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東山保衛戰資料曝光 解放軍傷亡1250人

2020-12-21 人民網四川頻道

  核心提示:在東山保衛戰中,我軍傷亡1250人,湧現了許多英勇善戰,不怕流血犧牲的英雄人物。為了掃除部隊前進中的障礙,張學棟在彈盡時用自己的肉體堵住了敵人地堡的機關槍火舌;重機槍班副班長黃飛龍在山頭僅剩他1人時,毅然拉響手榴彈撲向敵群,與敵同歸於盡;某部八連指導員周連山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堅守陣地掩護戰士撤退,當敵人蜂擁而至時,他向敵陣扔出最後一顆手榴彈……

  本文摘自:中國新聞網,作者:於明山,原題:《1963年東山戰鬥資料被 發現解放軍傷亡1250人》

  這本《慶祝東山戰鬥勝利十周年有關參考文件》共48頁,是1963年為慶祝東山戰鬥勝利十周年編印的。目錄依序分為「東山保衛戰」「東山戰鬥簡介」「東山縣十年來建設成就」「英雄譜」「當前形勢與任務」「軍民聯防,鞏固海防,保衛東山」「加強對敵鬥爭,鞏固海防,保衛生產」。

  對於年輕人或者不了解歷史的人來說,對東山戰鬥的始末可能知之甚少或者根本不曉得。

  東山保衛戰被稱作國共兩軍的最後一場酷烈的戰爭,發生於1953年7月16日。當時,中朝兩國軍民3年浴血奮戰,韓戰已經勝利在望。在即將籤訂《朝鮮停戰協定》的關鍵時刻,美國中央情報局在臺灣的「西方公司」策動蔣介石軍隊加緊策劃侵犯大陸,以破壞朝鮮停戰,影響朝鮮談判籤字。蔣軍與「美帝」遙相呼應,悍然出動美國武裝的第十九軍第四十五師全部、第十八師的五十三團、第七五師一部、海軍陸戰隊第一支隊並水陸坦克21輛,海上突擊第一、二大隊、南海縱隊第八中隊、傘兵兩個加強中隊,共約1。3萬多人(10倍於我),飛機10餘架、軍艦13艘,兵分三路,大舉進犯福建東山島,叫囂要在4至8小時之內佔領東山島。我駐島部隊以一當十,痛擊來敵。援軍從廈門、泉州、汕頭三個方向火速馳援,在歷時36小時的激烈戰鬥中,我軍共殲敵3379人(其中俘獲715人),擊落敵機2架,擊沉登陸艦3艘,擊毀坦克2輛,這一仗就將只有2個旅2000來人的國民黨傘兵部隊殲滅了500多人。

  在東山保衛戰中,我軍傷亡1250人,湧現了許多英勇善戰,不怕流血犧牲的英雄人物。為了掃除部隊前進中的障礙,張學棟在彈盡時用自己的肉體堵住了敵人地堡的機關槍火舌;重機槍班副班長黃飛龍在山頭僅剩他1人時,毅然拉響手榴彈撲向敵群,與敵同歸於盡;某部八連指導員周連山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堅守陣地掩護戰士撤退,當敵人蜂擁而至時,他向敵陣扔出最後一顆手榴彈……

  當時臺灣的「當家人」蔣介石處心積慮選擇東山島為跳板,寓意「東山再起」,結果一敗塗地。戰後,毛澤東說過:東山保衛戰的勝利,不光是東山的勝利,也不光是福建的勝利,而是全國的勝利。

  1963年是東山戰鬥勝利10周年,在戰鬥發生地東山島,當地黨政軍舉行隆重慶祝活動,編印《有關參考資料》就是其中一項內容,當時筆者的父親在政法部門負責紀念活動保衛工作,他得到一本《有關參考文件》,並珍存起來。筆者最初也是從這本內部出版物了解東山戰鬥的,少年時代曾經用3個不同時期的私章蓋在《有關參考資料》上面,以示珍愛。後來,由於在政治運動中,筆者怕這本《有關參考文件》被當做「黑書」而匿藏起來,以致塵封數十年未見天日。

