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重陽節賞菊寫下這首趣詩,前四句模仿李白,卻句句超越了李白

2020-12-10 雲上小詩文

「節去蜂愁蝶不知,曉庭還繞折殘枝。自緣今日人心別,未必秋香一夜衰。」這是唐末詩人鄭谷的一首七絕,表面看似在寫重陽節後的處處景色,實際是詩人已經看破了人心,景色的好壞、璀璨或暗淡必然會隨著人心的變化而改變,有種唯心主義的意味。

就像明代唯心主義思想大家王陽明所說的那樣:「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萬物投射在人的內心,人的內心的反映,就是萬物。

雖然它是唯心主義,不過說的不是毫無道理。當你快樂時,你看周圍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美好;但當你內心充滿憂鬱甚至是憤怒時,你看周圍的一切卻是那樣的陰暗暗淡,毫無生機可言。

國外的「我思故我在」哲理名言也是相同的道理,你只有用腦和心去思考,你才會感到自己的存在,否則,你將不會在這個世上存在。

因此,唯心主義在於強調自己的心和腦,重點強調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唯物主義相反,都有其利弊,有其好壞。

蘇軾和李白都是是典型的唯物主義者和唯心主義者兩者各參其半,積極享受當下生活的美好,哪怕是在人生中最艱難最困苦的時刻,依然能苦中作樂,找到生活中的美好,對未來的美好憧憬遐想,從而繼續享受生活,不為現實社會裡的種種磨難所擊垮。

蘇軾屢次被貶,卻寫下了「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李白剛踏進長安,常遭冷眼,卻也下了「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發自肺腑的豪言壯語。

蘇軾有一次和他的好友王鞏於重陽節賞菊,詩人們賞菊必然都要喝酒作詩,他倆也不例外。倆人都喝醉了,看著眼前的美景,好友王鞏先寫下了一首詩,蘇軾便與之唱和,遂也寫下了這首趣詩,前四句模仿李白,卻句句超越了李白,賞菊詩中最為捧腹,卻句句蘊含深意:

《九日次韻王鞏》北宋·蘇軾

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從事到青州。

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

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一、二句是模仿李白的《山中與幽人對酌》一句,李白和朋友喝酒,自己喝醉後便寫道:「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我現在喝醉了你回去吧,如果明天還願意,把琴抱過來繼續喝。

然而蘇軾在此詞中卻說:「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從事到青州。」,我已經醉了不能喝了,你不要停繼續喝,要不然你到青州之後我們就不能像現在這樣暢快無憂無慮地喝了。

由此二句可以看出,蘇軾雖然模仿李白,其胸懷明顯超越了李白。蘇軾是以朋友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而李白卻只圖自己的快樂,不管朋友的快樂。

三、四句也是模仿李白《秋浦歌》裡一句:「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將自己的愁苦比喻成自己的白髮,很多很多,而且還迅速飛快地生長。

而蘇軾在此詞中卻說:「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自己的愁苦也如鬢霜很多,自己的年紀還很大,但作詩的水平卻不如王鞏你啊,還離得很遠呢。蘇軾不僅表達了自己的愁苦很多,年紀大了,還非常謙遜。

由此二句可以看出,蘇軾雖然模仿李白,其境界明顯超越了李白。蘇軾雖然愁苦很多,但非常謙遜,而李白只是表達出了自己的愁苦很多。

五、六句可以看出,不管王鞏你去往了哪裡,我蘇軾作為你的朋友都會去找你,陪你喝酒,可見其友誼交情深厚。此句中「老子」可不是現在「老子」的含義,帶有一種戲謔的意思,使全詩變得趣味十足。

詩人蘇軾在最後兩句表現出了不想與自己的好友王鞏分開,變更要充分享受當下兩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不然等以後分開了會難過悲傷,由此看出蘇軾對友人王鞏的將要離去的依依不捨之情。

最後一句裡的「明日黃花」已成為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成語,形容比喻過了某一段時間就失去了其特有的價值的事物,告訴我們要珍惜當下,珍惜現在存在價值的事物,不要和避免錯過。

綜觀全詩,此詩精細收斂,清秀細密,總清逸,表達自己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和自己懷才不遇的境遇,暗示自己就如同「明日黃花」一樣,告訴了統治者,不要這時候失去了我,過段時間我便失去了為你們效力的價值。

只有好好把握、活在當下,內心光明,憧憬未來的人,才不會懼怕任何困苦磨難,這樣過好自己的一生,沒有錯過、沒有遺憾,發揮出最大的價值,便是人生道路上的成功者!

