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之謀攻篇深度解讀:知勝之法及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2020-12-05 騰訊網

《漫談宗教思想教育信仰經典文化》系列之孫子兵法第7回

《謀攻篇》主要講的就是以智謀攻城獲取勝利,而不是用武力,上回說到《謀攻篇》的冷靜思考最佳的謀攻之法。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講解《謀攻篇》的最後一部分知勝之法及知己知彼。

首先來看看知勝之法

原文: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譯文的意思是:戰爭勝負可從五個方面進行判斷:懂得什麼時候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取勝;懂得雙方兵力數量對比情況能夠正確運用戰術的,能取勝;全國上下,全軍官兵緊密團結一心,同仇敵愾的,能取勝; 以做好充分戰鬥準備的,能取勝; 將帥有才能而君主不橫加幹涉的,能取勝。這五條就是預知雙方戰爭勝負的方法。

其實也表明了能導致失敗的因素:不知道敵方情況而盲目開戰;不可好戰,不可戀戰,「驕兵必敗」。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任何事情都要從多個方面的正反角度去觀察運作,告訴我們做事需要考慮全面。

再來看看知己知彼

原文: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譯文的意思是:因此可以說,了解對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戰不敗不會有危險;不了解對方而了解自己的,勝負各半;不了解對方,也不了解自己的,每戰必敗會有危險。

孫子提倡的謀略都是建立在了解敵我雙方力量的基礎上的,知勝有五其實就是「知己」,對自身條件的進行多方面嚴格審查分析,才能做好相對客觀的分析,「知彼」即對敵方的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分析,對比敵我雙方的優劣情況,才能避強擊弱,因敵謀略。「知己知彼」即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

在現實生活工作中,要時常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有助於我們「知彼」,也有益我們「知己」。你會發現你變成別人肚子裡的蛔蟲,知他所知,想他所想。這就是孫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現代運用。

小編總結

小編已經將整個孫子兵法《謀攻篇》通過3個回合給大家詳細講解,主要告訴了我們要知人善用,冷靜思考運用最佳的用兵法則,獲取最大程度的勝利,通過多方面正反角度分析問題,挖掘敵我雙方的優勢劣勢,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戰勝敵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勝利。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小夥伴們還有什麼不同的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下一回給大家講解《孫子兵法》第四篇《軍形篇》。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歡迎關注、轉發和收藏。

