輩分低,小時候沒少挨那些長輩的教訓,我想給自己漲輩分

2020-12-04 婉約的歌

丁小力老家是響水村的,前兩年,他在城裡遇到了好運氣,一下子發起來了。這人一發起來,不但說起話來底氣足,還老想著找個事兒給自己長長臉。這不,一連幾天,他老是在琢磨著一件事。到底是啥事呢?原來丁小力在村裡輩分低,小時候沒少挨那些長輩的教訓,為此他一直耿耿於懷。他就琢磨著怎麼能把自己的輩分給漲上去。

丁小力知道漲輩分這事兒不比其他,可謂是困難重重,但他這幾年就抱著一個觀點:世上沒有錢擺不平的事,只要肯花錢,輩分一定能漲上去!這天丁小力得了閒,就開車回了趟老家。車子停在村主任丁奎家門口,還沒等丁小力從車裡下來,丁主任就一臉笑容地迎了出來:「丁老闆,這咋想起來榮歸故裡了?屋裡請。」兩個人來到客廳,坐下後閒聊了一會兒,丁小力話鋒一轉,說:「俗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我可有一事相求。」

丁主任把胸脯拍得山響:「說吧,別的地兒我管不了,在咱響水村,還真沒有我辦不到的事兒。」丁小力一笑,說:「這我知道。別的地兒有事我也不找你啊,還真是咱響水村的事,只要你點頭,事就好辦。」聽到這話,丁主任把手一揮:「說吧,啥事我都給你辦!」丁小力說:「我的輩分在村裡太低了,見著人就稱爺,我想給自己漲兩輩。」丁主任以為自己耳朵出了毛病,瞪大眼睛問:「你說啥?」丁小力一字一頓地說:「我想給自己漲輩分。」

這下丁主任才確信自己沒有聽錯,剛才還挺直的身子一下子塌了下去,他乾笑兩聲說:「這事兒……真不好辦……」丁小力見狀,拉開手邊的提包,從裡面拽出一沓錢,「啪」地放到桌子上,說:「這是一萬塊錢,只要你能辦下這事,錢立馬歸你!」丁主任的眼睛直了,馬上就把話拉了回來:「這事兒,我敢保證村委會沒人反對,可就怕那幾個長輩不同意……」丁小力又從包裡拽出一沓錢,放到桌子上,說:「這事兒我就交給你了,你用啥法子我不管,只要能讓他們同意,花多少錢直接找我要!」

一聽這話,丁主任笑了,說:「現在人最想啥?還不是錢?放心,兩天之內,我把事擺平,你就等著改家譜、漲輩分吧。」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丁小力前腳剛走,丁主任就去找村裡那幾位長輩。他多了個心眼,沒有把人一下子召集到家裡來,而是親自到他們家裡去,各個擊破。在他的軟硬兼施下,大家都鬆了口,最後只剩下族裡輩分最高的六爺家裡還沒去。

對這位六爺,丁主任心裡可沒底。六爺不比那幾個長輩,他早年做過老師,德高望重,脾氣還倔,讓人望而生畏,丁主任之所以把他放到最後,就是怕一到他那兒先受了阻。這天,丁主任吃過早飯,就去了六爺家。見著六爺後,還沒等丁主任說話,六爺就笑呵呵地說:「你是不是為丁小力那小子漲輩分的事兒來找我?」丁主任賠著小心說:「六爺,您老知道了?」

六爺依舊笑著說:「這事兒由你村主任親自出馬張羅,傳得能不快嗎?不過你別擔心,我不反對。」這話著實出乎丁主任的意料之外,他原以為自己只要一說,挨一頓斥責是難免的,沒想到事情竟這麼順利,可還沒有等他說話,六爺又說:「不過我有個條件。」

丁主任趕緊說:「六爺您說。」六爺說:「咱的家譜這麼多年也沒續了,湊著這機會,一來給丁小力漲輩分,二來重新修訂一下家譜,不過花費得由丁小力出。」丁主任一聽就這個要求,非常痛快地說:「這好說,一會兒我就給他打電話,保準沒問題。」丁小力接到丁主任的電話,當場就同意了,不但修訂家譜的花費全都由他出,而且給每個參與人員開工資。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六爺自然是修訂家譜的主導者,他組建起了修訂家譜委員會,迅速做起了準備工作。

