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女舊居舉辦文化沙龍,12位嘉賓回憶粵劇大師紅線女

2021-01-11 金羊網

紅線女舊居舉辦文化沙龍,12位嘉賓回憶粵劇大師紅線女

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20-11-15

本次活動通過多個網絡平臺同步直播,吸引了全網近60萬人次在線上圍觀,讓世界各地戲迷和網友欣賞到這場文化盛宴。

參加沙龍的嘉賓合照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周麗珊

圖/主辦方提供

近日,「紅豆魅力續華章——紅線女舊居文化沙龍」在紅線女舊居舉辦。來自粵劇界、文化界的名人嘉賓及相關單位的領導代表共12人,回憶粵劇大師紅線女的點點滴滴以及粵劇的傳承。

本次活動通過多個網絡平臺同步直播,吸引全網近60萬人次在線上圍觀,讓世界各地戲迷和網友欣賞到這場文化盛宴。

紅線女的弟子歐凱明回憶紅線女

本次直播邀請的嘉賓包括:廣州市原市長、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創會會長黎子流,紅派弟子、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郭鳳女和歐凱明,著名作家、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原院長陸鍵東,紅線女藝術中心黨支部書記練行村,廣州粵劇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餘勇,紅線女的孫子馬俊,天河區文聯秘書長黃潔,冼村街道代表朱愛華站長,第八屆羊城粵劇節境外代表來自加拿大的李金雄和澳門的梁錦寬,花城出版社編輯李嘉平等12人。他們在活動中圍繞主題分享了各自的心得與看法,為即將舉辦的第八屆羊城粵劇節預熱。

紅線女的孫子馬俊(右)回憶紅線女

「紅線女老師給我的印象太深。我與她認識了五十多年,經常來紅線女舊居和她聊天。」在沙龍中,黎子流深情回憶:「我最記得,她一定要我學唱粵曲。她說,你作為粵劇基金會的會長,連幾句粵曲都不會唱,怎麼當這個會長呢?後來,我就跟她學唱粵曲。」在黎子流的心目中,「紅線女老師一生都忠於粵劇藝術,很執著,對粵劇很有感情,為粵劇藝術事業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老市長黎子流(左)與主持周麗珊回憶紅線女

活動中還特別推介紅線女藝術中心將於11月16日在天河藝苑開幕的粵劇《搜書院》主題展覽,和即將出版的由馬師曾、紅線女的兩位兒子——馬鼎昌和馬鼎盛分別著作的新書《馬師曾和紅線女》《粵劇大師馬師曾傳奇》,以及沙畫藝術片《紅線女舊居》、十集紀錄片《一代天嬌——紅線女》等重點項目。

主辦方表示,本次文化沙龍以紅線女舊居作為平臺,開展一場文化藝術的思想碰撞,為文化藝術界提供更廣闊的交流空間,讓各界名人、專家在此各抒己見、集思廣益,為粵劇事業的傳承與發展探索更多思路;同時展現新時代粵劇人的擔當與作為,啟發後代,繼續弘揚馬師曾、紅線女的愛國、敬業、堅守等品德,為粵劇文化工作者作思想指引,讓粵劇文化藝術永遠流傳。

本次活動由中國戲劇家協會指導,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主辦,紅線女藝術中心、廣州粵劇院承辦,廣東南方衛視《老倌有戲》和跨粵文化協辦,並得到廣東粵劇院和廣東粵劇促進會大力支持。

