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你好生活》,一場如詩如畫的生活漫筆

2020-12-02 國家廣電智庫

11月4日開播至今,《你好生活》第二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以下簡稱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央視網及騰訊視頻已播出三集,高開高走,漸入佳境,昭示著繼影視劇後,「先網後臺」模式之於綜藝節目已勢不可擋,而這一表象則是總臺深耕媒體融合、網臺供給側質變的一個縮影。

《你好生活》第二季山谷音樂會

從節目未播先火,#央視主持人越野騎行大片#等播前花絮成為熱點,到話題登頂熱搜,#孩子出生時撒貝寧發的第一條微信#、#真實和完美哪個更重要#等多個話題閱讀量過億,再到網友留言點讚,「你好生活真的好看,太溫暖太治癒了!」「感謝你們在屏幕另一頭給予我力量,遇上低迷時刻我會再度打開這個視頻的!」「萬萬沒想到,看一個央視的綜藝,還只是看前面的片頭,正片還沒開始,眼淚就一串一串地來了」……無論是流量價值,還是社會效益,這款總臺「網綜」的IP都不負眾望。

你好生活》第二季固定MC撒貝寧、尼格買提

胡同裡的鬧中取靜,露天沐雨的音樂會,星空下的篝火,閃著淚光的笑容,遼闊草原上的歌聲……這一場關於生活的旅行,邂逅的是不經意的美好,營造的是沒有負擔的思考,還有欲辨已忘言的感動。

從網到臺

融合解鎖央媒IP熱力值

如果說《你好生活》第一季是總臺首檔「先網後臺」節目模式的試驗田,那麼《你好生活》第二季,就該是這片「試驗田」收穫季,IP的聚能價值逐漸顯現。

「革新的不只是內容創作和播出模式。」這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節目部主任呂逸濤給出的「定語」。

「臺網並重、先網後臺」,這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成立以來一直深入推行的媒體融合戰略。在網際網路這塊「主戰場」上,試水「先網後臺」的《你好生活》無疑有著一份敲開內容入口的責任。

始終,內容為王。經過第一季的淬鍊,《你好生活》第二季在製作和畫風上更多了幾分從容與精緻。不僅在製作與立意上全面升級,以更年輕的觀察視角和更貼近自然的生活態度回歸生活本質,探索生活智慧,還在充滿驚喜的旅途中,真實呈現出主持人和嘉賓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暖心互動。

撒貝寧和尼格買提的「Sunny」組合一動一靜,個性鮮明。「蔡蔡子」蔡明的加入打破角色設定的代際隔膜,生活智慧得以自然流動。三人各司其職,為受邀而來的嘉賓們營造了輕鬆愜意的氛圍,使他們卸下包袱,在節目中輕裝上陣。

「Sunny」組合籌備音樂會

聊疫情、聊父母、聊愛好,聊天氣、聊美景、聊小野……聊天,是慢綜藝的一個核心表徵。新一季的《你好生活》更像是一個人可以停下來喝的一杯茶,雞湯不再突如其來,暖心金句恰如其分,諧趣理趣相得益彰,後期剪輯詳略有致,字幕包裝也不乏令人會心的點睛之筆,正如網友所說「這節目讓我覺得生活就是要這樣慢慢來,才更能懂得生活吧」。

終究,內容亦即流量。作為一檔慢綜藝,《你好生活》並非執著於生活的瑣碎,而是選擇將對生活的思考融入於鏡頭捕捉到的喜怒哀樂中。內容的表達在「跨平臺、跨資源、跨優勢」的融合聚變中,逐漸打開了它的花式吸粉模式。

主持人與嘉賓共同策劃音樂會

總臺央視網副總經理王冰松說,《你好生活》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動「大小屏融合 內外措並舉」開放合作模式下,打造網際網路IP的一次成功實踐。

這一成功實踐似乎正在用它逐步釋能證明著,「先網後臺」在拓展新增長點的同時,也刺激著主流電視媒體的轉型與突圍。媒體融合時代,內容背後的邏輯支撐變得不再單一。從製作到播出,從形態到樣式,從前端理念創新到後端生產組織方式的變革,都不得不經受網際網路思維的重組與供給側改革的倒逼。

