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_來讀讀歐陽永叔的詞吧

2020-09-13 碧海藍橋追惹相思

其實第一次看到歐陽修,是從唐宋八大家開始的,從沒有深入的讀他的詞,後來讀到他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看到他的庭院深深深幾許。覺得他的詞是有歌詞之詞的感覺,其實也有些許人生的感悟,現在我們就來讀讀他的詞吧!

滁州醉翁亭。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生查子·元夕 》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生查子·元夕】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踏莎行·候館梅殘 》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採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醉翁亭

《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 》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悽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影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 》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幹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最後加一首他寫的詩吧!

中國國畫:牡丹

《戲答元珍》

春風已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相關焦點

  • 愛唐宋詞:「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這篇我們讀歐陽修的名詞《生查子·元夕》,全詞如下: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看來,好詞總會引起大家的關注,好在有專家們作這方面的考證,清代況周頤在《蕙風詞話》裡有明確的記述:「歐陽永叔《生查子·元夕》詞誤入《朱淑真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199集部五十二有詳細註明此詞為歐陽修所作。更何況,南宋初年的曾慥(讀作zào,忠厚的樣子)所編《樂府雅詞》已將此詞歸入歐陽修名下,而曾慥所處時代並不久遠,當為可信。
  • 愛唐宋詞:「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這篇我們讀歐陽修的名詞《生查子·元夕》,全詞如下: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歐陽修的這首《生查子》非常有名,因為它不僅每一句都是名句,甚至還被改編成了不止一個版本的流行歌曲,再加上這首詞的作者也頗有爭議,就使這首詞更加知名了。
  •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詞句注釋】(1)元夜:元宵之夜。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自唐朝起有觀燈鬧夜的民間風俗。北宋時從十四到十六三天,開宵禁,遊燈街花市,通宵歌舞,盛況空前,也是年輕人蜜約幽會,談情說愛的好機會。(2)花市:民俗每年春時舉行的賣花、賞花的集市。
  • 元宵節漫談: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元宵節漫談: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枯木《青玉案該首詞後來被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列為人之成大事業者,必皆經歷三個境界,而稼軒此詞的境界為第三即終最高境界(與詞的鑑賞無關)。還被現在的網際網路巨擘百度公司作為公司名稱,可見人們對《青玉案》的喜愛之深和流傳之廣。
  • 名句 |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出自北宋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詞的上片回憶從前幽會,充滿希望與幸福,可見兩情是何等歡洽。而周圍的環境,無論是花、燈,還是月、柳,都成了愛的見證,美的表白,未來幸福的圖景。情與景聯繫在一起,展現了美的意境。但快樂的時光總是很快成為記憶。詞的下片,筆鋒一轉,時光飛逝如電,轉眼到了「今年元夜時」,把主人公的情思從回憶中拉了回來。「月與燈依舊」極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環境。
  • 正念詩詞欣賞: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本節題記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體現了和戀人約會之前的感覺,一種溫馨且浪漫美好的感覺。初戀的朦朧與美好是我們所有人都不可能忘記的,它曾經真實的給過我們幸福和快樂。
  •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 每天學點國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注釋】元夜:即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之夜。唐代以來,有元宵節觀燈的習俗,因又稱之為燈節。月上:一作「月到」。淚滿:一作「淚溼」。【評析】此詞亦載朱淑真《斷腸集》,明·沈際飛《草堂詩餘續集》卷上按曰:「淑真又有《元夕》詩:『火樹銀花觸目紅,極天歌吹暖春風。新歡入手愁忙裡,舊事經心憶夢中。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長任月朦朧。賞燈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會同。』與詞意相合,其行可知矣。」並說此詞:「調甚佳,非良家婦所宜有。」
