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春高新區創建國家文明城、衛生城主題系列報導之一——敝帚自珍 機械化時代下高新環衛工人的創城初心
中國有掃屋迎節慶的傳統,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為迎接這盛大節日,長春市積極響應國家對於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指示,迅速落實省委省政府對長春市創建國家文明城、衛生城工作的要求,動員全市齊頭並進,將創城工作落到實處。長春高新區高度重視創城工作,作為長春市產業經濟高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更是高新區的另一張名片,高新區第一時間領會創城精神,開啟全區「雙城聯創」工作。
自創城工作開展以來,人們發現樹更綠了,花更紅了,街道越發乾淨整潔。的確,讓街道和馬路煥然一新,是高新區環衛工人迅速響應高新區創城工作的實際舉措,是他們心懷對這座城市的大愛,勇敢承擔起創城工作的責任,也是高新環衛工人獻禮祖國70華誕的最美方式。
環衛工人是平凡的,但卻在平凡的崗位做著不平凡的事,為了城市環境衛生的潔淨,無論是嚴寒酷暑,始終踐行著「寧願一人髒、換來萬家淨」的環衛精神,用辛勤的勞動和汗水,改善城市環境衛生面貌,為城市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高新之掃,兼濟天下古人說過:「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高新區的清潔,反映著祖國的生態文明進程。高新區清掃保潔作業面積約744萬平方米,人均擔負清掃面積約13829平方米/天,約為《城鎮市容環境衛生勞動定額》中規定面積的2.7倍,保潔員每天凌晨4點開始便擔負著繁重的作業任務,始終在為創造居民群眾良好的生活環境默默地奉獻著。
隨著城市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環衛作業方式逐步向機械化轉變。高新環衛緊跟時代發展主線,全力推行「機械與人工」協同作業模式,利用洗掃車、高壓衝洗車、灑水車等大型設備全天不間斷的對路面進行清掃除塵作業,全力保障道路乾淨整潔水平。
長春高新區環衛處處長趙國臣說,自高新區「雙城聯創」工作開展以來,高新區環衛處進行了大範圍的周密部署。對各大商圈、各節點,採取重點區域增加人手,推行夜間保潔,以24小時作業的方式,進一步加快高新區創城腳步。對高新區轄區內各小區、街道、公共區域展開地毯式清潔工作,做到全面,全方位,無死角,生活垃圾、建築垃圾,不滯留,不過夜。
高新區環衛為響應創城工作號召,對老舊住宅小區,回遷小區,棄管小區進行合力攻堅,針對樓道樓頂垃圾進行全方位的排查。並針對攻堅重點區域,採取大會戰的形式進行集中清理,曾出動環衛人員500多人,出動清潔作業車輛10餘臺,歷時一天半清理共15萬平面積,完成作業。
「現在的馬路,能夠做到席地而坐,衣服也一塵不染。」趙國臣自豪的說。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隨著高新區的迅速發展,人口密度不斷增長,日產的生活垃圾量也持續遞增,散發的氣味常讓人避讓三舍。而環衛工人卻整日整年與之接觸,他們踏著夜色出發、迎著晚霞而歸,為了及時完成大量的清潔及運輸工作,有時只能在路邊匆匆的吃上一口,然後繼續開始新一輪的環衛工作。
為更好地服務人民、服務社會,高新環衛加快推進「廁所革命」建設工作,計劃2019年底完成建設水衝公廁15座;經過洽談,區內28家商家自有公廁已全部對外開放。
增加公廁供給,讓百姓如廁不再難。高新區還將繼續新建、改建公廁,繼續動員行政事業單位、商家加入公廁聯盟,並把公廁範圍逐漸擴大,達到所有區域公廁全覆蓋。此外,高新區環衛處還做出了一項創舉,就是在佳園路早市期間,推行移動公廁,解決早市參與者上廁所難的問題。這也充分體現了高新區以人為本,做好創城本質工作的服務精神。
高新區保潔員定期對區內果皮箱進行排查,對於破損的果皮箱及時進行維修、更換,保證區內整體形象。保潔員每日對區內的所有牆壁、線杆、地面、人行步道及樹上的非法廣告進行循環清理作業。並對張貼非法廣告等不文明行為人士進行當場勸阻。
高新環衛人始終秉承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優良傳統,克服各種困難,為城市的清潔、舒適默默地奉獻著。
