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力作初試啼聲,上海交響樂團委約四代作曲家共譜時代強音

2020-12-08 騰訊網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史凝結了幾代人的不輟耕耘,上海交響樂團首次嘗試同時委約多位作曲家——分別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賈達群、於陽、郝維亞、楊帆,把他們的個人視角及感悟與時代背景相結合,用音樂訴說信仰、初心與理想。12月5日,上海交響樂團為慶祝建黨百年最新委約創作的這四部作品初試啼聲,於陽《中國頌》、楊帆《父輩》、賈達群《逐浪心潮》、郝維亞《相信未來——為女高音與樂隊而作》四部新作選段,由駐團指揮家張潔敏執棒上海交響在「餛飩皮」完成首次排演。

值得一提的是,委約四個出生於不同年代的作曲家共寫時代強音的創意,由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提出。這四部作品也是此前上海發布的首批以全面小康社會和建黨百年為主題的39項重點文藝創作項目之一,將在今年年末上海交響樂團傳統品牌「上海新年音樂會」進行上海首演。

在首次排演日當天,2020上海重點舞臺藝術創作——上海交響樂團建黨百年委約新作品研討會同日舉行。來自全國多家文藝院團、專業院校、文藝評論、媒體、出版等不同領域的學者和專家先聽為快,分享了他們對新作的感悟,助推這些作品在建黨百年之際以更成熟的面貌問世。

上海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哈爾濱音樂學院院長楊燕迪認為,重大命題創作對於作曲家來說是非常艱巨的挑戰,尤其是交響樂這種音樂形式,需要創作者用兼具歷史深度、人文思考、藝術高度的音樂,折射黨的崇高信念和堅韌力量,書寫建黨百年以來幾代人心中的民族記憶,展示中國音樂人深沉的家國情懷和音樂思考。「交響樂是非常形而上的藝術,一方面要求創作者用專業的音樂技術和語言表達來體現對藝術的追求,同時也要符合主旋律創作的主題,並且讓作品充分考慮到目前廣大聽眾的接受度,從而獲得更多的認可。」在楊燕迪看來,這四位作曲家分別運用了各自或傳統或先鋒的音樂語言,充分結合了自己的個人體驗和思考,對建黨百年這個重大命題交出了思想深刻的答卷。

中國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學會副主席、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張樹榮直言,提起主旋律音樂創作題材,對於很多普通聽眾來說,大家首先會考慮的是是否聽得進去。「姑且不論交響樂的創作技法有多麼高超、聲部有多麼繁複,我認為最起碼的標準是要讓眾第一坐得住,第二聽得進。如果作品寫得非常好,可交響樂迷都聽不進也坐不住,那麼相信作曲家心裡也會空落落的,這等於作品打了水漂。希望作曲家可以真正走出象牙塔,寫出更多接地氣、更為人所接受的作品。」

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在談及此次委約創作初衷時表示,在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路上,上海交響始終在思索如何用藝術的手法、用音樂的力量來主動融入這個偉大的進程。「其實上海交響多次在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的重大節點——從《2019上海新年音樂會 獻給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的第一首歌》《中國交響70年唱片集》到如今的建黨百年委約創作,不斷探索如何用音樂延續和傳承精神火種,這是一支國有文藝院團在新時代下的奮進與擔當,也是樂團面對民族奮鬥前行每一步的激情表達。」

關於作曲家四部作品構思

賈達群:樂隊協奏組曲《逐浪心潮》(選段)

被樂評譽為「20世紀音樂語彙信手拈來的結構主義大師」賈達群作為「50後」,憑藉他瞭然於胸的民族文化積澱,以毛澤東詩句「心潮逐浪高」(選自《菩薩蠻?黃鶴樓》)為標題,寫就的樂隊協奏組曲《逐浪心潮》,營造出意蘊大氣磅礴,沒有地域和時空限制的廣袤天地。其中「浪」,暗示自然界和人世間變幻的風雲;「逐」,不是簡單地追、隨,而是一種認知、駕馭和引領;「心潮」,不僅是情感的釋放,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言說。「逐浪心潮」表達了對理想和信念誠摯的態度,並寓意一種寬廣的氣魄、及理性和情懷。

