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9 1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廉
LIAN
ZHENG
政
【廉史】
廣聽民意施德政
胡師孝(1855-1908),原名繼璦,字少甫,號鐵霜,清末太平縣龍門鄉(今屬黃山區)人。
光緒十八年(1892)胡師孝登進士第,入翰林院,授庶吉士。光緒二十五年(1899),胡師孝任山東昌邑知縣,德政有聲。時法國佔據青島,經營膠濟鐵路,昌邑東南之丈嶺接壤高密,為鐵路線所必經之地,鄉民見外人樹杆勘測,遂互相告知,自發抵制,毀其勘測標識,幾釀成外事爭端。胡師孝哀國不幸,憐民無辜,據理交涉,巧妙斡旋,使事件得以平息。
光緒二十六年(1900),義和團興起,山東巡撫檄令州縣取締並清剿。胡師孝知入團者多為良民,反對「不教而誅」,主張唯懲首事者而已,脅從民眾均應設法解散,免遭殘酷誅殺。
胡師孝任職期間尤注意民間疾苦,凡課士、勸農、折獄之餘,皆勤加察訪,親歷四郊,廣訪民意,深得民心。調任之時,昌邑百姓臥轍攀轅,揮淚相送,請其親書留別詩四絕,刊諸石以慰去思。
後胡師孝改任湖北,適逢公安、松滋諸縣遭受水災。胡師孝奉檄前往賑災,為防止地方官吏從中侵佔賑災款物,每日親自逐戶復勘,嚴加核對,確保無遺漏、無冒領、災民無一餓死。
光緒三十四年(1908),胡師孝補湖北崇陽知縣,未到任病逝於沙市,年僅53歲。
胡師孝一生好學不倦,尤工書法,得蘇(東坡)、黃(庭堅)之精髓。晚年書法尤精,有「字冠六邑」之譽。
(選自:《古徽州官吏勤廉史跡》)
原標題:《【清風堂】勤廉史跡 | 胡師孝 廣聽民意施德政》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