垃圾分類工程,是一個城市的現代化指標高新區環衛充分重視垃圾分類處理宣傳工作,對各企事業單位進行下基層講解垃圾分類知識。並在運輸過程當中進行垃圾直接分類,保證有害垃圾、鄉屯垃圾、化工垃圾與城市生活垃圾不混放,分類處理不含糊。
關於生活垃圾分類,長春市五城區、四開發區區域內的公共機構、相關企業和居民小區,負責對其產生的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責任單位通過深入宣傳,引導職工正確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由服務企業上門收集,密閉運輸。可回收物運往再生資源系統實現再利用;其他垃圾運往就近垃圾轉運站後實施無害化處置;有害垃圾交由危險廢物處置單位進行無害化處置;易腐垃圾由餐廚垃圾處置企業統一上門收集、密閉運輸並無害化處置。
據了解,到2020年,長春市形成若干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單位和片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系統,基本形成相應的規範和標準體系,建立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模式。到2035年,全面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生活垃圾分類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從事環衛工作十多年的高新區環衛12組班長張靜說,「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要參加培訓,每一位環衛工人都十分清楚垃圾分類的處理方式和方法。」此外,高新區環衛進一步加大環衛人員素質提升的培訓力度,培養環衛人員的專業能力、禮貌用語和舉止得體。使環衛工作在美化環境的同時,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城市文明的進程。
張靜每天工作時長超過12小時,她告訴記者,很多市民在扔垃圾的時候,有桶不扔,隨意亂扔的情況比較普遍,不積極配合。在路面進行環衛作業時,很多車輛不讓行,不讓路,造成了環衛工人人身安全的極大隱患。很多時候,環衛工人指出市民亂扔垃圾的行為時,都會面臨矛盾和衝突,為保證和平解決,很多時候環衛工人都會委屈自己,優先服務城市。
敝帚自珍,環保人不變的情懷灑水車、清掃車聲勢浩大地從寬闊的馬路上駛過,帶來一片潔淨;數位化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就是保護市容環境的千裡眼、順風耳,運用高科技手段實現維護、管理的全覆蓋。現代化工具的運用,減輕了環衛工人的工作量,可他們依然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地工作著,敝帚自珍,一如他們選擇這一行業的初心。
張靜說,開始的時候,家人和孩子並不同意,不支持我做這樣的工作,我就告訴他們,工作總得有人做,讓這個城市變得乾淨整潔,不僅是作為環衛工人、更是作為城市中的每一個人的責任。現在家人和孩子都很支持,為他人著想的品格也影響到了孩子,在工作一天下班之後,他們會體會我的辛勞,做好飯菜,燒好洗澡水……這是來自家庭的安慰。
剛剛從事環衛工作一年的12組員工索麗紅一邊回憶一邊說,在進行環衛工作作業中經常遇到老人買菜不慎掉落錢包的現象,她總是熱心地幫助撿拾。在撿到行人遺失物品時,及時上交或是主動尋找失主,這是每一個環衛工人的習慣,也是做人的根本。
索麗紅說,「在環衛作業中,經常遇到頂雨工作的情況。很多市民自發停車,給我一把雨傘,還有很多孩子幫助撿垃圾、買水。這讓自己內心帶來無比的溫暖,讓人感到世間情義無價。想著在這個充滿人情味的城市,再苦再累也要讓城市乾淨,讓每個人開心。」
張靜說,「工作不分高低貴賤,城市乾淨整潔就是我們的榮耀。」「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寧靜祥和的高新區,是環衛人共同打造的美好家園,他們是這個城市的美容師。
伴著「雙城聯創」工作的衝鋒號角吹響,相信在不久之後,一個乾淨整潔、情義滿滿的文明城、衛生城將似花朵一般盛開在長春的大地,讓每一個人呼吸著最清新的空氣,擁有最舒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