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陳綺貞,我腦子裡立刻響起步步高那首全程都在「啦啦啦啦」的廣告歌。
有趣的的是,這首歌歌名叫《我在那一角落患過傷風》,歌詞也不是「啦啦啦啦」,而是「Darlingdarlingdarling」。
最最重要的是,這首歌跟陳綺貞沒有一毛錢關係,不知道為什麼當初音樂軟體裡要寫是她唱的。
而最近說起陳綺貞,最勁爆的消息就是她與相戀18年的男友阿虎分手了。
對於這件事情,網上的看法不一,有的說阿虎渣,有的說再也不相信愛情了,還有的說很佩服他倆敢愛也敢結束得勇氣。
今天我們也來吃個延遲的瓜,聊聊這一段歷時18年的愛情故事。
愛情:從來都不需要用婚姻去定義,去比較
陳綺貞和阿虎(本名鍾成虎)的戀情開始於2001年,阿虎是她的製作人、吉他手和老闆。
可在很多人眼裡,人到中年,卻放棄自己苦心經營了近二十年的戀情,完全是浪費青春和精力,沒有婚姻的保障,最後兩人分開,誰都沒得到任何東西。
但這些人沒看到,恩愛的18年,在婚姻中已經是水晶婚級別了。現實中有多少結婚的夫妻能到達這18年呢?還是在沒有法律和社會觀念的束縛的情況下,一直恩愛的18年,沒有出軌,沒有小三,也沒有對劇本,還沒有犯天下所有男人都會犯的錯。
你敢說這樣的愛情比不上婚姻嗎?要知道,愛情本來就不一定導向婚姻,婚姻也不一定是因為愛情,當這兩者進行比較的時候,你就已經錯了。
婚姻融入了太多生活的元素,父母、孩子、家庭,這些對兩個人而言,意味著每一步都是負重前行,這也意味著婚姻已經不是兩個人那個簡單了,多於的事情會分散兩人戀愛的激情和力量。而愛情卻是只有兩個人,因為相愛,才願意走到一起。說婚姻,我們會說「且行且珍惜」,而愛情,我們會說天長地久,因為美好的事物我們才更願意保留。
愛情,從來都不需要用婚姻去定義,去比較。
陳綺貞和阿虎一直很低調,因此他們的幸福很少去主動顯露在大眾的視野,愛情曬的很少。但是,不秀恩愛不代表不恩愛,陳綺貞只要講到鍾成虎,總要說感謝他,給了自己很多理解、很多幫助,為自己做出了很多犧牲。
而鍾成虎也是如此,他知道陳綺貞是個不婚主義者,所以從來沒有強求過要結婚。他原話還這麼說過:你不必遵循誰的期待相夫教子,你最應該發揮藝術家的才華和使命。
遇到一個相愛的人有多不容易,更何況這個相愛的人,還是你的Soulmate,理解、支持你的每一個理智決定。
他們兩人在沒有束縛的情況下,一直互相支持互相愛護,度過了整整18年之久。比那些出軌、選擇原諒、搭夥過日子的婚姻真的好太多。
在這個過程中,兩人互相給予互成就,這叫叫什麼都沒得到?
在這個過程中,兩人付出愛也得到愛,一同成長,找到更多生活的意義,這叫浪費青春和精力?
愛情從來不是只有走向婚姻才叫圓滿,某種意義上來說,脫去婚姻的桎梏,愛情更才加自由和純粹。
感情,只需要對彼此交代
陳綺貞出生於1975年,過了6月的生日就已經44歲了,我為什麼要把陳綺貞的年齡寫出來呢?因為整個社會35以上的年齡群體都在面臨一種壓力,叫「中年危機」。
人一到中年,精力大都不如青年人,卻在這個階段背負著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重擔,精力開始走下坡,但各方面的壓力確實蹭蹭的往上漲,於是中年人的危機就出現了。
好像人一到中年,就得小心翼翼,生怕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團糟,一旦人的中年出現差錯,就是對父母、妻兒、家庭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可能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覺得陳綺貞和鍾成虎在胡鬧,是對自己的人生不負責,18年感情就這麼分開,一點兒也不對自己和對方負責。
可是,這才是真正出自本心的選擇呀。
我見過很多夫妻,因為種種原因,生活在一起根本不幸福,甚至可以說叫做互相折磨,但是因為經濟、慣性等等原因,又不願離婚,湊合著搭夥過日子,大家都不痛快。
人是有惰性和舒適圈的,要走出這個舒適圈,戰勝自己的惰性實際上很不容易。
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陳綺貞和阿虎,愛的時候用心愛,不愛了就各自分開,遵從於自己的自由意志,不去理會世俗的目光,這才是真正的有能力對自己負責、有能力好好去愛。
就像陳綺貞ins原文說的一樣:感情除了對彼此,毋須對任何人交代。
能真正踐行這句話的人,才是真正有能力自由相愛的人。
所以,阿虎一點也不渣,陳綺貞也不傻,他們只是活得很明白、很自由、很純粹。
身在世俗的我們就別去評價人家的幸福了,沒資格。也別動不動就說不相信世界上有真愛了,世界上不是沒有真正的愛情,只是有太多的世俗觀念蒙蔽了我們發現愛情的雙眼。所以,如果遇見了讓你一見傾心的愛情,那就大膽上吧!
陳綺貞說得很對:懂得愛人,才是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