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歷史的活文物——大智門火車站

2020-12-15 荊楚網

  大智門火車站位於武漢市江岸區京漢街,又名京漢火車站。由比利時貸款,法國工程師設計。1896年破土動工,1903年建成。1906年4月1日,京漢鐵路(原盧漢鐵路)全線建成,在大智門火車站舉行了隆重的通車典禮。當時鐵路不進城,京漢鐵路到漢口後,就沿長江方向走,依次經過大智門、循禮門直到玉帶門。今天處於市中心的循禮門,那會兒還是荒地。
  大智門火車站是中國第一條長距離準軌鐵路的南端終點大型車站,其主體建築為法式風格,是中國近代鐵路建設尚存的重要歷史見證。20世紀初,這個當時亞洲最雄偉、最現代化的火車站,被視為京漢鐵路全線最耀眼的亮點。
  1902年,一直醉心洋務運動且敢於大膽實踐的湖廣總督張之洞,邀約直隸總督王文韶,聯名向朝廷呈遞了一份設立朝廷"鐵路總公司"的奏摺,內容就包括在漢口大智門附近建一座火車站的方案。張之洞所奏獲準後公開招標,最終,一名廣東建築商勝出中標。經過幾年精心施工,漢口最早的火車站,就鶴立雞群,矗立在大智門了,這就是大智門火車站。
  大智門火車站不僅是中國鐵路發展歷史的活文物,也是武漢歷史的見證者。1911年10月10日晚,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官員從大智門火車站爬上現代化的火車逃往北方。抗日戰爭時期,大智門火車站風雲際會。1937年9月17日下午,第9軍軍長郝夢齡正是從這裡北上抗日,血戰成仁,終得馬革裹屍還;1938年春,八路軍副總指揮、橫刀立馬的彭德懷在這裡蒞臨武漢;臺兒莊戰役中,第41軍122師師長王銘章以身殉國,靈柩經大智門火車站運抵武漢,這一段段往事為大智門火車站書寫了一頁頁濃墨重彩的歷史篇章。
  車站建成,火車開通,漢口的面貌也跟著改觀。京漢鐵路帶來客流,也帶來財富和機會,曾讓車站路商業繁華,盛極一時。我的嶽父原來在大智門火車站前面的友益街住了好多年,說起當年來語氣裡滿是驕傲。"那時候這一帶繁華得不得了,在這裡來來往往往的不乏名流。"據《武漢老劇院》記載:1951年4月,梅蘭芳第5次來漢口,從大智門車站下車,自車站大門起沿路被戲迷圍得水洩不通,人人爭睹大師風採。從車站路右轉友益街短短千米,梅蘭芳走了將近一小時。
  在上世紀80年代,大智門火車站周邊仍然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水洩不通。1991年,仿造大智門火車站建築風格建成的漢口火車站在武漢市江漢區金家墩建成後,這一段鐵路才停止使用。如今穿過車站路,你仍然會被大智門火車站深深吸引,它曾是亞洲最現代化的火車站,兼具雄偉與優雅。主樓屋頂上"京漢火車站"5個大字,依然清晰有力。如今沿街仍有不少老房子,細看雕花、磚角,仍顯露出當年的大氣。2001年6月25日,大智門火車站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世事風雲,滄海桑田。昔日的火車站臺及橫跨漢口鬧市的京漢鐵路,已變成寬敞的京漢大道,架空而過的城市輕軌交通列車,飛馳在曾經輝煌百年的京漢鐵路舊址上空。今天的大智門火車站已經成為歷史的陳跡,只剩下這個與眾不同的百年老建築靜靜地矗立著,昔日的人聲鼎沸早已遠去。
  站在這棟建築之前,感受它的內涵,它是如此的與眾不同,四個綠色的圓形尖塔筆直地向空中伸展,一隻蒼鷹在其間振翅飛翔。它雖然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但它依然靜靜地佇立,默默地守望著昔日的京漢鐵路線,如今車流不息的京漢大道。

相關焦點

  • 武漢最「可惜」的1座火車站,漢口站仿其而建,如今卻被人遺忘
    火車站是一個城市的門面,象徵著一個城市的納入與包容,武漢市漢口火車站是湖北省重要的交通運輸樞紐,每天接納的旅客數以萬計,擁有完善的現代化售票系統,交織成網的鐵軌運輸體系,夜以繼日地運送著發往全國各地的人員和物資。如此秩序井然運營的火車站,你知道它的前身是誰嗎?那就是武漢大智門火車站。
  • 唐山南站:中國第一個火車站,堪稱「中國鐵路博物館」
    唐山作是近代中國最早的機器採礦業及鐵路運輸業等工業文明的起點,1881年,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唐胥鐵路正式通車。1882年初,唐山南站正式建成營業,是中國第一個火車站(與胥各莊站齊名),當時稱「唐山站」,為線路的始發終到站,車站只有兩條線路、三間房屋,每天運煤八九百噸。
  • 衡陽那些留存在歷史深處的鐵路文物
    百年前鋼軌仍在使用 在廣州工務大修段衡陽焊軌車間內,有一條現正在使用的裝卸鋼軌的鐵路專用線,全長376米。該段線路位於湘桂線衡陽西站對面,從車間區域內連通湘桂線。2014年11月,衡陽市文物局在對市內鐵路文物進行調查摸底時,發現了這段線路的鋼軌和部分鋼枕是難得的鐵路文物。
  • 「中國鐵路遺產老舊火車站的新生國際論壇」於西南交大建築與設計...
