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三十而已》裡陳嶼和鍾曉芹這一對才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對夫妻,平凡又平淡,有各種小摩擦。如今他們終於在無數次的失望後走到了離婚,又在陳嶼後悔了開始不斷「套路」追妻。
有一種失戀叫失望,有一種離婚叫絕望。失望太多次,最後絕望的鐘曉芹在爆發後走出了婚姻的牢籠,但陳嶼卻在離婚後幡然悔悟,想返場,可能嗎?
人生中有太多返場的可能,愛情、婚姻、舞臺、官場……返場從不是一個單一的命題,它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人生中都有著不一樣的含義。
一、鍾曉芹與陳嶼:離婚後的返場是對失敗婚姻的重新定義還是重蹈覆轍?
在離婚後返場的人其實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多,但是真正返場後能重新活出個模樣,從失敗婚姻走到幸福婚姻的卻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少得多。陳嶼追妻路上各種小甜蜜真的能在返場後給予鍾曉芹想要的幸福嗎?
離婚前,陳嶼和鍾曉芹就像是合租同居一屋之下的兩個熟悉的人。
時間和精力都是要給自己的,你應該懂事一邊待著去;
都是成年人了,各自照顧自己,不要麻煩別人,即使我們同居一個屋簷下;
無論什麼特殊情況,體貼永遠應該在我方便的時候給。
陳嶼甚至覺得委屈,我從不對你發脾氣,從沒有過分的要求,甚至不給你添任何麻煩,唯一的要求也僅僅是不要煩我。我已經做得這麼好,你還要求什麼?
陳嶼並不是不關心鍾曉芹,會為她聯繫醫生儘快做清宮手術,會為她的生日去求人,但是他給的總是不在「點」上,在鍾曉芹需要的地方,他永遠缺席。
不管追妻火葬場有多麼的迷之甜蜜,沒有解決根本問題,返場的婚姻也只是各自維持著表面的和諧,問題始終會在天長日久、日漸麻木的生活中重返原形。
離婚後的種種套路,找弟弟陳旭幫忙出主意,自己想了各種各樣的小心思,就為了能和鍾曉芹說上幾句話,雖然看起來賤兮兮的,但我們也能從中看出陳嶼在婚後的確開始把心思用在鍾曉芹身上。
夫妻之間最怕聽到別人說「他很好啊,從來不發脾氣,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還顧家。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這樣的言論。他是很好,可是他沒有把心思用在你身上,再好也是白搭!
婚姻是兩個人的事,得靠兩個人去努力,一個人撐的船總有會累的一天,哪天劃不動了自然就想放棄了。
不管是特別的「燭光晚餐」、擰瓶蓋,拔高掛鈎,還是之後的每次小心機,至少陳嶼開始懂得婚姻是需要經營的。在我看來,離婚後返場的第一步就是意識到對方的存在,願意為對方耍「小心機」。對於自己不在意的人,誰會花一點小心思呢?只有在意了才會千方百計地「算計」對方,只為讓雙方有交集。
至少這一點,陳嶼已經具備了。
離婚後返場,每個人都在冒險,冒著重蹈覆轍,在一個坑裡跌倒兩次的危險,但以心換心終究是值得冒險一次的。
二、《乘風破浪的姐姐》返場論:逆襲和霸氣選一樣!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中,大姐大寧靜和「人狠話不多」的張雨綺就狠刷了一把返場霸氣言論。
沈夢辰和叮噹被淘汰後,叮噹得知沈夢辰有一個女團夢,不捨得離開這個難得的舞臺的時候,安慰她還有機會回來,返場就是一個逆襲的機會。
很多比賽綜藝節目都有復活賽這一個環節,其實節目組真的很了解觀眾,逆襲不管在哪個舞臺都是振奮人心,吸人眼球的。人們永遠都期待著失敗的人能夠逆襲,就像代替他們逆襲了一樣。
但一個舞臺上總是有那麼幾個很特別的人,她們天生就帶著與眾不同的氣場,一切常規的事在她們眼中都有不同的解讀方式。寧靜、張雨綺和萬茜絕對就是這麼一類人。
「我不會返場。」
「為什麼?」
「因為覺得丟人。」
「我只能說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個舞臺太小了,容不下我。」
「我不適合團,我只適合獨舞!」
張雨綺就是這麼霸氣!返場是不會返場的,姐來過就是給面子了。
這種霸氣不是誰都有的,只有實力和人氣兼具的寧靜、張雨綺和萬茜才敢這麼說。
張雨綺不管在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個舞臺還是在人生舞臺上都是一個不懂看生活的臉色,而是讓生活看她臉色的人。
這固然跟她脾氣火爆有關,其實還跟她身上那種無所畏懼的凜然之氣有關,不管生活給予我什麼,只要不是我想要的就敢抬腳就踹!