從慢綜藝到漫綜藝

治癒生活的青春絮語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第三集的最後,小撒戲謔成真,《你好生活》演唱會在《明天會更好》的歌聲和雨幕中結束;90後「外賣小哥」老計以視頻連線方式現身,疫情期間他堅持給醫護人員送外賣,現在已恢復生活的常態,而這份感動一直都在;令人驚喜的,是現場觀眾為平凡的英雄送上煙花,霎那芳華已是永恆。意外與感動倍增了這檔慢綜藝的治癒氣質。

尼格買提視頻連線武漢外賣小哥

如果用大數據給追看《你好生活》的觀眾作一個畫像,年輕人的形象一定會躍然紙上。瑞典作家弗雷德裡克·巴克曼在《清單人生》中說,到了一定的年齡,人生的所有疑惑幾乎可以全部濃縮成一個問題:應該如何生活?網友在節目播出後的留言,給出了他們心中的答案「要相信不管走哪條路,都會有不一樣的風景,讓自己去盡情感受一路的美好」「生活縱然有百般滋味,也依然要熱愛生活啊」,而這也正是《你好生活》想與觀眾分享的精神養料。

其實,對於生活的探問年齡是模糊的,但在綜藝市場上,卻需要有清晰的分層。分眾化、差異化傳播是資訊時代傳播的內在規律,也是建構一個綜藝IP的立足之本。

《你好生活》第二季正是一篇寫給當下年輕人的生活漫筆,記錄疫情中的感動,一起反思疫情後的人生,在感動中致敬每一個努力生活的自己。行文縝密又不失活潑,結構自由又不失內涵,富有「理趣」成為突出的特色。

小尼獻唱撒貝寧送煙花「特效」

被稱為「網生代」的當代年輕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從未缺少來自社會和他人的聚光燈、放大鏡。回過頭來,當人們用挑剔的眼光去審視他們的時候,他們往往用自信和勇氣展示著自己的個性與能量。他們,迷惘又熱烈,感性又惶恐,追求個性但更渴望被愛與認同,他們還在生活的路上,需要朋友、需要前輩、需要有趣,更需要生活的意義。於是,你好生活,適時出現。

沒有流量的堆砌,有的是貼近的表達;有著意的落筆,卻沒有刻意的辭藻,這一季《你好生活》賦予了那些平凡感動一個美好的儀式感。朋克養生的年輕人和學習網絡熱詞的年長者匯流成時代的具象,而青春的真實,就是不計結果,但問過程。就像網友說的「謝謝你們的努力,細節好暖」「收下這份鼓勵」「預告裡『我覺得人一定要知道自己要什麼,就算不知道也一定要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太戳了」,憑藉細膩真誠,平平淡淡同樣打動人心。

如果你還容易被感動,那說明生活未老。當今天嬉笑玩鬧的每一天都成了經典,你也許會憶起,開心難過每一分一秒都是肩並肩。

(作者單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文藝評論號光華銳評)