於陽:《中國頌》(選段)

「60後」作曲家於陽交響樂《中國頌》由三?四個樂章組成,作為?部?型交響樂作品,《中國頌》將會是?部把握時代脈動、弘揚理想主義的原創交響樂作品。它將以濃鬱的的中國?樂風格,融合浪漫主義的抒情性、印象主義的?彩性和現代主義波瀾壯闊的交響?樂語彙,展?中國當代?樂的?種新風尚。最終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復興的進程中,為築牢民族?信和?化?信之根基,做出??的貢獻!

郝維亞《相信未來——為女高音與樂隊而作》(選段)

「70後」著名作曲家郝維亞,曾因電影《西藏天空》獲得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音樂,這次委約作品中,他採用當代著名詩人食指的名篇《相信未來》為歌詞,通過大型管弦樂隊與女高音的使用,表達百年來在篳路藍縷的現代化道路上,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引領下砥礪前行,永不磨滅的初心。

楊帆:交響詩《父輩》(選段)

「80後」作曲家楊帆則採用單樂章的標題交響詩形式,用音樂的語言描繪「父輩、紅潮、新夢、囹圄、覺醒、宣言」等文學意向。作曲家意圖通過音樂尋找與父輩的共鳴,如作曲家在創作構思中所言,《父輩》擬採用雙管樂隊編制配合若干獨奏樂器,紀念的是「那些身陷囹圄中為他人擎起火種的人可敬;那些燃燒生命以殉道於信仰的人可敬;那些從戰火與徵途中活下來的人可敬;那些立於豐碑中的,眠於塵土中的人可敬」。

作曲家楊帆在作品構思題記中寫道:

「……十月革命/又如通天火柱一般/後面燃燒著過去的殘物/前面照耀著將來的新途徑.……」

——蔣光慈《新夢》

我們生活在你們所開創的世界裡,那麼你們的時代又是怎樣的呢?相距百年的同一片星空之下,你們能看到這個新世界嗎?

我相信,可以。

因為即使肉體隕滅,精神也必將永存,照耀著腳下每一寸山川大地。因為,我們會永遠記住你們。

那些身陷囹圄中為他人擎起火種的人可敬;那些燃燒生命以殉道於信仰的人可敬;那些從戰火與徵途中活下來的人可敬;那些立於豐碑中的,眠於塵土中的人可敬。「長河無聲奔去,唯愛與信仰永存」。

