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額投資與教改讓中國高等教育進步迅速,其他國家難以模仿
前不久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排名,據留學監理網分析整理,在本次排名前20的大學中,有12所為中國大學,其中大陸內地大學7所,來自香港的大學有5所。
清華、北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均進入了亞洲20強,而香港方面入圍的學校有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當地大學排名整體要好於內地大學,並且在前10中有三所來自香港。
在本次排名中,清華大學6年來首次超過北京大學位列亞洲第二,而北大排名亞洲第三,對此排名官方給出的解釋是清華在學術出版和研究收入上都超過了北大。例如清華大學在引力波上研究貢獻十分突出,清華科學研究已經集中在「跨學科研究,國防和民用技術融合,尖端的研究和技術進步的商品化」。
對清華的崛起,本次排名官方引用了清華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公室主任李金梁(音)的解釋,清華自2012已經制定了一套全面的改革,增強在全球設置大學競爭力」。清華提升了本科錄取要求和學科分類,在所有領域追求更深層次的國際合作,幫助我們的學生獲得國際視野和更好地連接中國的世界」。
泰晤士高等教育在排名說明中稱:毫無疑問,中國是2018年亞洲大學排名的最大贏家,現在中國已經是世界高等教育中一支主要的力量,具備可以和美國與歐洲抗衡的高等教育機構,中國大學的崛起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在高等教育發展上,很多地區都在模仿中國,但是如此高的投入和具有戰略性的規劃讓其他國國家難以模仿。
泰晤士高等教育把中國高等教育的崛起原因歸咎為連續20年的高速資金投入。創立於1995年的211計劃、和1998年的985計劃讓中國高等教育有了質的進步,而現在雙一流大學的計劃也讓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顯得前途光明。
除了持續的資金投入,在高等教育的管理改革上中國也有了相當大的進步,例如剛建立的南方科技大學,就享有很高的教育自主權,並且用英文教學,具有很高的國際化水平。
資金短缺、寬鬆教育、產業不振讓日本高等教育面臨挑戰
留學監理網指出在本次排名中,日本大學依舊上榜數量最多為89所,約佔整個榜單的1/4。但是日本大學的排名則處在下降中,整體上呈現一種衰落的態勢,包括日本著名的包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和大阪大學都呈現出下滑的態勢,這與中國大學的崛起呈現出十分強烈的對比。日本是亞洲最早建立現代高等教育的國家,大學的研究水平一直領跑亞洲,但在進入新世紀後,日本大學在各種排名上出現了下滑的趨勢,這背後也反映出日本大學與教育現在存在的問題。
寬鬆教育政策瓦解了日本:戰後日本大學招生對分數要求極為嚴格,「只認分數」的大學入學考試使基礎教育應試化、學生學習負擔也極為沉重。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經濟高速增長,這一方面使家庭可支配收入顯著增加,民眾接受高等教育的訴求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也讓經濟條件優越起來的家長開始質疑競爭激烈、壓力大的高強度的學業要求。
圍繞教育該如何適應經濟高速繁榮,日本社會進行了大量公共討論,減輕學業負擔、改革大學入學考試的呼聲甚至成了政治上的關鍵問題。在1976年12月18日科教文部省《關於改善小學、中學及高中的教育課程基準》成為著名的「寬鬆教育」的標誌,成為此後主導日本基礎教育30年的方針。
在 「寬鬆教育」方針下的30年間,日本中央和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實施了一系列政策,大體包括:降低教學大綱的標準(縮減課本)、減少規定學時和公立學校去重點化。而這種教育政策的執行使得日本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下降很大,對日本高等教育的生源產生了很大影響。
資金不足:日本大學也受到嚴重的資金困擾,在28個經合組織成員國中,政府對高等教育機構的平均支出額相當於GDP的1.0%。丹麥和芬蘭並列第一,均為1.6%。日本是倒數第二,為0.5%。只有智利排在日本後面,為0.3%, 而且大學從私人來源獲得的捐款也要少很多,因為日本企業和富人的捐款可能只從應納稅收入中扣除而不是從稅費中直接扣除。這些經濟限制因素妨礙了日本大學改善教育和研究環境的努力。
這就造成了日本大學教師的薪酬比其他國家的大學教師低得多的情況。在教室管理上,日本大學中盛行的年資制度很嚴,30歲剛出頭就當上正教授的情況相當罕見,而學術成就極少反映在教師的收入上。
國際化程度低:由於日本相對封閉的國民性,大學外籍教員聘用方面表現不佳。大學外籍教員及在日工作的外國科學家人數比例偏低。而製造業的不振使得技術大國日本的科研轉化能力受限,也影響了日本大學的排名. 對此日本日本文部科學省制定了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安倍政府也加大了財政的支持,以提振高等教育。留學監理網指出日本一直也是中國留學生的熱門留學地。
學校很好,但是就是沒有存在感
在上世紀90年代,韓國還沒有一個十分出色的研究型大學,而在韓國政府「選擇與集中」的高等教育政策下,資金和學校資源向一些主要學校大幅度增加,國外教授與留學生數量也上升迅速,這使得韓國高等教育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快速發展,首爾國立大學、 韓國科學技術院 、浦項科技大學、 高麗大學 、延世大學等都是韓國著名學府。留學監理網指出這些都是優秀得韓國大學
儘管比中國和日本小得多的人口,韓國大學教師、研究人員,以及其他旨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戰略的推出發表科學論文數量的快速增長,都使韓國大學在亞洲大學排名上取得了很好的排名。但由於在論文引用上的不足,與中國帶來的衝擊,在2018年的亞洲大學排名中,韓國大學排名也有較大下降,在前10名中只有2所韓國大學,浦項科技、韓國科學技術院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除了中國的競爭,韓國高等教育腐敗與國內產業不振也讓韓國教育發展蒙上陰影,2016年7月,梨花女大決定在繼續教育學院的基礎上,設立 「未來LIFE學院」,該學院學費高昂,但是入學標準大大低於考試入學的學生,也就是所謂的「開學店」牟利,就此拉開了梨花女大抗議的序幕,最終導致樸槿惠的下臺。而由於產業不振,韓國甚至發生過學生製作炸彈報復剝奪其免考資格教授事件。
但是由於韓國國土市場的狹小、半島未來的不確定性,對韓語的要求,韓國對留學生的容納始終有限,韓國雖然有很多優秀大學,但是很難在中日間顯得突出,很少有存在感。
本次亞洲大學排名韓國前10位學校
本次亞洲排名 Name
9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首爾大學
10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 韓國科學技術院
12 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浦項科技大學
13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SKKU) 成均館大學
20 Yonsei University (Seoul campus) 延世大學
22 Uls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蔚山科學技術大學
24 Korea University 高麗大學
38 Hanyang University 漢陽大學
39 Gwangju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光州科學技術院
40 Kyung Hee University 慶熙大學
責任編輯: 3858NCY-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