終於,家譜要正式重新修訂了。這天,丁小力由丁主任陪著來到了委員會,六爺一見到他,就指著一張紙說:「你來得正好,我們正準備把你寫到我這一輩上,你看漲到這輩咋樣?」丁小力連連點頭,說:「好!」

六爺嘿嘿一笑說:「村裡的老少爺們都在這兒,我有句話得講在當面。你不是說想給自己漲輩分嗎?丁主任沒意見,其他人也沒意見,我一個糟老頭子更是沒意見,不過漲輩分的可僅限於你,你爹、你爺爺可不包括在內。」

聽到這話,眾人都哄然大笑起來。丁小力的臉當時就綠了,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相關焦點

  • 胡諞——那些年齡和輩分之間的尷尬
    老有所慈 少有所敬按尋常認識,總感覺長輩比自己年老才算合理,然而事實往往是有人即便鬚髮斑白,卻還得尊一個未諳世事的孩子為長,這多尷尬啊,夠難為情吧?而敬也不僅僅是單方面的,很多時候也是相互的,且不論地位和年齡,故夫妻之間可相敬如賓,君臣之間可相敬以禮,長幼也可以互尊互敬,因此老年晚輩敬幼年長輩,是敬輩分之長,非關年齒,而幼年長輩亦應敬老年晚輩,這是敬年齡之老,而無關乎輩分。沒有誰說長輩對於晚輩或老人之於孩童就應該輕慢,相反,如果能用敬重的態度去對晚輩和孩童,或許更能維護長輩或老人的尊嚴,因此尊老和輩分是不相衝突的。
  • 因為輩分你鬧出什麼尷尬的事情?網友:我喊他為叔,他老婆喊我哥
    我在我們家族排廿一世,遇到比我輩分高的,雖然他年紀小很多,也是慷慨解囊供我吃。同樣,遇到低於我輩分的,儘管其年齡大我許多,我也是樂呵呵地盡我所能,管他們吃飯。這裡面有的是根本沒有見過面,只憑敘述家譜輩分就可以。我們家族,追溯至1373年為同一高祖。迄今輩分高低大概有10輩之差了,且早就外遷多地。我爺,我爸,我,我兒子都是同輩老大。
  • 輩分相差很大是什麼感受?網友:那個六十多的是你表哥!
    一直到結束後問我爸,我爸才說二那兩個不到四十叫你表叔,那個六十多的是你表哥我姨夫和我家同姓(不是同村)按輩分姨夫要叫我叔,小時候只要和姨弟吵架,就讓他叫爺爺,事後沒少被爸媽說。最尷尬的一次是,和我舅一起去姨夫家,姨夫叫上他兄弟陪我們吃飯,一桌人輩分那叫一個亂,姨夫的兄弟叫我舅弟弟,叫我叔,姨弟叫我哥,姨弟的叔叔叫我叔,我叫姨弟的弟弟(他叔家的孩子)叫孫子我家也是背份高從小一起長大的大我一兩歲的是我侄子一次一個大侄子結婚要找個屬馬的人壓床(我們那的風俗結婚頭天晚上新房要找人來睡)找來找去結果找了我於是就變成叔叔給侄子壓床由於侄子初中畢業沒多久就結婚了還生了孩子孩子會說話的時候我上高三見我要喊爺爺
  • 張三丰與郭襄平輩論交,為何武當七俠輩分反而比滅絕師太低?
    有朋友問,《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與郭襄同輩論交,為何武當七俠的輩分比滅絕師太還低?金庸先生筆下人物之間的輩分,本就很亂,一般情況下,都是各論各的。殷梨亭只因曾和紀曉芙有婚姻之約,才算比滅絕師太低了一輩,倘若張三丰和峨嵋派祖師郭襄平輩而論,那麼滅絕師太反過來要稱殷梨亭為師叔了。好在武當和峨嵋門戶各別,互相不敘班輩,大家各憑年紀,隨口亂叫。……(新修版《倚天屠龍記》)其實不光是滅絕師太的輩分感覺比武當七俠高,少林派掌門人空聞大師、崑崙派掌門人何太衝等人,皆是如此。
  • 輩分不僅是一種禮儀更是一種文化
    健談的他,突然問我們:「曉勿曉得你們為什麼要叫我貴昂公公?」我們異口同聲地說:「勿曉得!大人教我們叫的。」他說:「稱別人為太公、太婆;公公、婆婆;伯伯、嬸嬸是有原因的,這就是輩分!排的是大小,講的是禮儀。是有講究、有學問、不能亂叫和叫錯的。它是老祖宗作下的規矩。
  • 在老家輩分高是種怎樣的體驗!