相關焦點

  • 《孫子兵法》之謀攻篇深度解讀:謀攻之法
    《漫談宗教思想教育信仰經典文化》系列之孫子兵法第6回 《謀攻篇》主要講的就是以智謀攻城獲取勝利,而不是用武力,上回說到《謀攻篇》的戰勝敵人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講解《謀攻篇》的第二部分謀攻之法。
  • 《孫子兵法》之謀攻篇深度解讀:戰勝敵人的最高境界
    《漫談宗教思想教育信仰經典文化》系列之孫子兵法第5回 《孫子兵法》可謂是古今中外第一兵法奇書,被譽為「兵學盛典」,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 孫子兵法:《謀攻篇》第六課,總結
    生活就是你的戰場,歡迎大家來到《孫子兵法》的第二十課,本節課也是《孫子兵法》第三篇《謀攻篇》的第六節課,這節課我們總結孫子兵法的《謀攻篇》。我們將《謀攻篇》總計五節課的連結放置如下,方便大家進行內容回顧。
  • 謙謙說孫子兵法 謀攻篇
    《孫子兵法》之所以成為兵家經典,是因為它不僅僅是一部兵法,更是一部生活法則,是中國優秀文化的體現,孫子兵法短短十幾篇,看似沒說什麼,實際上什麼都說了,各中滋味,就見仁見智了。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孫子兵法》之《謀攻第三》篇原文
    目前追書進度:《謀攻第三》篇(一)——《孫子兵法》以下是作戰篇全文,僅供查閱。迎來新的篇章啦,又可以學習新知識了。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孫子兵法》第三篇《謀攻》的主要原則
    《謀攻》篇是《孫子兵法》的第三篇,分為六章,主要講:以最小的傷亡獲得勝利。戰爭死人,先謀後打,減少傷亡。第一章講以最小的傷亡換取勝利,使敵國不戰而降好於擊破敵國。擊破敵人軍隊規模越大,傷亡越多。第二章講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然後講了戰略四方法,分別為謀攻、伐交、伐兵和攻城,智謀水平逐漸下降,暴力程度逐漸上升,傷亡逐漸增加。
  • 『知己知彼』就能『百戰不殆』嗎?孫子兵法:「能」
    所有人都聽說過一句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最初我是相信這句話的,如果對手各方面都比我強,那麼我即便做到了知己知彼,我要怎麼樣才能贏呢?下面我們就來體會一下,《孫子兵法》的魅力吧!本篇僅從《孫子兵法》的思想層面分析。
  • 『知己知彼』就能『百戰不殆』嗎?孫子兵法:「能」
    《孫子兵法》每個人都必須讀的一本書。日本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說:「《孫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靈,我們必須頂禮膜拜,認真背誦,靈活運用,公司才能發達。」所有人都聽說過一句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最初我是相信這句話的,直到後來長大,我再聽到這句話時,我開始對此產生懷疑。這是真的嗎?如果對手各方面都比我強,那麼我即便做到了知己知彼,我要怎麼樣才能贏呢?下面我們就來體會一下,《孫子兵法》的魅力吧!本篇僅從《孫子兵法》的思想層面分析。
  • 《孫子兵法》的《謀攻》篇第五章和第六章(視頻講解)
        《謀攻》篇是《孫子兵法》的第三篇,分為六章,主要講:以最小的傷亡獲得勝利。戰爭死人,先謀後打,減少傷亡。第五章有利勝利五因素,知戰、知眾寡、同欲、以虞待不虞和將能而君不御。【原文】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 《孫子兵法》最光輝的軍事思想之一:知己知彼,準確抓住對手弱點
    《鬼谷子》的反應篇中,提出了:「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表達了想要了解別人就應該先了解自己的這一觀點,簡單來說就是做到「自知」。實際上在《孫子兵法》中,孫子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即眾所周知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同時也是軍事上行軍打仗中最常見也是最常用的招數,在政治和軍事上都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 如何在人生路中,百戰不殆—謀攻篇九
    目前追書:《孫子兵法》當前進度:《謀攻第三》篇(九)完結篇譯文:因此,可以說:可能會有人問到,戰爭中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不是意味著,只要了解敵我,就可以百分之百地戰勝對方,其實阿辛不這麼認為,這句話更想表達的意思應該是前半部分,而不是後半部分。正如我們在說服他人的時候,總喜歡說誇張的結果,讓對方相信。我認為孫子先生的這句話也是異曲同工之效。
  • 孫子兵法.謀攻篇
    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謀攻篇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破序,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 兵法學刊:孫子兵法的制勝之道
    《孫子兵法》中提出的制勝之道指的是: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原文: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譯文:所以有五種情況可以預見勝利: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勝利。
  • 《孫子兵法》形象理解篇4-謀攻之法
    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謀攻篇》這句話的意思比較明確: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利益。謀攻之法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用兵的方法,十倍於敵人要包圍,五倍於敵人要進攻,數倍與敵人要各個擊破,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打不了就躲避。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利益固然可取,但也要小心一味縮減成本,導致投入太少而功虧一簣,做到了最小的成本,卻沒達到最大化的利益,這就顧此失彼了。
  •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孫子兵法》中最經典的10句話
    《孫子兵法》既是一部兵書,有「用兵之法,全勝為上」這樣的軍事謀略;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有「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這樣膾炙人口的名言;還是一部指點做人做事的參考書2.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孫子兵法·謀攻篇》這兩句大意是:知道什麼情況下可以打,什麼情況下不可以打的將領,就能打勝仗。能審時度勢,知己知彼的將領在戰爭中善於採用靈活機動的戰術,打得贏便打,打不贏不打,不受感情支配,不盲目行動,這樣自然能打勝仗。
  • 孫子兵法:牢記知勝的5條「天規」,人生定然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絕對是人類歷史上的一部奇偉之作,為世界各國所推崇;直到現在依然被列為世界三大兵書之首。為何《孫子兵法》會如此經久不衰?就因為《孫子兵法》最符合自然之道,言簡意賅,邏輯嚴密,科學實用。《孫子兵法》不僅是一部關於「戰爭」方面的奇書;在商道、為人、處世、人生方面,依然有它「無限發揮」的空間。今天喜哥和你分享一下,《孫子兵法》的5個「知勝」的原則。這5個原則可謂是5條「天規」,牢記這知勝的5條「天規」,人生定然百戰不殆。
  • 《孫子兵法》的《謀攻》篇總述、第一章和第二章(視頻講解)
    《謀攻》篇是《孫子兵法》的第三篇,分為六章,主要講:以最小的傷亡獲得勝利。戰爭死人,先謀後打,減少傷亡。第二章講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然後講了戰略四方法,分別為謀攻、伐交、伐兵和攻城,智謀水平逐漸下降,暴力程度逐漸上升,傷亡逐漸增加。第三章講戰術用兵六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其原則為集中自己的兵力,產生兵力對比優勢而獲勝。第四章講國君三患而致敗,三患為縻軍、疑軍和惑軍,失敗原因是外行指導內行而導致失敗。第五章有利勝利五因素。第六章講多知勝,少知不勝。
  • 融會《孫子兵法》之精髓,感悟商道經營之要領
    《孫子兵法》基本框架計 作 謀 形 勢 虛 爭,九 行 地 九 火 用 孫。1.作戰運籌《計 篇》:計算、計劃、計謀。《作戰篇》:物質基礎、速戰速決。《謀攻篇》:謀略思路。2.作戰指導《形 篇》:優勢、實力。《勢 篇》:順勢而為,造勢。《虛實篇》:虛中有實,實中有虛。
  • 孫子兵法的知與行
    一、孫子兵法形篇之【知】孫子兵法的「知」,旨在教我們正確判斷戰場形勢,這個判斷的正確與否,不僅取決於戰場上臨戰時彼我雙方態勢的現狀,還取決於這種態勢的形成因素,即戰前的大量工作,比如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這些因素。
  • 【孫子兵法】謀攻第三
    謀攻第三  原文:【謀攻第三】  1.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賁溫,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