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次「新中考」6月24日開考 7月4日公布中考成績
6月24日上午,北京市首次「新中考」開考,6.5萬多名考生將走進考場。
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與往年不同,今年中考文化課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歷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學)。語文、數學、外語為必考科目,其餘五科中選擇三個科目考試,其中物理、生物(化學)至少選擇一門。
面對首次「新中考」,北京教育考試院提醒考生,今年中考考生需要在不同考場完成全部六科考試。每個考點都在明顯處張貼了考場平面圖,考生進入考點後應按平面圖所示尋找考場。進入考場前,要認真核對考場標識的考試科目和考場號是否與準考證一致,確認無誤後再進入考場。 同時,考生需攜帶2B鉛筆、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籤字筆、直尺、圓規、量角器、三角板、無封套橡皮等考試用品參加考試,除此以外其他任何物品不準帶入考場。
市教育考試院還提醒考生,2018年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全部採用網上評卷方式。各學科試卷只印製試題,考生答題均按要求在答題卡指定位置填塗、作答。答題卡要保持清潔,不要折皺、破損。條形碼要按規定粘貼在答題卡指定位置。
在進行選擇題(客觀性試題)作答時,要使用2B鉛筆將所選答案按題號順序規範填塗。修改時,用橡皮擦除乾淨。在進行非選擇題(主觀性試題)作答時,必須用黑色字跡籤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答題區域內作答。數學科目的作圖題和化學科目的畫圖題也要使用2B鉛筆作答。未使用規定用筆答題或未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作答答案,均視為無效答案,不記成績。
按照安排,7月4日12:00公布中考成績及分數分段統計,考生可登錄北京教育考試院網站(www.bjeea.cn)及各區考試中心網站查詢。
相關報導
今年新中考,究竟新在哪?
6月24日至26日,2018年北京中考將如期而至,這也意味著北京新中考進入十天倒計時。2018年是北京新中考元年,作為新中考的首考,今年的中考在考試形式、分值和考試時長等方面都較往年有了變化。必考加選考、化學生物合卷考試、社會科學實踐活動分計入中考成績……本報將為你細數今年北京新中考的新變化。
新特徵1考試科目發生變化
從2018年中考開始,新中考考試科目增加為語文、數學、外語、歷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學)、體育9門,總分580分。但是這9門課程的選擇方式是不一樣的。前面三門語文、數學、外語是必考,後面的理化生、史地政6門課程,組成5張試卷(其中生物和化學組成一張試卷),學生選考3張,其中物理和生物化學這兩張試卷必考一個。根據排列組合,考生一共有9種選擇方式。
■改革信號
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最擅長的科目
增加考試科目會不會造成學生的負擔?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奕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談到:現在的考試設計是,學生在初中學完所有課程以後,他自己可以選擇學科,以他自己最擅長、能考得好的又感興趣的3科來參加考試。這樣一來,對學生就不構成那麼大負擔。
現行的中考改革力求在義務教育階段,做到真的尊重孩子。在完成共同基礎課程、完成國家標準課程之後,讓學生發展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所以特意設置了學生自主選科參加考試的機制,本質指向揚長。所以,新中考在考試服務上做到全科開考,由學生自主選擇。
為什麼物理和生物化學這兩張試卷必考一個呢?對此,北京教育考試院副院長、新聞發言人臧鐵軍表示:如果將來上普通高中學習的話,理科是必須學的,基礎是必須有的。所以在這裡做一個限定性的要求,初中的物理或者化學、生物,基礎一點都沒有的話,將來普通高中畢業都會很有問題。
新特徵2計分方式發生變化
2018年中考中,語文、外語、數學這三門科目都是100分,外語卷面分是60分,口語和聽力是40分。語數外3門課為必考科目。選考科目是從歷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學)這5個科目裡面選擇3門,卷面分都為100分(裡面包括開放性科學實踐或是綜合社會實踐10分),在最後中考成績出來以後,按照考試3門課的成績,最高一門科目成績按100%計入,次之的按80%計入,第三個科目按照60%來計入。
