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陽區圖書館開展《潯悅讀·把酒賞菊倍思親》重陽節文化民俗展活動

2020-10-30 潯陽文旅

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為慶祝這一傳統佳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10月24日,九江市潯陽區圖書館在館內主題活動區特開展《潯悅讀·把酒賞菊倍思親》重陽節文化民俗展。

本展覽採取線上與線下同步開展的方式進行。線上展覽利用手機掃描公眾號推文內的二維碼即可觀看,線下展覽開設在館內主題活動區。展覽內容涵蓋重陽節的由來、歷史演變、民間習俗、文學記述、神話傳說,以此傳承中華傳統優秀文化。

此次展覽旨在讓讀者了解和知曉重陽節被賦予的新的時代含義,它已轉變為一個具有現代內涵的重要的社會性節日。圖書館在傳播文化、傳遞文明的同時,為建設和諧社會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發揮著一己之力。

相關焦點

  • 潯陽區圖書館開展《潯悅讀·雙節同慶 --- 賞美景 品詩詞》圖文展活動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與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喜相逢之際,為深刻感受中華傳統文化,深入貫徹愛國主義教育,潯陽區圖書館為未成年人選取海量優質的數字閱讀資源,充分保護未成年人網絡權益,護助他們健康安全上網學習,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10月1日至8日,潯陽區圖書館在館內主題活動區,開展《潯悅讀·雙節同慶---賞美景 品詩詞》圖文展活動。
  • 武威市圖書館 |​​​ 把酒賞菊倍思親——重陽節文化民俗展開展了
    王維 【唐】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重陽節起源很早,在漫長的傳續過程中,重陽節逐漸成為深具中國民俗文化特徵的重要節日之一。重陽節展覽活動、歷史演變、民間習俗、文學記述、神話傳說,以此傳承中華傳統優秀文化。
  • 潯陽區圖書館開展《潯悅讀·文房藏四寶 書架列春秋—中國文房四寶》圖文展活動
    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擁有的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傳承祖國寶貴的文化遺產,推動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深入廣泛地推廣&34;文化服務品牌,倡導全民閱讀,8月22日,由潯陽區文新旅局和潯陽區圖書館主辦的《潯悅讀·文房藏四寶 書架列春秋——中國文房四寶》圖文展活動,在潯陽區圖書館的主題活動區開展。
  • 潯陽區圖書館開展《潯悅讀·帶你走近太空》 科普展活動
    為弘揚青少年讀者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營造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9月19日——25日,潯陽區圖書館在館內主題活動區,開展《潯悅讀·帶你走近太空》科普展活動。此次展覽採取線上與線下同步開展的方式進行。
  • 潯陽區圖書館開展「潯悅讀·解密潯陽」之老照片 展覽活動
    為探索時代變遷,感受潯城魅力,延續城市記憶,傳承歷史文化,繼續深入打造&34;文化服務品牌,7月25日,由潯陽區文新旅局和潯陽區圖書館主辦的&34;之老照片展覽活動,在潯陽區圖書館的主題活動區順利開展。
  • 平山縣圖書館微展《把酒賞菊倍思親——重陽節文化民俗展》
    展覽簡介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起源很早,在漫長的傳續過程中,重陽節逐漸成為深具中國民俗文化特徵的重要節日之一。兩千多年來,對生命歸宿的追求作為重陽節深層結構中的基本內涵沒有發生改變,人們熟悉的毛澤東「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等詞句,就高度概括了這一節日所蘊涵的豐富的時空觀和生命感。
  • 重陽節倍思親
    秋天有一個重要的節日,那就是九九重陽節,因為重陽節是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數,雙陽相重,故名重陽節。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在我們老家九月九是外婆家給小外孫送糕饃饃的時節,一層一層的糕饃饃寓意,子孫百事俱高,在我看來盼望兒子長個大高個。
  • 活動預告|《潯閱讀·文房藏四寶 書架列春秋——中國文房四寶》圖文展
    【展覽信息】展覽主題:《潯閱讀·文房藏四寶 書架列春秋——中國文房四寶》展覽時間:8月22日——8月28日展覽地點:潯陽區圖書館 主題活動區 或掃描本推文內二維碼主辦單位:潯陽區文新旅局承辦單位:潯陽區圖書館 展覽簡介 中國是一個有著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的國度,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無數的文化瑰寶,中華文明成為世界上唯一從未間斷傳承的古老文明,中國也成為長期屹立於世界之林的大國。