編輯:張聖平

搖搖晃晃,晃晃搖搖。品味雲端,墜入生活。

相關焦點

  • 來自蘇軾的趣詩,讀懂再不會說成昨日黃花
    其實這個成語出自蘇軾的七言律詩《九日次韻王鞏》,只要讀懂了這首詩就再也不會說成是」昨日黃花「了。讓我們先來看一看這首詩:《九日次韻王鞏》北宋.蘇軾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從事到青州。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
  • 晚年的李白登上廬山,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詩,令人心酸!
    即便是曾經寫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李白。他到了晚年,詩作中也沒有了當初那種自我排遣孤獨的曠達。同杜甫一樣,它所體現的更多的是一種孤獨和人生的心酸。小編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九日》,便是李白晚年的一首孤獨詩作,道盡人生心酸。《九日》是李白於公元756年重陽節,獨自登上廬山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 唐玄宗下令寫詩,李白提筆寫了首趣詩,讀懂後才知詩仙確實有膽色
    李白也不例外,在他被皇帝召見時,他志得意滿寫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高呼自己不會是長期身處草野之人,是因為即將到來的權勢和富貴嗎?顯然不是,畢竟對他來說「千金散去還復來」。他之所以如此開懷,只是因為「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終於有了能夠一展抱負的機會。
  • 唐伯虎所寫的奇詩,一口氣喊了8聲李白,句句豪邁不已
    其中名氣最大的,還是蘇軾的《水調歌頭》。在這首詞中,我們明顯感覺到它深受李白的影響,特別是那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受此影響的又何止蘇軾!在明朝時,被稱為「江南四大才子」的唐伯虎,同樣藉此詩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與蘇軾的略帶含蓄不同,唐伯虎則直抒胸臆,赤裸裸地向偶像致敬: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
  • 李白大愛崔顥的《黃鶴樓》,不僅自稱難超越,還兩次模仿了這首詩
    而一向豪放不羈,自信滿滿的李白,本來想在黃鶴樓上大展身手的,卻因為讀到這首詩,手中的筆不禁一頓,突然有一種難以超越的感覺,當下謙遜地說:崔顥這詩有鬼斧神工之妙,我還是不班門弄斧了。能得到詩仙李白的認可,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崔顥就憑藉一首詩做到了。而且李白不僅認可了,還私下裡兩次模仿了這首詩。
  • 李白最得意的一首詩,句句經典,殺戮中暗藏人生哲理,被金庸引用
    你以為這句詩就是送別詩的巔峰麼?錯!張九齡接著就來了一句更大氣、更恢弘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再比如寫景,王維寫下名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真是場面宏大。誰知道,李白對著廬山瀑布寫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無論是立意,還是想像力都又提升一個層次。
  • 李白這首詩意境高遠,更是啟發蘇軾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李白的這首《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也是他眾多作品最有意境的一首詩,同時他的這首詩更是啟發蘇軾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千古名篇,所以說文人與文人之間,文學與文學之間在某些方面,應當說都是有著共同之處。
  • 李白一首詩爭議上千年,開篇6字讓後人爭相模仿,卻至今無人超越
    李白一首詩爭議上千年,開篇6字讓後人爭相模仿,卻至今無人超越古代詩人,都會用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用詩來排解煩悶,用詩來表明自己的決心和領悟,那麼註明著名的詩人也有很多,比如李白。要說起他,就要說起他的詩,真的是膾炙人口,他的詩如其人,或灑脫,或豪爽,或飄逸,他本人也是大氣灑脫的一個人,洋灑地寫下一首詩,也許就成為了後世傳唱的絕句。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李白《秋風詞》,李白的這一首詩爭議上千年,開篇6字讓後人爭相模仿,卻至今無人超越。
  • 李白此詩寫得太牛!蘇軾不敢與之爭鋒,獨闢蹊徑寫下另一首經典
    後人寫詩都愛模仿杜甫,因為杜甫的詩歌講究格律,有法可循,但卻很少有人能模仿李白,因為李白的詩歌都是興之所至、毫無章法的神來之筆。但在唐代,卻還有一個敢模仿李白的人,這個人就是徐凝,他到廬山遊玩,苦苦思索,也寫下了一首《廬山瀑布》。
  • 李白奉旨入京,臨行前寫下一首詩,結尾兩句流傳千古,從未被超越
    網上有一位名師介紹李白的時候,說他帶著杜甫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無拘無束樂此不疲,仿佛這就是他的志向,對做官不感興趣,把功名利祿視為浮雲。其實,這是對李白的誤解,作為盛唐時期的文人,雖然他外表放蕩不羈,曾經追求道術,但只是業務愛好,看似比較灑脫,實則故意掩飾內心深處的孤獨。