  這本《有關參考資料》裡面,有東山保衛戰前線總指揮遊梅耀寫的回憶錄《東山保衛戰》,詳細介紹東山保衛戰發生的時代背景和戰鬥的整個過程。「英雄譜」一章中比較詳細地記敘了在戰鬥中湧現出來的感人事跡。在介紹地方民眾支前的篇幅中,有勇敢機智的八少年、一把菜刀繳機槍的林大富、海防戰士的媽媽劉杏、一把剪刀剪斷敵人電話線的林池、勇敢的嚮導王亞字、擔架英雄孫禮文等民眾冒著槍林彈雨自發支前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故事。當時編印這本紀念冊,距東山戰鬥勝利10周年,戰鬥中的許多故事歷歷在目,不因歷史久遠而走樣。

  據了解,當年這本《有關參考資料》印數不多,發送範圍很小。隨著時光已經流逝半個世紀,其間歷經多次政治運動,能留存至今實屬極少,因而倍加珍貴。它不光具有紀念意義和教育作用,而且堪稱一件具有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的「文物」。銘記歷史是為了永久和平,在了解東山保衛戰的同時,筆者衷心祝願海峽兩岸和平發展,早日統一,永遠不再有戰事!

相關焦點

  • 慘烈的東山保衛戰(四)
    胡璉沒想到解放軍早有準備,遂下令海、空力量加入戰鬥。於是,飛機濫炸、艦炮狂轟,從新竹機場起飛的十幾架運輸機以一字隊形飛到八尺門上空,天女散花似的丟下一批批傘兵,這是國民黨軍首次在戰爭中使用了傘兵。   遊梅耀雖在後方八尺門布防了一個水兵連,但國民黨使用傘兵,以八尺門為空降點,這卻是他始料不及的。八尺門是東山通往大陸的咽喉,大陸要增援東山,非經八尺門不可。
  • 藍天保衛戰正當時 長沙東山街道黨員爭相認領「責任田」
    長沙雨花區東山街道南雅社區一位居民說。張嗲是南雅社區一名頗具影響力的老黨員,60多歲的他退休不褪色,積極發揮餘熱,每天在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裡巡邏。今日,記者從東山街道了解到,為了帶動社區居民自覺參與藍天保衛行動,張嗲主動認領了一塊「責任田」,看到有人垃圾焚燒、違規露天燒烤、燃燒散媒,他都要上前勸導。
  • 慘烈的東山保衛戰(一)——臨危受命守東山
    當國民黨軍突襲福建大陸沿海以牽制解放軍在朝軍力的企圖屢遭失算後,不僅蔣介石急,美國更急。1953年春,朝鮮戰事未緩,親蔣的艾森豪上臺就任美國總統,蔣介石蠢蠢欲動,福建前線局勢更顯緊張。由美國中央情報局控制、落戶臺灣的「西方公司」從幕後跳到了臺前,策動國民黨軍加緊「反攻大陸」的步伐。他們的眼光盯在了東山島。
  • 東山保衛戰陳毅放狠話:哪怕只剩一人,也要渡過去增援
    東山保衛戰打得相當激烈,東山縣委和當地群眾給守島官兵以大力支援,東山民兵在戰鬥中發揮了很大作用。縣委書記谷文昌親率幹部群眾為部隊送彈藥、送水送飯,把負傷的戰士抬下火線,雖是大戰當前,但陣腳不亂。由於眾寡懸殊,隨著戰事持續,遊梅耀指揮部隊在大量殺傷國民黨軍後,主動放棄東山縣城,於16日8點左右退守全島的制高點公雲山、王爹山和牛犢山3個核心陣地。由於部隊事先在山上構有坑道和土木工事,因而在國民黨軍猛烈的炮火和飛機轟炸下,能抵擋住數量10倍於己的敵軍一晝夜猛攻。子彈、手榴彈打光了,就用刺刀、槍託、石頭和卸去保險的60毫米迫擊炮彈,同突入陣地的敵人肉搏。
  • 邵伯保衛戰紀念碑奠基
    據《揚州大事記》記載:1986年3月18日,邵伯保衛戰紀念碑在保衛戰所在地江都縣邵伯鎮舉行奠基儀式。碑名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當時蘇中區黨委書記)陳丕顯題詞。
  • 東山島保衛戰:揭秘我軍海防戰線上的經典一仗
