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釋迦牟尼佛,不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看到會流眼淚。為什麼?

2020-12-04 阿彌陀佛學淨土

文字版 不戀這個世界,決心求往生的,供佛的飯我都可以吃,佛歡喜,佛來接引我。

我現在發心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報了名,就注了冊,極樂世界就有我一分了,我現在拼命念佛,萬緣放下,哪有不去的道理!

我們動個念頭求往生,七寶池裡頭就有一朵蓮花,蓮花上有我們的名字。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沒有妄語。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佛來接引就是拿著這朵蓮花。

這個蓮花的光、色、大小,就看我們的願,我們的功夫淺深。所以不要胡思亂想,胡思亂想沒好處,這造罪業,我們想都想阿彌陀佛,都想極樂世界。為什麼?我們的蓮花愈來愈大,光色愈來愈好。

如果我們學了其他的法門,把淨土放棄了,我們這個蓮花在蓮池裡頭就枯死了。極樂世界有生滅法就是蓮花,除蓮花之外沒有生滅法。蓮花的好壞,統統是我們念佛人的念力、願力,跟念佛的功夫。所以好好培養這個蓮花,蓮花起大作用。

我跟同學們說過,蓮花是阿彌陀佛願力加持的,我們一般人講保佑。蓮花的最大的作用,就是你往生的時候,在蓮花裡頭轉識成智,起這麼大的作用。轉八識成四智,所以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你的身是法性身,是報身,不是我們凡夫的身體,是心現的不是識變,沒有八識五十一心所。

所以這個身不需要飲食,你說多方便,不需要睡眠。我們人生兩大苦事,一個是睡眠,一個飲食。極樂世界人沒有飲食,他用什麼生存?這個你要是真正學佛你明白,一點不稀奇,色界天就沒有飲食了。

在我們這個世間,沒有脫離六道輪迴,欲界有飲食,色界沒有了,無色界更沒有。所以,我們這個世間高一等的天人,他也沒有睡眠,他也沒有飲食,何況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身是法性身,居住的法性土,法性不生不滅,沒有變化,有變化就有生滅。極樂世界不生不滅,一切人事物都是不生不滅,無量壽,真的是無量壽。

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你對於世尊,對於阿彌陀佛感恩。這個感恩的心,感恩的情,說不出的,也是不可思議,真誠的感恩。

佛慈悲愛護我們,幫助我們離苦得樂,離究竟苦,得究竟樂,我們的感恩也是無有窮盡。這個是心心相印,感應道交,佛怎麼會不來照顧你?我們起心動念想佛,佛就現前,已經養成習慣了。不要想其他東西,想其他東西都是六道輪迴。

只有一個念頭,想阿彌陀佛。菩薩、聲聞、羅漢都不要想,到極樂世界,這些菩薩統統見到,統統歡迎,開歡迎會歡迎我們去。

絕對不會說,我一度照顧你,我是觀音菩薩,你都不念我了,那是凡夫心,那不是菩薩心。菩薩都希望我們念阿彌陀佛,包括所有的菩薩,我們沒有念,阿彌陀佛沒有一個菩薩不歡喜,比念他還歡喜。

什麼道理我不說,你應該曉得。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念其他的菩薩、佛的時候,不能生極樂世界,就這麼回事情。生極樂世界才是這些菩薩、佛們的願望,他們的本懷。

我初到香港講經,有個天台宗的朋友,學天台的,他不念阿彌陀佛,念本師釋迦牟尼佛。他說我們跟本師親,阿彌陀佛距離我們太遠了。

我就跟他說,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歡喜;念釋迦牟尼佛,不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看到會流眼淚。為什麼?你把他的意思全解錯了,你把他當作凡人,還有親情。

這齣家人這麼執著,他的佛堂供釋迦牟尼佛、迦葉、阿難,跟我們供的不一樣。他不能往生,他能證果嗎?至少小乘初果,看樣子不像。那不能證得初果,麻煩大了,來生六道輪迴,能得人身大幸運,很多人失了人身,不能再得人身了,得人身難。這在這個地方可以看到多麼難。