    而新中國的鐵路遺產,最典型的就在我們成都,就在我們四川。解放後,新中國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等,這些鐵路的建設都在歷史上寫下了非常輝煌的一筆。今天,在高鐵時代,我們的鐵路建設所向披靡,在這種前提下,我們應當回過頭來重新看待這些鐵路遺產,特別是這些火車站。解放後的中國鐵路遺產,儘管年限不是特別久遠,但是價值和意義急需發掘,這樣一個課題意義非凡。
  • 中國10座最美的火車站 穿越童話故事來看你
    阿爾山站 中國最小最美火車站 青龍橋是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時的至難點,在這個難關口,詹天佑用一個巧妙的「人字形」設計,解決了地勢險峻的難題。中國的鐵路也由此越通越遠。
  • 漢口-平漢鐵路對近代漢口城鎮空間格局演變的影響
    漢口城鎮的歷史距今不過五百餘年的歷史,從不同年代的三張歷史地圖中可以看出,在平漢鐵路修建之前,漢口城主要沿漢水、長江的江岸進行拓展,是依託於水運發展而來的,在平漢鐵路修通之後,從1930年的地圖可以看出,平漢鐵路線與租界之間的地塊建設密集,而且城鎮開始向鐵路線北側蔓延。
  • 中國最小最美火車站——阿爾山站
    人在旅途,每一站,都是風景,以下中國最美最文藝的火車站,你去過幾個。一、阿爾山站——中國最小最美火車站建於1937年,是日本關東軍駐紮時期的產物,至今仍保存完好。民國10年(1921年)個碧鐵路通車,碧色寨成為換裝站,滇南進出口貨物都由碧[1]色寨中轉,後成為個碧石鐵路的終端站,滇越鐵路與個碧石鐵路的換裝站;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及我國人民與侵略者抗爭而修築的最早、曾經"繁榮"一時的一個火車站。今為昆河線上一小站,1987年12月21日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裝下火車的博物館:有中國鐵路歷史所有機車,火車站都搬進去展覽
    分享一個我自己特別喜歡去的景點,在北京的東北角的中國鐵道博物館。火車鐵路出現百餘年間,對於我們的生活出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第一輛蒸汽機車到如今飛馳的高鐵,我們國家的鐵路文化,值得每個人去自信尋找。中國鐵道博物館是我們國家級的專業鐵路博物館,最初的時候,這個博物館是我們國家鐵道部的科學技術館,後來更名為中國鐵道博物館,現在在北京有中國鐵道博物館有三個館址,去過天安門的人應該都知道,在正陽門有一個中國鐵道博物館,每天遊客無數。另外一個就今天咱們說的這個朝陽區酒仙橋的館址,還有一個位於八達嶺,是詹天佑的專題紀念館。
  • 膠濟鐵路陳列館 可以觸摸到的歷史
    在全路,直屬鐵路局的博物館或陳列館不到10座,以原汁原味而不是復建的百年老站作為館址的只有2座:一座是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另一座是2013年11月7日開館的膠濟鐵路陳列館,館址為膠濟鐵路濟南站。  膠濟鐵路陳列館的誕生,是善待鐵路歷史資源、傳承鐵路歷史文化的成功實踐。  1904年6月1日,泉城濟南被一聲嘹亮的汽笛驚醒。
  • 【新春走基層】跨越歷史的「握手」:小站見證中國鐵路百年變遷
    老京張鐵路,建成於1909年,是中國人自主勘測、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111年後的今天,在相同的起點和終點,京張高鐵呈現在世人面前,這是世界上第一條設計時速350公裡的智能化高速鐵路。新老京張鐵路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中國鐵路百餘年實現前從無到有、百餘年後再度創造奇蹟的歷程。位於八達嶺長城腳下的百年老站青龍橋火車站則是這一輝煌歷程的見證者。
  • 中國唯一保留民國風情的火車站:已有110年歷史,如今卻無人問津