編輯:空明

相關焦點

  • 新展+新書+新片,紀念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紅線女系列活動舉辦
    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的指導下,由紅線女藝術中心、廣州粵劇院、廣東粵劇促進會聯合主辦,廣東粵劇院、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協辦舉辦了「馬紅華章」紀念馬紅藝術系列活動。12月27日,作為系列活動的重頭戲—— 「紅線女舊居文化沙龍」在紅線女舊居舉行。
  • 新展、新書、新片紀念馬師曾與紅線女誕辰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黃宙輝,通訊員黃芳、楊晟昕報導:今年是紅線女藝術工程收官之年,廣東粵劇界傳承發揚粵劇又有一批成果。近日,「馬紅華章」紀念馬紅藝術系列活動在廣州舉行。主辦方啟動2個展覽、2套新書和2部影片,用豐富的形式來紀念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紅線女。
  • 粵劇「男神」歐凱明直播逛紅線女舊居:這裡是我在廣州的第一個家
    南都訊 4月26日下午,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得主、廣州市戲劇家協會主席歐凱明做客由廣州市文聯和南方報業289藝術主辦的廣州文藝市民空間「大師下午茶」直播間,帶領觀眾參觀紅線女舊居。受疫情影響,廣州文藝市民空間的「大師下午茶」欄目推出「線上直播」,讓市民朋友足不出戶也能全程與文藝名家互動。
  • 「馬紅華章」紀念馬紅藝術系列活動舉辦,傳承發揚粵劇又出新成果
    2020年是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誕辰120周年粵劇藝術大師紅線女誕辰95周年紅線女創辦的廣州紅豆粵劇團成立30周年紅線女舊居對外開放5周年廣東粵劇界在廣州舉辦「馬紅華章」紀念馬紅藝術系列活動這也是粵劇界傳承發揚粵劇的又一批成果12月27日14:00,紀錄片《一代天嬌—紅線女》主創分享會
  • 紅線女舊居全面開放 看"女姐"鮮為人知的"書畫世界"
    昨天上午,各界人士代表以及紅線女家屬代表馬鼎昌、馬鼎盛等出席了紅線女舊居全面開放揭幕儀式。儀式上,紅線女藝術中心與北京梅蘭芳紀念館、天津曹禺故居紀念館、上海巴金故居等7所名人故居、紀念館互贈了禮物。紅線女的兒子馬鼎盛在儀式上表示:「紅線女在這裡生活了半個多世紀,從香港的名演員修煉成藝術大師,名演員要求聲色藝俱佳,藝術大師則需要很高的藝術修養和文化內涵。
  • 紀念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紅線女專題晚會上演
    12月26日晚,「永恆的藝術——紀念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紅線女專題晚會」在廣州中山紀念堂上演。馬師曾、紅線女弟子們與當今粵劇界一眾名家、新秀,攜手演繹了馬、紅經典粵劇粵曲,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粵劇盛宴。現場,名家新秀攜手演繹馬、紅經典——一代宗師攜《搜書院》,為粵劇贏得「南國紅豆」美譽2020年是粵劇馬派藝術創始人馬師曾誕辰120周年、紅派藝術創始人紅線女誕辰95周年以及紅線女創辦的廣州紅豆粵劇團成立30周年,為紀念這兩位對粵劇發展有著傑出貢獻的藝術大師,廣東粵劇界同仁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指導下,由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廣東粵劇促進會
  • 千人送別粵劇大師紅線女 劉德華朱麗倩含淚現身
    紅線女遺體告別儀式現場。新華社發  昨天,一代粵劇大師紅線女的追悼會在廣州殯儀館白雲廳舉行,遺體火化後安葬於銀河園公墓。廣州當地的1000多名群眾自發來到殯儀館,送這位把畢生精力奉獻給粵劇的藝術大師最後一程。
  • [廣州]紅線女與粵劇
    1943年,在廣東肇慶,19歲的紅線女臨時救場,代替原本的正印花旦出演粵劇《刁蠻公主戇駙馬》,沒想到一炮而紅。  紅線女:第一次唱主題曲,那就很緊張了,但是出去唱我還是可以唱的,自己比較可以,比較感覺到符合當時的要求。過了兩天,我喜歡看報紙,當時看,哎呀,談到紅線女,就說形成了紅線女唱腔。
  • 粵劇盛宴|馬師曾、紅線女經典粵劇粵曲迴響廣州中山紀念堂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文瑤12月26日晚,「永恆的藝術——紀念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紅線女專題晚會」在廣州中山紀念堂上演。馬師曾、紅線女弟子們與當今粵劇界一眾名家、新秀,攜手演繹了馬、紅經典粵劇粵曲,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粵劇盛宴。
