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座談時強調,廣大青年要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青年是一個群體,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對於青年人來說,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暫的,我們要讓青春更美麗,就要不懼艱難險阻,為之奮鬥,敢於拼搏,志比雲天。習總書記勉勵我們:「每一個青年都應該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辱時代使命,不負人民期望。」近年來,我省湧現出一批又一批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模範典型人物,他們緊跟時代潮流,勤奮學習、勇於奉獻、開拓創新的精神,是廣大青年學習的榜樣。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我們選登一批優秀青年的事跡,以期以他們的奮鬥和模範帶領作用,引導青年成長成才,建功立業,不辱時代使命,不負人民期望,讓每一個青年都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鑄就忠誠無悔的警魂
劉賀賀,今年33歲,2003年12月入伍,現任西寧市公安消防支隊城中中隊執勤中隊長助理。劉賀賀始終嚴格要求自己,處處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帶領中隊戰士出色地完成以執勤滅火為中心任務的各項工作。本著對消防事業的酷愛,他認真鑽研業務理論,苦練軍事技能,在一次次血與火的考驗中,捨生忘死,為人民消災除魔。入伍15年來,參加和指揮滅火戰鬥、搶險救援千餘起,3次榮立三等功,多次受到總隊、支隊嘉獎,多次被青海消防總隊及西寧公安消防支隊評為「十佳優秀士官」和「優秀共產黨員」。2015年5月和2016年5月分別被西寧市團委授予「最美青工」和「青年崗位能手」榮譽稱號,2017年05月被共青團青海省委授予全省「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譜寫奮鬥的人生華章
趙月靈,今年30歲,現任海東市樂都區月恒生態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她家庭貧困,艱難求學,大學畢業後自主創業,誠信做企,被政府部門多次嘉獎,在創業期間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頂著重重壓力,創造了輝煌的業績,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當代大學生樂觀奮進的壯美樂章。2016年6月被共青團青海省委推選為「青海向上向善好青年」。2017年被青海省婦聯評選為青海省三八紅旗手。2015年走進團省委「向上向善好青年」青春故事分享會基層行,深入農村牧區分享青春創業故事,傳遞青春正能量。2016、2017年被省、市,區婦聯評選為創業典範走進青海各州縣宣講作報告,西部驕子大型人物文集走進青海書寫這位大學生創業的風採故事。
助人為樂勇做一線事業「領頭羊」
馬鑫(右二),今年31歲,現為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分公司貨運二車間貨運一班班長。2015年10月根據鹽湖股份公司黨委安排,前往海東市樂都區馬營鄉灣塘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曾榮獲「化隆縣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榮譽稱號、青海省「崗位學雷鋒標兵」、青海省「五四青年獎章」。2009年退伍轉業到銷售分公司貨運二車間,短短的一年時間裡,憑著自己的踏實努力成長為一名貨運班長,2016年他所帶領的貨運一班榮獲股份公司優秀團隊建設班組。2016年8月9日,他與同鄉不顧個人安危,跳入水中,成功挽救了四條鮮活的生命。精準扶貧期間,他親自前往山區,克服山困難,與駐村書記一起多方籌集資金,與相關部門聯繫成立農村土雞養殖合作社並擔任董事長,當年就實現經濟效益十幾萬元。同時為村裡招商引資、為貧困戶助產助銷、為村民引種藜麥等經濟作物,把公司精準扶貧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竭心盡力為村民排憂解難,深受村民的信賴。
精益求精爭做高原「工匠」
