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聽過「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這句話,這也間接地說明了黃連這味藥材是很苦的,而在中醫認知中「苦能清熱」,黃連味苦,性寒,也就說明了黃連這味藥材主要會用於「清瀉心胃火熱」,「涼肝膽」,「解熱毒」等之中,並有一定的「燥溼」作用,因為四川產的黃連效力較好,一般也會稱為「川黃連」。
像由於心胃火熱導致的「口舌生瘡」,「目赤牙痛」,「尿赤便秘」等症,就可以使用黃連配伍生地,木通,竹葉,黃芩,生大黃等藥材治療;而像血分熱毒積聚引起的「瘡瘍癤腫」等症,可以使用本藥材配伍黃芩,梔子,黃柏,赤芍,地丁,二花,連翹等藥材治療。
在溫熱病邪入心之後會出現「神昏譫語」,「煩躁不寧」,「汗出口渴」,「身熱」,「舌紅」等症,這時也可以使用黃連配合天竺黃,鬱金,菖蒲,遠志,連翹,犀角,生地,元參等藥材同用。
心熱亢盛引起的「心煩不眠」,「口乾舌紅」,「尿黃脈數」等症候,可以使用黃連配伍梔子,生地,當歸,甘草,辰砂,豆豉等藥材治療。
當熱邪結聚於胃脘而出現「心下痞滿」,「脘腹熱痛」等症,可以配合厚樸,枳實,半夏,瓜蔞,陳皮,茯苓,生大黃等藥材使用,在這裡要說一下,治療「心下痞」的常用藥材就是黃連配合枳實。
另外黃連還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常用於此的方子便是「黃連羊,肝丸」,配伍便是黃連,龍膽草,草決明,石決明,密蒙花,夜明砂,茺蔚子,黃芩,柴胡,木賊草,青皮,黃柏,羊肝,蜂蜜。主用於肝經火熱,血虛不榮引起的「兩目昏暗」,「視物不清」,「雀目夜盲」等症,而且黃連煎水來外用洗目,也可以用於「目赤目痛」,「暴發火眼」等,其中包括「急性結膜炎」等症。
黃連還能燥溼,對溼熱積滯引起的「痢疾」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配合木香,白芍,當歸,檳榔,黃芩,白頭翁,茯苓,厚樸,枳實等藥材。
黃連配合吳茱萸可用於肝火旺,肝胃不和而引起的「胃痛嘈雜」,「泛吐酸水」;黃連配合細辛,可用於「口瘡」;配合肉桂可用於「心腎不交」;配合乾薑用於「腹寒痛下痢」;配合大蒜用於「大便下血」;古人對於這些經驗皆用一寒一熱,一陰一陽來互相配伍,互相制約而取得功效,所以我們在組織處方的時候也可以借鑑。
拿黃柏和黃連做一個對比,黃柏偏重用於「清下焦溼熱」並能「堅腎」;而黃連偏重於「清中焦溼熱」並能「瀉心火」。黃連可分為「胡黃連」和「川黃連」胡黃連偏用於「骨蒸勞熱」,「五心煩熱」並用於「小兒疳積」,「驚癇」;川黃連偏重於「中焦溼熱」並可用於各種「瘡瘍腫毒」。
據近代研究報導,黃連有廣泛的抗菌作用,其中對於「痢疾桿菌」的作用最強,主要的有效成分便是我們熟知的「黃連素」,可以參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陰虛煩熱」,「脾腎虛瀉」,「氣虛作洩」這類人群要忌用。
最後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有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讚,關注,分享一下,我基本上每天都會發表兩篇文章與大家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