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農曆七月節日

2020-09-15 行願8

農曆七月,一年之中,下半年的起點。和正月一樣,七月也是一個節日氣份十分濃厚的月份,先是七夕,後是七月十二,再往後則是七月十五中元了。

我們先看看七月初七這個節日,七七有七夕節、乞巧節、七姐誕、女兒節等諸多稱呼這個節日由來已久,是和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連在一起的。每年的七月初七晚上,人間的喜鵲都飛往天上搭成一座鵲橋,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坐看牽牛織女,祈禱愛情,情人相會,婚姻美滿,七夕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乞一雙巧手,穿針引線,織布繡花,是古代女兒的嚮往和追求,所以七七又叫乞巧節和女兒節

七夕節起源於漢朝,興盛於南宋,而牛郎織女的故事最早出現在兩晉之後的南朝,把美麗愛情故事加在節日中則更增添了濃鬱的文化色彩,使這一傳統節日長期流傳下來,2006年,國務院將七夕節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再來談談七月十二,七月十二月這個節日在中國傳統大的節日習俗中很少提及。後來我在查閱地方風物誌書《甘肅通志》和《武山縣誌》時,才發現這是甘肅人漢族人獨有的一個喜慶豐收的節日。這一天是新麥上場後開始食用新麥麵的第一天,家家都要烙麥扇兒,就是把新麥麵做成穿裙子娃娃形狀、魚兒形狀或其他動植物形的饃饃,或用新麥煮成甜培,加上農曆七月露天種植的辣椒、茄子也已成熟,俗話說: 七月十二、辣椒茄兒。新麥新面,新鮮蔬菜,合家飽餐,以慶豐收的喜悅。

記憶中這個節日以前比較重視,現在淡化了,究其原因,人們的生話水平提高了,這個節日在甘肅中東部地區比較流行。過去人窮,隴中苦甲天下,乾旱少雨,糧食產量低,肚子都吃不飽,所以那個時候人們尤其小孩都盼著過這個節、過那個節,為的就是吃點好的。如今頓頓大米白面,雞鴨魚肉,新鮮蔬菜四季不斷,七月十二,辣椒茄兒,巳滿足不了人們的口腹了,所以,不論城市還是農村都已聽不到、看不見誰家在過七月十二了。至於麥扇兒,做為對生活的紀念,對母親感恩,是童年的情懷。

最後說說七月十五,正月十五是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傳說這三節最早是為紀念道教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的誕辰而立,上元節觀燈賞月慶元宵,請天官賜福。中元節度靈解怨,願亡靈得度升天。下元節供齋蘸神,為全家祈福,免災解厄。故而中元節又叫鬼節,面懷先祖,祭奠亡靈,是中元節的主要內容。流傳各地的中元節習俗有祭祖、放河燈、麵塑、做茄餅、祈豐收等。

這一天又是佛教的浴蘭盆節,是佛的弟子目蓮尊者見母親去逝後在惡道中受苦,目蓮為報親恩,解救倒懸,於七月十五這天,請佛陀與眾弟子一起念經誦咒,使目蓮母親得以脫離苦海。不論道也好,佛也好,總之這是一個傳承中華孝道精神吉日。