金柱,今年34歲,是河南能源義煤集團青海義海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聚乎更一露天煤礦生產技術科副科長。2011年以來,金柱帶領技術員完成了9個大項的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體系資料的組織編制工作,為木裡煤礦通過省一級安全質量標準化驗收做出了積極貢獻。在技術員缺少的情況下,他連續六年組織編制木裡煤礦生產經營計劃,保證了高產高效。2014年以來,他帶領技術人員規劃設計了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尤其是排土場種草復綠工程,經過種植後順利通過了國家5部委聯合驗收。他每年年初編制防排水工程設計方案,確保雨季安全生產。六年來,他先後被評為先進工作者、河南能源「最美礦工」、義煤公司「最美礦工」、義煤公司「十大青年」、優秀創新工作者等殊榮,2014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志願服務點亮無悔人生
張煜,今年27歲,是青海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學生,一個從困境中成長的新時代大學生。五星級志願者,參加志願服務7年,累計服務3000餘小時,組建了全省首支愛國衛生志願服務隊、大學生南丁格爾志願護理服務隊,成立了無償獻血、尕布龍綠色環保、愛滋病防控、網絡文明、助醫支教等十餘支專業志願服務團體,主持各級志願服務項目十餘項,開展應急救護培訓上百場、累計獲益上萬人。曾獲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獎、全國無償獻血志願服務五星獎、全國優秀紅十字志願者、全國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服務五星級志願者、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志願服務365」上榜人物、青海省優秀紅十字志願者、青海省十佳正能量志願者、青海全民消防我代言公益宣傳使者、西寧市優秀志願者等百餘項榮譽。
在高原大地奏響美妙旋律
王世鑫,今年33歲,現為純音坊文化傳媒創始人、音樂總監,青年作曲家、省青聯委員。自2006年從事音樂創作製作以來,腳踏實地,始終執著於對民族音樂的研究創作,近十年來,為眾多國內知名少數民族及流行歌手創作製作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歌曲。特別是掛牌成立青海共青團新媒體文化工作室後,充分發揮工作職能,以符合當代青年特點為目標,將現代音樂與民族音樂充分融合,精心創作、製作出了《我願》、《哈達般的情懷》、《相約青年之聲》、《愛國愛家》等音樂作品,引起強烈反響,被團中央、多家省市團委官方微博、微信及省內外各大媒體進行置頂推廣、宣傳報導,網絡視頻點擊量80萬人次,微博平臺總閱讀量超過100萬人次,微信平臺總閱讀量超20萬人次,深受廣大青年的喜愛,得到了一致好評。
新時代的青海拉麵人
馬青雲,今年36歲,曾經是全村第一個「上班的」,四年前辭職「務農」,和老鄉們一起做拉麵,創建第一個服務拉麵人的企業——化隆拉麵服務中心。作為全國優秀人民警察、青海省勞模,這位出生化隆貧困山村的80後,為了家鄉父老鄉親的脫貧致富和青海拉麵的發展,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工作了10年的「鐵飯碗」,四年裡,他的拉麵事業為民族團結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多少青海人就是通過他鋪的這條路子,走出大山,走向富裕,更有很多人通過他的事業,了解了回族和回族文化,加深了民族之間的理解和團結。
青春在奮鬥中綻放光彩
尕松成林,今年28歲,現為玉樹青年創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大學畢業後,尕松成林就開始接觸藏式房屋裝潢,並用攢下的錢買了設備,租了廠房,開始自己獨立從事藏式房屋裝修。幾年下來,有了一定積蓄的尕松成林與十幾名當地大學生開始了新的創業——藏飾交易。並於2014年7月9日創辦玉樹青年創業商貿有限公司,在一年運營中,便成功帶動和影響了75名大學生,解決青年就業32人,帶動貧困戶12家,公司現逐步走向規模化,已確定戰略目標,並確立獨有的公司文化、公司制度、公司願景。2015年8月1日,公司掛牌「玉樹青年創業孵化基地」,他本人也被評為「青海省農牧區青年致富帶頭人」的榮譽稱號。
堅持做「義工」傳播正能量
郭生芳,今年41歲,默默堅持在公益的道路上20餘年,身體力行地詮釋著「義工」兩個字,用全部的身心投入到「公益」當中,用一顆善良的心溫暖著每一個人,把傳播愛和正能量當做一生的使命去堅持和努力!公益足跡遍布青海、甘肅、西藏、北京、河南、上海、天津、廣州、山東、雲南、江西、內蒙古、山西、廣西、遼寧,四川,陝西等地區。通過開展的慈善救助、環境保護、踐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系列公益活動,「傳播正能量,做好中國人」,真正踐行著中華民族大愛無疆的善行。曾蟬聯三屆中國公益春晚「十大最美中國榜樣人物」之一的郭生芳和她的「以孝治家溫暖行動小組」成員們,十幾年來,以「傳播正能量,做好中國人」為己任,無私奉獻,真情付出,用自己的一片赤誠詮釋出「愛心」的真正含義。
