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形設計是鄭州美術館新館的設計理念
4號展廳
河南當代青年美術家邀請展
一樓大廳的巨幅展覽招貼畫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瑞朝文許俊文攝影
弘一法師李叔同、豐子愷、潘天壽、傅抱石、吳昌碩、趙樸初、啟功……10月25日,鄭州美術館新館開館,有著116年歷史的「天下第一社」西泠印社將迎來在鄭州的「首秀」。
10月20日上午,鄭州美術館新館開館暨「聚美中原」首展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召開。鄭州美術館將於10月25日開館,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首期展陳藏品共1033件(幅)。
新館如何再現華夏文明的神韻?
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宋建國介紹說,鄭州美術館新館建築規模超前,在省會城市美術館中居於領先位置。2016年開工建設,總投資5.3億元,共有4層,地上總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共有7個展廳,面積7000平方米,總展線1800米,其中最大的展廳1700平方米。
宋建國說,新館建築設計理念新穎,設計思路立足中原藝術共有的形態要素,選取中華藝術的「最大公約數」——「鬥」形作為建築母體,連接鄭州的歷史與現在,以統一整體的現代建築語彙再現華夏文明的神韻。建築裝飾採用淺灰色的仿石材掛板,硬朗沉穩的質感不失中原大地的人文氣質,結合石窟元素的參數化表皮,虛實相間,若隱若現,渾然一體。
根據介紹,鄭州美術館新館將以建設國內一流視覺藝術博物館為目標,堅持免費開放的公益性原則,立足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充分發揮好視覺文化成果的研究整理、收集展示、公共教育等功能。鄭州美術館新館將被打造成展現美術的藝術殿堂、面向青少年的學習課堂、服務市民公眾的文化會堂。同時,積極打造「意蘊傳承」「書語童話」的品牌公教活動項目,提高美術愛好者參與程度;加強數字美術館建設,藉助數位化平臺,如線上虛擬展廳及導覽、全景觀展等方式,擴大公共美術視覺藝術產品受益面、覆蓋面。
有哪些展覽和活動迎接周日的首秀?
10月20日上午,鄭州美術館新館向參加發布會的記者開放了4號展廳。展廳內展出了包括油畫、國畫兩種畫作,內容涉及自然山水、異域風情、市井煙火、人物群像、靜物等。
鄭州美術館館長羅鳴介紹說,他們精心策劃了「聚美中原——鄭州美術館新館開館首展系列活動」,包括6項展覽、7場學術活動以及30餘場公共教育活動。展陳藏品共1033件(幅),100多位作者中,既有大家巨匠,也有青年才俊,涵蓋書法、篆刻、油畫、國畫等多個藝術門類。
為給廣大市民帶來精彩的開館「首秀」,鄭州美術館策劃了一系列展覽、學術研討及公眾教育推廣活動。其中,「聚美中原——鄭州美術館新館開館系列展」共包含6個展項,分別是:「西泠印社社藏精品展」「閒庭信步——李剛田書法展」「河南印社珍藏古璽印封泥展」「情境與選擇——段正渠作品暨文獻展:1983-2020」「大河永續·星火傳薪——河南當代青年美術家邀請展」「青春萬歲:新中國美術的青年時代——中央美術學院館館藏精品展」。
其中,「西泠印社社藏品展」是已有116年歷史的「天下第一社」西泠印社在鄭州的「首秀」,共233件(組)珍藏,也是近年來西泠印社藏品最大規模地面向社會公眾的展出。展品包括一級文物2件、二級文物11件、三級文物170件。展品涵蓋「弘一法師」李叔同「印藏」54件/組、吳昌碩作品7件、齊白石印屏1件;丁仁、王禔、葉銘、吳隱「創社四君子」到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啟功、饒宗頤七任社長,由弘一法師至沈尹默、黃賓虹、豐子愷、潘天壽、傅抱石等西泠眾星,大師名作群星璀璨,展品之珍貴,展陳之豐富可謂空前。
首展系列活動如何預約?
地址:鄭州美術館新館位於鄭州市中原區丹水大道與長椿路交叉口東南角
展覽時間:周二至周日9時至17時(周一法定閉館)。除了《河南印社珍藏古璽印封泥展》將於12月26日結束外,其他展覽活動將在2020年10月25日開始,至2021年2月28日結束。7場學術活動集中在開館後的一周內陸續開展,30餘場公共教育活動將貫穿整個展期。
預約方式:撥打電話0371-67759591,或通過「鄭州文旅雲」公眾號平臺提前1日至7日憑身份證實名預約(21日下午開通預約通道)。
疫情防控:觀眾須出示身份證、核對健康碼、現場測體溫、全程戴口罩。
特殊人群:新館將為老年人、軍人、殘疾人、孕婦等特殊人群開設觀展特殊通道,設置多處志願服務點,提供必要應急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