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熱感冒是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症狀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黏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風熱感冒多見於春季,外感風熱所致。方用銀翹散、桑菊飲、桔梗湯、上清散、菊花散等。
風寒感冒是因風吹受涼而引起的感冒,秋冬發生較多。其症狀為渾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治療上西藥、中藥皆可,亦可採用食療。症狀可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治法應以辛溫解表為主,常選用麻黃、荊芥、防風、蘇葉等解表散寒藥。
如何區分二者?
大家熟知的,靠鼻涕的清濁、痰的黃白等進行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的區分。但本文可能會顛覆這一說法。因為風寒與風熱其實並不想大家想像的這麼簡單,其實就是較為複雜的疾病。
風熱感冒多於風寒感冒
就感冒而言,我們日常生活中,風熱感冒確實多於風寒感冒。這是因為風寒感冒入裡化熱是非常常見的。剛開始風寒,很快(差不多一兩天),就會出現咳嗽有痰,嗓子疼等情況。而風熱感冒則是直接出現上述症狀。現實情況多為身體不舒服,口乾,嗓子疼等外寒內熱的證型。
風寒與風熱的正確區分
有的朋友會以發熱和咳嗽來進行區分,其實是不對的。比如最近的流感,基本都伴有高燒發熱的症狀,流感雖然在中醫上屬於溫病的範疇,但不能歸為風寒,也不能歸為風熱。如果用中藥治療流感,多數也會使用一些大苦大寒的中藥。
大家一般會通過痰和鼻涕的顏色來進行感冒的區分,這確實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區分,是下面這個:風熱感冒,多伴有咽喉痛,嗓子疼,有咽幹的情況,有上述情況,幾乎可以判斷為風熱感冒。風寒感冒,多伴有身體酸疼,頭疼,出現這個症狀則風寒居多。如果沒有痰和鼻涕時,一般都是風寒感冒的居多。
總結一下:
1, 從治療方式來看,因為風熱感冒治療方式有很多,除常規清熱解毒外,還可以採用通便洩熱的方式進行治療,甚至喝點涼茶都有效果。
2, 從疾病情況來看,風寒入裡化熱是造成風熱感冒多於風寒感冒的主要原因。疾病佔比多,開發的藥物自然會多一些。
【不藥博士】簡介:博士,執業主管藥師,高級營養師,擁有10年的用藥指導、營養諮詢和健康管理經驗。不藥不藥,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