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一酒:品盛世大唐的茶酒文化,探析唐朝文人為何離不開茶與酒

2020-09-03 寧波鎮海檢察院

唐朝推翻隋朝建立王朝以後,經歷歷代皇帝的改革,生產發展、開疆拓土,迎來了唐王朝文明開放的強盛時期,打造了一個國家統一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發達,百姓安居樂業的唐王朝,是歷史中富有盛名的繁榮王朝。

與此同時,茶文化和酒文化在唐朝時期也獲得了較大發展,是歷史中茶文化形成和酒文化繁榮的重要時期。此時的茶鋪、酒鋪眾多,而茶酒文化在唐朝時期獲得如此大的發展的具體原因,有許多方面。首先,在於茶酒本身特有的價值,茶、酒作為古代重要的兩種飲品,口感佳的同時具有諸多功效,備受古人們的追捧。

第二個原因是受到了唐王朝時期宗教盛行的影響,那時候禪宗和佛門流行飲茶的風尚,和尚和道士們甚至自己親自種茶、採茶、泡茶來招待客人們。而百姓們出於對佛道的追捧,信奉,彼此間也十分流行以茶待客。而除此之外啊,政治上統治者的支持和導向作用,文化的引領作用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下文中也會對此做出詳細解釋。

可以說,飲茶和飲酒是唐人們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在唐代文人中更是十分盛行,在一茶一酒中,寄託著文人墨客們的無限感懷、生活情思。文人們更是將茶酒文化與文學、禪宗等相結合,使其成為大唐獨有的盛世印記,

一茶一酒:品盛世大唐的茶酒文化,探析唐朝文人為何離不開茶與酒

接下來,我們便一起走近長安,走進唐人們的茶酒文化。

(1)茶酒完美特性決定其「不可或缺」

茶是中國獨具特色的一種傳統飲品,但是關於茶的起源一直沒有確定的時間,就連「茶」這個說法,在唐朝之前都是沒有的,「茶」的漢字誕生是茶聖陸羽將「荼」字減一畫而來的。也正是因此,有人認為茶起源於唐朝,只不過,無需質疑的是,早在秦漢,乃至先秦時期,人們便有了飲茶的習慣。

茶作為一種飲品,口感甘苦,留有回香。其次,茶更是有著豐富的藥用和保健功能。

在陸羽的茶經中就有著這樣的記載,「若熱渴、凝悶,腦疼、目,四支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這說明,茶擁有著解渴,舒緩疲勞,提神,舒展經絡,等諸多功能。

在所有實用性功能中,茶的提神功效在古代最為受到人們的重視,根據現在已有的科學研究,茶葉中含有茶氨酸,這種物質能提高大腦功能,增強記憶力和學習能力。

在古時候,人們為了能獲得持久高昂的精神力從事某項活動,常常會通過飲茶來達到提神的功效。

那麼,飲酒又有什麼功效呢?一般來說,酒性溫而味辛,因此飲酒可以幫助人們驅寒保暖,同時也有助於人們進行發散、疏導,能起到疏通經絡的作用和效果。除此之外,酒精會擴張皮膚血管、加速血液循環,興奮神經、也有助於消除疲勞。

不過,在唐代文人們眼中,酒相比較於茶還有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和作用,就是酒是隨心隨性和及時行樂的重要代表。詩人們盛讚美酒,在美酒中揮灑自如,文思泉湧,唐朝時期愛喝酒的詩人更是數不勝數,「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一茶一酒:品盛世大唐的茶酒文化,探析唐朝文人為何離不開茶與酒

(2) 宗教盛行的附加效應

茶和酒的絕佳口感和豐富的保健功能,成為它們徵服唐王朝市場重要的第一步,為茶文化、酒文化唐朝時期的盛行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而宗教的盛行給茶文化、酒文化帶來的推廣,則是茶酒,真正成為唐王朝時期人們重要的一種生活方式的強大助推力。

