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關於電影《上海堡壘》的討論一直高居不下。隨著影片的口碑票房雙雙滑鐵盧,導演滕華濤、原著作者江南相繼發文致歉。雖然電影表現不盡人意,但原著小說在豆瓣評分達到8.4分,受到大量讀者喜歡。
8月11日,未參加其他城市路演的江南,特地來到成都,連續參加了影院和書店兩場見面會。「成都對我來說是讓我覺得幸福的地方,基本上我每一本書籤售會的第一場都在成都。因為這裡能讓我感受到很大的熱情和讀書的衝動。」也是在成都,江南轉發了導演滕華濤的道歉微博,並表示:「感謝每個參與電影的人,很多都曾是我的讀者,努力過,看到了;致歉於那些不喜歡電影的朋友,辜負了你的等待。」
其實,也曾有不少朋友問過江南:「《上海堡壘》不就是一部末日愛情小說嗎,它有什麼地方像科幻?」江南承認,這是個非常尖銳的問題,需要冷靜回答。「為什麼我當時想寫的是以一座城市的結構去對抗一架外空母艦?在書中,德爾塔體系文明是像一個蟲族一樣的文明,每一個子體都依賴於那個像母后一樣的東西,它們可以聚集為一個意識。而人類在上海擁有1700萬個不同的獨立意識。」
在江南看來,人類文明史一直是按照聚居區、聚居城市、聚居鄉鎮來劃分人類的文明程度的。「上海作為一個大都會,它是人類文明最高程度的集結方式。把1700萬人口放在一座城市,他們有高低有別,生活環境不同,階級有別,收入有別,男女有別,年齡有別,他們要對抗的是基本上一模一樣文明模式,對抗擁有幾千萬個體的外星人。這兩種文明方式的較量,就是我覺得在《上海堡壘》裡面想寫的科幻元素。原作中倒沒有強調像空戰這樣的東西。」
關於江洋與林瀾之間的感情,江南也給出了自己的理解。「在原書之中,江洋對林瀾顯然是一個懵懂的男孩兒,是對於一個年長於自己的女性直接的愛。但是對方是強大的,是讓你覺得無法駕馭的。而江洋的性格中有怯懦和卑微的一面,會讓他一直猶豫去表達這件事,所以在原著中寫感情,是一個遺憾,江洋甚至是會悔恨,因為他怯懦而阻擋了他去跟別人表達的機會。」
書中,林瀾也有兩面性。「林瀾從理智上講,會覺得自己跟楊建南在一起會更加合適,無論從年紀,社會地位,經過的事情,她都會覺得跟楊建南在一起會更適合,會有安逸的生活。
但林瀾性格中的深層性格,跟江洋是一樣的,她是叛逆的,自我的,要突破外物的。」江南總結,「江洋的內心是怯懦的,但他外殼是叛逆和自我的。林瀾雖然內心自我、叛逆,但她的外殼是個負責任的。」
雖然影片在劇情上受到不少質疑,但上海大炮浮出水面的特效卻備受認可。「在畫面呈現方面,作者有的時候是肯定不如導演的。我其實根本沒有想過,寫原作的時候在我看來,上海大炮就是一個黑黑的炮。當時看到上海大炮升起來對著天空中打出炮火的時候還是挺佩服導演和設計師的。」
接下來,江南會「安靜一段時間」,並「堅持把目前的連載告一段落。」在成都,面對「催更」的讀者,江南承諾,不會為《龍族》留下一大堆沒有解的迷。「我在想辦法把之前的懸念給大家解釋了,儘量絕大部分吧。那些實在解釋不了的,就留在修訂的時候改掉。」
江南還想完成一個寫作宏願,「當我們寫一個少年的作品時,這個少年是不會成長為大人的,他會從一個未覺悟的少年變成一個覺悟的少年。我想寫一個能被讀者接受的、從少年成熟了,並且能像成年人一樣負責,能夠面對死亡,面對自己的責任,像成年人一樣抉擇,並且依舊吸引讀者。我希望這本書寫出來以後連我自己都無可模仿,是很多年以後都能站得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