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間高掛無事牌的蔣勳

2021-01-08 檀浮珠寶

蔣勳何許人也?

蔣勳,寶島臺灣知名畫家、詩人、作家。其作品等身,榮譽及頭銜不勝枚舉。如果只介紹這些略顯呆板,那麼只要提到他的一本暢銷作品《蔣勳說紅樓夢》,想必就會有很多人恍然大悟:原來就是那個細聲慢語的雅士!

這位頗具美學、文學和哲學素養的當代知名文人,溫文爾雅地出現在公眾面前的時候,有心人會發現,在他的胸前,懸墜著一塊無事牌。

說到無事牌,我們馬上就會聯想到《新唐書·陸象先傳》中的那句金玉良言: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攏之。如此灑脫之情懷,寄託於一塊無字無畫的玉牌,其中的來由,定是有著說道。相傳,事牌最初的來歷,是出自明末玉雕大家陸子岡所雕的玉牌,其中一款玉牌無一紋飾,取其「無飾」的諧音,被命名為無事牌。自明末清初以來,民間興起這樣一種習俗:秀才進京趕考之前,家裡人都會為他製作一枚無事牌。日光之下的執念追求,卻是用一種無紋的玉牌來為其背書,這樣的行為張力,也只有中國文人才能做得出來的吧。

無事牌之所以討得中國文人的歡心,除了那些賦在身上的所謂美好寓意外,更關鍵的還是其所呈現出的美,與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不謀而合。中國傳統美學孜孜求索的意境,用一種直觀的詞彙來概括,那就是:留白,而天地寬。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當我們吟誦一首古詩的時候,腦海中浮現出的就是中國山水畫所呈現的那種意境:一江、一舟、一笠、一竿……只要肯留白,便是滿紙的寒江雪。

蔣勳胸前的無事牌,雕刻著《孤獨六講》、《細說紅樓夢》、《美的沉思》、《捨得,捨不得》……要向這世間表述的很多,可張口的剎那,或許只是發自靈魂深處的一聲嘆息。卻道是:天涼好個秋!這其中的人生感悟,正如蔣勳在《孤獨六講》中說的那樣:孤獨是一種沉澱,而孤獨沉澱後的思維是清明。靜坐或冥想有助於找回清明的心。因為不管在身體裡面或外面,雜質一定存在,我們沒辦法讓雜質消失,但可以讓它沉澱,雜質沉澱之後。就會浮現一種清明的狀態,此刻你會覺得頭腦變得非常清晰、非常冷靜。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攏之。