——致我們的父輩,致百年。

攝影:葉辰亮

作者:姜方

編輯:衛中

責任編輯:宣晶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迎接建黨百年 上海交響樂團委約四代作曲家共譜時代強音
    東方網記者鬱婷藶12月6日報導:12月5日,上海交響樂團為迎接建黨百年最新委約創作的四部作品初試蹄聲,賈達群、於陽、郝維亞、楊帆這四位分別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作曲家分別呈現四部新作選段,由駐團指揮家張潔敏執棒上海交響在「餛飩皮」完成首次排演。
  • 迎建黨百年 上海交響樂團委約四代作曲家創作四部新作
    為慶祝建黨百年,上海交響樂團最新委約創作的四部作品初試啼聲。12月5日,分別出生於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作曲家賈達群、於陽、郝維亞、楊帆創作的四部新作選段,由駐團指揮家張潔敏執棒上海交響樂團完成首次排演。
  • 上海交響委約四代作曲家 譜時代強音慶建黨百年
    12月5日,四部由上海交響樂團為慶祝建黨百年最新委約創作的作品初試啼聲演出結束後,上海交響樂團慶祝建黨百年委約新作品研討會也在上交音樂廳同期舉辦。 研討會上,專家們就四部作品的觀後感暢所欲言,不少專家認為,四部作品主題鮮明,極具生命力及識別度,可聽性強。雖然是建黨百年委約作品,但作品不是標語口號式的,而是在充分體現交響樂抽象性的特徵的同時,還具備了歷史感、主題性、音樂性等基本元素。「未來委約制或將成為交響樂的常態機制。」
  • 上海交響委約四代作曲家共譜時代強音,用音樂傳承精神火種
    中新網上海12月6日電 (李秋瑩)12月5日,上海交響樂團為慶祝建黨百年最新委約創作的四部作品初試啼聲,由駐團指揮家張潔敏執棒上海交響完成首次排演。同日,2020上海重點舞臺藝術創作——上海交響樂團建黨百年委約新作品研討會舉行。來自全國多家文藝院團、專業院校、文藝評論、媒體、出版等不同領域的學者和專家先聽為快,分享了他們對新作的感悟,助推這些作品在建黨百年之際以更成熟的面貌問世。
  • 迎接建黨百年,上海交響樂團委約四代作曲家寫了四部新作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史凝結了幾代人的不輟耕耘,為慶祝建黨百年,上海交響樂團同時委約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四位作曲家——賈達群、於陽、郝維亞、楊帆,創作了四部新作。委約四代作曲家共寫時代強音的創意,由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提出。這四部作品也是上海發布的首批以全面小康社會和建黨百年為主題的39項重點文藝創作項目之一。
  • 獻禮建黨百年,四代作曲家受委約共譜時代樂章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何晶圖/主辦方提供12月5日,上海交響樂團為慶祝建黨百年最新委約創作的四部作品初試啼聲。於陽《中國頌》、楊帆《父輩》、賈達群《逐浪心潮》、郝維亞《相信未來——為女高音與樂隊而作》四部新作選段,由駐團指揮家張潔敏執棒上海交響樂團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完成首次排演。
  • 迎接建黨百年 音樂傳承精神 上海交響委約四代作曲家共譜時代強音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攝 下同  今日下午,上海交響樂團為迎接建黨百年最新委約創作的四部作品進行片段展演。賈達群、於陽、郝維亞、楊帆這四位分別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作曲家,分別呈現了四部新作的選段,並由駐團指揮家張潔敏執棒上海交響在「餛飩皮」完成首次排演。
  • 四代作曲家齊聚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共譜時代樂章,獻禮建黨百年
    四代作曲家齊聚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共譜時代樂章,獻禮建黨百年 2020-12-06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交響樂團委約四代作曲家譜新作
    12月5日,上海交響樂團為慶祝建黨百年最新委約創作的四部作品初試啼聲。
  • 四代作曲家四部新作昨首次排演
    為迎接建黨百年,上海交響樂團委約了賈達群、於陽、郝維亞、楊帆四位分別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作曲家創作四部新作。《逐浪心潮》分5個樂章,時長40分鐘,希望以此致敬偉大的時代,致敬黨和人民。」《中國頌》初試啼音,「60後」作曲家於陽面對臺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坦言「好像一場入學考試」。於陽的想法,是將濃鬱的中國音樂風格,融合浪漫主義的抒情性、印象主義的色彩性和現代主義波瀾壯闊的交響音樂語彙。
