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召開的首屆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提出「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同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
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任務。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在黨和國家的統一領導下,在一系列正確政策的指引下,清華大學體育部以積極落實「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為己任,組織召開本次論壇。
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夢孫、清華大學原副校長鄭燕康、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副主席李兵弟、清華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張冰、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運動健康中心主任厲彥虎、北京體育大學運動處方研究中心主任王正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高壓氧科主任薛連璧、北京市平谷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農村辦公室主任宋長文,以及來自全國衛生與健康領域的數十位優秀企業家代表及社會各界精英人士,共同就如何實現「健康中國2030」國家發展戰略目標,構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智慧健康管理與服務體系等議題展開研討。
與會嘉賓分別從國家戰略、政策趨勢、制度建設、模式構建、科技創新、產學研用、數字平臺、智慧城市、新基建、鄉村振興、疾病預防、科學健身、智慧養老等多個層面,探討與分享健康中國發展戰略的實施路徑、方法、手段與措施。
會議主持:清華大學體育部副主任喬鳳傑
喬鳳傑副主任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此次論壇的準備情況,並對此次邀請進行演講的嘉賓表示熱烈歡迎。
他表示清華大學將持續攜手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我國健康領域的發展大潮中謀篇布局,助力中國人民健康,民族昌盛,國家富強,闊步邁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發表《疫後談健康》主題演講
樊代明院士認為整合醫學是醫學發展的必然方向、必由之路、必定選擇。只有建立整合型的健康服務體系,才能應對接踵而至的各種醫學挑戰。
同時他也分享了人體的自主生成力、自相耦合力、自發修復力、自由代謝力、自控平衡力、自我保護力、精神統控力,7個自然力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醫生協助患者抵抗疾病時,要注重多學科共同協作,注重整合醫學,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夢孫,就《實現<14億人民健康>原理和途徑》主題發表演講
俞夢孫院士認為實現十四億人民健康是一項巨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建議運用系統學原理破解當前我國民眾的健康狀況問題,這就是「規模化有序開放」,同時也是新時代中醫現代化系統工程。
他認為中醫的理論要發展,服務模式要轉變。要從過去以「一對一」為主的模式轉變為以解決「共性「問題為主的模式,」規模化」所要求的模式。同時俞院士也分享了實現「規模化有序開放」七字方針的四大工程:1、「精神文明和右腦有序工程」;2、「食藥同源工程」;3、「環境健康工程」;4、「氣血通暢工程」。
清華大學原副校長鄭燕康,針對《用10年時間,打造一個「健康中國」》展開演講
鄭燕康副校長認為做好國民健康預防任重道遠,構建中國特色健康體制與制度十分重要,要用健康管理新理念和先進裝備系統,構建主動健康的新型國民健康保障體系。他給出三點建議:
1、針對健康風險因素的實時檢測、監測與管理,要開拓新的無創功能醫學健康檢測、可穿戴健康狀態實監控和非藥物物理幹預等的新的路徑、方法、措施和手段。
2、中國國土面積大,人口多,醫療資源有限,用10年時間實現「健康中國2030」戰略目標,要加大力度建設各級快速、便宜、無創、智能化健康採集、動態監測相結合的健康預防大數據平臺建設。
3、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黨委政府主導,將快速、無創、便宜、智能的健康風險篩查、非藥物物理幹預手段等納入醫保範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和建立居民動態健康狀況電子檔案,做到科學智慧全民健康管理一個都不能少。
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副主席李兵弟,發表《不斷滿足農民群眾對健康幸福生活的新需求》主題演講
李兵弟副主席分享了農民的健康是健康中國建設中的題中應有之義,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在推進鄉村大健康發展給出了三個層面的建議:
1、立足於農村的現實情況,揚長避短,放大農村自然生態環境養生勞作的有利條件,加快完善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和養老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2、大健康產業發展須與公共服務相互融合,依託農村社區組織的市場拓展;
3、倡導農村三位一體的農村大健康產業發展觀,以高科技引導和系統化服務滿足農民群眾需要,農村發展需要。
清華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張冰,演講主題為:《用清華創新科技,為健康中國保駕護航》
張冰主任分享了「清華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研究中心」這個跨學科、跨院系的校級科研平臺,26年來在「奧運金牌爭光計劃」、「全民健身計劃」和「太空人保障計劃」這三大領域裡的實際運用。
其取得的功能醫學無創健康風險評測+檢測、監測數據自動傳輸+大數據云平臺+手機APP+線下亞健康及慢性病非藥物物理康復五位一體的智慧健康管理模式研究成果,如何為「健康中國」實現關口前移以預防為主的戰略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運動健康中心主任厲彥虎,以《脊柱與健康》為主題發表演講
厲彥虎主任圍繞脊柱健康的重要意義,介紹了脊柱是人體的基本框架、生命活力的通道和中醫督脈所系:內臟、循環、神經等系統的載體和通道;全身穩定與運動的核心軸。
簡明扼要地從椎間盤在脊柱健康中的核心作用;脊柱退化的原因;脊柱的自穩;脊柱的科學鍛鍊;脊柱健康的要素;以及如何通過對脊柱科學的呵護,達到養生、健身、防病、延年、益智之目的進行了分享。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處方研究中心主任王正珍,發表《慢性疾病運動幹預概述》主題演講
王正珍主任提出的「運動是良醫」的核心思想是把「運動可使人們大量獲益,以及如何為運動這劑藥開處方」等促進運動和體力活動的理念向全世界推廣。運動是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種有效的低成本幹預策略,應鼓勵全民參加科學運動。
通過分析研究,運動不僅可以提高心肺耐力、減少冠心病危險因素、降低多種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而且可以改善心理狀態、 延緩衰老、延長壽命、 防治老年痴呆、增加生命活力、提高生活質量。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高壓氧科主任薛連璧,就《氧醫學與健康中國2030》發表演講
薛連璧主任以「氧醫學與健康中國2030」為題,以近年來科學家揭示「細胞對周圍環境氧濃度感知機制」,「細胞自噬機制」分別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以及新近以色列科學家研究發現,64歲以上健康老年人,採用2個大氣壓,每日一次,每周5次,每次90分鐘,間斷吸純氧的高壓氧治療,連續30次、60次後可使外周單個核細胞染色體端粒延長20-30%,衰老細胞下降最高達37%的研究進行舉例。
證實高壓氧治療具有抗衰老,甚至逆轉衰老作用報導,深入闡明在推進健康中國2030國家戰略中氧醫學必將發揮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健康管理就是自然環境和人體內的生態治理的新理念。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農村辦公室主任宋長文,發表《以預防幹預為主的鄉村健康治理新模式》主題演講
宋長文主任分享了大華山鎮農村智慧健康管理工程的實施,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精神,對健康中國建設在基層落地見效的一次創新性實踐探索。是全面推行鄉村振興,聚焦鄉村建設行動,構建鄉村公共衛生體系的一次有益嘗試。
在實踐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群眾提供全方位高質量健康服務,增強群眾獲得感;通過健康扶貧精細化,減輕了家庭醫療費用,緩解了「因病返貧」的現象;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健康治理作用,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發揮群眾參與健康治理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提升了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