監 制:楊明品

輪值主編:陳 林

後期編輯:高 翔

相關焦點

  • 四位女匠人的生活如詩般悠然,「匠心」不止是個時尚的生活觀念
    」不僅僅是一個時尚的生活觀念。或許「她們」的身份就公開在個人的職業裡;或許「她們」的身份並沒有公開過,在每一次與她們交流和擦肩而過的時候,你僅僅以為她們是你的同事、你的上司、你的下屬… 並且和大多數人一樣,朝九晚五,有時候不得不加班,在人與事之間周旋。
  • 唯美中國風軟裝:讓生活也變得如詩如畫
    唯美中國風軟裝:讓生活也變得如詩如畫首先,家居環境中,軟裝的設計風格其實非常關鍵,可以說會奠定整個居家空間的主基調。大家在進行唯美中國風軟裝設計之前,可以先去家博會上看看不同的中國風的設計案例,基本上都是從內斂、沉穩的民族文化出發,但是,延伸出來的中國風設計是非常豐富的,加入了很多其他的元素。
  • 李子柒,一個精緻的女子,把生活過得如詩如畫
    那個穿著古風紅衣騎馬在山間長滿綠草的小路上不疾不徐的小跑而過,的的地馬蹄聲敲開了每個人對如詩如畫大自然親和美好的嚮往,而駐馬其間的李子柒,成了大自然中最靚麗靈動的那抹色彩。李家有女名子柒,一時間不僅名動國內,國外亦有幾百萬的粉絲,實至名歸成為非遺大使。成名後的李子柒給人的感覺就像生活在詩中和畫中,滿足每個在喧囂城市中生活的人的田園夢想。
  • 陶淵明與杜甫,截然不同的詩與生活,詩的生活還是生活的詩?
    田園詩人筆下的生活多是美好安寧無紛擾的環境,是萬眾所期待嚮往的生活,把詩寫成生活。而現實主義詩人多是記錄生活所見所聞,把詩寫成生活。這裡拿陶淵明和杜甫來做比較。此為《歸園田居》第一首詩,主要是以追悔開始,以慶幸結束。追悔自己「誤落塵網」、「久在樊籠」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歸園田」、復「返自然」的愜意與歡欣,真切表達了詩人對汙濁官場的厭惡,對山林隱居生活的無限嚮往與怡然陶醉。
  • 有個好鄰居很重要,白居易贈給好友一首詩,描繪了如詩如畫的生活
    唐代文人太浪漫了,這是一個詩歌的時代,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能寫成詩。這不,一代詩魔白居易想與他的好朋友做鄰居,就贈送給好友了一首七言律詩,詩中描繪了如詩如畫的鄰裡生活,而這是白居易期待的生活。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選擇一個好鄰居,兩家和睦相處,是一種幸福生活,而選擇一個惡鄰,那種無止休的紛爭讓人苦不堪言。白居易善於體察民情民意,也深懂鄰裡關係的奧妙,這觸發了他的寫作靈感。寫這首詩時,白居易已過不惑之年,當時他還在朝中任職,還有「兼濟天下」的遠大抱負,這首詩節奏明快,如詩如畫,讀來舒暢愜意。
  • 看詩經中,人們是如何把日常生活過得如詩如畫的呢
    古人們是如何把日常生活過得如詩如畫的呢?我們常說生活不僅僅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遠方和詩。最嚮往田園自然風光了,如詩如畫,農家人閒趣舒適的生活。成天忙碌於都市中的我偶爾才有閒餘時間去領略這樣的風景和生活,便常常沉迷於久遠詩經中看看古人們是如何把生活過成詩的。國風·周南《桃夭》先秦:佚名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 「有趣青年」木易:好內容,讓生活更有趣
    現在,木易一手創立的「深圳時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微信公眾號這個平臺上,已經孵化出了一些非常知名的自媒體大號,包括「有趣青年」、「摩登人類」、「晚安少年」、「摩登小姐」、「格調生活」、「喵姐種草」等,帳號屬性橫跨了年輕人的創意生活、條漫、時尚生活、美妝等多個領域,全網粉絲在4000萬左右,連續兩年被新榜評為年度內容創業公司TOP100,服務了超過千家國內外一線品牌,並成為微信#創造者說
  • 山水如畫,生活如詩,南京人嚮往的田園生活,藏在這家民宿裡
    山水如畫,生活如詩,南京人嚮往的田園生活,藏在這家民宿裡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是古人淡雅清閒生活的寫照 原以為這樣的生活很遙遠 不曾想竟然也藏於不老村鳳桐院民宿 山居生活,是恬靜而樸素的
  • ...開啟文化之旅 龍湖杭州西溪天街「大美杭州——藝文生活季」啟幕
