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接待遊客27萬人次!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成新的「文旅打卡地」

2020-12-21 樂居網

遊人如織 記者 張光輝 攝

五千年歷史看洛陽。備受矚目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自10月19日開館、開園以來,人氣爆棚。整整一個月,博物館接待遊客27萬人次,考古遺址公園的遊客也絡繹不絕。這裡,已成為古都洛陽新的「文旅打卡地」。

一個月接待遊客27萬人次

剛剛過去的雙休日,氣溫驟降,但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依然「熱度」不減,僅周六一天就有近萬人前來「打卡」。

作為研究華夏文明開端的關鍵考古遺存,二里頭遺址揭開了「華夏第一王都」的神秘面紗,成為開啟中華文明起源的一把金鑰匙。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從謀劃之日起,就受到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如今建成開放,遊客都想第一時間感受二里頭的王朝氣象。

「知道今天人會多,但我真是一刻也不能再等了,要早點兒看到這些寶貝。」家住洛陽市區的李先生終於圓了心願。

「來到博物館才相信,自己腳下踩的就是3800年前的遺存,夯土牆上粗糲的陶片、展櫃裡的一件件文物,展示了祖先的生活原貌!」一青年學生欣喜地說。

綠松石龍形器、乳釘紋青銅爵、獸面紋銅牌飾……在該博物館內,遊客們目不轉睛地欣賞著一件件國之珍寶,他們說,看到了這些,就清楚了自己的根在何方。

從開館至今,《人民日報》、新華社、《河南日報》等各大主流媒體紛紛聚焦二里頭遺址、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以文、圖、視頻等多種方式,將這一盛事、喜事傳遍大江南北。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副館長趙曉軍介紹,該博物館自10月19日開館至今,短短一個月,就迎來了27萬人次的參觀者,講解員日均講解40批次。

李伯謙(前排右一)等專家考察博物館 記者 常書香 攝

細化管理,服務遊客

「我從美國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來,參觀過全世界50多家博物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從建築設計到策展都堪稱世界一流,講解非常專業,建議博物館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多做一些宣傳冊……」

「博物館古雅大氣,盡顯『華夏第一王都』風貌。建議從大門口開闢一條老年人和殘疾人『綠色通道』……」

「希望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的相關配套設施跟上,比如遺址公園的公廁、遊客服務中心的餐飲服務……」

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遊客服務中心的留言簿上,一句句發自肺腑的讚美、一條條情真意切的建議,寫滿了遊客的厚愛和期待。

對此,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很快從自身定位出發,找短板補差距,完成了由「圓滿開館」到「提升品質」的轉變。工作人員分工分崗,每天值守在展廳裡,服務遊客,維持秩序,不放過任何一個需要提升的細節;館長每天不間斷在展廳內巡查,發現問題迅速記錄,當場組織人員整改,確保次日整改效果看得見、摸得著。

10月20日,對公眾開放首日,迎來遊客3.8萬人次,蜂擁而至的遊客,給這座年輕的博物館管理帶來了一定壓力。為確保次日遊客有序進場,工作人員連夜放置分流設施300多個;為殘疾人及老年人在排隊入場口設立「綠色通道」,讓他們直通館內;在服務臺放置免費輪椅,有特殊需要的遊客可坐著遊覽展廳;為滿足遊客聆聽講解需求,每天安排2場免費講解;11月17日,邀請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李伯謙,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會長孫英民,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趙海濤,河南博物院研究員李宏、徐雷等專家對展陳提升出謀劃策……

高水平打造「新三篇」扛鼎之作

推動文化繁榮昌盛是洛陽發展的優勢和潛力所在。堅持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遊,用旅遊的方式傳播文化,著力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擦亮「老三篇」,打造「新三篇」,是時代賦予洛陽的使命。

作為「新三篇」扛鼎之作,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任重道遠。

業內專家提出,館園「熱度」持續不減,說明二里頭遺址本身意義很大,館園建設成功。同時,就目前情況看,需要提升的空間還很大。

專家建議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偃師商城、白馬寺、漢魏洛陽故城等景點連點成線,拉長旅遊線路,實現多方共贏;加快完善遊客中心和考古遺址公園相關配套服務設施,讓遊客能參觀、能吃住等。