佛種是什麼?阿彌陀佛是佛種當中的佛種,真正的種子,沒有二話可說。從阿彌陀佛生出一切佛法,從阿彌陀佛成就無量諸佛,比前面講菩提心,比前面講六度萬行,殊勝太多了,而且容易修。

六度萬行跟發菩提心都不容易,可是這一句佛號包括了菩提心,包括了六度萬行,全包了。戒律裡頭三聚淨戒,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全在這一句佛號當中。你說你多方便!真的掌握了大總持法門,總一切法,持一切義。

這樣殊勝的法門沒地方找,是你前生修積的福報,讓你這一生遇到了。要不是過去生中多生多世修積的福報,你遇不到,遇到了也當面錯過。

何況現在這個世間,有許許多多的法門在勸你別念佛,你聽了,你接受了,你把這次機會放棄了,空過了。現在你不知道後悔,你死了以後就曉得後悔了,那個時候後悔來不及了。

我們把這句文念下去,聞佛名號,如得種子,信願持名,即是具足因緣。《彌陀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因緣是其中一個,信願持名,你的因緣具足了,善根是不迷,福德是真幹。

什麼人有福?念佛的人最有福,他到極樂世界成佛去了,世間還有什麼福報能跟這個比?世間做上皇上,做上天王,也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所以不能比。

信願持名這四個字還得了!這四個字是蕅益大師提出來的,簡單到極處。真信切願,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就具足因緣。必得受記作佛,故云持名為佛種。「據《會疏》義,以菩提心與稱佛名號為佛種性。足證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正是護佛種性常使不絕也」。

