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古格,盛世王朝的慷慨悲歌

2020-09-05 山途戶外旅行


時至今日,在藏西的阿里高原上,古格王國仍可以說是一個厚重得讓人過目不忘的名字,一個最為生動最具誘惑的詞彙。

它在上部阿里的蒼涼絕境中,曾叱吒風雲700餘年。

越來越多的人正試圖走近它,親近它,以領略它獨有的滄桑與美麗。



01

古格前傳


追根溯源,古格王朝的開場,

不僅並非春風得意,而且充滿悲情。

札布讓遺址,也並非古格最早的王宮所在地。


古格王朝在土林遍布的藏西阿里的開場,不僅並非春風得意,而且充滿悲情。


▌王孫西行:吐蕃覆滅及吉德尼瑪袞舉步維艱的時代背景


842年,末代贊普朗達瑪被刺殺,吐蕃王朝崩潰。

朗達瑪大子永丹、二子威宋擁兵自立。

農民起義,923年,威宋之子貝科贊被殺。


▌吉德尼瑪袞初穩陣腳:熱拉紅堡的建立


貝科贊次子吉德尼瑪袞,一路西進,來到水草豐美的熱拉(紅山之意)一帶。

公元934年,吉德尼瑪袞在熱拉修建了熱拉紅堡。


依山傍水,植被茂密,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的熱拉,讓吉德尼瑪袞完成了最初的物質、經濟和軍事的積累。


吉德尼瑪袞一路西行,先是來到了距今阿里獅泉河以西25公裡水草豐美、甘泉密布的熱拉一帶作為落腳點。


公元934年,吉德尼瑪袞在熱拉修建了熱拉紅堡,935年又開始修建孜託加日宮,在藏西穩下陣腳。


▌建國立業:估卡尼松宮及王子們的開疆拓土,「阿里」一詞由此而來


6年之後,布讓(今日之普蘭)土王修建估卡尼松宮,迎請吉德尼瑪袞的到來,並將女兒嫁給他為妻,繼承布讓王位。

吉德尼瑪袞逐漸統治了阿里的廣大地區。


位於普蘭嘎爾東村的嘎爾東遺址,曾經的九層宮殿估卡尼松宮就建在這座小山上。


吉德尼瑪袞的三子「三袞佔三圍」:

白吉日巴袞:拉達王,以今日列城為中心,轄瑪爾域、拉達(今日土和克什米爾等)地方

扎西德袞:象雄、亞孜王,轄古格、普蘭和亞孜(今尼泊爾之木斯塘)

德祖袞:桑噶三門、比地、比角王,轄古格以西拉達以南今印度境內的桑噶、果松等地


這是近代阿里三圍(普蘭——雪山圍繞的地方;札達——巖石圍繞的地方;日土——湖泊圍繞的地方)的由來。


「阿里」一詞沿用至今,意為 「吐蕃後裔的屬地、領地」 。


霞光中的喜馬拉雅和土林,靜默如謎。


從布讓到札達,從普蘭到古格的王權變動


吉德尼瑪袞之子扎西德袞生下二子松扼和柯日,松扼成了第二任古格王,柯日則成為布讓王。

而後,松扼出家為僧,成為著名的拉喇嘛·益西沃,柯日接替松扼的古格王位。


古格王宮和札達託林寺,逐漸發展成為阿里的佛教及行政中心,至此,古格、普蘭和亞孜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才由普蘭正式移至札達。


