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裡是南宋時期被中興四大家裡,成就可與陸遊相媲美的一位詩人,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描寫的細緻入微,同時還生動逼真,感情更是真摯濃厚,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的很多作品,不僅僅被收錄進了《宋詩三百首》,同時還頻頻地入選我們小學的課本,成為了大家最為熟悉的一位詩人。作為一位從最底層走出來的詩人,他的作品也最是貼近人們的生活,往往看似信手拈來,則是同樣的充滿了詩情畫意,成為了宋詩裡的經典名篇。
而楊萬裡的很多作品,那也是極為唯美,可能短短的幾句,便是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這也正是楊萬裡詩作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讀他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那一份深情,以及他對於現實生活的細緻觀察,也正是他的這一份觀察,從而也使得他的作品顯得更為生動,也更加的能夠打動我們。
那說起楊萬裡描寫最為生動,同時還生動逼真,感情更是真摯濃厚的詩作,那非他的這首《秋涼晚步》不可,這首詩看上去描寫的很普通,但是只要細細品來,同樣能夠感受到詩作中,那一份對於日常生活的細膩描寫,也正是這一份描寫,從而也令他的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成為了一首難得的佳作。
《秋涼晚步》宋代:楊萬裡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
其實楊萬裡的很多作品,那都是描寫的很是生動,也無比的唯美,這也正是他熱愛,對於生活有著真切的感受,從而才使得他能夠寫出如此唯美的詩作來,從而成為了宋詩裡的名篇。他這首詩儘管只是詩人夜裡乘涼信手拈之間寫下的作品,可是讀來同樣的朗朗上口,字裡行間儘是詩人對於生活的熱愛之情。
南宋時期的很多詩人,他們大部分的作品,也都描寫的比較直白,不像唐詩會使用那麼多的典故,會令讀者往往難以理解,可是這一時期的詩人,他們並沒有這樣的一種習慣,從而也令他們的作品顯得更加的直白,也更加的唯美。特別是如楊萬裡這一類詩人,雖然他早期也是受到了江西詩派的影響,可是後來他漸漸地擺脫了這一詩派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一種風格。
可能有的朋友對於江西詩派並不是很了解,那在這裡稍稍給大家普及一下,所謂的江西詩派,並不是專指江西的詩人,而是以北宋時期黃庭堅為首,學習杜甫詩作的這一群詩人,那麼都可以被歸類到江西詩派裡去。所以這並不是特指江西的詩人,這一詩派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講究用典故,所謂無一字無出處,這也使得這一詩派的作品,並沒有真正地流傳開來。
楊萬裡的這首詩可謂是清新脫俗,描寫的很是生動,僅僅是開篇的第一二句,便是描寫的很是唯美,「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對於很多的古人來說,只要一到了秋天,那麼便是要傷秋,可是對於我來說未必如此,在這麼一個輕微的有絲絲涼意的日子裡,正是能夠令人感受到那一份涼意。這兩句就別具一格,顯然詩人並不傷秋,更是更加地喜歡秋天。
第三四句則是整首詩最經典的兩句,同時也是宋詩裡的千古名句,「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到了這一個時節,那綠色池塘裡的荷花早已是凋謝了,但只要細細觀察,還是能夠發現,那已經凋零了的荷葉下面,還是長出了一個個如銅錢般大小的葉子。最後這兩句描寫的則是更為生動,也更加的逼真,讀來當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讀楊萬裡的作品往往能夠讓人會有一種意外的收穫,這也正是他詩作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而他的這首《秋涼晚步》,也正是他眾多作品中,描寫最為生動,也最為有趣的一首作品,通篇描寫的很是唯美,可謂是如詩如畫,這也正是詩人對於生活有著細膩觀察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