■改革信號
充分尊重學生強項
「計分方式的變化帶來另一個凸顯的變化,新中考成績可能同分不同質。兩名學生可能考了一樣的分數,但因為組合方式不一樣,折算的最後分數可能也就不一樣。這就回歸到我們對於考試評價功能以及教育公平的衡量的理解,真正的公平不是簡單地衡量一個標準題目和標準科目來比較,新中考給不同類型的孩子提供不同的發展空間,比如有理科優勢的,有喜歡地理或者歷史和生物的,真正給予每一個孩子公平。」李奕強調,隨著考試形式的變化,分值也與以往不同。選定的三科成績,將由高到低分別按照100%、80%、60%的係數折算為實際分數。新中考的小科五選三模式,讓考生有了更多的學習選擇,尊重了學生的強項,尊重了學習特點,也更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這就使得考生可以選擇自己的強項參加考試,而不必為自己的弱項再誠惶誠恐,讓每一位考生在中考面前都能展示出自己優勢的一面。
新特徵3社會科學實踐活動分計入中考成績
2018年新中考方案規定,物理、生物(化學)、歷史、地理、思想品德五門考試科目滿分均為100分,每科都包含10分開放性社會實踐活動分數。北京初中學生按規定完成1次初中實踐活動計1分,合計50分。其中七、八、九年級每學年應完成10次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共30次,計30分;七、八年級每學年應完成10次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共20次,計20分。這50分開放性社會實踐活動分數將按照算術平均、四捨五入取整方式計入相關科目中考原始成績,由市考試院中招辦依據當年中考政策予以認定。初中實踐活動分為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和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兩部分,分別計入中考選考科目原始成績。其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成績除以三,分別計入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科目中考原始成績;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成績除以二,分別計入物理、生物(化學)科目中考原始成績。
■改革信號
中考考的是日常積累
臧鐵軍表示,中考命題開放性越來越強,而且越來越靈活。重點就是由「解題」向「解決問題」做了一個很大的轉變。所謂解題,簡單地說就是學生課本上出的理論性題,學生會不會解、公式會不會用。但是解決問題,更多的是一個真實的背景給出問題,來考察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和已有的能力,解決身邊的問題,生活中的問題,和生產實際的問題。
「不光科學動手實踐活動,包括社會實踐活動,還有我們提倡的四個一工程,社會大課堂,所有的這些都是發生在初中孩子三年真實的在校生活當中的,那可以說這些都是命題的素材。因為從命題的角度,一個重要的原則,關注孩子的生活實際,關注孩子在學習完這些知識、能力和方法之後在實際情景當中的真實應用。」李奕表示,在新的中考方案頒布和實施過程當中有一個強烈的信號,最後10個月的複習可能作用在逐步弱化。很多的積累、很多關注和影響是孩子學習過程當中要有心一點一點堆積的。
新特徵4英語增加聽說機考
2018年北京中考英語考試最大的變化是增加了聽力和口語。2018年北京中考英語共100分,其中60分為卷面考試成績,40分為聽力、口語考試。且北京中考聽力和口語考試一年兩考, 參加2018年中考的考生可在兩次機考中任意選擇一次或兩次參加,取成績最高的那次計入中考總成績。
■改革信號
考查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由於英語聽力口語考試採用機考方式,機考時每個考生一個耳機,自行把握時間,近距離更能聽得清楚,對於考生來說大大降低了外在幹擾。再加上兩次考試,更是給了考生們更多機會。而且從英語考試大綱上看,中考大綱要求的詞彙量,從2000個降低到1600個。無論從考試內容或是考試形式上,難度都大大降低,很多考生都得到了滿分的好成績。
北京市教委發展規劃處處長姚林修認為,這次外語整個試卷分數分布結構的變化是更加突出了聽力口語,也就是說讓英語回歸到作為一個工具來使用,這也是符合北京市英語教學水平的。現在初一的學生,三年以後也要用這種辦法來考試,因此現在我們初一、初二,未來初二初三還有兩年多的時間,要相應地學習,英語教學進行相應的改革。學生不用著急,只要跟著學校的教學安排就應該能夠順利地通過英語口語的考試。
■方向預測
今年新中考 各科有什麼變化
中考《考試說明》是中考命題的依據,對於考生而言是最具權威性和方向性的指導資料。新中考在即,本報再次梳理解讀北京教育考試院此前發布的2018年北京市中考《考試說明》,一起看看與2017年相比,2018中考在各科考試內容上有什麼調整變化?