古格札布讓王宮遺址。不過這很可能並非古格王朝最初的都城所在地,因為目前的考古發現遺址時間上限與古格創立時間相距甚遠。


02

古格的崛起與興盛


此時的古格,已逐步成為當時西藏西部的

佛教、經濟、文化、文明的中心。


古格札布讓王宮遺址上的佛塔及日出。


上路弘傳:益西沃、仁欽桑布與阿底峽


公元996年,拉喇嘛·益西沃修建古格王朝核心寺廟託林寺,成為佛教在阿里復興運動的大本營。


託林寺白殿壁畫中真正的拉喇嘛·益西沃


拉喇嘛·益西沃選派仁欽桑布等人前往克什米爾和印度學經。而後翻譯了大量佛經,為佛教新密的興盛奠定了重要的法典基礎。


拉喇嘛·益西沃派人前往印度迎請阿底峽尊者。公元1024年,阿底峽來到古格講說教法。


託林寺白殿壁畫中的仁欽桑布,過去多被誤認為阿底峽。


託林寺白殿壁畫中的常被辨識為」仁欽桑布「或」阿底峽」的人物,實為直貢噶舉派創始人覺巴·吉丹貢布仁欽貝大師。


其時的古格,佛教寺院中的大成就者帶領弟子們以燎原之勢,在古格王土乃至青藏高原上,創造了藏傳佛教後弘期的偉大功業。


古格十三明:以戰爭和黃金為基礎壯大發展,吸收周邊先進文化


古格王朝的生產力水平及各種藝術文化呈現出蓬勃之勢。


來自克什米爾、拉達克、印度、尼泊爾等地的藝術家和工匠,會聚古格,修建寺廟、塑造佛像、繪製壁畫,興起了一場佛教文明的復興活動。


在淘金、冶煉、制陶、鑄造、建築、繪畫、雕刻、印刷等方面均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被稱為古格十三明(另有八十明之說) 。


古格札布讓遺址白殿內的大日如來像。


火龍年大法會:標誌藏西中心地位形成


公元1076年(藏曆第一饒迥火龍年 ),古格將衛、藏、康等地區持有三藏者均召集於阿里,「各盡其長轉所有的諸法輪」,史稱「火龍年大法會」。


與後來薩迦法王八思巴召開的「曲米大法會」、格魯派鼻祖宗喀巴大師召集的「拉薩傳召法會」,並稱藏傳佛教史上最著名的三大法會。


這一時期的古格王國,國力強盛,其政治和軍事力量甚至擴張到了中亞地區。


03

古格的衰落及凋零


盛世王朝,如大廈傾頹,毀於一旦。

其過程極具錯覺感,卻又無比真實。


被土林環繞的古格札布讓王宮遺址,像是一座懸浮於空中的巨輪,它在土林裡升起,最終也在土林裡沉沒。


▌外患:伊斯蘭和印度教的「半月型」包圍、教派之爭引發古格與拉達克兩國矛盾


7世紀初,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很快便將波斯變為「黑衣大食」,繼而巴基斯坦也由佛教之國成了「清真之國」。


于闐(今新疆和田),公元1006年改信伊斯蘭教。


印度,公元八、九世紀時婆羅門興起,印度教逐漸取代佛教國教地位。同時,伊斯蘭教勢力侵入佔領印度西部的信德地區,並以此為基地向印度內陸滲透。到古格中興的11世紀,信仰伊斯蘭的突厥人更是入侵了北印度,基本將佛教從這裡趕出。


信仰伊斯蘭的葛羅祿(遊牧的勢力)同古格交戰。


古格曾長期信奉噶舉派,隨著格魯派在藏地的崛起,特別是宗喀巴大師的弟子古格人阿旺扎巴回到阿里,格魯派開始在阿里佔據一席之地。由於格魯派與古格周邊信仰竹巴噶舉的不丹勢力的交惡,古格周邊的不丹勢力也派軍侵擾了信仰格魯派的古格。