  • 蘇軾遊廬山,看到李白大作,寫下名篇PK偶像,誰更勝一籌?
    >蘇軾的這首《題西林壁》,短短四句28個字,凡是上過小學的人都會背。這一「破戒」可好,蘇軾一發不可收拾,又寫了很多首廬山記遊詩,其中最著名的一首當然就是《題西林壁》了。話說,蘇軾邊走邊遊邊看,看的是什麼呢?答:《廬山記》。這個《廬山記》就是前人總結的遊廬山指南,其中尤其推崇兩首寫廬山的詩,其中之一,那不用說,肯定是詩仙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 今日重陽節,蘇軾在這一天登高賞菊,寫下了頗有哲理的《定風波》
    這一年的重陽節,懷才不遇的張祜來池州拜訪杜牧,此時的杜牧也正是鬱郁不得志之時,兩人頗有同命相連之感,於是一同登上齊山,登高遠眺,抒發心中的苦悶,杜牧此時感慨萬千,揮筆寫下了《九日齊安登高》。《九日齊安登高》,在重陽節這一天,與好友徐君猷也登高賞菊,一路大談詩詞歌賦和人生哲學,並寫下了這首頗為曠達的詞作《定風波·重陽》。
  • 同樣是寫廬山瀑布之景,李白的這首詩,千年來無人能夠超越
    無不流露了李白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望廬山瀑布》,便是李白筆下一首關於讚美祖國壯麗山河的經典詩篇。顧名思義,李白這首詩寫的就是廬山瀑布之景。對於《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它主要便是以高度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像,將廬山瀑布的雄偉奇麗形象和氣勢,勾畫得出神入化。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歷來膾炙人口。
  • 李白一首出神入化的七絕,被唐代另一詩人模仿,蘇軾的評價太霸氣
    他的任性、矯情、豪放、豁達、浪漫、悲傷,都寫在他那1010首詩裡,讀他的詩我們才知道什麼叫「信手拈來,皆成經典」。李白的才情,令今天的我們佩服不已,也徵服了300多年後的蘇東坡。蘇軾對李白的推崇,在他的多首詞作中可見。一位是唐詩第一人,一位是宋詞絕頂高手,兩人一生都經歷坎坷,卻始終保持一顆豁達的心,蘇軾對李白,或許就是高處不勝寒的心心相惜吧。
  • 戒酒的黃庭堅遇酒宴,饞得不行寫下首趣詞,無一酒字卻句句不離酒
    昔日詩聖杜甫在《飲中八仙》中「嘲笑」好友李白,說他「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而轉身他自己卻又在《曲江二首》中調侃自己:「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為了買酒衣服都當了!而這股好酒之風從唐代傳到宋代,不但沒有絲毫減弱,還誕生了幾位「大酒鬼」——蘇軾、辛棄疾、李清照。
  • 杜甫思念李白,寫下了這13首詩,值得欣賞
    點評:據說這首詩是李白賜金放還後,李白和杜甫在山東相見時寫下的。這首詩和杜甫的詩風完全不一樣,倒有點和李白的詩風比較相近,是什麼讓他改變詩風的呢?估計也只有李白了,在李白這種豪放的詩人面前,哪裡還能保持自己的詩風呢?這首詩估計是杜甫最囂張的一首詩了。
  • 李白被騙寫下1首送別詩,乍一看前2句通俗易懂,三四句卻流傳千古
    有人說提到李白,繞不開「詩詞、交友、酒」這三大愛好,也是盛唐留給世人的見證。於是每每提到李白的詩詞,撲面而來的是滿面的酒氣,而李白總是一副醉醺醺的樣子,正是這氤氳的三分酒氣,才讓這穿越千年的文字撫慰今人心。
  • 李白最著名的寫月詩之一,前四句我們都背過,但其實這是首諷喻詩
    鮑照有一首《朗月行》,開頭四句寫道:「朗月出東山,照我綺窗前;窗中多佳人,被服妖且妍……」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絢麗多彩的佳人對月吟歌圖。到了唐朝,李白沿用「朗月行」這一樂府舊題,寫下了一首著名的《古朗月行》,雖然是沿襲鮑照的「朗月行」,但是在詩意上卻寫出了新的境界,沒有襲舊的味道。
  • 李白為什麼被稱為謫仙人?看李白這四句詩,感覺仙氣已經溢出來了
    詩仙、謫仙人,古人為什麼多形容李白是仙呢?李白到底哪裡仙了?讀過李白這四句仙氣四溢的詩,我們就明白了。出自李白《古風·其十九》,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說手中握著芙蓉花,漫步在太空之中,身穿霓裳,衣帶飄飄,如雲彩一般飄然飛升。 李白的詩,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讓人有畫面感,它不僅限於文字,三言兩語,就把一幅仙女飛天之圖,畫在你的眼前,這恐怕是任何畫家也難以超越的境界,把文字玩弄到極限,也只有身具仙氣的人,才能信手拈來吧。
  • 李白向心儀女子示愛,卻被拒絕!寫下一首酸溜溜的詩,流傳千古
    寫下一首酸溜溜的詩,流傳千古李白作為我國的詩聖,在我國歷史上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他的生活也是過的自在如意的,不僅擅長寫詩還會弄劍,李白在唐朝可以算得上風流倜儻,是女子的夢中人了,這樣優秀的李白,感情生活也不會平平無奇,他一生喜歡過的甚至娶回家的更是猶如繁星,甚至還有一些沒有記錄下來的我們就無法知道其中詳情了,光是有記載的就已經很多了,小編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在李白豐富的情史中其中一個被拒絕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