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大唐盛景出自梁思成這位女弟子之手

2020-12-11 淺談人文

西安,這座古色古香充滿盛唐氣息的都市,它之所以聞名於世界,除了得益於悠久的文化歷史,也離不開這位偉大的建築師!她就是梁思成的弟子——張錦秋。

張錦秋1936年出生於四川成都,父母都從事於建築行業,她的姑母張玉泉更是當時傑出的女建築師,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得張錦秋雖出生於戰亂時期,卻獲得了良好的教育。

在父母的影響下,張錦秋於1954年考入清華大學建築系,也正是在這裡,她遇到了人生最重要的導師——梁思成先生。能投入這樣一位大師門下,張錦秋是極其幸運的。

梁思成先生不論是在學術研究還是個人品行上都是無可挑剔,這給張錦秋樹立了一個最直觀的榜樣。他們師生二人經常在書房裡交談對建築學的心得。在梁思成先生的教誨下,張錦秋在建築學領域打下了堅實的根基。1966年的春天,張錦秋離開清華大學,來到古城西安,進入西北建築設計院工作。

懷揣著對中國古建築的熱愛和執著,張錦秋沉浸在對古建築的研究中。「文革」結束後,張錦秋馬上為古城西安交上了自己的第一份作品——阿倍仲麻呂紀念碑。她將大唐文化和日本文化巧妙地融合在這一座紀念碑上,引起了建築學界廣泛的關注,也奠定了她在建築學界的地位。

隨後,她主持設計的陝西省體育館於1986年落成。次年,陝西歷史博物館建成。這也是張錦秋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

陝西歷史博物館採用古代宮殿建築的外觀,恢弘、大氣、又不失祥和,是西安最出色的一張名片。

張錦秋的建築作品,被建築學界稱為「新唐風」,逐漸成為了西安的主要符號。

張錦秋先後主持設計了法門寺、大唐芙蓉園、華清池唐代御湯遺址博物館、陝西省圖書館、鐘鼓樓廣場、慈恩寺玄奘紀念院等等建築。盛唐的風貌,在這些建築作品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古城長安,也由此獲得了建築意義上的重生。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一位傑出的女建築學家憑一己之力復原了西安的「盛唐風貌」。

「這正是老一輩知識分子的風骨與執著,是從民國時期延續至今的大師氣度。我們偉大的民族,正是因為擁有一代代這樣的知識精英,才可以在無數次戰亂與動蕩之後依然能保存我們的文脈與精粹」。

梁思成先生雖已故去,但他的關門弟子用建築學家獨有的創意,為我們復原出了一個古色古香深具盛唐氣息的西安古城。如果你去西安,看到她設計復原的那些建築,如果能讓你覺得尋到了夢中的大唐,那麼請你一定不要忘記這個偉大的名字——張錦秋。