歷史上古格數度遭到拉達克的侵擾,曠日持久的戰爭,讓古格國力耗盡,民不聊生。信仰竹巴噶舉派的拉達克與改信格魯派的古格,矛盾進一步激化。


▌內憂:王子不合導致的分散分治、王權與教權的激烈矛盾


兩位王妃之子分別佔據古格南北,一國二主,分治兩城,國家力量被分散削弱。


古格國王對內部的部族管理不善,樹敵過多,至少有三個地方的首領同時揭竿而起。


國王對擁有龐大宗教勢力的王弟等僧侶集團耿耿於懷,從1627年開始,國王開展了長達三年的針對佛教勢力的打壓行動。


▌壓倒古格的「最後稻草」:天主教士不合時宜的傳教活動,拉達克趁虛而入


1624年,天主教士來到古格,於1626年在古格修建起了第一所教堂。


親近和扶植天主教的行為,使國王與喇嘛王弟之間原有的矛盾進一步激化,更引起了古格僧俗的激憤。


公元1630年,相當於明崇禎三年,古格發起了反對王權與洋教的武裝暴動。拉達克乘虛而入,攻打古格王城。


歷時700餘年的古格王朝,最終覆滅。


04

盛世繁榮的依稀留存


王朝雖已泯滅,

但古格留下了為數不少的文化遺址及遺蹟。

這是西藏佛教藝術史上最精彩輝煌的文化遺產,

瑰寶中的瑰寶。


古格王朝為後世留下了眾多光彩絢爛的壁畫。圖為託林寺白殿壁畫中的奏琴天女。



▌王城中心區域:札布讓王宮遺址、託林寺


總體來看,古格的整座城堡,都建築在一座300多米高的土質山丘上。

洞穴、佛塔、碉樓、廟宇、王宮有序布局,自下而上,依山迭砌,氣勢恢弘。

錯落有致的遺址大體分為三層,最下的山腳一帶,主要為民居,多是些洞穴,密密麻麻。

中間的山腰處,主要分布的是寺院及僧人的房舍。而山崖頂端,則是王宮所在地了。


日出時的古格札布讓王宮遺址,依稀可見古格強盛時的王宮規模。


頂部王宮區,壇城殿,也叫金科拉康;

貢康洞,也叫「依怙洞」;

中部山坡臺地上的,是紅殿和白殿;

稍下面是大威德殿和度母殿;

河對面洛當寺,以前多稱強巴拉康不夠準確。


依怙洞內的怒相天眾。


託林,「在高空中飛翔、盤旋」之意,所以託林寺又被人稱為「飛翔寺」或「懸空寺」。

這是阿里地區第一座佛教寺院。

在這裡,開啟了轟轟烈烈的藏傳佛教後弘期「上路弘傳」的序幕。


託林寺迦薩殿內伏四塔之一。


▌王城周邊:星羅棋布的城堡


從現今的遺存來看,古格鼎盛時期,不僅有札布讓王城,更有東邊的卡爾普、西邊的多香、北面的香孜、東北邊的東嘎·皮央、東南邊的達巴等衛星城堡。


這些城堡眾星捧月般簇擁在札布讓四周數公裡到幾十公裡的範圍內,其布局也極具意味,彼此獨立,又能遙相呼應。


東嘎皮央,西藏已知的規模最大的佛教石窟遺址。圖為層層疊疊的皮央遺址。


東嘎石窟內的壇城窟頂。


▌不為人知的隱秘:少有人至的村莊與寺廟


卡孜

古格時期重要的佛教聖地,這裡曾見證高水平的佛教藝術文明。


掩映在土林深處的卡孜河谷,現在已經修建了一條簡易公路。


卡孜河谷裡的聶拉康石窟,北壁東半部分的「聽法圖」壁畫,表現了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國度的信眾們匯聚在一起聽法的情景。