    我上幾代由於晚婚晚育,導致我比同村同齡孩子的輩分高三代。當時年幼的我不知道呀,和孩子們一起玩。有點矛盾那孩子罵了我一句,他媽媽上來就是一個大耳瓜子「嘴裡不乾不淨,他是你五老太爺!」然後轉身笑著說「五爹爹,對不起哈,孩子小,不懂事,我回去教訓他。。。」我不會告訴你們我當時都被嚇哭了。。。
  • 最萌「輩分差」:外甥和舅舅是同班同學,外甥還給舅舅餵飯
    相信在大家小時候,都有過關於輩分的煩惱,明明是眼熟的親戚,但怎麼想也想不起應該怎麼稱呼。更要命的是,有些親戚年齡和輩分相差太多,看著是自己的同齡人,實際上卻是長輩,一些傳統守舊的村落中甚至有「八歲小孩是六旬老翁的爺爺輩」的奇葩現象。
  • 不能亂了輩分,對比你小的長輩你怎樣打招呼?
    不能亂了輩分,這是很多爺爺奶奶都叮囑過的。經過多子多福,計劃生育兩個截然相反的口號洗禮過,造成同輩人的年齡相差了幾十年,所以就有逢年過節時,你需要叫一個小學生叔叔或阿姨,一個比你爸年齡還大的叫哥哥或姐姐(更有勝者不舉例了)。
  • 相聲界的輩分
    如,曾任北京市曲協主席的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鬥,每次見到我都畢恭畢敬地喊「師叔」。論年齡,他比我大三歲,論從藝時間,他是1960年學徒,比我早一年,論名望,他比我高得多。他的徒弟方清平等人,管我喊「師爺」。與我同齡的天津相聲人,大都享受此「殊榮」。為什麼?  天津1958年成立了戲曲學校,開始培養文藝人才,天津市曲藝團與各區曲藝團也都相繼成立少年訓練隊。
  • 從小在大城市長大的孩子,還知道自己在家族中的輩分嗎?
    在我們中國,受傳統文化的影響,絕大部分人在自己的姓氏家族中,都是有自己的輩分的。就算是長期生活在大城市的居民,不再跟老家或家族聯繫,其實也是有自己的輩分的,只是你不再在意這一點而已。接觸少數民族不多,不知道少數民族是否也有嚴格的輩分規定。
  • 霹靂:梳理一下輩分,葉小釵的輩分也在一頁書之上!
    道門:劍子(和道武王谷前掌門平輩論交,暫且算低道皇一輩,笑封君對劍子冷哼「後起之秀」)----玄武真主(輩分不知,大概海蟾尊/懸壺子一級或者低一級)>塵道少(管劍子叫前輩)----道尊(不知道和劍子比輩分如何,但是崇真三傻管道尊傳人狂刀叫「對道門毫無貢獻的後生小輩」,可見道尊輩分不高)>三世道君(十三道的師叔)/亂世狂刀/天道主>十三道(太真君慈海渡者
  • 糖小幽爆料:論輩分胡顯昭還是長輩
    此前,她還曬出自己表弟身穿充電發熱羽絨服的照片。除此之外,糖小幽還有一個弟弟,最近,她從弟弟處得到了一個消息,原來,糖小幽的弟弟有一位朋友,這位朋友交了一個女友,沒想到,他的女友就是胡顯昭的侄女。iboy是vg戰隊的隊長,年紀雖小,卻很受戰隊看重,粉絲也不少。
  • 相聲界輩分分明,叔侄輩分的嶽雲鵬孫越,在臺上卻以娘倆相稱?
    眾所周知,在相聲界輩分看的比啥都重要,不過那都是在臺下,郭德綱曾經說過:「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相聲界輩分分明,叔侄輩分的嶽雲鵬孫越,在臺上卻以娘倆相稱?在德雲社,孫越是郭德綱的師弟,而嶽雲鵬是郭德綱的徒弟,嶽雲鵬就要在臺下稱呼孫越為「師叔」,相聲演員的思維普遍比較活躍,說起話來一套接一套,很多時候嶽雲鵬就喜歡拿和孫越的關係設計包袱,其中有一個我就印象很深刻,嶽雲鵬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故意說和孫越是「娘倆」,然後改口說「看來並不是有奶便是娘啊」,再次把孫越的體型當成一個包袱扔了出去,觀眾們聽完一陣「喻」。
  • 武林中輩分是什麼決定的,看看武當七俠和滅絕的輩分高低就知曉