相關焦點

  • 念佛為何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而是念阿彌陀佛,看了你就知道了
    念佛為何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而是念阿彌陀佛,看了你就知道了。我們知道本師釋迦牟尼佛,成佛的世界稱為娑婆世界,也稱五濁惡世。我們這個世界是有六道輪迴的,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已涅槃了。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應身三種佛身,《華嚴經》上講「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釋迦牟尼佛的是應身佛,就是示現和平常人一樣,有父母,經過十月懷胎,長大成人,修行證果,弘法利生。
  • 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嗎?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明確地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不是釋迦牟尼佛。其次,和大家說說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有什麼區別。1.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而釋迦牟尼佛是婆娑世界(我們所處的世界叫「婆娑世界」)的教主。這兩個佛是不同的佛。2. 在佛教傳說中,他們曾經是君臣關係,還是兄弟關係。這是就不同的前世而言。在其中一世,有一位梵志大臣勸勉無諍念國王發菩提心建構淨土。這位國王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梵志大臣即為釋迦牟尼佛的前身。
  • 同樣是佛。釋迦牟尼與阿彌陀佛有什麼區別?
    二、阿彌陀佛是諸佛之一,他的名號「阿彌陀」在顯宗或漢傳佛教中,阿彌陀佛的造像為右手下垂,掌心向前作與願印,左手持蓮華。手作與願印,表示眾生的往生之願和阿彌陀佛的接引之願相互攝引,阿彌陀佛能與願眾生;手持蓮華,因為極樂世界的眾生不是胎生,而是蓮華化生。
  • 念阿彌陀佛 功德比念釋迦牟尼大 這是世間人心態
    「種種差別不可得」,要想求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不可能。有些人說「我們就念阿彌陀佛,功德比念本師釋迦牟尼佛大」這個叫做大妄語,哪有大?種種差別不可得,怎麼還有差別?阿彌陀佛的自性如來,跟釋迦牟尼佛的如來,一樣啊。跟東方阿閦如來一樣,跟北方不空成就如來也一樣,跟南方寶生如來也一樣。那念阿彌陀佛是為什麼?
  • 為什麼念阿彌陀佛?
    對佛佛家的鼻祖,我們都知道他的名字叫做釋迦牟尼,但是我現在有一個問題,為什麼佛門弟子都是念阿彌陀佛,而不是念釋迦牟尼佛呢?想當年,釋迦牟尼佛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人世間的疾苦,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人們的臉上流露出憂鬱、甚至痛苦的神情,這讓善良的釋迦牟尼心中很是悲傷,於是乎決定出家,開始了鬱鬱寡歡的修行,最終在菩提樹下修成正果,悟出其中奧妙。
  • 佛教:阿彌陀佛是誰,許多人念了一輩子佛都沒弄明白
    相信人們對阿彌陀佛這一佛號是再熟悉不過了。無論信佛與否,當人們在心有所求或身心不安時都會念上幾句阿彌陀佛。但恐怕有相當一部分人並不了解阿彌陀佛的真正含義,其中不乏許多念了多年佛的人。釋迦牟尼本是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後來因為看到了人間疾苦而捨棄王位、發心出家,為眾生尋求徹底解脫之道。在經歷了六年的苦行之後,釋迦牟尼走到尼連禪河中沐浴,洗去積垢。上岸後接受了一位牧女供養的乳糜,恢復了體力。然後在一棵菩提樹下結跏趺坐、入定思索。並發下弘誓:「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
  • 阿彌陀佛,釋迦牟尼,觀音菩薩之間的關係
    筆者年輕的時候對佛教故事很感興趣,曾經問過長輩們一個問題:阿彌陀佛是誰?結果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答案一:阿彌陀佛是佛號,念就可以了,阿彌陀佛本身不是一個佛。答案二:阿彌陀佛是如來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佛,也就是西遊記的如來佛祖。
  • 佛祖釋迦牟尼之前,還有哪些佛?哪一尊佛名氣最大
    佛祖釋迦牟尼之前,還有哪些佛?哪一尊佛名氣最大?大約在公元前500年左右,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之後的很多年,佛教並沒有立刻壯大起來,因此,釋迦牟尼成佛之後,還得親自帶隊到處傳播講法,並直到最後涅槃。因此,燃燈佛又被當成釋迦牟尼之師,並稱為「萬佛之師」,可見其地位之高。2、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應該是知名度最大的「佛」,信佛之人口宣佛號,宣的就是「阿彌陀佛」。相傳,阿彌陀佛在過去世的時候,出生在刪提嵐國土,名叫無諍念王,受座下大臣寶海梵志的勸告,跟隨當時的寶藏如來修行,最後成佛。而當時的寶海梵志,就是後世的釋迦牟尼佛。
  • 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即是總持總念諸佛、諸菩薩、諸經咒、諸行門