相關焦點

  • 少年蔣勳的臺灣
    少年裡那個憂傷的蔣勳讓人們想到,原來他的母親把去國懷鄉的幻滅與悲涼,早已埋入了他的身體。 蔣勳,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長樂人,著名作家、畫家、美學大師,現任《聯合文學》社長。初讀蔣勳還是在兩年前,逛書店的時候偶然發現了他的《孤獨六講》。只看了一眼心裡就有一種感覺,想把它買下來,夜半讀完暢快淋漓。原以為孤獨是詩意的,是一種高遠的心境,慢慢才發現原來孤獨是一種常態,每個人不可逃避的就是孤獨。蔣勳的文字很美,讀起來自然而又真摯。後來又陸續讀了他的《生活十講》、《美的沉思》等其他作品,直到這本《少年臺灣》。
  • 彩鉛畫《蔣勳》
    彩鉛畫《蔣勳我喜歡的臺灣的兩位老頭兒,一位是胡德夫、一位是蔣勳。胡德夫讓人在略帶沙啞的詠唱中熱淚盈眶。有著生生不息的原民對土地的感恩、歲月的祝念、對生命的信仰,蒼涼、遼闊、有著豐厚的質感和份量。蔣勳是溫婉的、悲憫、蘊藉的。娓娓道來、不疾不徐、風輕雲淡,生命應該是這個樣子呀!
  • 蔣勳四講
    著有《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孤獨六講》、《生活十講》、《蔣勳說紅樓夢》、《給青年藝術家的信》等。遭遇了三環的狂堵之後,在國展旁邊的一家飯館裡,我見到了剛下飛機的蔣勳。推門而入,一桌子人正聊得熱火朝天。《蔣勳說紅樓夢》第二輯剛剛出版,策劃公司做東;第二天晚上,蔣勳還要在清華舉辦一場關於「善和美」的演講,熱身已經開始了。
  • 我為什麼喜歡蔣勳?
    上面說,林青霞稱蔣勳是自己的唯一偶像,是自己的半顆安眠藥,她說「因為聽蔣老師講《紅樓夢》,心裡很安定,就容易入睡」。而林青霞每周從香港飛臺灣、去看父親的時候,也都會去聽蔣勳的課。當然這不足以成為我喜歡蔣勳的理由。這只不過讓我生出了一點好奇而已,覺得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能讓林青霞這樣稱讚。
  • 蔣勳「藝術美學」系列之《蔣勳破解莫奈之美》上市
    近日,美學大師蔣勳推出了「藝術美學」系列的第四部作品《蔣勳破解莫奈之美》。這是蔣勳繼破解達文西、梵谷和米開朗基羅之後的又一力作。 「藝術美學」是蔣勳先生為進一步與推廣兩岸美學交流而創作的經典系列作品,深度解讀了達文西、梵谷、米開朗其羅、莫奈、德加、高更等世界藝術殿堂頂級大家的傳世之作。跟隨蔣勳,走進美學探索之路,洞悉藝術史上最真實的理性與感性,呈現最精彩的美學觀點及經典畫作。該書由北京時代華語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發行。
  • 蔣勳先生,讀你……
    最近幾年,我才知道蔣勳先生。先是在很多微信公眾號裡看到蔣勳先生的文章,記得有篇文章裡蔣勳先生說:我常說,故宮第一任院長是宋徽宗,一千年前他就有文物收藏的專業。後來我才知道了宋徽宗的花鳥畫和瘦金體。經過蔣勳的詮釋和解析,《紅樓夢》變得立體了,仿佛自己曾在大觀園裡待過,跟書裡的人物似曾相識。聽《紅樓夢》能引我入夢,經常在半夢半醒間,房裡還繚繞著蔣勳的聲音,有時竟然夢裡也有紅樓夢。……蔣勳先生才華橫溢,儒雅寬厚,涉獵面極廣,在臺灣有「文化教父」之稱。他1947年出生於西安,後隨家人去臺灣,1972年去法國留學。
  • 蔣勳:美的傳播
    蔣勳:美的傳播副刊部 張一諾他的作者叫蔣勳,是一位美學家、作家、藝術家。他的著作約有30多部,如此勤奮耕耘,只為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蔣勳的書,我是從《孤獨六講》開始讀起的。作為美學家,蔣勳所談的孤獨,更多是一種美學上的感知,而非哲學概念上,對「孤獨是什麼」的探討。    蔣勳認為,孤獨與寂寞不同。
  • 少年蔣勳的臺灣故事
    蔣勳說。   4月17、18日,蔣勳帶領音樂劇《少年臺灣》赴上海藝海劇場,上演這部令臺灣社會熱議的音樂劇,4月23、24日該劇又轉戰北京國家大劇院。   蔣勳最推崇音樂劇劇末的一首九重唱,九位年輕演員一起登臺,唱著「如果你是島嶼,我願是環抱你的海洋。如果你張起了船帆,我願是輕輕吹起的風浪。如果你遠行,我願是那路,準備了平坦,隨你去到遠方。」
  • 蔣勳《夢紅樓》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定價:42元推薦語:讀「蔣勳說青春紅樓」,宛如聽一位智慧溫潤的長者跟隨蔣勳老師,推開青春記憶的那扇門,一起回到自己的青春現場,你會驚訝:「原來我的青春也可以精彩如此!」作者簡介:蔣勳,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臺灣。臺灣文化大學歷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年返臺。
  • 「誤入」蔣勳「大觀園」
    這次好友崔正山先生慧眼識珠,策劃出版了《蔣勳說紅樓夢》系列,送了我前兩冊。書非借不能讀,在案頭放了很久,後來看了蔣勳的序,講他與紅樓的緣分(包括大美女林青霞每周飛臺灣聽他講課),覺得很有意思,忍不住讀了起來,一發不可收拾。《蔣勳說紅樓夢》改變了我對《紅樓夢》的偏見。我要說《紅樓夢》被有意無意地妖魔化了,在中國任何東西一旦成為「顯學」大抵難逃滅頂之災。
