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跡發布現場 海河傳媒中心記者 蒲永河 攝
事跡發布現場 海河傳媒中心記者 蒲永河 攝
天津北方網訊:疫情是命令,是軍令,是戰令。黨中央一聲令下,白衣戰士列隊出徵,逆行而上。
「只要我在,我第一個上」「正氣內存,邪不可幹」「首戰用我,首戰必勝」……在海河傳媒中心「天津最美抗疫人物」發布廳,張伯禮、陸偉、於洪志等10位「最美逆行者」的英雄事跡被一一發布。
「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寧負自己,不負人民!」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的畢生信念。年逾七旬,臨危受命,在堅守江城時,他會診病患、調查疫情、籌建方艙、調製處方……不計個人得失,只為山河無恙。
多日的勞累,張伯禮的膽囊舊疾復發,不得不做了膽囊摘除手術。術後兩三天,他又開始在病房裡工作:「仗還在打,我不能躺下。空洞的口號顯得很蒼白,實實在在的行動才實誠。」
這段時間,津城百姓一直牽掛著一位白衣戰士,他是呼吸科危重症方面的專家,是團隊中的「定海神針」,還是「紅區」裡的「敢死隊隊長」……自1月21日收治天津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開始,他的身影就不分晝夜地出現在抗擊疫魔最危險的地方,連續奮戰了一個多月後,他被感染了。他,就是海河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於洪志。
「只要我在,我第一個上」是他的口頭禪,「他肯定能好,一定能好」是同事及津門百姓的共同心願。3月10日,海河醫院傳來了一個大家期盼已久的好消息:於洪志治癒出院! 「國家強大,人民團結,沒有打不贏的仗,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他說。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最美的逆行,是毫不畏懼、挺身而出的擔當,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忠誠。
自1月26日起,天津共派出13支醫療隊,1294名隊員馳援湖北。作為第一批醫療隊領隊,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黨委書記陸偉憑著「不畏艱險、無論生死,首戰用我、首戰必勝」的信念,創造了「天津模式」,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天津力量。
正月初四,第二批醫療隊集結出發。天津醫院副院長徐衛國將兒女情長、父母掛念深藏在內心,默默立下誓言:「國家危難之際,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定當不辱使命,待凱旋之時再盡孝!」
在「紅區」裡的「紅區」,作為一個屢次戰「疫」的老戰士,海河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師李建國不顧和愛人兩地分居,不顧孩子正面臨高考,毅然衝在了第一線,從死神手中奪回一個個生命。他的同事,科主管護師李榮梅通過一張紙條、一句問候、一份關懷,讓每位患者倍感溫暖。
疫情防控,是戰場,也是考場。天津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教授、海河醫院首席專家吳琦在與傳染病毒的交鋒中,再次用義無反顧詮釋了大醫精誠。作為「守門人」,三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徐磊深知病毒兇險,仍毫不猶豫地擔起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搶救的重擔;一中心醫院護理部副主任王瑩,在第一批到武漢進「紅區」的護理隊伍中年齡最大,她的嚴格,讓人安心,她的細緻,令人暖心。作為「偵察兵」,四中心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發熱門診負責人張媛,用「較真」為千萬人築起了「第一道防線」……
疫情面前,每一個義無反顧的身影,都是這場戰「疫」中的英雄;防護服裡,每一張無法辨認的面孔,都值得被所有人認識和銘記。
據悉,此次「天津最美抗疫人物」發布活動,是「天津最美抗疫人物」學習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弘揚疫情防控一線工作者的先進事跡和感人故事,用榜樣的力量傳遞社會正能量,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城市價值、城市信譽和營商環境,為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戰雙贏」營造良好氛圍。接下來,市委宣傳部還將分批次組織發布第二批「最美逆行者」和「天津最美抗疫人物」之「最美守護者」「最美奉獻者」等系列集體或個人的先進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