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乞巧季!
2018黃埔乞巧文化節火熱來襲
民俗活動和表演輪番登場
快快領取這份文化節大禮包吧!
8月15日,2018黃埔乞巧文化節將拉開帷幕,今年以「傳承乞巧」為主題,開展為期40天的節慶系列活動。
好玩好看的都有啥?
趕緊跟著攻略走
玩轉七夕!
▌精彩活動搶先看,六大狂歡嗨不停
2018黃埔乞巧文化節開幕式
時間:8月15日10:00
地點:黃埔區文化館(港灣館)劇場
內容:1.宣布精品大賽獲獎名單並頒獎
2.文藝表演
2018巧藝精品創作大賽
公布時間:8月15日上午10:00
地點:黃埔區文化館(港灣館)劇場
2018民俗活動及祠堂擺貢比巧
擺貢時間:8月11日-17日
擺貢地點:各社區祠堂及學校
乞巧民俗專題攝錄
時間:8月11-17日
地點:各社區祠堂及學校
2018巧姐、巧藝進校園、進社區
時間:8月-9月
地點:各街道轄區內學校、社區
參加「廣州乞巧賽藝會」展、賽
時間:8月10日-20日
地點:正佳廣場
這麼多活動
總有一款你喜歡
今年,我區12個祠堂、1間學校的巧哥、巧姐、巧少年們精心製作了乞巧作品,他們的精品力作將參加「代代乞巧傳芳華——2018廣州乞巧文化節賽巧會」活動和我區各項賽事,一展鬥巧實力。
▌廣州巧姐哪家強,黃埔巧姐數第一
我區巧姐羅慧娟巧技全面,以製作人物最為拿手,花草樹木,建築造型也製作得十分精巧,人物、場景栩栩如生,工藝精良,花卉精工,貢案常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作品震撼人心。她今年攜精工巧作「廣州百裡絲路風情」參加展賽,作品以海絲文化為創作背景,用泡沬、軟陶、廢樹根等物料製作,再現了當年的貿易場景。
羊城古埠立水邊,悠悠絲路越千年。
唐宋扶胥夷帆聚,黃埔古港盛明清。
鵝潭浪接十三行,歸船滿載是洋錢。
三支高塔引航道,百裡珠江百裡船。
部分參賽作品
茅崗和貴祠堂的乞巧工藝以仿真為美,用陶泥、泡沫塑料等製作出來的各種水果、廣東傳統美食惟妙惟肖、以假亂真。橫沙朱氏祠堂的乞巧工藝作品大氣,用軟陶、絲網、木料碎布等製作,以傳統的黃埔民俗風情為藍本,代表作有「男耕女織「、「酒是故鄉醇」、「東海魚珠」等。橫沙莫氏祠堂擅長用五穀雜糧、燈芯、珠仔、彩紙、花布進行製作,代表作有「七姐鞋」、傳統工藝花等,工藝精緻細膩、栩栩如生。橫沙羅公祠特別善於用利是封製作各式各樣的「燈籠」,美不勝收,代表作有「三姑六婆」、「妹仔屋小貢臺」等。
部分參賽作品
黃埔雙崗士能祖祠的巧匠們擅長製作花朵,只需用簡單的絲網、鐵絲、綢緞等材料就可以做出一朵朵神態各異的蘭花、牡丹花等。他們的作品還以反映農耕文化見長,代表作有「五子朝王"、"農耕工具"、"蘭花主題案"等。
部分參賽作品
▌小巧手,大製作,乞巧少年展風採
聽過巧哥、巧姐
你聽過巧少年嗎?
黃埔區橫沙小學的「慧心乞巧社團」
絕對讓你大開眼界
下面這些充滿童趣、創意的作品
都是咱黃埔乞巧少年
和指導教師羅燕芬
一起努力的成果
TA們將亮相廣州乞巧文化節賽藝會
創意傳承組的比賽展覽活動
部分參賽作品
孩子們的作品造型生動活潑、色彩斑斕、充滿創意、朝氣蓬勃又不失典雅、清新脫俗,其中一組作品「花好月圓」參加創新工藝組比賽,作品選用牡丹花,桃花、玉蘭花製作成充滿創意的花籃,寓意著華貴圓滿,象徵著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
部分參賽作品
「慧心乞巧社團」知多D
為傳承乞巧文化,在黃埔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安排下,「慧心乞巧社團」2012年在橫沙小學落戶,聘請了乞巧傳承人羅燕芬女士擔任指導教師,至今培養了300多名乞巧小能手,2017年完成了《尋根覓巧》校本教材的編寫出版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銀燭輝映,宗祠擺貢
精工巧做,爭奇鬥豔
一場視覺盛宴即將登場
趕緊約約約約約起來!
素材來源丨區文化館
編輯丨一金
轉載請註明丨廣州黃埔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