楚魯松傑

西藏的最西端。現存有古老的宣舞與服飾。


楚魯松傑,藏語意為「狹長地方」,住戶基本分布在半農半牧的河谷或者純牧區的高山嶺頂。


楚魯松傑女子的傳統服飾,最大的特徵是披有氆氌織成的紅、白、綠相間的披風,披風上有對稱的兩個小三角圖案,形同小翻領,依次由紅、綠、黃、藍三角形布塊構成。


底雅

大譯師仁欽桑布的故鄉。現存有底雅寺、熱尼寺、普日寺等。


底雅熱尼寺,也叫白瑪麥瓊祖拉康、白瑪麥瓊寺,雖然規模不太大,卻為大譯師仁欽桑布第二次去印度求法歸來後親自主導修建,十分殊勝。


熱尼寺內朝向主殿的五方佛,學者們認為分別為黃色的寶生佛、藍色的阿閦佛、紅色的阿彌陀佛、白色的大日如來和綠色的不空成就佛。


由大譯師仁欽桑布創建的普日寺,杜康殿內供奉的泥塑像有戴著尖頂帽的祖師像、一佛二弟子像以及十一面觀音像等。


益西沃、仁欽桑布與阿底峽,還有無數無名的工匠,共同譜寫了古格王國——札達巖石和土林環繞之地最生動、最富麗的歷史煙雲。

——轉自阿里旅遊,作者: 李初初

相關焦點

  • 西藏阿里,一夜滅亡的古格王朝與乾屍洞的秘密
    如今去古格王朝遺址,除了宗教遺址,那深藏著無數骨骸的神秘乾屍洞令人畏懼。距今400多年的歷史,古格王朝究竟藏著什麼秘密?不論是歷史學家還是考古學家,探險家,對西藏阿里這片神秘土地上的王朝充滿好奇。據說鼎盛時期的古格王朝的面積是英國的兩倍大。
  • 古格王朝臧西秘境,天上阿里之古格王朝遺址!
    古格王國遺址位於阿里扎達縣城以西18公裡處,於公元10世紀前半期開始建立,前後世襲了16個國王,王宮城堡是從10-16世紀不斷擴建,並達到全盛,於17世紀吐蕃王朝瓦解後結束。古格王國遺址佔地約18萬平方米,從山麓到山頂高300餘米,房屋建築、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達600餘座。
  • 西藏阿里:古格王朝掠影
    古格王朝遺址(8月18日攝)。新華網 發(春海 攝)  古格王朝遺址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託林鎮扎布讓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曾是西藏地方割據政權古格王朝的中心,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 古格王朝神秘乾屍洞,全是無頭屍
    古格王朝,吐蕃王朝滅亡以後,吐蕃王室逃到後藏地區重新建立的一個偉大王朝,傳承700餘年。古格王朝曾經雄踞西藏。是一個充滿了神秘感的王朝。古格王朝能夠走入大眾視野,都是因為近些年中國的科幻、玄幻、盜墓、探險類小說的起源皆來源於古格王朝。
  • 郎昆為薩頂頂打造中國最強MV 再現"古格盛世"
    剛剛在日本東京參加完世界唱片行業最重要的高層峰會之一——環球唱片高層世界大會,並在會上代表亞太地區的環球藝人進行精彩表演後震驚國際舞臺盛讚而歸的素有神秘音樂人之稱的樂壇才女薩頂頂,日前又馬不停碲地繼續向自己的音樂顛峰進發,已隨環球唱片天韻文化及央視戲曲音樂部遠赴西藏阿里古格王朝拍攝她的力作《萬物生》的MV。
  • 秘境阿里之神秘的古格王朝
    位於西藏西側,由於地廣人稀,不僅風景迷人,還有很多神秘的事物等你去發現,古格王朝就是其中之一。古格王朝遺址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託林鎮,9世紀中葉,吐蕃王朝崩散,部分王室後人逃往阿里,建立了三個小王國,其中德祖袞在10世紀前後建立古格王朝。現在的古格王朝已經經過修繕,不過很多建築都已經是殘垣斷壁,古格王朝的神秘也隨這些建築變成歷史。
  • 神秘消失的的阿里古格王朝!震撼!
    據史料記載:公元843年,吐蕃王郎達瑪實行滅佛政策,引起了王室中的一系列動亂,吐蕃王朝終告崩潰,其中維護佛教的王室後人為躲避災難,逃到了阿里地區,他的三個兒子又分別在阿里古代的三環地區建立了三個王國,其中三兒子德祖袞在公元10世紀前後建立了古格王朝,其統治範圍最盛時達阿里全境。另外兩個王朝遺址是否尚存,還有待考證。
  • 踏上追夢古格王朝的路上
    還有那古格王朝遺址,遠古時代這裡是什麼樣子,這種地質演化是怎麼形成的……種種猜想在腦海中不斷打著問號。陽光落下的最後一刻,我們趕到了古格王朝遺址,據史料記載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國,王朝的建立大概從9世紀開始,在統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後建立的,到17世紀結束,前後世襲了16個國王。
  • 古格王朝遺扯與扎達土林
    古格王朝遺扯古格王朝遺址坐落在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託林鎮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縣城19公裡,是曾經擁有百萬雄師的吐蕃王室後裔所建。他們在此地生活了700多年,傳承了20多代國王,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雖然古格王朝早在17世紀就已滅亡了,但此地依然留下無數珍貴的文物和歷史資料。
  • 古格王朝神秘洞穴,400年依舊臭氣燻天,裡頭竟全是無頭屍!
    古格王朝 古格王朝,吐蕃王朝消亡今後,吐蕃王室逃到後藏區域從頭樹立的一個巨大王朝,傳承700餘年。天主教聖經如何漂洋過海來到古格王朝而被糊成西藏僧人的面具呢?
  • 古格王朝簡史:叔侄合心的黃金時代
