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更多市民了解幽門螺桿菌及其危害,更加科學地防治幽門螺桿菌感染,周六(7月20日)上午8點30分至11點,浙江大學明州醫院將舉辦「美好未來,『胃』你加油」護胃大型科普宣教義診活動,具體地點是一樓門診大廳。屆時,該院副院長、消化科主任林琪將為大家奉上一場主題為「關注HP感染,重視上消化道腫瘤的早期發現」的健康講座。現場還將送出80個幽門螺桿菌免費檢測(C14)名額。
有沒有早期發現,結果截然不同
林琪表示,在我國,上消化道腫瘤早期發現率僅為11%-12%,沿海地區情況相對好一些,也只有30%-40%。「大量的上消化道腫瘤患者一經發現就已經是中晚期,不僅治療棘手,預後也遠不如早期。」林琪說,「以胃癌為例,早期發現的5年生存率超過95%,大部分患者術後不需要化療,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都較輕。」
林琪提到兩名患者,一人是60歲男子,長期抽菸喝酒,有近20年的萎縮性胃炎病史,因此定期隨訪。上個月,在一次例行檢查中發現胃裡有兩處腫瘤,均為早期,通過手術得以根治。另一人是70歲男子,3年前被查出早期胃癌,術後堅持隨訪,之後相繼在食道和胃中發現3處病灶並接受了3次手術。最後一次手術中,林琪本想努力保住患者的胃,但考慮到要保證切緣陰性,胃需要大部分切除。由於是早期,專家對該患者的5年生存率信心滿滿。
幽門螺桿菌是胃癌重要誘因
上述兩名患者均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這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也是目前所知能在人體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2017年,世衛組織將其列入一類致癌物清單。
「我市人群幽門螺桿菌陽性比例佔到56%,國內最高的城市可達70%-80%。」林琪表示,幽門螺桿菌陽性的危害主要有兩類。
對患者本人來說,它會100%引起胃炎,進而發展為腸上皮化生,然後是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中度以上不可逆,約1%的患者會出現胃異形增生,進而發展為早癌。臨床上,70%-80%的胃潰瘍、約95%的消化道潰瘍、60%-70%的胃癌都與幽門螺桿菌相關。
對家人來說,幽門螺桿菌陽性是一種傳染病,很容易通過日常的接觸傳染給家人。家人感染後,成年人自然轉陰的機率很低。考慮到幽門螺桿菌影響廣泛而深遠,在日本相應篩查和治療已經提前到初中階段。
80個免費檢測名額現場發放
周六上午8點30分至11點,「美好未來,『胃』你加油」護胃大型科普宣教義診活動現場,院方將送出80個幽門螺桿菌免費檢測(C14)名額。
專家指出,根據2017年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指徵,以下幾類疾病的患者建議殺菌: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狀、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縮糜爛、早期胃腫瘤已行內鏡下切除或胃次全手術切除、長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胃癌家族史、計劃長期服務非甾體抗炎藥(包括低劑量阿司匹林)、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其他幽門螺桿菌相關性疾病(如淋巴細胞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等)。此外,陽性無症狀的人主動要殺菌,醫生也應該支持。
據了解,目前的殺菌治療主要是四聯療法,一個療程為10至14天,費用300-500元,醫保可報銷。
記者 童程紅 通訊員 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