唐王朝時期,儒釋道並行,宗教文化深受人們的追捧和信奉。如前文已經提到的,茶葉具有提神的功效,而學禪需要長時間的精力集中,此時,飲茶則成了學習禪宗之人絕佳的一種飲品,有助於他們提神醒腦,恢復精力,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習效率。

也正是因為飲茶在禪宗學習中的大量使用,也使得人們爭先效仿、飲茶逐漸盛行,成為唐王朝時期人們重要的一種生活方式。

後來,隨著佛教在唐王朝的不斷盛行,在三教中地位的不斷鞏固,唐朝社會飲茶的風氣更盛,並且日益推廣開來,不再集中於某個地區或者某個階級。飲茶的風氣發展到了全國南北各區域,也發展到了普通的百姓階層,可謂是全社會都興起了一股飲茶之風,而這也是茶文化在唐朝最終確立了堅不可摧的地位的重要原因。

一茶一酒:品盛世大唐的茶酒文化,探析唐朝文人為何離不開茶與酒

後來,佛寺中關於飲茶的規矩也逐步確立了下來並且對此嚴格規範,設置專門製作茶葉的僧人,將其稱為茶僧;當僧侶飲茶時,擊鼓為號叫茶鼓,寺廟裡也設置有專門的房間作為茶室;在禪堂內,更是用上好來來供奉佛祖,同時也以茶待客。總而言之,唐朝時期的僧人們,茶文化是他們除卻佛教文化的必修課之一。

不僅茶,酒文化的推廣和宗教也有著密切的關係。雖然修教之人存在戒律清規,限制其飲酒。在唐朝時期,通曉醫學知識的僧人們和道士有時候會兼職大夫這一角色,僧醫和道醫也由此出現。在他們的治療思想中,酒療是重要的組成一部分。也由此,誕生了我們現在常說的,藥酒。其中,在道士們之中,飲用藥酒以達強身健體的行為更是屢見不鮮。而此時,許多與道教仙長相交好的文人們,從友人們那麼獲得了能夠強身健體的藥酒方子後,將其進行流傳。唐朝時期的酒文化也正是因此,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其中,宗教所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視。

(3) 盛世下的統治者引領

唐朝在推翻隋朝統治建立自己的新王朝後,結束了中國分裂割據,戰爭不止的紛爭狀態,迎來了長時候的和平統一,社會安定。在此基礎上,唐朝統治者們更是勵精圖治,焚膏繼晷,最終迎來了繁榮的大唐盛世局面,此時的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發達,如此強盛的國力為茶、酒文化的推廣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當然,茶酒文化在唐朝時期的發展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李唐皇室成員們本身,好飲茶酒。為此,對茶酒的製作、經營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加以規範。

比方說,在歷史中,唐朝第一次確立了嚴格的貢茶制度,同時進行徵收茶稅,茶稅成為了商品稅中,除卻酒稅的又一國家重要稅收來源,是唐王朝時期一種常設的稅種,對保障唐王朝的國家稅收具有重要意義。除此之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唐王朝甚至實現了國家對茶、酒實行專管專賣的局面。這一定程度上規範了茶、酒作為商業產品的運營,促進了唐朝時期茶酒文化的發展。

不過,唐王朝時期的茶酒政策並非是一直的得呈現出如此的支持態度,唐朝歷史上也曾出現過嚴厲的禁酒政策,只不過禁酒的原因卻並不是因為統治者們認為飲酒不好,而是因為遇上了災年,糧食供給不足。而眾所周知,釀造酒的原料是糧食,因此國家禁酒的目的是為了以應飢年,當災年過去,糧食產量增收時,禁酒政策也就隨之解除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當酒水製作和買賣被限制時,也相應地推動了茶葉市場的發展。

一茶一酒:品盛世大唐的茶酒文化,探析唐朝文人為何離不開茶與酒

在唐朝茶酒文化的推廣中,文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是茶酒中的代表人物,因此要想研究唐朝時期的茶酒文化,也就離不開對文人和茶酒文化之間的聯繫的研究。