  • 50後60後70後80後,四代作曲家為建黨百年譜新曲
    文 | 孟綺12月5日,上海交響樂團為慶祝建黨百年最新委約創作的四部作品初試啼聲,於陽《中國頌》、楊帆《父輩》、賈達群《逐浪心潮》、郝維亞《相信未來——為女高音與樂隊而作》四部新作選段四部新作選段首次排演賈達群、於陽、郝維亞、楊帆這四位作曲家分別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此次委約四代作曲家共寫時代強音的創意由音樂總監餘隆提出
  • 上交委約四部新作迎接建黨百年
    12月5日,上海交響樂團為迎接建黨百年最新委約創作的四部作品初試啼聲,賈達群、於陽、郝維亞、楊帆這四位分別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作曲家分別呈現四部新作選段,由駐團指揮家張潔敏執棒上海交響在「餛飩皮」完成首次排演。
  • 四代作曲家「同題作文」 為迎接建黨百年頌歌
    生於不同時代的作曲家們會給出怎樣歷史性的表達?四代作曲家「同題作文」能否誕生一部新時代的《紅旗頌》?昨晚,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行了一場意義非凡的試聽會。圖說:演出現場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下同)賈達群、於陽、郝維亞、楊帆這四位分別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作曲家,接受上海交響樂團委約而作的四部作品《逐浪新潮》《中國頌》《相信未來》以及《父輩》初具雛形,指揮家張潔敏執棒上海交響樂團演奏片段。
  • 四位作曲家接力、三大交響樂團聯袂,上海能誕生新時代的《紅旗頌...
    12月5日晚,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臺上是四位作曲家帶來的「建黨百年」同題作文,臺下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好像一場入學考試。」作曲家於陽說,讓他如此緊張的原因,不僅僅因為有對比和競爭,還因為這一厚重的主題。「這樣的創作機會,一個作曲家可能一生只能遇到一次。」
  • 從「50後」到「80後」,上海交響給四代作曲家出了同一道「命題作文」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作曲家受上海交響樂團委約,為慶祝建黨百年最新創作的四部作品。 同一道「命題作文」,四代作曲家會交出怎樣不同的答卷?
  • 來上海交響樂團,用音樂溝通世界
    上海交響樂團樂隊職位招聘考試-- 初試演奏錄像要求 不按要求提供演奏錄像或提供音頻資料、演出現場錄像者將無法進入複試。 一分鐘了解上海交響樂團 作為亞洲地區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前身為1879年成立的上海公共樂隊,1922年改稱上海工部局樂隊。
  • 中新社通訊:臺灣仲裁員上海辦案「初試啼聲」
    中新社通訊:臺灣仲裁員上海辦案「初試啼聲」 2008年03月26日 02: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題:臺灣仲裁員上海辦案「初試啼聲」  中新社記者 許曉青  臺灣知名人士謝啟大在大陸有個不一般的身份,作為被大陸民間仲裁機構所指定的首位臺灣籍「首席仲裁員」,她已在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的一起涉臺仲裁案中審理案件,由其領銜的仲裁庭可最終根據「一裁終局」的仲裁原則,快捷、高效地解決這起涉臺爭議。
  • 上海愛樂樂團委約《百年頌》《輝煌》《永遠的豐碑》三部新作,獻禮...
    原標題:上海愛樂樂團委約《百年頌》《輝煌》《永遠的豐碑》三部新作,獻禮建黨百年 摘要:三部委約新作、兩臺原創交響音樂會,譜寫紅色樂章,傳遞中國聲音。 回顧百年曆程,譜寫紅色樂章 為迎接2021建黨百年,上海愛樂樂團特別委約了三部新作:交響組詩《百年頌》、交響樂《輝煌》和聲樂套曲《永遠的豐碑》。 駐團作曲家龔天鵬的交響組詩《百年頌》近日聽取了專家意見,進入修改,計劃明年4月25日首演。作品包含「開天闢地」「血肉長城」「大浪淘沙」與「千秋偉業」四部規模相當的交響詩。
  • 北京交響樂團現代音樂周主推中國作曲家作品
    北京交響樂團2005-2006音樂季現代音樂周是樂團今年推出的一個重頭戲。北京交響樂團希望通過現代音樂周使我國優秀作曲家的作品能集中展示給聽眾,同時也與世界各國的音樂家合作,介紹給音樂愛好者一些當今世界上新創作的,代表時代潮流的音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