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東山保衛戰中,我軍傷亡1250人,湧現了許多英勇善戰,不怕流血犧牲的英雄人物。為了掃除部隊前進中的障礙,張學棟在彈盡時用自己的肉體堵住了敵人地堡的機關槍火舌;重機槍班副班長黃飛龍在山頭僅剩他1人時,毅然拉響手榴彈撲向敵群,與敵同歸於盡;某部八連指導員周連山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堅守陣地掩護戰士撤退,當敵人蜂擁而至時,他向敵陣扔出最後一顆手榴彈……
本文摘自:中國新聞網,作者:於明山,原題:《1963年東山戰鬥資料被 發現解放軍傷亡1250人》
這本《慶祝東山戰鬥勝利十周年有關參考文件》共48頁,是1963年為慶祝東山戰鬥勝利十周年編印的。目錄依序分為「東山保衛戰」「東山戰鬥簡介」「東山縣十年來建設成就」「英雄譜」「當前形勢與任務」「軍民聯防,鞏固海防,保衛東山」「加強對敵鬥爭,鞏固海防,保衛生產」。
對於年輕人或者不了解歷史的人來說,對東山戰鬥的始末可能知之甚少或者根本不曉得。
東山保衛戰被稱作國共兩軍的最後一場酷烈的戰爭,發生於1953年7月16日。當時,中朝兩國軍民3年浴血奮戰,韓戰已經勝利在望。在即將籤訂《朝鮮停戰協定》的關鍵時刻,美國中央情報局在臺灣的「西方公司」策動蔣介石軍隊加緊策劃侵犯大陸,以破壞朝鮮停戰,影響朝鮮談判籤字。蔣軍與「美帝」遙相呼應,悍然出動美國武裝的第十九軍第四十五師全部、第十八師的五十三團、第七五師一部、海軍陸戰隊第一支隊並水陸坦克21輛,海上突擊第一、二大隊、南海縱隊第八中隊、傘兵兩個加強中隊,共約1。3萬多人(10倍於我),飛機10餘架、軍艦13艘,兵分三路,大舉進犯福建東山島,叫囂要在4至8小時之內佔領東山島。我駐島部隊以一當十,痛擊來敵。援軍從廈門、泉州、汕頭三個方向火速馳援,在歷時36小時的激烈戰鬥中,我軍共殲敵3379人(其中俘獲715人),擊落敵機2架,擊沉登陸艦3艘,擊毀坦克2輛,這一仗就將只有2個旅2000來人的國民黨傘兵部隊殲滅了500多人。
在東山保衛戰中,我軍傷亡1250人,湧現了許多英勇善戰,不怕流血犧牲的英雄人物。為了掃除部隊前進中的障礙,張學棟在彈盡時用自己的肉體堵住了敵人地堡的機關槍火舌;重機槍班副班長黃飛龍在山頭僅剩他1人時,毅然拉響手榴彈撲向敵群,與敵同歸於盡;某部八連指導員周連山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堅守陣地掩護戰士撤退,當敵人蜂擁而至時,他向敵陣扔出最後一顆手榴彈……
當時臺灣的「當家人」蔣介石處心積慮選擇東山島為跳板,寓意「東山再起」,結果一敗塗地。戰後,毛澤東說過:東山保衛戰的勝利,不光是東山的勝利,也不光是福建的勝利,而是全國的勝利。
1963年是東山戰鬥勝利10周年,在戰鬥發生地東山島,當地黨政軍舉行隆重慶祝活動,編印《有關參考資料》就是其中一項內容,當時筆者的父親在政法部門負責紀念活動保衛工作,他得到一本《有關參考文件》,並珍存起來。筆者最初也是從這本內部出版物了解東山戰鬥的,少年時代曾經用3個不同時期的私章蓋在《有關參考資料》上面,以示珍愛。後來,由於在政治運動中,筆者怕這本《有關參考文件》被當做「黑書」而匿藏起來,以致塵封數十年未見天日。
這本《有關參考資料》裡面,有東山保衛戰前線總指揮遊梅耀寫的回憶錄《東山保衛戰》,詳細介紹東山保衛戰發生的時代背景和戰鬥的整個過程。「英雄譜」一章中比較詳細地記敘了在戰鬥中湧現出來的感人事跡。在介紹地方民眾支前的篇幅中,有勇敢機智的八少年、一把菜刀繳機槍的林大富、海防戰士的媽媽劉杏、一把剪刀剪斷敵人電話線的林池、勇敢的嚮導王亞字、擔架英雄孫禮文等民眾冒著槍林彈雨自發支前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故事。當時編印這本紀念冊,距東山戰鬥勝利10周年,戰鬥中的許多故事歷歷在目,不因歷史久遠而走樣。
據了解,當年這本《有關參考資料》印數不多,發送範圍很小。隨著時光已經流逝半個世紀,其間歷經多次政治運動,能留存至今實屬極少,因而倍加珍貴。它不光具有紀念意義和教育作用,而且堪稱一件具有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的「文物」。銘記歷史是為了永久和平,在了解東山保衛戰的同時,筆者衷心祝願海峽兩岸和平發展,早日統一,永遠不再有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