    武林之中的輩分問題其實蠻有意思的,講起來,輩分這種東西,有三個決定因素,那就是身份資歷和年齡。身份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資歷,最不重要的就是年齡。比如說張無忌,年紀很輕,但是當了明教教主之後,輩分一下子就上來了,明教的教眾都是他的徒子徒孫了。
  • 男孩因輩分火了,他沒出現全村人都不能開席,網友:只能喝牛奶了
    男孩因輩分火了,他沒出現全村人都不能開席,網友:只能喝牛奶了但是在農村裡就不一樣了,因為現在的二胎政策已經開放,有很多四五十歲的中年人還想再要一個寶寶,也是屬於老來得子,雖然孩子非常的小,但其實輩分相對來說是非常高的,其實這種情況對於現在來說也很常見。男孩的輩分究竟有多高?
  • 少馬爺馬志明,想拜師卻無人敢收,如今這輩分到底有多大
    相聲行業屬於相對比較傳統的行當,其中有些規矩依舊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最有意思的一點就是輩分。少馬爺馬志明先生是相聲行業中,公認的有真能耐的相聲演員,如果用相聲名家來稱呼馬先生,絲毫不為過。後來馬志明先生用自己的努力,終於贏得了少馬爺的尊稱,雖然有父親的影響力因素在裡邊,但是如果馬志明先生是阿鬥的話,也不可能贏得行業內的認同,更不可能成為相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人。時至今日,關於少馬爺的兩個問題,一直都在很多相聲觀眾們中間存在疑問,一個就是少馬爺到底拜沒拜師,第二個就是少馬爺的輩分到底有多大?
  • 相聲名家于謙的輩分問題,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跟快板沒關係
    相聲界的趣事很多,比如,如何區分于謙和于少保?用嘴說比較容易,于少保就叫于謙,于謙則叫于謙兒。但在字面上沒法區分,所以需要加個前綴相聲名家。除了影帝、玩主之外,于謙的相聲輩分問題也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從理論上講他可以是文字輩藝人,應該是郭德綱的師叔才對,郭麒麟從理論上講也應該是郭德綱的師弟。
  • 9歲小舅舅給12歲外甥女發壓歲錢,看到這場面,網友:這是啥輩分
    輩分大、年齡小,會出現哪些「有趣」的事情家族輩分,是家庭地位的象徵,它不論大小。因此這就存在一些尷尬現象,就是年紀很大的人輩分很低;相反年齡小的輩分卻很高。相信這位小姑娘心裏面會是五味雜陳,畢竟自己還是一個年輕人,卻被一個年長的喊自己姑姑,就會感覺自己被喊老了,但是這種現象也會給大家帶一些歡樂有趣的事情。
  • 名門修譜:論輩分,「堂表關係」孰高孰低?
    孝道傳承中國自古重孝道,因此在很多宗親家族修譜的時候,家族輩分往往是特別要值得注意的。常言道:「不可亂了輩分」,說的就是一個人的遵守基本的禮儀修養。輩分,是指在家族、親友的長幼先後中所居的地位,也指家族、親友之間的世系次第。大家最為熟悉的稱呼,基本可以囊括為「長輩、平輩、晚輩」這三種。而給輩分下定義的原則,並不是年齡。而是根據家族中世系次第來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
  • 名門修譜:論輩分,「堂表關係」孰高孰低?
    孝道傳承中國自古重孝道,因此在很多宗親家族修譜的時候,家族輩分往往是特別要值得注意的常言道:「不可亂了輩分」,說的就是一個人的遵守基本的禮儀修養。輩分,是指在家族、親友的長幼先後中所居的地位,也指家族、親友之間的世系次第。大家最為熟悉的稱呼,基本可以囊括為「長輩、平輩、晚輩」這三種。而給輩分下定義的原則,並不是年齡。而是根據家族中世系次第來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