語文:加大古詩文閱讀考查
與2017年相比,2018年中考語文名著閱讀和現代文閱讀的分值都有所降低,但是古詩文閱讀的分值反而有所增加。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度有所提高。寫作被再次明確,「強調從實際需要寫作」,這也就意味著背誦的作文越來越用不上了。
數學:選擇題、填空題分值減少
2018年北京中考數學考試的題型分數分配中,選擇題和填空題的分值都大大減少,但是解答題的分值沒有太大變化,這樣強烈的反差有可能是難度加大、區分度加大的一個信號。2018年北京中考數學總共28道題目,2017年北京中考數學總共32道題目,題目量降低,這意味考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計算、檢查。
英語:增加英語聽力口語考試
與2017年對比,2018年中考主要是閱讀理解題每小題賦分沒有變化,題量稍有減少,而完型填空和單選題,題目量確實相應有所增加的,並且賦分變少,可見英語對於基礎知識的運用和掌握的要求有所增加。
物理:重視考察實驗探究能力
物理《考試說明》明確試卷分數調整為90分,試卷的內容及分數分配、試卷的題型及分數分配進行相應調整,精簡題型,將實驗選擇題放到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中,重視對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強調實驗探究聯繫生活。
化學、生物:合考90分鐘
2018年中考化學與生物將合併為一張卷,滿分90分,化、生各佔45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從去年的80分直接「跳水」成45,很多學生和家長擔心化學會有變化。從近幾年的試卷情況來看,化學也是最穩定的,總體變化應該不大;《考試說明》的生物並未給更多的信息,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生物不會按照原有的「背誦」的方法考了,而是要引導學生利用生物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歷史:創新題考驗學生閱讀思考速度
按照《考試說明》,今年歷史變化最明顯的就是參考樣題中最後的「專題活動」部分。這樣的題目一定是在有充分的歷史信息下,讓孩子去解釋和發表思考的題目,基本可以理解為創新題。參考樣題有一定的文字量,對孩子的閱讀思考速度都有要求,「手慢」的同學要注意了。
地理: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考試說明》中,明確寫明「突出對學科能力的考察」,這需要聯繫實際,並在情境中使用。《考試說明》特點之一便就是「首都特色」,參考樣題中也有體現。
思品:突出首都特色 與時俱進
2018年政治試題會設置一些選擇性的、開放性的試題,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跟政治相關的「首都特色」「本地化」等知識你必須了解,現在對於核心價值觀的重視是空前的,孩子必須了解更多與時俱進的東西,十九大、國際、國內最近發生、將要發生的都可以多多關注。
■改革回顧
2015年取消0.2難度係數的考題
2015年中考一個重要的變化是,各學科試題0.2難度係數的題目全部取消。這個難度係數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只有不足20%的考生會做這道題,最終能完全做對的也許不足10%。其實這個難度係數是為中考的選拔功能服務的、為高中選拔學生服務的。這就像一個「坑」,學校上下會為了這10%~20%的好學生努力。但是要知道,無論學生如何複習,總有80%~90%的學生是拿不到這道題的分數的。這種情況下,那90%一定會成為10%的陪練。
此項改革旨在扭轉「為了最後那幾道難題而海量做題」的局面,真正的尖子生是9年的學習積累出來的,而不是考出來的。
2016年中考考的就是閱讀量
與高考強調閱讀能力類似,2016年中考語文學科《考試說明》中,更加重視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傳承。依據北京市現行不同版本語文教材中有關書法欣賞的內容,增加對具有代表性的書家和作品的欣賞要求。增加名著閱讀內容板塊,分值從去年的7分增至10分,並提出具體閱讀要求,由關注「作品內容」「主要人物」「作品思想意義和價值取向」,到對作品「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關注考生閱讀的過程。此外,2016年中考數學也多處增加「閱讀」的要求。業內專家表示,以後數理化試卷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滲透傳統文化、增加閱讀量將成「新常態」,尤其閱讀量「可能一次比一次大」。中考物理科目更強調實驗探究,實驗探究題分值增加至4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