(1) 茶與唐代文人的個性契合

古代的文人們十分重視修身養性,強調性情與品格。因此,唐朝時期,茶文化在文人們中的大受歡迎,自然與茶所體現的個性相關。茶聖陸羽在《茶經》中曾有過這樣的評價:「茶之為用,味至寒,精行儉德之人。」可見在茶聖陸羽眼中,對飲茶之人的品性是有一定要求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飲茶之人應當是有德之人。

除此之外,在人們的常見印象,和大家對茶的評價中,茶是一種性精清、味浩潔的物質。古代文人們喜愛以物喻人,探究事物中所具有的品格,文人們也因此賦予了茶高潔的品性,認為茶擁有著超脫普通物質的靈性,不同凡俗。也正是因此,唐朝時期的文人們對茶格外追捧。相比較於茶的實用性功能,文明墨客們則更注重茶文化對他們所起到的精神啟發,他們將自己的精神世界,高潔志向寄託於一茶一飲之中。在唐朝時期,更是有人開始對茶文化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並且達到了很高的文化藝術成就,茶聖陸羽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陸羽的著作為《茶經》,這部著作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全書介紹了茶葉的生產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巧和等各面,內容十分詳細盡致,也由此,《茶經》被譽為是茶葉界的百科全書。

也是自《茶經》誕生開始,茶文化從某種意上真正確立了其在唐朝文人中獨有的精神地位,茶不再是代表著單一物質的冷冰冰的名詞,而是寄託著文人們內心的高雅精神境界,成為唐朝時期文人們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茶一酒:品盛世大唐的茶酒文化,探析唐朝文人為何離不開茶與酒

(2)酒與唐代文人的「詩酒人生」

除卻茶文化,在我們當代後人的印象中,唐朝詩人們之間的酒文化更是印象深刻。在那樣的一個輝煌盛世,詩人們意氣風發,詩酒人生,崇尚著「今朝有酒今對月」的及時行樂的人生價值觀和情趣追求。

與喜好飲茶之人愛自己親手種植茶葉,製作茶葉相似。在唐朝時期,許多喜愛飲酒的文人們更是喜歡自己親手釀造美酒,宴請賓客,與友人們共同品嘗佳釀。

而且如先前所提到的,唐朝文人們也十分喜歡飲用藥酒以達到強身健體的攻效,他們從道長那獲得酒方後,便親自釀造,以便日常飲用,延年益壽。在一些小疾病面前,他們也會使用酒療這一治療方法,藥食同源也正是如此。

當然,談及唐朝時期的文人們飲酒,無論如何也不應該遺漏的一個話題,則就是詩歌了。唐朝時期,詩歌文化十分繁榮,詩人們更是好飲酒。詩人喜歡在飲酒中吟詩作對,此時,也正是他們文思泉湧的絕佳時刻,不少詩人們都是在飲酒時寫下了傳唱千古的名句,在唐朝詩人們的詩歌中,酒的出現頻率更是十分之高。詩人們在飲酒之中寄託情思,揮灑自如,鬥酒詩百篇的李太白先生更是作為其中的代表人物。

一茶一酒:品盛世大唐的茶酒文化,探析唐朝文人為何離不開茶與酒

唐朝,作為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的一個王朝,代表著中國古代社會王朝的高水平時期。此時的社會,統治者勤勉經政,百姓們安居樂業,同時擁有著高度開放的思想和自由的社會風氣,整個國家,整個社會都呈現出了欣欣向榮之景。

也正是在這樣強有力的國家支撐下,唐王朝時期誕生發展了許多燦爛的文化,茶酒文化更是作為其中的代表呈現在我們眼前。唐朝既是茶文化的開創時代,更是酒文化的的高度繁榮時期,在中國茶酒文化史上,起著開創者和承上啟下的作用。

