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樓
在潮汕地區,相對潮州和汕頭來說,潮汕三市裡面的揭陽是一個比較沒有存在感的城市,而偏偏又被下面的縣級市普寧「壓」一頭,揭陽不論是在省外還是省內珠三角地區都顯得不那麼「中氣十足」。
為什麼這麼說呢,可以去找一個珠三角地區的本地人問一下,可能更多人對普寧印象更深刻,作為普寧的承載主體揭陽,猶如是「綠葉」一般,甚至另一個下屬縣級市的隆江鎮都比揭陽出名,遍布珠三角乃至海南的隆江豬腿飯是一大「功臣」。
普寧街道
要說揭陽和普寧的關係,有點像浙江的金華和義烏一樣,更多人聽到的是義烏的聲音,金華唯有火腿的印象。那麼對於揭陽和普寧兩者而言,為什麼會讓大多數人產生這樣的認知呢?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人口數量的因素。要知道社會是以人為主,沒人的話那麼一切都白談,所以約260萬的普寧人對標榕城區(揭陽)圈子的200來萬更有優勢,何況這200來萬還分揭東縣和揭西縣,各佔100萬左右,含有一定數量的客家潮汕混合民系,揭陽的文化凝聚力量方面,對於普寧的純潮汕民系來說,比較散。
普寧服裝城
其次就是產業方面的因素,普寧支柱產業是服裝和中藥製藥業,榕城(揭陽)是五金和玉石業,從人們使用傳播角度來看,服裝比五金更有影響力,再說揭陽的五金產業還面臨著珠三角佛山各鎮、中山小欖等地的競爭,影響力自然也就減弱了許多。
另外一個就是交通因素,廈深高鐵站點在潮汕地區有潮汕站(潮州)、潮陽站(汕頭)、普寧站,衣食住行是普羅群眾的四大社會存在形態,在交通出行方面,普寧的高鐵比之揭陽的潮汕機場還來得有影響力。
以上就是小編我的看法,不知道大家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