    現如今,國內的鐵路設施建設是非常好的,國內的鐵路網我都基本形成了,現在人們出行都離不開火車。火車現在是非常的普遍,而且各個地方的火車都一樣,沒有什麼多大的區別,人們都只是把它看作是一個出行的交通工具。但是在國內有一些火車站是非常有歷史而且很漂亮的,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火車站。
  • 雲南鐵路博物館,見證雲南鐵路歷史的博物館
    新的雲南鐵路博物館重建後,成為中國唯一一個「車站上的博物館、博物館中的車站」,裡面收藏了雲南米軌、寸軌、準軌三種鐵路的上萬件珍貴文物。現在新館由南館和北館組成,其中南館以百年滇越鐵路「雲南府站」法式古典建築為原型,而北館為萃取高鐵旅客車站元素的現代建築。
  • 豐臺百年歷史鐵路界樁落戶「新家」
    豐臺火車站附近 學者發現古老鐵路界樁 移至鐵科院展示  發現  京奉鐵路界樁  成胡同牆角石  位於豐臺火車站以南的興隆五條,是一條並不知名的小胡同。鐵路文化學者王嵬經常遊走在這一帶,尋找與鐵路相關的歷史遺存。2017年9月12日,兩根水泥樁子引起王嵬注意。
  • 世界唯一的哥德式建築火車站?老濟南火車站
    清朝末期,西方列強紛紛入侵中國瓜分土地跟鐵路資源,同時也修建了很多精美的火車站建築。這些精美的建築隨著抗戰勝利,受到了群眾的強烈排斥,很多建築都沒摧毀。這座享譽世界的濟南火車站也沒能倖免,終於在1992年7月,在被全市人民跟專家學者的反對下被拆除。同年,修建了現在的火車站。
  • 鐵路唯一的國家級專業博物館——中國鐵道博物館!
    正陽門館是中國鐵道博物館的主館,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南側,是由原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改建而成,2010年10月開館。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的展覽內容為「中國鐵路發展史」。展陳大綱嚴格遵循中國鐵路130餘年的發展軌跡,以五個部分的階段劃分展覽命題,運用大量翔實生動的圖片史料,全面展示了中國鐵路發展的歷史軌跡,為廣大參觀者深入了解中國鐵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同時也為史學界研究鐵路歷史提供了珍貴史料和重要依據。清華園火車站建成於1910年,最初是京張鐵路出京的第一站。當年京張鐵路清華園火車站站房上有由詹天佑先生親筆題寫的站名。
  • 老鐵路人的動情回憶:青海格爾木火車站,似水流年
    2020 年 6 月 30 日格庫鐵路(青海段)開通儀式在新格爾木站舉行,同時新車站也正式投入使用,這消息讓格爾木人興奮不已。屈指一算,在格爾木火車站我已經出入35年了。1985年勞動節那天,18歲的我和兩個同齡夥伴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第一次出遠門來到格爾木。
  • 雲南鐵路博物館,看一系列展品,更加深刻的了解歷史!
    雲南鐵路博物館,位於昆明市北京路913號,是利用昆明火車北站的候車室建立的,2004年開館,主要展示昆明鐵路發展歷史,特別是米軌鐵路文物,其中法國米其林內燃動力車組是國家一級文物。這一車組屬高級商務列車,1914年投入運營,輪胎是橡膠的,當時專供中法兩國高級官員乘坐。
  • 濃縮中國鐵路百年時光,尋找鐵路主題博物館
    正陽門館受制於場地空間限制,展出以文獻歷史資料為主,系統地展現了中國鐵路事業從清末洋務運動開始到今天各個時代的發展情況,按照年份排序,詳細介紹和展示了中國鐵路許多代表性路段、重要技術的情況。在東郊館展出的有蒸汽機車,展出了中國鐵路不同時期、類型及制式的機車車輛。有老式的專用客車有國家領導人的公務車,有不同種類的鐵路座車、臥車、餐車、行李車,不同用途的多種鐵路貨車等,是中國鐵路從落後到現代化的歷史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