相關焦點

  • 2015農曆七月十六是什麼日子 是什麼節日
    導讀:2015農曆七月十六正好是陽曆8月29日,是陽曆年的第241天(閏年是242天), 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24天。2009年12月2日,聯合國大會第六十四屆會議一致通過第64/35號決議,宣布8月29日為禁止核試驗國際日。那麼,2015農曆七月十六還有什麼節日?歷史上七月十六發生了什麼事?
  • 七月十四號是什麼節日?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的來歷及風俗活動
    七月十四號是什麼節日?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為了紀念誰?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國一年一度的「鬼節」中元,佛教中稱為「盂蘭節」。但是在很多地區,中元中元節從七月十四就開始了,反而在七月十五很平淡,那麼,七月十四是中元節嗎?整理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的來歷及風俗活動,以及七月十四號是什麼節日。接下來,我們詳細來說說!
  • 農曆七月,佛教之中的這些節日?你需知道!
    農曆七月,除了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還有大家皆知的「中元節」。那麼對於佛教而言,在農曆七月,又有哪些節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在農曆七月對於佛教而言,分別有哪些重要節日。他們又分別是節日。一、農曆七月初二,淨宗八祖蓮池法師圓寂紀念日。想必大家對於蓮池祖師都不會陌生,他是淨土宗的第八位祖師,亦是明代高僧,其字佛慧,號蓮池。蓮池祖師對於佛教發展所做下的種種功績,這裡我們就不一一講述。在當下,亦有一套非常受歡迎的書籍其就是蓮池祖師所撰寫,它就是《彌陀疏鈔》。
  • 濠江漫話:盂蘭節,氣氛詭秘的澳門
    濠江漫話:盂蘭節,氣氛詭秘的澳門   中新社澳門8月30日電 題:濠江漫話:盂蘭節,氣氛詭秘的澳門  中新社記者 龍土有  農曆七月十四是盂蘭節,又稱鬼節。
  • 七月半是什麼節日?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的四大鬼節之一
    元節是本月的15日,農曆七月十五,說起中元節大家都知道,可中元節的來歷很多人卻不清楚,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元節的來歷以及其他的稱呼。 中元節,最早沒有現在這麼濃厚的詭譎氣氛,只是一個表示豐收和懷緬的節日,在上古時期,人們在七月半這天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中元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
  • 今日農曆七月廿三《恭逢大日如來節日》
    今日農曆七月廿三《恭逢大日如來節日》\感恩頂禮大日如來中央毗盧遮那佛感恩頂禮三寶佛法僧摩訶薩感恩龍天護法護持正法感恩一切覺悟者摩訶薩今日農曆七月廿三藏曆具醉月廿三恭逢「大日如來節日」
  • 潮汕民俗農曆七月傳統節日多
    中國經濟導報網 記者羅勉 近日,記者從廣東省潮汕民俗專家了解到,時值農曆七月,這是一個在廣東省潮汕地區民俗活動較集中的月份,七夕演繹愛情神話、公婆生祈求小孩平安,成人禮「出花園」、七月半「祭孤」……這些節日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符號,更釋放出濃重情感與意義。潮汕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地方特色,民俗是其中最具特色的組成部分。
  • 細數廈門農曆七月習俗 農曆七月不宜出海
    在很多老廈門人眼中,整個農曆七月,有不少禁忌,比如嫁娶、生育、買房等吉利事都要避開七月。整個月,人們都在做普度,祭奠亡靈,互相宴請。據說,請到的人越多越好。  農曆七月不宜出海  七月被稱為鬼月,嬰兒一般不在這個月斷奶。那麼,什麼是「鬼月」呢?  有這麼一種說法:每年農曆七月初一,閻羅王會開放鬼門關,讓陰魂在地藏王菩薩的監管之下,來到陽間遊蕩享用祭品。鬼門關將於農曆七月的最後一天收關,出遊的陰魂,必須如期歸位。為迎合開放鬼門關之事宜,農曆七月就成為了大家口中的「鬼月」。
  • 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農曆七月七日
    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牛郎與織女農曆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隨著時間演變,七夕現已成為中國情人節,也是一個男女相親的節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節的來歷與民間流傳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有關,它最早的淵源可能在春秋戰國時期,如《詩經·大東》:"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還有明代羅頎《物源》曰:"楚懷王初置七夕。"