    為了展現杭州韻味,記錄杭城之美,2020年9月17日,龍湖杭州西溪天街舉辦了「大美杭州——藝文生活季」開幕儀式,杭州市城市品牌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杭州市西湖影像促進會秘書長林曉紅女士,非遺匠人杭繡傳承人金家虹女士,杭報集團快房傳媒副總經理陳銘女士,龍湖杭州西溪天街商場總經理王瑋女士蒞臨出席,這次開幕式正式拉開了西溪天街藝文生活季的大幕,也開啟了西溪天街為期一個多月的情懷文化之旅。
  • 如詩生活,讓靈魂棲息
    如詩生活,讓靈魂棲息 本案設計理念 生活需要認真對待,家作為生活的載體,需要對其更加仔細。 臘月至,臨近年末,VALPAINT(瓦帕茵特)為大家帶來了一期中式元素滿滿的新中式案例,不以金銀裝點,不以濃墨勾勒,設計師用簡單卻精緻的元素搭配出了別具一格的場景,牆上VALPAINT(瓦帕茵特)不張不揚,以低調姿態渲染如畫意境。
  • 「漫評」食夢者-Inside & Outside
    聲明:我已委託「維權騎士」(rightknights.com)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從《食夢者》第一篇開啟的「畫中畫」題材的漫評,就定位了「作品&聯想」的基調,這兩周每天放送的日報也是聯想的產物。話不多說,Luke給大家分享下看到亞城木夢葉(真城最高&高木秋人)、福田真太、蒼樹紅、平丸一也、川口太郎(真城信弘)創作的作品都想到了啥。
  • 鹽城荷蘭花海、景色宜人、如詩如畫,花兒給生活的點滴賦予了生命
    十一國慶,大家都會約上三五朋友或者家人一起出遊,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是江蘇省鹽城市的荷蘭花海,這裡是花的王國,我帶著大家一起來逛逛這個如詩如畫的花海吧OT型喇叭花粉色系借著假期,大家出去走走,在花的海洋裡,看著這賞析悅目的美景,如詩如畫,賦予了生活中不同時候別樣的生命,心中的一切霧霾會散開。
  • 女性文學:一個女人說出自己「隱秘的生活」,會怎麼樣?
    從理論上,女性進入寫作領域本身就對一統天下的男性霸權構成了威脅,這至少意味著她不再安於現狀和「被說」的對象位置,而是要求發出自己的聲音。所以一個女人,說出自己生活的隱秘,會怎麼樣?魯迅在散文中提出了「娜拉出走後會怎樣」?而魯迅的朋友蕭紅就是就是逃跑中的娜拉。她從家鄉中逃離,她不甘心被關在家庭中,做一個男人的附屬者,之後她和蕭軍的分開也是為了從「傭人」的角色中走出來。
  • 「ps案例」兩步給照片做出炫酷撞色效果
    「ps案例」幾步給照片添加海報效果「ps案例」快速給衣服去褶皺「ps案例」快速給花瓶添加圖案「ps案例」照片轉梵谷風格油畫「ps案例」照片變立體3D
  • 誰說懶洋洋的生活很無趣?「田中君總是如此慵懶」也很有趣
    漫畫「田中君總是如此慵懶」於2013年開始在「GANGAN ONLINE」上連載,2014年4月26日由スクウェア・エニックス出版,2015年11月宣布TV動畫化,2016年4月9日開播,全12話。
  • 「圖集欣賞」秋影如詩,秋色如畫
    秋影如詩,秋色如畫,任誰都會為之深深陶醉……遠山如在有無間。經秋何事亦孱顏。——《浣溪沙·霜落千林木葉丹》【近】王國維遠岸無行樹,經霜有伴紅。
  • 2020年第一場雪讓東臺西溪如詩如畫
    2020年第一場雪讓東臺西溪如詩如畫 雪本是冬的情人 卻做了春的心上人 初春時節 2020年的第一場雪
  • 雪國仙境,這是月壩冬天該有的樣子,雪花飄飛如詩如畫!
    愛旅遊,愛生活。旅遊可以放鬆自己的心情,寬闊自己的心境,你有好久沒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忘掉不順心,迎接新的幸福旅程。我是元元愛旅遊(最愛廣元),每天分享最新的旅遊資訊。本文圖片由利州發布提供。冷冷冷,下雪啦,期盼聖誕,期盼過年。
  • 「慢生活」居住哲學
    項目建築、景觀分別由日本設計師津島曉生和新加坡JTL Studio傾力打造,津島先生從《奧德賽》中擷取「回歸」的人生真意,它關乎自然,關乎生活,關乎家人,意在繁華都市邊際構築一處靜謐優雅的山水豪邸之城。
  • 如夢如詩如畫美,群峰毓秀隱仙葩——李尚政
    題吳濱老師攝影《光撒巫峽》如夢如詩如畫美,群峰毓秀隱仙葩。何期萬丈晴光射,來訪靈山神女家。夕陽雖秀千般景,漫入蒼冥暮色中。題向耀清老師攝影《幽幽神女溪》 疊翠群峰枕碧流,煙波毓秀畫中遊。若非神女飛雲沐,怎得靈溪處處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