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傳》:讓大禹從歷史迷霧中走出來

2020-12-11 今日速訊

原標題:《大禹傳》:讓大禹從歷史迷霧中走出來

▲李德書

綿陽新聞網訊 從「禹生石紐」到「禹奠山川」,再從「禹建夏朝」到「禹葬會稽」,通過多角度的引述和考證,以17章30萬字的篇幅,生動地介紹了大禹的一生……日前,綿陽學者李德書編著的《大禹傳》出版。該書是「四川歷史名人叢書」之一,專家評價此書,「讓大禹從歷史的迷霧中走了出來」。

撥開歷史迷霧:大禹事跡信而有徵

▲2003年六月初六石紐山禹王廟祭禹

「北川是大禹故裡,保存著大量有關大禹的歷史遺蹟,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於一體。40年前,我首次踏入北川,便對大禹文化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李德書說,從川大中文系畢業後,先後在綿陽文教部門和政府機關工作,立志守護綿陽本地文化遺產。

4000年前,中國曾經發生過一次世界性的大洪災。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堵」洪水為疏導洪水。為了治理洪水,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治水13年,大禹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但是,有人卻說中華治水英雄大禹是傳說人物。為此,李德書決定好好研究一番,以事實來證明大禹是歷史人物!從那時起,他利用工餘時間,開啟了大禹歷史文化的研究。

2002年,經過多年的研究,李德書首次提出了「禹羌文化」的學術概念,很快被中科院歷史研究所和四川省社科院認同,並在北川成立了研究機構。李德書認為,依照《史記》的體例,《史記》中《夏本紀》應該是專載夏王朝一代數百年興亡史,但《夏本紀》中記載夏禹治水的事跡為1376字,佔全篇的45.4%;若加上禹的施政事跡,則佔全篇50%以上。也就是說,在專載夏王朝歷史的本紀中,主要突出的是大禹治水的英雄事跡,成為一部歌頌大禹的治水史詩,這在司馬遷撰寫的十二本紀當中是獨一無二的。司馬遷把《禹貢》之文錄入《夏本紀》,也是在突出禹得天下,是為民興利除弊,施政仁慈的結果。

▲北川禹王廣場的大禹雕像

十大歷史名人:大禹位列四川首批之首

新中國成立前,考古滯後及受「疑古派」影響,有人認為大禹是傳說人物。但隨著考古發現的推進,進入21世紀以來,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標誌性成果《夏商周年表》公布:夏朝起於公元前2070年,大禹是夏朝第一個王。隨後啟動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不斷取得新進展:安徽省蚌埠禹會村遺址,距今4100年,證實了古籍中「禹會諸侯於塗山」的記載。2018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公布中華文明探源成果:考古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非神話。這些最新的考古學成果終於驅散了疑古的陰雲和迷霧,讓人們重新認識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先祖聖王大禹。

這些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證明了李德書「大禹就是歷史人物」的觀點。「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是四川啟動最早、影響最廣的一項文化工程。這十位歷史名人,來自政治、文化、科技、藝術等多個領域,他們是四川歷史上名人巨匠的首批傑出代表,其中,大禹位列四川首批十大歷史名人之首。

李德書認為,大禹的重大功績在於發展國家生產,使人民安居樂業,更重要的是結束了中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的社會組織形態,創造了「國家」這一新型的社會政治形態。

▲北川禹王廟

傾情著書立說:生動介紹大禹的一生

「大禹位列四川首批十大歷史名人之首,天地出版社約我撰寫《大禹傳》。」李德書說,之前有過《禹本紀》,但司馬遷沒有採用,後來就失傳了。傳世的眾多史料中,有關大禹神話傳說的很多,讓人眼花繚亂。

▲李德書撰寫的《大禹傳》

李德書在編著的《大禹傳》時,首先根據《竹書紀年》等古籍和《夏商周年表》,推算出「大禹生平大事年表」,然後按照《竹書紀年》中的時間順序,依據《史記》《尚書》《左傳》等史書中若干大禹的記載,本著大事有依據、小事有情節的原則,編寫大禹一生的主要事跡,刻畫大禹這個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上古人物。

▲《大禹傳》新書發布會現場

近日,國內首部《大禹傳》新書發布會在大禹故裡北川舉行。唐代以前,北川境內就建有眾多的大禹廟,每年農曆六月初六大禹誕辰舉行祭祀活動的民間習俗延續至今。在發布會上,專家認為,《大禹傳》兼具史料性、學術性和文學性,把傳說、神話以紀實的筆法進行演繹,對於一代賢君大禹的生平事跡進行了忠實的還原,對於那個時代的社會、民族、經濟、政治等都有極為生動的描繪,「讓大禹從歷史的迷霧中走了出來」。《大禹傳》對於在新時代弘揚公而忘私、艱苦奮鬥的「大禹精神」,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川人的歷史記憶、文化記憶,具有積極的意義。