  • 農曆七月有什麼節日 七夕和鬼節了解一下
    現在是2018年農曆七月初二,關於這個月份在民間被稱之為「鬼月」,因為這個月有我國傳統的鬼節,除了鬼節之外七夕也在這個月中。   七夕節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鬥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
  • 溫州農曆七月習俗
    溫州網訊 溫州有關農曆七月的民間諺語有:「七月球霖八月鳥,種田兒郎好唱歌」,意謂農曆七八月時有降雨,人們能多點農閒休息;「七月石榴八月梨,九月柿子黃了皮」,分別是各種水果的成熟期;「七月冬雲一肚水」,比喻農曆七月,如遇東邊結雲時往往即將降雨;「七月半無雨,十月半無霜」,這是農家根據常年天氣而歸結的一句定論。
  • 農曆七月是「鬼月」,七月十五是「鬼節」?
    好了,七夕已過,咱們說說農曆七月的正事這農曆七月尤其是農曆七月十五,民間常稱為「鬼節」,而整個農曆七月,則被叫做「鬼月」。中元節作為道教節日、民俗節日,時至今日,與除夕、清明、冬至並立,均為中華民族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 歷史上,中元節發源於道教,源自於道教的三官信仰。
  • 如何廢除農曆七月十四節日?
    那麼七月十四鬼節可以廢除嗎?鬼節,也稱中元節,先來看一下它的來歷鬼節,顧名思義,與鬼有關的節日、祭祀鬼的節日。鬼是在人類蒙昧時期,對生命的一種延伸。我們現在重點點評這個中元節,七月半,那不是七月十四沒到半嗎?
  • 農曆七月十四!兩廣的鬼節!
    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鬼節的時間也在悄然的發生變化,不同地方的中元節已然不再是統一的在農曆7月15這一天,而是在7月11到7月15。當然流傳最廣的兩個時間是農曆七月十四和農曆七月十五,那麼,為什麼七月十四是鬼節?下面就來看看七月十四鬼節的來歷吧!
  • 《農曆七月:孝道月、報恩月》還有3個殊勝節日,修行人不可不知
    【慈悲·孝親·佛歡喜】【切勿殺生祭拜祖先】農曆七月俗稱「鬼月」,傳說因為鬼門開,鬼道眾生出來滋事,因此諸事不吉。為了祈求事業、家庭平安順遂,所以舉行各種普渡、法會,拜祭亡靈。如此「自利」的風俗由來已久,更使無知大眾普遍相信七月象徵著不祥,而不會選擇在這個月份籌辦喜慶活動。
  • 農曆七月初七共賀七夕節
    相信有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節日的朋友都知道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相傳古時候每到農曆七月初六或七月初七的夜晚,婦女會在庭院裡向織女星乞求智巧。後來七夕節這一天,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使其成為象徵著情人的節日。
  • 農曆七月的一些說法,我們一起來看看
    農曆的七月有著很多的別稱:一、初秋:這是因為七月是秋季的頭一個月。二、孟秋:七月為秋季第一個月,按四季來說通常是:農曆七月為孟秋,八月為仲秋,九月為季秋。三、蘭月:因許多品種的蘭花在七月吐芳,馨香無比故得名。四、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國傳統中、婦女向天上的織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織女使她們心靈手巧。
  •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這這天,是中國傳統中的重要節日——中元節,但是,「中元節」是中國道教的叫法;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民間則稱之為「鬼節」。當然,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及其民間的鬼節,儘管叫法不同,甚至有不同的表達形式,但是這三種叫法的節日卻是一樣的內涵——祭祀祖先和崇尚忠烈的共同文化內涵。這裡我說說民間「鬼節」。
  • 農曆中國 | 六月廿九 · 七月禁忌多
    有所顧忌才有所敬畏明日農曆七月初一其實農曆的七月事實上,七月十五中元節,又被稱作鬼節,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靈的節日。所以,在整個七月之內,古人認為陰邪之氣盛行,人要謹言慎行,以免撞鬼沾染邪氣,或引禍上身。
  • 七夕與鬼節為什麼同在農曆七月?
    唐代,鬼節鼎盛時各行各業的人們廣泛地歡度節日。在中國,七月十五日(註:農曆七月十五,鬼節)很早就是一個有更新意義的時刻,皇帝以新獲的時果薦與祖先,百姓視之為死亡與再生交會的標誌,這些並不奇怪。早先節慶中的這些主旨顯而易見,它們亦是中國節慶的一般特點,後來作為鬼節的一個重要部分而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