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山區大彭鎮:建設文旅名鎮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銅山區大彭鎮依託豐富多樣、底蘊深厚的文旅資源,在「講好一本彭祖故事,建設一個核心景區,打造一條精品線路」上下功夫,促進「景區遊」向「全域遊」轉變,全力建設全域旅遊示範鎮,助推鄉村振興。
步入大彭鎮西部的王樓自然村,白牆黛瓦式徽派風格農家院形制已現,煥然一新的農家院落承載著濃濃鄉愁,寬敞整潔的鄉間村道,清新生態的自然美景猶如絢麗的畫卷,讓人流連忘返。
「我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旅遊文化產業。村莊圍山而建,自然景觀優美;村外田地環繞,適宜發展配套的種養業,建設採摘體驗休閒農場。」該鎮負責旅遊的工作人員郭慧表示,為打造特色旅遊品牌文化,全鎮近3年先後投資1100餘萬元用於王樓自然村的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發北魏千佛寺、唐朝古槐樹、明清四合院等楚王山片區歷史古蹟。
結合楚王山片區的開發,大彭鎮在山南打造面積約800畝集休閒、觀光、娛樂為一體的大型田園綜合體。
「這個項目包括園林觀光區、娛樂休閒區、燈光休閒演出區,主要種植元寶楓等景觀樹,配套引進小型茶廠、茶社以及大型戶外樂園、燈光休閒等專業設施。」項目所在地閘口村黨支部書記徐忠連表示,先期建設的佔地100畝的原生態千尋樂園已經投入運營,樂園內大型氣墊、淘氣堡等少兒玩樂設施一應俱全,還種植了成片的向日葵,增強景觀效果。
對於彭祖文化片區項目,大彭鎮邀請旅遊集成運營商浙江華清集團進行初步規劃設計,又聘請專業團隊實地調研,擬將彭祖遺蹟和大彭山連片規劃設計。目前,彭祖廟周邊清理規整了連片魚塘,種植了油菜花等觀賞性植物,著力打造臨水景觀。
大彭鎮還利用義安山、黃河故道等風景生態優勢,將農事活動與休閒旅遊度假相結合,從改造提升設施農業入手,打造集鄉村旅遊、智慧農業、觀光採摘、創意文化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
周末一早,記者駕車沿著義安山腳下新修建的水泥路,來到義安村村民楊孟超經營的石榴採摘園。「義安石榴品種多、籽大皮薄、甜度高,在省農產品博覽會上獲得過『神園杯』金獎。我這30畝石榴根本不愁賣,成熟之前就被訂走一大半。」楊孟超自豪地介紹,「鎮裡修了路,美化了環境,我就等著國慶遊客來摘了。」如今的義安村,石榴種植戶有數十家,種植總面積達500畝,每畝收入超過3000元。
依託臨近黃河故道的優勢,權寨村孟莊、官莊兩個自然村充分發揮白雲庵、三眼古井、黃河古堤等人文歷史遺蹟資源優勢,打造古今融合的「水美鄉村」樣板。「按照『調活水系、優化水質、做美水景』的理念,通過水源溝通、岸坡整固、生態修復、景觀提升等綜合措施,對溝河水道進行清淤清塘和駁岸,推進實現水體潔化,以水美襯託村美。」權寨村黨支部書記胡兆春說。
「我們積極推進農耕文化、田園觀光、古蹟遺址等全域旅遊融合發展,走出一條鄉村振興、文旅農旅融合發展的生態旅遊新路徑。」大彭鎮黨委書記陳琦表示,將繼續堅持以文促旅、以旅興農,打造文旅名鎮,助推鄉村振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