▲北川新縣城大禹雕像

▲夏氏宗親在北川禹王廣場參加紀念大禹誕辰4145年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田明霞 文/圖 )

相關焦點

  • 2020天府書展收官之日《大禹傳》作者剖析大禹精神
    10月20日,2020天府書展收官之日,「四川歷史名人叢書·傳記系列」之一的《大禹傳》作者、資深大禹及禹文化研究專家李德書教授,受邀來到成都市金牛區圖書館,為現場讀者分享了《大禹傳》的創作歷程,以及中國禹文化研究現狀和大禹治水精神在新時代的現實意義。李教授祖籍四川射洪,從小耳濡目染大禹傳說與禹文化。
  • 2020天府書展收官之日 《大禹傳》作者剖析大禹精神
    10月20日,2020天府書展收官之日,「四川歷史名人叢書·傳記系列」之一的《大禹傳》作者、資深大禹及禹文化研究專家李德書教授,受邀來到成都市金牛區圖書館,為現場讀者分享了《大禹傳》的創作歷程,以及中國禹文化研究現狀和大禹治水精神在新時代的現實意義。 李教授祖籍四川射洪,從小耳濡目染大禹傳說與禹文化。
  • 大禹傳說及大禹出生地考證
    之所以被判定為母系氏族時代所刻,是因為幾十處石刻中,有一處女陰石刻,形象逼真,表現出人類對女陰崇拜,可以判斷這些石刻出現在母系氏族時期。距今至少都有五六千年的歷史。跟傳說中的大禹同一時代。這些石刻排列規範整齊,大小錯落有致,點的形狀較為明顯,形如三角形,四方形,梯形,圓形,還有其他多種形狀,應該具有記事的功能。這些石刻應為早期文字的雛形,比現在公認的中國最古老的文字還早出2000年左右。
  • 大禹為何不傳位於兒子啟
    編輯:付愛玲大禹花費幾十年踏遍萬水千山經歷萬難之後,終於治水成功。治水成功後聲望暴漲,民心所向。在堯死後成功登基為帝。登基數十年,建九鼎定九州。定都夏都,號稱夏后氏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意義上的國家。
  • 彰顯大禹統領九州的王者風範,大禹紀念館
    日前,600多位參加紹興發展的各界人士,分三批,成為大禹紀念館最早的參觀者。從大禹陵景區入口進去,沿著九龍壇南側的中軸線一直走,就可以在右側找到這個新建築。從今年1月開工,僅用了300多天,一個嶄新的大禹紀念館便出現在了世人面前。
  • 百川論道 | 大禹
    堯帝著急找到治水能人,大臣們推薦了大禹的父親鯀。堯帝說:「鯀為人不聽命令,毀壞民族聲譽,不可以。」大臣們又說:「我們這一輩人中,沒有比鯀更能幹的了,懇請陛下試用他。」於是堯帝聽從了大臣們的意見,用鯀治水。費了九年功夫,洪水沒有被降服,治水無功。
  • 大禹的故鄉在哪裡?為什麼大禹的故鄉這麼多?
    今天趣歷史小編為大家帶來大禹的故鄉在哪裡?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我們詳細分析看看具體的情況吧如下: 1、大禹故鄉汶川版 大禹出生於四川,最早見於戰國時代的《竹書紀年》:「帝禹夏后氏,母曰修已,修已背剖而生於石紐」。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說:「禹興於西羌」。魏晉皇甫謐也在《帝王世家》中註解道:「孟子曰,禹生石紐,西夷人也。傳曰:禹出西羌,是也」。
  • 歷史上,大禹,是如何治水的?
    不過,也確實,這9年時間裡,鯀一般都是在帳中指揮,很少親自上大堤,哪裡有洪水,就命令手下,加高堤壩,堵住洪水,而自己待在帳中,逍遙自在,相對來說,比較懈怠。於是,舜決定革去了鯀的職務,將他流放到羽山,從此,鯀(大禹之父)便葬身於羽山。
  • 大禹與蒙山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大禹和東蒙山又名「會稽山,會字音''gui龜』龜祭山」,辯證歷史傳留下來的一些疑誤。有莘氏,姒姓女子,生了大禹。所以,舜殺鯀是必然的,他代天子堯巡狩,給鯀讒言安罪,陷害鯀至死,一個強勁的政敵,被他輕鬆的解決掉了。  鯀死後三年,東夷部落的首領才選出來,繼續委以重任,這被推選出來的首領,能是一般的身份背景嗎?
  • 大禹的妻子是女媧,大禹是太上老君
    姜子牙也是伏羲和大禹再來,所以在小說《封神演義》中稱姜子牙為飛熊。木為青色,長於艮山上,故蚩尤死於青丘,而九尾狐出自青丘。因為素女有月光之丁火,故稱之為白,丁火使人生七情,故稱之為狐狸。九為陽金,九尾即陰金,狐從瓜從犬,瓜為陰木所結,犬為戌為土,為琵琶,可見九尾白狐狸即白水素女。
  • 大禹的傳說與史實(上)
    史書上記載的大禹,總是伴有著傳說與神話色彩。大禹到底是神話人物,還是歷史上確有其人?如果確有其人,大禹出生在哪裡?在當下,我們又該如何傳承大禹精神?  7月22日晚,四川師範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段渝,亮相四川省圖書館,做客由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承辦的「名人大講堂」,帶領大家一起,穿越重重迷霧,走近「大禹」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存在。演講中,段渝引經據典,從多個方面回應了大禹的存在之謎、出生之謎、治水之謎等。
  • 大禹的傳說與史實(下)
