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常識的考查中,年齡稱謂是一個經常考查的部分。可能「而立之年」「古稀之年」各位考生還能應付的過來,那麼諸如「襁褓」「孩提」「始齔」「總角」「鮐背」「期頤」這些呢?相信很多人看到以後,已經滿腦子問號了,而且不去理解其中的含義,是很難將這些拗口的稱謂一一記住。那麼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年齡稱謂中的「玄機」。
1、「襁褓」。讓我們想一想,我們見到剛出生的小嬰兒,都是什麼樣子的?是不是都裹在被子裡?其實「襁褓」其意就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來就用來代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2、「孩提」。看到這個詞,我相信大家隱隱約約能感覺到指的是小孩子,那麼具體指哪個年齡段呢?還是讓我們想像一下,特別喜歡孩子的人,見到那些剛會走的小孩兒,是不是第一件事就是:來,讓叔叔/阿姨抱抱?其實孩提中的「提」本義就是從小孩兩腋將其向上抱起這個動作,後來用來代指2到3歲的幼兒。是不是十分形象?
3、「始齔」。讀音為shǐ chèn。「齔」指的是小孩兒換牙,始齔自然指的就是剛開始換牙的年紀,一般小孩兒是在七八歲的時候換牙,後來就代指七八歲的小孩兒。
4、「總角」。這個詞其實是描述一種小孩兒的髮型,不用我過多描述,你只需要想一想「哪吒」的形象,就知道是什麼樣的髮型了,「總角」指的就是哪吒頭上的兩個髮髻,就好像兩個小角,所以叫「總角」,在古時候用來代指兒童時代。
5、「鮐背」。我們先從字面了解這個詞,鮐背鮐背,其實指的就是「鮐魚的背」,這種魚背有波狀條紋,而年紀非常大的老人,因為皮膚鬆弛,背上也會有類似的條紋,所以 「鮐背之年」在古時候一般指九十歲的老人。
6、「期頤」。「頤」在這裡就是「頤養」的意思,「期頤」就是期待能夠被頤養的意思,在古代指百歲老人不能照顧自己,一切需要他人照顧,所用後來就用來代指百歲老人。
通過上面對一些年齡稱謂的解釋,大家是不是感覺其實一些「晦澀」的詞語,有著特別形象易懂的含義?所以大家在「背」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理解其中的含義,這樣才能背的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