相關焦點

  • 她是梁思成的關門女弟子,也是西安城唯一被稱作「先生」的女人
    梁思成這位清華建築系的學術領袖與精神領袖,在張錦秋眼中,卻是一位平和、梁思成對這位女弟子關懷有加。說起來,在當代中國有「一人一城」之稱的,可能除張錦秋外真的不太多,她之於古城西安的意義,就像梁思成之於北京城。這樣一位「任性」的女弟子,沒有辜負梁先生的期望。
  • 梁思成女弟子將西安城做展廳,滿城遍布她的烙印,重現盛唐風韻
    不知你可曾聽說過張錦秋先生(先生,是對那些有學識有貢獻,德高望重的人的稱呼,與性別無關),梁思成大師的女弟子,是她復原了盛唐長安風貌,讓整座西安城都烙上了她的印記。,直到今天,都還能看到自媒體在介紹他宛如CAD繪製的手工圖紙,都還有人懷念他的建築才華、君子之風、赤誠風骨。
  • 馬欣樂大唐盛景圖卷西安首展開幕
    馬欣樂大唐盛景圖卷西安首展開幕>明東文化訊(記錄者 明東)2020年9月26日下午,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院、北京黃胄美術基金會、深圳至正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的馬欣樂國畫巨製《大唐盛景圖卷》西安首展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開幕。
  • 展覽 | 馬欣樂《大唐盛景圖卷》西安首展:十年匠心巨製 重現大唐盛世
    2020年9月26日,馬欣樂《大唐盛景圖卷》西安首展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開幕,這是一幅由畫家馬欣樂集十年之功精心完成的國畫巨製《大唐盛景圖卷》,作品高一米、長六十米,描繪了唐玄宗開元年間長安東西兩市的瑰麗場景,全卷1500個唐代人物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帶領觀眾走進1000年前的大唐盛景、海市蜃樓中
  • 《大唐盛景圖卷》西安首展 畫家馬欣樂訪談問答
    首先我想介紹的是,這次展出的確是以《大唐盛景圖卷》這一幅畫為主,但也會點綴幾幅小畫補充。不過主體肯定是這一幅畫的專場展覽,因為僅僅這一幅《大唐盛景圖卷》便已長達60米。由於篇幅太長,所以全畫被分為上、下兩卷。雖然只是一幅畫、一個主題,但內容其實是包羅萬象的,它基本上呈現了大唐全盛時期,長安西市上所有值得我們關注和欣賞的街景世相。
  • 馬欣樂《大唐盛景圖卷》即將西安首展
    9月22日至9月30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院、北京黃胄美術基金會、深圳至正藝術博物館主辦的馬欣樂國畫巨製《大唐盛景圖卷》將在西安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首展。記者今日獲悉,該長卷高一米、長六十米,耗時十年,精心描繪了一幅盛唐時期長安西市的繁華街景和生動人文畫面,更堪稱是一組大唐開元年間社會經濟、文化、國際交流高度發達盛景的震撼重現。
  • 十年一款唐風盛宴——馬欣樂丹青巨製《大唐盛景圖卷》西安首展
    該幅畫卷耗費畫家10年之功的國畫長卷,高達一米,長達六十米,畫工精良,恢弘富麗,蔚為壯觀。記者獲悉,《大唐盛景圖卷》首展以來,觀眾好評迭起,反響熱烈,不失為金秋九月間西安城裡的一場藝術盛宴。記者了解到,作為畫家黃胄的弟子,出生在古都西安的馬欣樂對大唐文化情有獨鍾。將昔日大唐盛景的輝煌細節表現在畫卷上是他多年的心願。
  • 丹青巨製《大唐盛景圖卷》於北京發布
    7月22日報導 近日,著名國畫家馬欣樂在北京華貿萬豪藝術館發布了丹青巨製《大唐盛景圖卷》。黃胄夫人鄭聞慧評價道:「《大唐盛景圖卷》是唐代社會風貌的再現,創意獨特,妙筆生輝,筆墨功夫深厚,非常值得肯定。」
  • 馬欣樂《大唐盛景圖卷》將亮相西安
    《大唐盛景圖卷》局部文化藝術網-文化藝術報訊(全媒體記者 魏韜)畫家馬欣樂巨製《大唐盛景圖卷》將於9月22日-30日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首展。該長卷高1米、長60米,作者耗時十年,精心描繪了一幅大唐開元年間長安西市的繁華街景和生動人文畫面,再現盛唐社會經濟、文化、國際交流高度發達的景象。畫卷分上、下兩部,計有1500個栩栩如生、特色各異的人物出場。 《大唐盛景圖卷》唐風濃鬱,古豔厚重,設色富麗,工筆重彩,畫工精良,創作過程中先後得到中國美術界「四大夫人」的關心和力推。
  • 大唐盛世|盛唐不夜城——西安大唐芙蓉園!
    都說一百年看中國上海,一千年看中國北京,五千年看中國西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古代有長安的繁華盛景,現在有西安的夢回大唐,作為十三朝古都西安她的文化底蘊是現在的鋼筋混泥土所不能比擬的。也正是因為如此,西安也吸引著全國乃至全球的眼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來西安遊玩,那麼西安有哪些值得遊玩的呢,今天小編重點推薦盛唐不夜城之大唐芙蓉園。