    歷史文獻記載黃帝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陽,高陽長後,東進中原,建都帝丘(今河南濮陽),立為帝顓頊,又「封其支庶於蜀」,子孫中的一支仍留蜀地,說明蜀與黃帝有著深厚的親緣關係。而禹為夏代開國之君,所以,蜀與大禹同樣具有很深的歷史和親緣關係。《華陽國志》記載廣柔縣境為大禹聖地,「夷人營其地,方百裡不敢居牧。
  • 中國歷史上大禹輝煌的一生,是靠什麼得來的
    大禹是黃帝的後人,他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做出了很多的貢獻,他不僅僅給咱們治了洪水,保衛了人民,還讓國家進入更高一級的發展,最重要的一點是徹底結束了原始部落的管理形態,建造了新型的社會,他完成了國家的建立代替了原來的原始社會,以文明的形式代替了野蠻的社會,讓中國帝王的歷史開始發展起來
  • 大禹為什麼要治水?
    皖產動畫電影《禹神傳之王者少年》定檔8月15日全國上映,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少年大禹。大禹的父親「鯀」是堯帝時期聯盟裡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築城建寨、訓練軍隊、領導有方,也是堯帝「禪讓制」的有力競爭者。這樣優秀的人相對打著「孝敬、仁慈、制陶」標籤的虞舜來說,好像更有續位的資格,可就是這樣優秀的人在成為聯盟治水首領之後,連續幹了九年依然沒有治好洪水,還被貼上「治水不利、辜負重託」的歷史標籤。
  • 堯舜禪讓王位,為何史書評價完美的大禹,卻傳位於夏啟?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禪讓,即為堯傳舜和舜讓禹,注重能力而非血統,成為中華五千年治國的國家哲學。尤為重要的是,禪讓制有「內禪」與「外禪」之別,「內禪」為帝王將帝位讓給同姓人,「外禪」謂天子禪位於外姓,堯舜禹的禪讓屬於「外禪」。所以,在《論語泰伯第八》中孔子稱讚,「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 大禹:從傳說到現實
    圖為2019年7月,北川、汶川兩地分別舉行「海峽兩岸禹羌文化研討會」「大禹華誕慶典」「大禹文化與天府旅遊名縣建設研討會」,以及「大禹華誕食禮」。圖為在汶川舉行的祭祀活動中,釋比文化傳承人進行大禹文化展示。禹跡圖為中外大禹文化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資料,記錄了印證大禹歷史記載、後人大禹文化的相關分布。
  • 大禹誕辰日!電影《禹城秘事》在大禹出生地北川正式開機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楚瞳 周志敏 攝影 向宇)7月8日,在第一屆海峽兩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動暨2019(己亥)年大禹誕辰祭祀典禮的隆重氛圍中,由北川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和四川小城軼事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歷史名人大禹題材電影《禹城秘事》正式開機拍攝。
  • 大禹被稱為英雄,為何歷史學家卻說大禹是一條蟲?
    黃河流域廣闊無垠,如果把每一條河流都疏通的話那麼費時就比較長,所以大禹用了13年才把黃河的水換給治理好。當然有些朋友看到這個故事之後可能會產生質疑,因為大禹治水的這個故事距今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到現在流傳了幾個版本。而且在很多書上例如《詩經》當中就對大禹的身份產生了質疑,在詩經當中曾有這樣一個說法認為大禹其實是滾的轉世。
  • 段渝大講堂辨析大禹傳說與史實 觀眾感嘆:認識到了現實中的大禹
    說到以治水而留名史冊之人,就不得不提到大禹。他因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流芳千古,是率領華夏先民走出洪荒的第一人。2019年7月為「大禹月」。7月22日晚7點30分,由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承辦的「名人大講堂」,四川師範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段渝,在四川省圖書館為大家解讀大禹其人。經過封面新聞組織,約200餘觀眾現場聆聽了段渝講大禹的史實與傳說。
  • 大禹的兒子啟為何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考古發掘發現夏朝真相
    對此,史書中是這樣記載的「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舜對此憂心匆匆,趕緊請來中國第一個水利專家鯀去處理,此人採用了「堵」的方式,並沒有解決問題,甚至還讓水患更加嚴重了。舜看了結果之後非常生氣,於是便將鯀殺了。令人詫異的是,在這樣的時刻裡,大禹竟然從鯀的肚子裡爬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