趙曉軍表示,作為全國大遺址保護、展示和利用的示範區,早期中國國家形成和發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歷程與成果展示基地,今後該博物館將不斷加大對館藏文物的整理和研究力度,提升服務管理,完善展陳內容,豐富展陳手段,把夏代歷史更形象化、直觀化地呈現給大眾,實現博物館的文化傳播和教育功能。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洛陽網

相關焦點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預計本周末迎來客流高峰,大家請錯峰參觀
    近日,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開館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該博物館負責人表示,預計26日、27日,這裡會迎來客流高峰,提醒大家錯峰參觀。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首日(記者 魯博/攝)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副館長趙曉軍介紹,20日至23日,博物館共接待遊客6.5萬人次。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老百姓親近中華文明的地方
    這是11月10日上午11時左右,記者在洛陽偃師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時看到的情景。作為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項目,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通過青銅器、陶器、玉器、綠松石器、骨角牙器等2000餘件藏品,集中展示了二里頭遺址作為「華夏第一王都」的豐富內涵。特意帶朋友來參觀的洛陽師範學院的郭教授說,學術界雖然有爭議,但並不排斥建設這樣一個博物館,以實物的形式展現出來,讓更多的民眾感受早期中國的歷史文化底蘊,感受中華文明燦爛的歷史,也可以啟迪共同探尋華夏文明之源。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建立,有利於闡釋早期中國形成歷程,讓公眾更好地認知了解中華文明悠久歷史,是向世界展示中國源遠流長、綿延不斷歷史的力證。第二屆世界古都論壇的舉辦,必將為古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供更加廣闊的思路和更加有力的支持,讓古都文化遺產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為人類持續和諧穩定、社會文明進步貢獻古都智慧。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20日起對公眾免費開放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宜龍 王雪娜10月17日,記者從洛陽市文物局獲悉,作為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將於10月19日舉行開館儀式,20日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目前,該博物館已進入布展的收尾階段。為保證布展工作順利進行,該館目前暫不接待遊客。20日起,公眾持二代居民身份證或臨時身份證、戶口簿、駕駛證、軍官證、士兵證、護照、學生證、工作證等,到博物館門口自動取票機取票或人工服務窗口領票即可免費參觀。
  • 鞏義吃喝玩樂匯周週遊:偃師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連日來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開館 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觀眾到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後,可將車停在博物館西側的遊客服務中心,然後來到博物館。進了南門,在西側票務中心南側,有兩臺自動取票機。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摘取基本陳列精品獎
    5月18日,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在南京揭曉,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基本陳列獲精品獎。  本屆推介活動競爭異常激烈,申報數量為歷屆之最,評選結果「含金量十足」。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即將開館!一起來揭秘!
    該博物館總佔地246畝,規劃總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包括公共區域、業務區域、行政區域及早期中國研究中心等,滿足博物館文物展示、文物館藏、文物科研和觀眾遊覽休閒等綜合性需求。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將於10月19日舉行開館儀式。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熱度高
    昨日,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人氣爆棚。雙節期間,大批市民遊客來到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參觀,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時,購買特色文創產品。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已經成為洛陽新的文化地標。助力洛陽叫響「東方博物館之都」這張新名片。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講解員:遊客的掌聲讓我忘記辛苦!
    來源:經濟日報孫晨姣在講解「現在展示在大家面前的文物,名叫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是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近日,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第二展廳內,身著套裝的孫晨姣,為來往遊客講解著博物館內的奇珍異寶。
