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清明節家家戶戶去上墳,應注意哪些事項,怎麼上墳?
第一,要文明上墳,移風移俗,同時要注意防火。因為清明節之所以要去上墳,就是讓做晚輩不忘記祖先,懂得尊重,同時也是讓做小輩去墳前拜一下祖先,表達對去世親人的思念之情,我的理解是人到心到即可。而不要非買很多鞭炮等去墳前鳴放燃燒,因為春天風大乾燥,象我們北方很多墳墓都是在山上,捎有不慎會引發火災,森林火災很無情,要受法律制裁的。可以帶點鮮花,表達心意。第二,上墳應該是嚴肅莊重的事,去上墳的人在穿著上儘量不要花技招展的大紅大綠,而應素雅一點,更不要穿著太露,墳前不要大聲吵鬧,肅靜為宜。如果身體不舒服不要擊上墳,防止過於傷心更加傷身;同時,也有風俗習慣說三歲前的小孩及孕婦不宜上墳,老話不一定都對,但是還是注意比較好。
●【上墳禮儀、注意事項、流程】
1,最重要,注意防火。
農村人上墳,通常會到野外做飯、燒香紙、放鞭炮等等。防火安全,是第一位的!
2,帶上必備的香紙獻花、貢品、鞭炮等等。
香:按照墳墓數量計算(墳墓數 x 9柱,再加12柱)
紙:各地不同,裁切好的黃紙或白紙,陰幣、金銀元寶等等。
貢品:點心、水果、白酒、茶葉、等等。
獻花:不要用太豔麗的花。可用菊花,當做寄託之花,有思念和懷念的含義。白色百合等用於掃墓是比較合適的。有些地方也插楊柳表示懷念。
3,掃墓流程正常順序。
修整墓地——磕頭——上香燒紙——獻花——上肉——敬酒——拜祭——食祭飯——放炮送別。
4,不要穿暴露的衣服。
最好深色衣服,衣著整齊,神情莊嚴肅穆為妥。
5,不要嬉笑怒罵。不要讓孩子追逐打鬧,爬墳頭。
上墳是一件肅穆的事情,避免嬉笑怒罵。特別是孩子,儘量避免鬧得太歡。從小培養教育孩子有 「尊重傳統、緬懷先烈」 的敬畏之心。
6,好好磕頭,不要怕灰。
跪拜,雙手合十,按照長輩順序,逐一每個墳頭磕三次。
7,不要亂大小便。
農村墳地,一般都在野外,時間長了內急不可避免。但是,不要 「急不擇地」,儘可能離墓地遠一點,表示對先人的尊重和敬畏。
8,墳上添點土、除雜草。
野外的墓地,通常雜草叢生,或風吹雨打,墳墓會不同程度的損壞。所以,帶上工具,修整一下墳墓,即是對祖先最大的孝順和緬懷。
注意:老人,孩子,病人,孕婦。不要添土。
清明節,在古代有放風箏、蹴鞠、插柳,祭祀掃墓活動。如今,在我們當地清明節只剩下上墳掃墓了。按照我們當地風俗,清明節祭祀必須在春分之後,清明節前三天這段時間進行,一般都是整個家族為單位,到祠堂裡集中,統一上祖墳山祭祀,要帶上祭品,也要帶上小孩子,盡到傳承義務和責任!清明節一般必須上午上墳祭掃,過了午時祭祀沒用,先人不會收到祭品,在農村是犯忌諱的,過去,女人不能進祠堂和不能上祖墳祭祀,所以,現在農村還是男丁上祖墳祭掃,費用也是由男丁出。先拔除墳頭雜草、小樹苗,掃除墓碑、祭臺前枯樹葉,垃圾等,擺放祭品,燒香、燒冥幣、燒香紙等,然後,燃放鞭炮,千萬注意熄滅火種,才能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