  • 丹青水墨生長風,大唐盛景今猶存 | 馬欣樂的彩墨人生
    我抱有一種奢望或者說夢想,將昔日歷史與輝煌的一個瞬間表現在畫卷上2008年對馬欣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他完成了他從還是一名留學生時即開始構思創作的《大唐盛景圖卷》。書畫家陳佩秋女士看到《大唐盛景圖卷》後激動地寫下這樣的評論:
  • 《大唐盛景圖卷》為何畫了十年?著名畫家馬欣樂講述幕後創作故事
    1500個唐代人物栩栩如生,仿佛瞬間帶領觀眾走進了1000年前的大唐盛景。首先我想介紹的是,這次展出的確是以《大唐盛景圖卷》這一幅畫為主,但也會點綴幾幅小畫補充。不過主體肯定是這一幅畫的專場展覽,因為僅僅這一幅《大唐盛景圖卷》便已長達60米。由於篇幅太長,所以全畫被分為上、下兩卷。
  • 展覽預告|馬欣樂大唐盛景圖卷
    《馬欣樂大唐盛景圖卷》>本次展覽為馬欣樂宏幅巨製《大唐盛景圖卷《大唐盛景圖卷》高92釐米、長60米,由著名畫家馬欣樂耗時10餘年完成。圖卷描繪了盛唐時期長安西市繁華富麗的人文街景,再現了盛唐時期的海市蜃樓。正如韓天衡先生所題跋:「筆湛墨妙,列羅萬象。皇皇巨製,蕩心氣暢。大唐盛景,千秋神往」。
  • 這次梁思成和林徽因也錯了,隱於大唐國寶佛光寺裡的神秘人名密碼
    很顯然,會昌年間佛教徒之眾,佛寺佔地之廣,已經嚴重影響到社會經濟的發展,繼續擴散必將衝擊皇權。而宗教勢力一旦超越皇權,世俗社會演變為神權社會,後果之嚴重,自有西方一千年黑暗中世紀可以參照。作為最高統治者,你容忍得了宗教力量挑戰皇權嗎?反正唐武宗是容忍不了,所以大手一揮,在如來的勢力範圍內開展起了拆遷運動。
  •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五臺山佛光寺的女弟子將為林徽因正名
    山西省五臺縣東北部距臺懷鎮約48公裡的豆村鎮有一座佛光寺,別看它其貌不揚,卻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四座唐朝木構建築之一,中國古建築之瑰寶。這座有著「亞洲佛光」之稱的唐代中晚期寺廟,是由我敬仰的建築大師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發現的。
  • 洛陽地標級古鎮來了,出自梁思成弟子,收官之作增色世界遺產州風
    洛陽是國內有名的國際知名文化旅遊城市,每年超過1億次的遊客數量也適合這個名字,這是眾所周知的 但是,如果你去過其他城市旅行或者對洛陽旅遊業有更深入的觀察,你會發現來羅遊的很多旅客整體都有淡薄的體驗 龍門石窟、白馬寺、老城麗景門三家幾乎沒有跑,所以洛陽的旅遊業依然停留在「一日遊」、「三日遊」的水平,讓遊客停留時間長,消費力更深是現在面臨的困境之一
  • 陝西的美之西安大唐芙蓉園,中國第一個五感公園!
    大唐芙蓉園是首家唐文化主題公園。全球幅寬最大的水幕電影。全國最大的人工雕塑群落。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水火景觀表演。國內最長唐文化長廊。也是中國第一個五感(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公園。世界最大的戶外香化工程。
  • 西安大唐不夜城的「石頭人」與遊客們,逗笑Vs憋笑成了日常博弈!
    因為旅遊、因為西安、因為大唐不夜城,我認識了很多因為這個城市而走火的一些朋友,石頭人陽陽就是其中一位。大唐不夜城武士雕刻扮演者馬旭陽,大家都習慣於喊他石頭人陽陽。這位武士需要不斷重複地舉錘並緩緩落下做出鑿石的動作,仿佛要將自己從一枚頑石雕刻成稜角分明的威武之士。表演過程中,他需要像個武士一樣目光堅毅嚴肅、不為世俗所動,向遊客們傳遞著「有心如磐石,方能堅持奮鬥;自我雕琢,方能成就自我;只有打破牢籠,才能成全自己」的深刻寓意。
  • 曲江文化大講堂 |馬伯庸做客「曲江文化大講堂」,從大唐盛景看中國文化
    曲江文化大講堂盛大開啟12月1日晚,大唐芙蓉園鳳鳴九天劇院裡氣氛熱烈馬伯庸從他小說中描寫的大唐盛景講起,為現場500餘位聽眾奉上了一場關於中國文化的精神饕餮。馬伯庸從他的小說《長安十二時辰》中描寫的大唐盛景講起,長安108坊、興慶宮、花萼相輝樓、曲江池等,當這些古長安最熟悉的場景一一出現在他的描述裡時,為聽眾鋪陳開的是一幅恢宏壯觀的盛唐帝都氣象,而由此發源的唐文化也源遠流長,日久彌新,成為中國文化最為瑰麗多彩的一部分。
  • 《妖貓傳》:夢中的大唐盛景,心中的詩仙李白
    《妖貓傳》:夢中的大唐盛景,心中的詩仙李白 2020-11-24 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