    本期《講武堂》為您講述 《乘風破浪》之《東山島保衛戰》 點擊觀看本期導視 1953年7月,國民黨軍金門防衛司令胡璉率部一萬多人,對位於福建和廣東兩省交界處的東山島突然發起進攻
  • 衡陽保衛戰有多麼慘烈,儘管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但雖敗猶榮
    1944年6月22日至1944年8月8日曆時47天的衡陽保衛戰可以講是中國抗戰史上最艱難、最慘烈的一次戰役。 第十軍在方先覺的率領下進行的衡陽保衛戰,被日軍稱為「中日八年作戰中,唯一艱難而值得紀念的攻城之戰」。
  • 鮮為人知的瀋陽 電報大樓保衛戰
    原標題:鮮為人知的瀋陽 電報大樓保衛戰   在瀋陽的太原街與中山路交會處西北角,坐落著一座日偽時期的兩層老式拐樓,這便是奉天郵便局舊址,它曾是東北的通信樞紐。   瀋陽解放的前一天,這裡曾經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殊死戰鬥。敗退的國民黨軍隊企圖炸毀大樓,中共地下黨及地下武裝用生命奮力保衛,為我黨我軍接管瀋陽創造了便利條件。
  • 重話抗戰時的洛陽保衛戰
    ——-《洛陽縣誌》摘錄  一頁頁發黃的檔案,詳盡記錄了71年前駐守古都洛陽的中國守軍,捨命抗擊日本侵略者異常激烈的戰況……翻開一摞摞資料,曾經的槍林彈雨仿佛撲面而來:1944年5月,1.8萬餘中國守軍官兵,苦戰洛陽21天,僅2000多人突圍而出……  時值抗戰勝利70周年,記者探訪洛陽市檔案局,採訪多位年逾九旬的抗戰老兵,從一件件珍貴的檔案資料,以及親歷者和老兵們的口述中
  • 東山:石埔村
    王祜曾在自家的庭院中親植槐樹三株以勉勵子孫努力仕宦,位登三公,時人稱之為「三槐堂」。  光裕堂:位於埔上自然村,始建於清代,1999年重修,佔地面積223平方米,方位西偏南10°。堂號「光裕堂」,供奉列祖列宗神位,保存有臺灣宗親樂捐芳名碑記,有濃厚的涉台歷史淵源。
  • 可射子彈的匕首:解放軍特戰匕首槍曝光
    可射子彈的匕首:解放軍特戰匕首槍曝光(圖片來源:CCTV)  點擊進入中新網軍事頻道 發布時間:2015-05-28 09:06:03 【編輯:王朋飛】 可射子彈的匕首:解放軍特戰匕首槍曝光
  • 解放軍航母殺手東風-26新年高調曝光,部隊口號特有殺傷力!
    東風-26部隊口號羅援少將話剛說完,解放軍航母殺手東風-26新年高調曝光,口號很有殺傷力:隨時能戰,準時發射,有效毀傷!近日央視軍事頻道罕見曝光了中國首支東風-26飛彈旅,這支部隊2012年成立,2013年成式轉為飛彈旅編制,先模擬訓練,後接裝,駐紮在中原某地,至今五年,為中央軍委應急機動作戰部隊。
  • 喋血孤城47天 衡陽保衛戰打破日軍「急劇突進」美夢
    這些年他自費收集的材料已經不計其數,通過訪談親歷者及其後代、收集整理國共兩軍檔案、當年報刊史料、日本出版的資料和私人日記等,完成了5本關于衡陽保衛戰的專著,是民間研究衡陽保衛戰最權威的人士之一,那47天的每一個戰役、資料裡曾出現過的每一個將士、這所城市保留下來的每一個工事痕跡,全部一一清晰地存在他的心中。
  • 解放軍唯一一次,一天之內戰鬥傷亡6名師團級幹部
    1979年2月17日凌晨4點我們就起來了,吃完早餐後大家都全副武裝集合待命,因為知道今天是要開戰的了。6時40分,擔負廣西龍州方向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任務的廣州軍區42軍,以25個炮兵營和35個團、營屬炮兵連的火力,對那花、布局、水口當面越軍前沿和淺近縱深工事、障礙、火力點、兵營等58個目標實施了兩次火力急襲,歷時15分鐘。
  • 一個天生優勢:讓東亞人與歐洲人白刃戰傷亡1:28