這樣的張雨綺追求的是過程中問心無愧,結果如果好,正好揚臉大笑迎接,如果不好,就揮揮手訣別而去。返場從不在她的字典中。
但舞臺上的返場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返場不僅是這個舞臺的規則,還承載著千萬粉絲的期盼,同時還有對日夜一起奮戰的「戰友」們的不舍。
正如沈夢辰說的:我肯定會回來,還有那麼多可愛的小夥伴在這等著我呢。
一段不算短的旅程,日夜相處,一起打拼,榮辱與共,有感情是必然的,有時候我們選擇返場真的不僅僅是因為自己,還有可能是因為曾經一起揮灑汗水的「戰友們」,因為那不曾見過面的、隔著千山萬水的粉絲們的殷殷期盼。
尊重規則正好契合自己、粉絲、戰友們的情感需求,返場有什麼丟人呢?
如果被淘汰的選手真的通過投票獲得了返場的機會,卻選擇了不返場會怎樣?不返場的確保存了自己的自尊心,但是規則怎麼辦?粉絲怎麼辦?
選擇參加一檔比賽類的綜藝節目就應該是默認了這個節目的規則,遵守規則自然而然上升為職業道德。這不是觀眾或者誰強加的,這是一種合約精神,籤約就代表著受約束。
粉絲或許能從偶像的自身立場出發為她考慮,即使自己的偶像選擇了不返場,也不會過多責怪,最多是有點失望。但是觀眾呢?觀眾希望看到的必然是一個完整的節目,而不是參與者誰誰誰因為自尊問題可以隨時選擇按下退出鍵。
這時的「霸氣」其實就是一種玻璃心的表現,以玻璃心來毀掉合約精神,這樣的「霸氣」不要也罷!
三、那些在人生舞臺上「返場」的名人,返場不返場都心系芸芸眾生
閃光燈下的返場往往就像一個鏡頭,不管是華麗的轉身還是黯然離去,在觀眾的眼中都不過是曇花一現。但那些在人生舞臺上經歷了返場的歷史人物在千百年後仍然讓人們津津樂道。
《清平樂》熱播的時候,範仲淹是「背書天團」赫赫有名的一員。其實範仲淹也是歷史官場上經常「返場」的一員,他曾三進三出京城:
1028年,經晏殊推薦,範仲淹第一次進京城當了秘閣較理,負責皇家圖書典籍的校勘和整理。1030年,因幾次評判章獻太后垂簾聽政被貶為河中府通判;
1033年,太后駕崩,仁宗親徵,範仲淹被召入京,拜為右司諫,做了一名言官。同年又因為仁宗廢除皇后一事被貶為睦州知州。
1034年,範仲淹因治水有功被調回京師,任國子監;1036年,因批評宰相呂夷簡用人不當被貶為饒州知州。最後被貶至嶺南,客死他鄉。
範仲淹三次被貶都是因為秉公直言,三次回京都是因為能力卓著,功績不俗。範仲淹無疑是一個極聰明的人,為什麼還會在同一個坑裡跌倒三次呢?下面這個小小的故事可以作為回答:
範仲淹多次因諫被貶謫,同僚梅堯臣忍寫了一篇《靈烏賦》力勸範仲淹少說話、少管閒事,先把自己顧好。範仲淹看了,馬上回作了一篇《靈烏賦》,直言自己「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不能為民請命毋寧死!
如果還有誰比範仲淹「返場」次數更多的話,那肯定就是寇準無疑了:兩度為相,五次進出朝廷中樞機構。
寇準是一個耿直的人,眼睛裡揉不得沙子,跟同僚們相處得並不好,又不懂得官場的「潛規則」。因此,五次被趕下政治舞臺最大的原因是他得罪人而不自知,不管是小人還是君子。
寇準的能力舉世公認,否則也不會兩度為相,被小人多次構陷被貶後還能重返重要職位,但是他的不圓滑,無權謀,無城府的個性在政治舞臺上有著致命缺陷。政治這個舞臺只適合長袖善舞的政客。
範仲淹和寇準在官場上的「返場」都跟自己有關,而關羽的「返場」則是「被迫」的。
關羽的「被迫返場」體現在他的歷史地位上:
三國時期,關羽被追諡為「壯繆侯」;在北宋時,趙匡胤以「功業為瑕」的理由把關羽撤出了武廟;到了北宋徽宗時期,關羽又重回姜太公廟,還連升三級,封號為武安王;到了明神宗,關羽成為了我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晉升為「帝」的朝臣——忠義神武關聖大帝。
範仲淹和寇準的「返場」除了一展抱負、報效國家,還有為生民為社稷,不管被貶謫多少次,只要有返場的機會,他們就必定義無反顧地回到政治舞臺上燃燒自己,直至成灰燼。
總結:
「返場」需要智慧和實力。大人物的「返場」推動著歷史的發展,而小人物的「返場」則關乎個人的幸福。離婚後的陳嶼和鍾曉芹如果要返場,必定要克服重重困難。婚姻是兩個人的修行,想要修得正果就必然要付出真心,還得懂得經營瑣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