭議。有專家覺得掃晴娘是古代的神祇,但小編覺得概率不大,首先掃晴娘的歷史記載很少,也沒有專門的廟宇,再加上古代民謠裡對她的種種威脅言辭,實在不像是神明會有的待遇。
另外一種說法認為掃晴娘是一種巫術,就好比符咒、風水上使用的寶塔寶劍等。小編也更傾向於這種說法,從掃晴娘的使用方法中也可以看出巫文化的影子。另外掃帚也是古代巫師會用的道具,《禮記 · 檀弓下》有云:「君臨臣喪, 以巫祝桃茢(liè), 執戈, 惡之也, 所以異於生也。」這裡的「桃」指的是桃木棒子,而「茢」就是掃帚,古人相信,這兩樣東西可以驅邪避兇,所以掃晴娘手執笤帚的形象也更容易理解了。
寫作此文並不是為了號召大家掛紙人祈晴(一定要相信科學),而是希望透過這些逝去的風俗文化了解到一部分古代社會面貌。比如從掃晴娘各地形象不同的情況中可以看出,在沒有網絡的時代裡,風俗文化比較容易出現以訛傳訛的情況,或者在傳播過程中發生創新或刪繁就簡,且這種創新還是區域性的,這一切都讓文化更加多元化、地域化。
另外,古人對待超自然力量的態度有著很質樸的實用主義傾向,當然也有些功利。比如掃晴娘肯幫忙就給她花衣裳,不肯幫忙就扎她脊梁。這讓小編想到電影《瘋狂的外星人》,裡面的大飛(沈騰扮演)遇到有超能力的外星人後,想到的第一件事竟是希望和外星人做買賣,把他的酒賣到外太空去。想來即使真有掃晴娘,像大飛這樣的商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掃晴娘同款掃帚」「掃晴娘代言的天氣預報APP」等等個性商品。
這也是傳統文化在現代商業中發生的祛魅。科學技術讓我們越來越理性地認識世界,而消費文化則讓我們以更世俗的眼光看待它,有時甚至發展為調侃和惡搞。如今,大家購買晴天娃娃多半用於裝飾、送禮或收藏,而非祈晴。掃晴娘也不再是一位幫助村民掃除雨水的女性,而是一串與古代文化有關的符號,消費者就在這些符號中尋找著自己想要的意義。最後還是祝願雨停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