    為什麼,匈奴,蒙古和解放軍等等在身材和力量上,都不如歐美人,卻可以在白刃戰當中打敗對手呢?畢竟,在我們的眼裡,歐美人都是身材高大健壯,黑人同樣也是手長腿長,爆發力強。那為什麼,在都接受過正規訓練的情況下,在戰爭白刃戰當中,白人黑人對東亞人卻沒有什麼優勢呢?
  • 東山島是國軍精銳傘兵的大墳場:1953年7月16日東山島戰役爆發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1953年7月16日:東山島戰役:臺灣歷史上最大的反攻行動,動用傘兵與陸海空三軍,也是第一次三軍聯合立體作戰。然而,此戰卻以國軍慘敗告終。聽薩沙說一說吧。根據情報,島上有福建軍區公安第80團(欠第三營與第二營第四連)及1個水兵連共1200人。指揮官為遊梅耀,福建本地人。30年代遊梅耀就參加紅軍,抗戰期間擔任陳毅的副官,到1949年就有15年作戰經驗。
  • 10年兩山輪戰,我軍傷亡4603人,這仗為何要打?
    10年兩山輪戰,解放軍各軍區先後有10個集團軍輪番上陣參戰。 兩山輪戰期間,我軍傷亡總人數4603人,越軍共傷亡30695人,雖然我軍傷亡人數比越軍少,但也是付出了很大的犧牲的。 很多人不理解兩山輪戰為何要打?其實此戰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收復幾個山頭那麼簡單,還有3點重要原因。
  • 《宜昌保衛戰》湖北重慶開播 諜戰元素引懸念
    《宜昌保衛戰》湖北重慶開播 諜戰元素引懸念2017年01月18日 17:39:37來源:新華網    史詩大劇《宜昌保衛戰》已於近日登陸湖北衛視、重慶衛視,雙臺同步播出。在近期劇情中,面對日軍的突然空襲,一場捍衛宜昌的生死之戰悄然上演。    事態發展疑雲重重    《宜昌保衛戰》通過胡宜生(徐佳飾)、江美雲(童蕾飾)、朱若愚(陳小春飾)、楊帆(呂良偉飾)等幾位主演的人物命運串聯起「宜昌大撤退」「棗宜大會戰」「石牌保衛戰」等重大歷史事件,展現出當時抗戰的艱辛與愛國人士的英勇可敬。
  • 共和國大事記:1963年
    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1963年初,他的優秀事跡公開報導。1963年3月2日,《中國青年》雜誌首先刊登了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3月5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都刊登了毛主席的題詞手跡。第二天,《解放軍報》又首次刊登了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同志的題詞手跡。《中國青年報》隨即轉載。以後,陳雲、葉劍英等同志也為雷鋒題了詞。
  • 《長沙保衛戰》誓與日軍戰鬥到底!
    《長沙保衛戰》誓與日軍戰鬥到底!《長沙保衛戰》是一部戰爭劇,講述了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湖南長沙及其周邊進行的三次大規模攻防戰。張豐毅飾 薛嶽張豐毅,1956年9月1日生於湖南省長沙市,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協會副會長、中國電影協會理事。代表作《駱駝祥子》《赤壁》,1990年,憑藉《龍年警官》獲得第3屆中國電影表演協會優秀男演員獎。在劇中飾演國民黨的高級將領,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長沙會戰的總指揮,是個能戰、苦戰、善戰且充滿傳奇色彩的偉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