  •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 元宵節的詩意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這悵惘徘徊,委婉纏綿的句子中,歐陽修在元宵佳節的黃昏後約的是誰呢?「人約黃昏後」的詩意浪漫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有一首詩《生查子·元夕》,其中「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一句寫得悵惘徘徊,委婉纏綿,這位北宋的大文學家在元宵佳節的黃昏後約的是誰呢?《宋史·歐陽修傳》記載,歐陽修4歲時,任綿州軍事推官的父親去世,與母親鄭氏相依為命。他自幼天資聰穎,刻苦勤奮,那時候的歐陽修恐怕沒有閒情逸緻與情人約會。
  • 歐陽修《生查子》:元宵節的浪漫約會——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其實,歐陽修的這篇《生查子 元夕》也很出名,尤其是那兩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不過可能很少有人能將這句與元宵節聯繫起來,但倘若讀完這首詞,又覺得似乎每一句都很熟悉,似曾相識,大概,這就是歐陽修此詞的魅力吧!
  • 千古名詞出處成謎,「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到底所約何人?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樁「千古疑案」,那就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千古名句到底是誰說的,是文壇領袖歐陽修還是一代才女朱淑真?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這首詞的上半闕是從去年元夕的美好回憶開始的,那一夜花市中燈火通明,在月上柳梢頭的時候,暫時擺脫封建禮教束縛的有情男女約在了黃昏後。
  • 歐陽修經典宋詞,10個字寫約會場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這首宋詞的題目是《生查子·元夕》,顯然寫的是元宵節的時候。古代的元宵節是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也是青年男女約會、談情說愛的最好時機。這首宋詞當中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就是描寫約會場景的經典詞句。
  •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他的詞,蘇軾秦觀都爭相效仿
    他青年時期的詞繼承晚唐五代的「詞為豔科」的風習,主要寫男女之愛、離愁別恨,風格纏綿沉摯,以致有人往往把他這個時期的詞混入馮延巳、朱淑真的作品集中;後期的詞在內容和風格上都有所突破。歐陽修詞中有不少膾炙人口而被人傳誦的名句,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羞羞的密約詞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明楊慎《詞品》誤作朱淑真詞,後頗多沿誤。宋曾造《樂府雅詞》、明陳耀文《花草粹編》、近代況周頤《蕙風詞話》等均作歐陽修詞。這首詞以少女口吻寫成。上片回憶去年的歡悅,那時是燈好、月明,熱戀中的約會也因元夜的歡樂而增添光彩。「月上柳梢頭」兩句更是具有典型意義,月下、樹前、黃昏時的迷人景色,為初戀的情侶增添了許多詩情畫意,同時月圓也象徵著愛情的美滿。下片寫物是人非,與上片形成鮮明對照。
  •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寫的不只是愛情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歐陽修,北宋著名文學家,在詩詞上面的造詣頗高,這首《生查子·元夕》幾乎成了千古絕唱,特別是那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經常被現代人所引用,出現在很多文人墨客的文章之中。
  •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竟是出自一個小女孩所作?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詞的作者,是宋代的朱淑真。寫這首詞時的朱淑真只有17歲,還是個春心暗動的小女孩。清代紀曉嵐評論」良家女子怎麼可能寫出這種有損名節、有傷風化的東西來!「「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在紀大學士看來,這是如「私奔」一樣丟人現眼的事。只要是約會,便定是一男一女,如何男人一臉無辜,女人卻犯了天條?
  •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讀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在經歷了年少時的刻意求工,講求文辭華麗的階段後,再寫文章只以平實無華為上品,在平淡裡體會雋永,於清麗中感受品味。子夜時分,翻書翻到歐陽修的小詞《生查子》,如見故友,會心一笑。意境這首小詞名氣不小,傳誦甚廣,近乎家喻戶曉,其中兩句尤為人們所熟知並讚譽:「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曾經叩動多少情侶佳偶的心扉,也曾經被批「涉黃」而「喜而遠之」。詩情畫意這首詞是寫元宵節的,但只點了一句「花市燈如晝」,不是作者不寫佳節繁盛,而是心不在焉,用了一句「去年元夜時」,點出了時間,亦即是要寫一件事,一件什麼事呢?
  • 朱淑真: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寫這首詩的人叫朱淑真關於她的資料並不多真實性也有待考證大約生於1135年卒於約1180年號幽棲居士雖然教科書上關於她的詩文很少但其卻是與李清照齊名的女詞人朱淑真是浙江海寧路仲人祖籍安徽歙縣從小出生在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讀書長大後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賞析黃昏之美!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詞寫的是主人公對去年今年的往事回憶,是物是人非之感。它的語言通俗易懂,看內容便可知道是什麼,一目了然,但構思其實很巧妙,頗有新意。
  • 今夕社小楷,歐陽修《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與佳人相約在黃昏之後、月上柳梢頭之時同敘衷腸。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月光與燈光仍同去年一樣。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淚沾溼了春衫的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