    上一篇《古格王朝簡史:益西沃身後的教主之爭》談及,古格王朝最偉大領袖拉喇嘛·益西沃圓寂後,教主之位的傳承似乎出現了點波折。欽定的接班人絳曲沃並未順利接班,反倒是益西沃次子做了4年教主。所幸,絳曲沃最終成了下一任「拉喇嘛」,與兄弟沃德分別負責國內宗教事務和對外徵戰。但不久後,國王沃德出徵珠夏(大勃律)結果兵敗被俘。
  • 古格王朝早期木雕藝術的源流
    並進一步說明:「受到克什米爾以及印度平原文化的雙重影響,金腦爾地區在普蘭——古格王朝之前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流派。這種藝術流派對研究稍後普蘭——古格王朝的佛教木雕很有幫助」。⑧  筆者注意到,羅札尼茨的這些觀點,較之早期義大利藏學家G.杜齊教授對西藏西部地區木雕作品的認識,又有了新的發展。  在西方學者當中,義大利藏學家較早開始觀察研究西藏西部佛寺中的雕刻藝術作品。
  • 走進西藏,尋訪一夜之間消失的古格王朝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國,王朝的建立大概從9世紀開始,在統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後建立的,到17世紀結束,前後世襲了16個國王。它是吐蕃王室後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權,其統治範圍最盛時遍及阿里全境。它不僅是吐蕃世系的延續,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後重新找到立足點,並由此逐漸達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 「遺址」神秘消失的王國——古格王朝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國,王朝的建立大概從9世紀開始,在統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後建立的,到17世紀結束,前後世襲了16個國王。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 神奇的札達土林之上,千年歷史的古格王朝!
    有千年歷史的古格王朝,就建立在神奇的札達土林之上。古格王朝在西藏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是吐蕃王室後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建立的地方政權,也是佛教在吐蕃瓦解後重新找到的立足點,佛教由此在西藏逐漸達到全盛。 古格王朝遺址位於札達縣城以西18公裡札不讓村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
  • 最接近天空的遙遠國度——古格王朝
    古格王朝是一個最接近天空的遙遠國度,一個信仰之鄉消逝的神秘榮光。西藏吐蕃王朝之後的600多年間,一個名為古格的王國雄踞西藏西部,弘揚佛教,抵禦外敵,在歷史舞臺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然而,300多年前,古格王朝突然由盛而衰,瞬間消失於茫茫沙海,偌大的王國僅留下恢弘的遺址和遺物。
  • 來自高海拔的探秘——走進古格王朝遺址
    它,位於這座神秘的淨土西藏阿里它,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寺廟內的佛像壁畫看似毫不掩藏卻那麼神神秘秘它,就是古格王朝遺址曾經的輝煌 古格王朝遺址,位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札達縣札布讓區2千米以外的一座土山上,西距札達縣城約18千米,佔地總面積72萬平方米,約建於公元10世紀前後,始祖德祖袞為吐蕃贊普朗達瑪的後裔 。
  • 古格王朝遺址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託林鎮
    曾經有過七百年燦爛的文明史的古格王朝,它的消逝至今仍是個謎。古格王國遺址是一座規模宏偉、面積浩大的高原古城,近十數年間於古格遺址周圍不斷發掘出的造像、雕刻及壁畫等是這個神秘王朝留給今人的寶貴財富。古格雕塑多為金銀佛教造像,其中被稱為「古格銀眼」的雕像代表其最高成就。
  • 西藏首屆詩歌節牽手古格王朝遺址
    10月16日,詩歌節團隊到達「世界屋脊的屋脊」札達縣古格王朝遺址即本次詩歌節主會場,並舉行了詩歌活動。文/圖記者 索南措姆  記者了解到,除了詩歌節團隊的20人,阿里地區相關領導以及當地中小學生、民眾共百餘人參加了在古格王朝遺址舉辦的詩歌活動。
  • 探秘雄踞西藏的古格王朝,為何一夜間消失了?
    然而就在這海拔3700米的地方卻遺留下了古格王朝的歷史烙印。古格王朝的前身,是象雄國。王朝的建立,還要追溯到公元9世紀,在統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後建立的。象雄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發祥地,有著獨特的象雄文。古象雄佛法在古象雄傳統文化中居於最至高無上的位置,是西藏本土最古老的佛法,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佛法,更是一切佛法的總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