  • 採菊,賞菊,簪菊,飲菊花酒……重陽節,喚醒你的傳統菊文化了嗎
    重陽佳節,歷來就有「菊花插滿頭」的傳統,更有飲菊花酒的風尚,採菊,賞菊,甚至食用菊花的民俗也不難窺見。詞中沒有直接寫菊花,但是「東籬」的典故卻隱含了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表明詞人在採菊之地「把酒黃昏後」;更有菊香在袖的「銷魂」,正是女詞人的細膩之處。
  • 重陽節|每逢佳節倍思親
    重陽節靜賞秋日芳華相伴登高望遠秋高氣爽,金菊爭豔。剛從閱兵的熱血情緒中平淡,氣溫的驟降讓人捉摸到了秋天的痕跡,走在梧桐路上,漫捲的秋風提醒我們:重陽節將至了。重陽節,又稱「老人節」或者「登高節」,也叫「重九節」或「曬秋節」。據有關資料記載,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最早起源於戰國時期,在曹丕的《九日與鍾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但那時候,重陽節的重視,只表現在當時帝宮中的一些活動。直到後來唐朝時期,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
  • 重陽節|每逢佳節倍思親,多陪伴父母
    九月九 ·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登高節。「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九九歸真,一元肇始,萬象更新。因此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 九九重陽,等你一起登高望遠賞菊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又是一年重陽節,突然想起來登高,望遠,賞菊,還有王維的那首《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10首寫重陽節的詩詞 異鄉為異客逢節倍思親
    (原標題:10首寫重陽節的詩詞 異鄉為異客逢節倍思親)
  • 「九九重陽節」登高祭祖 飲酒吃糕 賞菊吟詩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重陽節的來歷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是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還有就是源於秋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 詩意重陽節,登高、思親、敬老,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哈哈,小囫圇不是在播新聞啦,因為今天是重陽節啊。重陽與除夕、清明、中元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早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在重陽節的這天,就會登高、曬秋、賞菊,到了近代,我們又把重陽節定為敬老節。今天,小囫圇就和大家一起過一個詩意重陽節,將祈福、思親、敬老之情寄託於優美的古詩詞中吧。
  • 九月九日,重陽節。
    九月九日重陽節,佩茱萸、食蓬餌。登高賞菊,佳節倍思親。慶祝重陽節的活動豐富多彩,一般包括思念親人、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重陽節|重陽文化知多少?又是一年九月九
    重陽節,節期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等活動。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 北京公園、博物館一波重陽節活動來了
    登高賞菊、名園納福……周日就是重陽節了,北京市屬11家公園及中國園林博物館將在重陽節前後開展菊藝獻壽、福喜賀壽、演出樂壽、活動祝壽四大類、31項金秋系列遊園活動,線上線下相結合,為市民遊客營造遊園品秋、團圓過節的氛圍。秋天是菊花盛放的季節,重陽節的月份也被稱為「菊月」,各公園正在舉辦熱鬧的賞菊大會,吸引遊客體驗重陽菊韻特色。
  • 10首寫重陽節的詩詞,異鄉為異客逢節倍思親
    再過幾天就到重陽節了,這是我國傳統節日,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所以也叫「重九」,《易經》裡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古人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的習俗,在詩詞作品中多有體現。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每逢佳節倍思親」品十二首經典重陽詩詞,談重陽節來歷與風俗
    雖然這種說法不免牽強附會,但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是登高遠望,嘯詠騁懷,活動筋骨的好時機,人們於重陽登高,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