    若有眾生,聞說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歡喜踴躍,至心稱念,深信不懈,於現在身,受無比樂。 或轉貧賤獲得富貴,或得果免宿業所迫病患之苦,或轉短命得壽延長,或怨家變恨,得子孫繁榮,身心安樂,如意滿足。如是功德,不可稱計。
  • 為什麼我們念佛念阿彌陀佛,念菩薩時念觀世音菩薩,這裡面有原因
    為什麼我們念佛念阿彌陀佛,念菩薩時念觀世音菩薩,這裡面有原因。三世諸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這一大事因緣是什麼呢?「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
  • 佛教:阿彌陀佛的來歷,為何要念此佛,為何十方諸佛都稱讚此佛
    佛教:阿彌陀佛的來歷,為何要念此佛,為何十方諸佛都稱讚此佛。世尊釋迦牟尼佛在大乘經裡面常說,佛佛道同,每尊菩薩成佛都證得究竟圓滿,為什麼特別尊稱阿彌陀佛為佛中之王,這是什麼緣故?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跟諸佛不一樣。一切諸佛智慧、神通、道力沒有一樣不相同,通常我們講,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這三千大千世界。釋迦牟尼佛這發願這就了不起了,發這麼大的願哪。
  • 《西遊記》中釋迦牟尼與阿彌陀佛是否同一人
    西遊記中,如來第一次見到孫悟空,作了自我介紹:我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釋迦牟尼尊者,南無阿彌陀佛。從阿儺與迦葉在如來的身邊來看,如來當然是釋迦牟尼佛而非阿彌陀佛,但是一些學者卻有了疑問。我之所以沒稱他們為專家,是因為他們在佛經上的學問似乎並不高,所以質疑的與反質疑的,結果是兩方人都搞錯了。質疑的說,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是兩尊佛,吳承恩搞錯了。文學教授,咬文嚼字的功夫我們自然沒理由懷疑,從字面看,的確是把兩人混為一體了。
  • 念報身佛
    這種觀想所見的佛身,具足了無上無量的莊嚴,這個莊嚴和身量是隨觀想者各自心量的大小而有不同;心量小的人觀想出來的佛身量也小;心量不莊嚴,觀想得到的佛也不莊嚴;心量廣大又莊嚴的話,所觀想的無量壽佛的報身也無比廣大和莊嚴,所以只要次第而修,此感彼應,必定能見。從觀經十六觀的第八觀到第十三觀都屬於觀想念報身佛法門,第九觀則兼述念法身佛之境界。
  • 佛教:釋迦牟尼與南無阿彌陀佛有何不同?
    佛教:釋迦牟尼與南無阿彌陀佛有何不同?如果經常去寺院,去寺院燒香,給香火錢。細心一點的朋友會發現,隨處可見阿彌陀佛的標語。而且在寺院內。兩尊佛像。分別為釋迦牟尼和阿彌陀佛聖像。般都會同時被供奉在寺院大雄寶殿內。
  • 天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到底是誰?
    相信大家經常會在一些影視劇中或者寺院裡聽到看到這四個字——阿彌陀佛。許多不懂佛法的人就很是好奇,阿彌陀佛到底是誰?它是佛教裡最大的佛嗎?為什麼念「阿彌陀佛」而不念其它佛菩薩名號?難道念「阿彌陀佛」比念其它佛菩薩名號功德更大?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大家一起走進這篇文章。
  • 今日農曆十月初一《恭逢本師釋迦牟尼佛節日》卍
    至誠感恩頂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感恩頂禮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世人俗稱「佛祖」是佛教創始人在佛教眼中阿彌陀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佛教文化橫三世佛,東方藥師佛,娑婆釋迦牟尼佛,西方阿彌陀佛
    三世佛」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依「三世」原本的時間意義而劃分的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而另一種是按地域劃分勢力範圍,此三世佛是指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前一種三世佛稱為豎三世佛,後者為橫三世佛。
  • 阿彌陀佛節日、地藏王菩薩聖誕、釋迦牟尼佛節日、禪定勝王佛節日...
    殊 勝 日 9月15日 阿彌陀佛節日 9月16日 地藏王菩薩聖誕 9月17日 釋迦牟尼佛節日 9月18日 禪定勝王佛節日 9月20日 黃財神聖誕 9月15日
  • 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不止一次,不只這一生
    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不止一次,不只這一生,據說本師釋迦牟佛來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已經有8000多次。釋迦牟尼佛在過去菩薩位上,曾經為「常不輕菩薩」,見到別人都會作揖,並說我不會輕視你們。有不理解的眾生誤解了,認為他這種做法是愚蠢的,甚至還罵他。
  • 為什麼佛教徒念的是彼土的阿彌陀佛,而不是此土的釋迦牟尼佛?
    都知道釋迦牟尼佛是此土佛教的創始人,佛教徒不念此土的釋迦牟尼佛,為何卻要念彼土遙遠的阿彌陀佛呢?這確實讓人疑惑不解。為求解這樣的疑惑,查閱了有關經典,理出一點點眉目,試述如下。阿彌陀佛功德巍巍,實力雄厚。觀世音菩薩作為祂的第一弟子,可是觀世音菩薩的真實身份是正法明如來,也是佛啊!可是卻示現成菩薩的位次這樣來託起抬高阿彌陀佛,這可就不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