  • 一起「漫遊」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位於洛陽偃師翟鎮二里頭遺址區南300米處,是集中展示夏都文化、二里頭遺址、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專題類博物館。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場。 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 10月20日到明年4月19日為試運行階段,每天開放。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揭開「最早的中國」神秘面紗
    這座經過多年精心籌備的博物館都將有哪些國寶重器與公眾見面?10月17日,在距離開館還有兩天之際,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來到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一探究竟。19日,該博物館將舉行開館儀式,20日起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    從外看:打開中華文明的鑰匙研究中華文明的「巨龍」    17日一早,當記者來到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時,有不少附近居民和遊客早已來到博物館前的廣場。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落成迎賓:感受第一王朝氣象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19日,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落成迎賓,一座氣勢恢宏的文化新地標屹立在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南側。遺址之上,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及配套設施芳容綻放,為世界遊客開啟一扇了解「華夏之源」歷史的大門。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誕生記
    根據文獻記載,傳說偃師是湯都西亳,而此遺址內以晚期(即洛達廟類型)文化層分布最廣,這是值得注意的,或許這一時期相當於商湯建都的階段。更早的文化遺存可能是商湯建都城以前的,這僅是一種推測。」考古所二里頭隊在一九七四年發表的二里頭一號宮殿基址發掘報告中明確地指出這座商代早期的宮殿建築,為湯都西亳說提供了有力的實物證據。
  • 人氣火爆,遊客可擇日錯峰參觀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今日,是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面向公眾開放的第一天。記者在博物館現場看到,不到9點鐘,已經有大批遊客等候在博物館門口,等待博物館開館。為了保證參觀遊客的安全,博物館也臨時採取措施,在門口安排工作人員有序引導遊客,分批進入博物館領票、參觀。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將恢復開放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康翔宇報社訊3月23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獲悉,在嚴格執行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及風險評估,該館決定於3月26日起恢復開放。
  • 全球最大遺址博物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位於偃師市翟鎮,北距二里頭遺址保護區約300米,南臨古城快速路。博物館依託二里頭遺址而建,佔地面積約246畝,總建築面積為31781平方米,包括公共區域、業務區域、行政區域及早期中國研究中心四個部分,整體為鋼框架結構,總高度為22.9米。博物館於2017年6月11日奠基動工建設,2019年10月19日建成開放。
  • 在二里頭 觸摸「最早的中國」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10月20日,舉行過開館以後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第一次對公眾開放。上午9點,還不到開放時間,就已經有大批遊客等候在博物館門口。從最近的洛陽龍門高鐵站到博物館所在的偃師二里頭村,開車也要一個小時車程。專門從鄭州趕來的歷史愛好者韓楊早早就等在博物館門口。 「大家都說,這是最早的中國,所以就想看看最早的中國到底是什麼樣子。」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推出網上直播
    映象網洛陽訊(記者 徐孟國 通訊員 白雪)足不出戶,便可通過手機暢遊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啦!據悉,出於疫情防控需要,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暫時閉館。為滿足觀眾參觀二里頭珍貴文物的需求,繼推出網上展廳之後,該博物館和河南聯通公司5G文旅互動直播合作,從2月26日至28日,連續三天,推出「宅家遊景區5G助抗疫」專題活動。26日11時15分,該活動已對館內第二展廳「赫赫夏都·國之大事」、第三展廳「赫赫夏都·建中立極」常設展覽進行了首場直播,鼎一度被視為「中華文明的一種象徵」。
  • 河南曬博物館「家底」: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最受關注
    今日,從河南省文物局獲悉,《2019年度河南省博物館名錄》(以下簡稱《名錄》)對外公布。根據《名錄》,截至2019年底,河南省共有348家博物館,年接待觀眾達7174萬人次。  歷史厚重的河南是文物大省,隨著相關部門對文博事業的財政投入持續增加,河南省內博物館的數量也不斷擴容,各類博物館在科普、社教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即將恢復開放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康翔宇 23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獲悉,在嚴格執行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及風險評估,該館決定於2020年3月26日(本周四)起恢復開放。據悉,恢復開放後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每日9:00—17:00(16:00停止入場)開放,每周一閉館(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開放期間暫時僅接受散客(個人)網絡預約參觀,每日限額1000人。觀眾可提前1天通過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官網、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預約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