把愛心奉獻給傷殘野生動物
趙海龍,今年32歲,是青海省西寧市野生動物園三隊隊長。他工作責任心強,專業技術水平過硬,在治療和照顧生病受傷的動物中,不怕髒不怕累,克服隨時被傳染的危險,站在動物治療的第一線,親力親為,工作以來共參與野生動物疫病治療超過200例,成功挽救野生動物160餘只(頭)。特別是在受傷雪豹下半身癱瘓,無法自主排便的情況下,他每天用手從雪豹的肛門裡摳出糞便,為了防止受傷後腿感染,每天給雪豹輸液6-8個小時,並在-10℃的天氣裡全程陪同。在一次給駱駝卸飼料時,股骨頸被駱駝當場踩斷,在臥床養病一段時間後,他仍帶著傷腿再次回到動物園開展工作。作為一名飼養員,趙海龍不計個人得失,以極大的愛心、耐心、責任心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讚譽。
青春是用來奮鬥的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也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96周年紀念日。在此之際,共青團青海省委員會向全省共青團員、各族青年和廣大青少年工作者致以節日的問候和祝賀!
「廣大青年要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站在歷史的山巔回望,1922年,在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950年,經過一年多的醞釀籌備,共青團青海省委員會成立。數十年櫛風沐雨,幾十載砥礪前行,共青團青海省委員會堅定不移跟黨走,帶領全省共青團員和廣大青年,在青海高原譜寫著屬於時代的青春交響詩。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當代青年面臨的新時代,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代,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關鍵時代;既擁有廣闊發展空間,也承載著偉大時代使命。廣大青年應在奮鬥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讓信仰在奮鬥中淬火,讓青春在奮鬥裡綻放。
奮鬥,青春不變的底色。心中有夢想,腳下就有力量。年輕人最大的資本不就是敢於做夢、勇於試錯嗎?所以,切莫腳下生根、畏葸不前,在最能成就自己無限可能的歲月裡畫地為牢,負了時光。眼下,中華崛起、民族復興,大美青海迎來最好發展機遇,現實的土壤足以撐起豐滿的理想。青年當勇立時代潮頭,破除成長迷霧,行走三江源,登臨崑崙山,以青春的名義,將「四個扎紮實實」寫在遼闊巍峨的青海大地上,如此方不負好年華,不負新時代。
奉獻,青春無悔的信念。青年時代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1921年,出席黨的一大的13位代表,平均年齡只有28歲,最小的尚不滿20歲。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年輕的共產黨人,為共產主義前赴後繼,為人民利益奉獻犧牲。身處和平年代,廣大青年「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就要將青春夢融入中國夢,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因為,愛國愛民才能立德立功,廣大青年胸懷大局、心有大我,立足我國國情、青海省情,在開闢人生疆域的路上「叩石墾壤,挖山不止」,才能成就大寫的人生。
在價值多元、思潮跌宕的當下,在主流觀念之外也有一些不和諧的雜音。比如一些人崇尚「實用主義」,醉心「及時行樂」,甚至把權力變成謀私的工具,將私慾當作人生的目標,流風所及,攪得青年精神困頓、心靈迷途。更為甚者,一些年輕人陷入「金錢就是力量」「地位才是王道」的價值混沌,臉上寫滿世故,心頭充斥暮氣,在自嘲中解構理想,在焦慮中荒廢未來。因此,身處轉型期的今日之青年,更當崇仰理想、堅定信念,牢記總書記囑託: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立鴻鵠志、做奮鬥者,求真學問、練真本領,知行合一、做實幹家。
青春不息,奮鬥不止。青年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生逢其時,重任在肩,當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團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