  • 蔣勳新作《雲淡風輕》出版
    本報訊(記者夏明勤)近日,美學大師蔣勳新作《雲淡風輕》出版。本書為蔣勳先生最新散文作品,他在詩書字畫、蟲痕鳥跡中為我們找回東方最美的事物。在書中,蔣勳選取了令他深有感悟的許多中國古代文人的書法、畫作,乃至文學名著,從《詩經》《莊子》講到文人書畫長卷,從《千裡江山圖》講到唐詩宋畫,無論走到北海道的鄉野、京都的寺院、舊金山,還是隱居池上,蔣勳心中掛念的都是王羲之的手帖、空海的書法等東方文學與藝術。他將自己的生命感悟融入這些他懷抱深情的事物,發覺雲淡風輕或許才是生命的最佳境界。
  • 不知詩中美,何妨讀蔣勳——《蔣勳說唐詩》
    看完蔣勳說杜甫,再看《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石壕吏》,樸實直白的詩句彰顯出真實的魅力,散發著苦澀的清香。蔣勳善於剖析詩人本身的追求,比如王維,他寫過「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是我的高中時代最常看見或者聽見的句子,因為這個句子逼格好高,念出來好像就已經參透人生,百無禁忌了。
  • 蔣勳,有溫度的美學傳播者
    」美譽的臺灣學者、藝術家蔣勳先生在大陸擁有眾多粉絲。席慕蓉稱蔣勳是美學之路上高舉明亮熾熱火把的領路人,面對今時奔湧而來的人群,蔣勳確實擔得起此稱謂。 1 偶像明星式的學者 蔣勳1947年生於西安。出現在記者面前的他滿頭白髮,身材適中。臉上沒有縱橫的皺紋,身上沒有老邁的暮氣,藍灰色的麻質休閒西裝隨性樸素,順遂著他儒雅的文人氣質。
  • 蔣勳:雲淡風輕是生命最好的心境
    01 很多人了解蔣勳,都是從他的聲音開始的。 在講述《紅樓夢》時,蔣勳老師將自己的書畫造詣、美學理解都融入其中,令聽眾從全新角度聽紅樓、品紅樓。再配上他低沉溫柔的嗓音加以闡述,絕對稱得上是一種享受。
  • 終於見到蔣勳老師啦
    文丨趙小冊 圖丨網絡很喜歡蔣勳老師,就在半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我為什麼喜歡蔣勳?》,還在文章的結尾說:「不管怎麼樣,在我的心裡,蔣勳老師就是一位『從未見面』的恩師。」可是沒想到就在幾個月之後,竟然真的有機會見到蔣勳老師,現場聽蔣勳老師講課,真的有種願望成真的感覺。在經歷了最初知道消息的驚喜,還有漫長的等待後,終於等到了6月9號這一天。在這天也見到了很多群裡的小夥伴,還有蜻蜓的工作人員。
  • 蔣勳:藝術之上,是人的溫度
    蔣勳稱陳映真是他在高中碰到的很難忘的老師。年輕人不愛上課,陳映真會說「沒關係,我們來唱歌。」陳映真吉他彈得很好,帶著學生們唱Beatles的歌。「好奇怪,不知不覺英文也就慢慢跟上了,當時陳映真老師大學剛畢業,和我們也就相差十歲左右,他是我求學過程中最活潑的老師。」蔣勳說。  大學畢業後,蔣勳也常常去找陳映真。大三的某一天,他們約在明星咖啡屋見面,蔣勳給陳映真看他剛寫的詩。
  • 蔣勳:與世界的關係運行在每一天
    今年,人民文學出版社重點策劃了蔣勳的「行旅之美」散文日曆——《蔣勳日曆 2021》。這本日曆與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日曆相比,最大不同在於它的原創性。首先,它是一本精美的四色彩印圖文書。文字部分收錄了蔣勳最新創作的散文作品,這裡面有世界各地的遊歷漫步,有各地風物的生動介紹,有人文歷史的溯源探尋,有電影音樂的不期相遇,也有對故園舊友的綿遠思念,還有對中外傳統文化的重新體悟,更有對藝術和美的隨時發見。伴隨文字的照片,每一幅都是蔣勳親自拍攝。這些照片是作者對自己所思所見的見證和說明,與文字一起構建了蔣勳的日常生活。
  • 蔣勳個展亮相臺北
    圖為蔣勳「天地有大美」畫作。記者 張 盼攝  臺灣畫家、文學家蔣勳近日在臺北谷公館舉辦「天地有大美」個展,展覽以「藝術與人生」為線索,展出蔣勳近年來的藝術創作,包括油畫、水墨、書法等作品。  本次展覽是蔣勳自今年6月於上海佳士得藝術中心舉辦大陸首次個展後,也是繼其《春分》個展之後,畫作再次亮相。展覽將持續至12月16日。
  • 跟著蔣勳漫步二十四節氣
    蔣勳新書《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中,用圖文互現的方式,分享了他對二十四個節氣的真切體驗,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首先做的是顏色的功課。蔣勳說色彩是信仰的本質,正是帶著這樣的敏感,蔣勳引領讀者從最基礎的顏色來仔細體認節氣。
  • 蔣勳 首次大陸展覽開幕
    6月9日至6月15日期間,上海安培洋行佳士得藝術空間將舉辦「天地有大美——蔣勳的藝術人生」特別展覽,此次展覽亦為蔣勳先生在大陸的首次藝術展覽。蔣勳數十年來推廣文化與美學教育,出版過數本深受歡迎的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