  • 紀念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紅線女專題晚會即將舉行
    傳承粵劇流派經典,保護非遺藝術精華。「永恆的藝術」紀念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紅線女專題晚會將於12月26日19:30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2020年是粵劇馬派藝術創始人馬師曾誕辰120周年、紅派藝術創始人紅線女誕辰95周年,也是紅線女創辦的廣州紅豆粵劇團成立30周年。
  • 粵劇盛宴|馬師曾、紅線女經典粵劇粵曲迴響廣州中山紀念堂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文瑤 12月26日晚,「永恆的藝術——紀念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紅線女專題晚會」在廣州中山紀念堂上演。馬師曾、紅線女弟子們與當今粵劇界一眾名家、新秀,攜手演繹馬、紅經典粵劇粵曲,為觀眾帶來一場粵劇盛宴。
  • 紅線女:不存在拯救粵劇的問題
    2011年12月,紅線女在紅派藝術表演欣賞會上  宋金峪 攝影□羊城晚報記者 鄧瓊紅線女粵劇表演藝術家、粵劇紅派表演藝術創始人,廣東開平人,紅線女從藝60多年來,演過近百個粵劇,拍過這種固化的保護性意見,迥然有別於近些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常見的動態性保護思路,新奇之餘,更再次引起了人們如何才能讓粵劇這朵嶺南文化的奇葩重煥光彩的思考。
  • ...要學習戲,又要思考怎麼改革和創新」——各界追悼粵劇大師紅線女
    原標題:「一個演員既要學習戲,又要思考怎麼改革和創新」——各界追悼粵劇大師紅線女  新華網廣州12月9日電(記者陳寂、王攀)潔白素淨的房間沒有華麗的裝飾,清雅的蘭花四處可見,粉紅色的沙發套點綴出房子主人——粵劇大師紅線女對美的追求。
  • 京劇名家劉長瑜憶紅線女:她把全部精力獻給粵劇
    12月8日晚,一代粵劇大師紅線女在即將走過90歲人生時猝然長逝,引來梨園各界一片惋惜。紅線女是中國現當代戲曲舞臺的一段傳奇,她早年革新粵劇,開創的「紅腔」紅遍大江南北,為粵劇贏得「南國紅豆」美譽。改革開放後,面對粵劇不景氣局面,她又四處奔走,為振興粵劇竭盡全力。
  • 蘇春梅粵劇專場唱「紅腔」 師承粵劇大師紅線女
    「紅梅花開」——蘇春梅粵劇藝術專場晚會9月26日晚將在深圳大劇院上演。圖為蘇春梅。(資料圖片)  在上個世紀,說起粵劇就讓人不得不想到紅線女;而如今,紅線女的弟子、紅派藝術的傳人蘇春梅則成了新時期粵劇藝術的代名詞。
  • 粵劇名伶紅線女病逝 粵劇因她得名「南國紅豆」
    心臟不適送醫,搶救三個多小時昨晚11時,廣東粵劇院官方微博率先披露消息:「深切懷念著名粵劇藝術大師紅線女。紅線女老師於2013年12月8日晚8時40分在醫院病逝。紅線女老師畢生致力振興粵劇,對粵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紅線女老師的去世是廣東粵劇界乃至全國文藝界的一大損失。」
  • 與祖國榮辱與共的紅線女,粵劇的標誌性人物,嶺南文化的瑰寶
    紅線女於1925年12月25日出生在廣州西關, 本名鄺健廉,廣東開平水口人。作為粵劇的標誌性人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代表性傳承人 ,紅線女是廣東文化藝術界的一張名片,為嶺南文化的瑰寶 。
  • 紅線女與粵劇《山鄉風雲》
    1965年,吳有恆與楊子靜、莫汝城一起將《山鄉風雲錄》改編為粵劇《山鄉風雲》。《山鄉風雲》由紅線女、羅品超、文覺非、羅家寶等主演,同年7月該劇參加中南區戲劇觀摩演出大會時得到極高評價,被譽為「現代粵劇的裡程碑」「革命化與戲曲化結合的榜樣」,後被十幾個劇種移植。1965年底,紅線女率《山鄉風雲》劇組進京演出,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曾多次觀看,並給予高度讚揚。
  • 講述一個傳奇的人生:人物藝術紀錄片《一代天嬌——紅線女》12月14...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粵劇,有粵劇的地方就能聽到她的聲音」。她,就是紅線女。藝術大師紅線女是粵劇界的旗幟,始終與黨和國家,和人民站在一起,追求光明,追求進步。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值紅線女誕辰95周年之際,歷時三年傾情打造的十集人物藝術紀錄片《一代天嬌—紅線女》,作為紅線女藝術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從12月14日起在廣東廣播電視臺國際頻道22:30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