一茶一酒:品盛世大唐的茶酒文化,探析唐朝文人為何離不開茶與酒

同時,唐朝的茶酒文化更是流傳後世,流傳至今,現如今仍然影響著我們當代的許多人。這無疑是一種自然的文化傳承,但是這種文化傳承還只是被動的,我們需要更加主動地行動起來,保護傳承這樣寶貴的中國傳統文化,讓其在中國文化史中,始終熠熠生輝。

相關焦點

  • 「人間相學事春茶」:唐代社會文化為何會實現從酒到茶的變遷?
    「酒使人醉,茶使人醒」,或許正是由於天性中截然相反的功效,才能在大唐盛世創造出璀璨的火花。唐代是茶酒爭論功勳的時代,酒在社會文化中的主導地位受到挑戰,而茶卻猶如王謝堂前燕,得到了社會各階層的喜愛,形成「人間相學事春茶」的盛世。
  • 歷來詩酒助興,為何茶卻能在唐朝後來居上,成為文人們的心頭好?
    >唐朝文人愛茶,並不僅僅是因為茶的味道獨特清幽,還和茶的作用密切相關。,所以更加的貼近生活,不同於茶和唐詩相結合的文雅,將茶寫入小說,哪怕融合了唐朝文人的情懷,卻使茶更加的接地氣。二、為何茶的地位能夠超越酒,在唐朝實現與文人的有機融合01. 受政府政策的形勢推動,飲酒之風得到遏制為什麼唐朝的茶葉發展得如此迅速,唐朝人對茶葉是如此推崇?
  • 寒香慕古 | 茶酒無心 飲者有意
    好茶醇酒,俱是好物。前者是煙火人間的「不如吃茶去」,後者是寒夜溫喉的「能飲一杯無」。不論是圍爐而坐,還是一人獨飲,吃茶品酒既是品味所致,也是內觀問己。茶聖陸羽在《茶經》卷一中便提到,「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茶是「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的淡然;是「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願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的達觀。
  • 助力大唐詩文盛世的,除了酒,還有它
    茶、詩、酒在中華文化中淵源頗深。中國的文人雅士們,愛酒更愛茶。這茶、酒與詩文之緣更是難解。只是茶與酒素來代表的是中國文人兩種截然不同的個性,看似相互對立,卻也千年糾葛難離,因此便有了「茶酒不分家」之說。雖如此,茶酒與詩卻有著各自的淵源。
  • 從敦煌文書《茶酒論》的茶酒爭辯,看外來茶如何打敗酒,入主中原
    酒發源於中原,長久以來在各種禮儀活動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而茶則起源於巴蜀等地,茶、酒之爭其實是外來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衝突,不僅是酒文化、茶文化,也涉及儒道釋,而水的調和則顯示出不同文化之間的和諧統一。全文以擬人的方式圍繞茶、酒關於孰尊朝卑的爭辯展開,最後以水的調解而結束,行文1200餘字,一問一答,工整有韻律。
  • 前月浮梁買茶去,景德鎮原是大唐茶都?白居易詩為何離不開茶?
    02浮梁茶曾名聞天下,景德鎮曾被譽為大唐茶都為什麼說是「浮梁買茶」勾起了白居易的傷心事?這要從浮梁這個地方說起。1900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甘肅敦煌莫高窟中發現一個密室,內藏近六萬卷寫本文獻以及彩色絹畫、金銅法器等民族瑰寶。
  • 茶酒文化之酒文化的態度
    茶酒也是人生的兩種氣度,同時也代表了兩種人生態度,茶溫潤平和,酒豪氣磊落,把盞人生,也當是以茶酒最為適宜了。茶酒是人生的兩個側面,各有優劣,也相互補充,清茶、美酒既是待客之敬,也是品人之道,品心之境。茶需細品,這樣,才知沉浮之中只有淡泊才能寧靜,茶需慢酌,這樣,才知漫長人生只有沉澱才有生命的芬芳。 酒需豪飲,這樣,才知成敗之中的酸甜苦辣,酒需怡情,這樣才知在浮躁的世界裡釋懷人生。
  • 北方人喝酒,南方人喝茶,一茶一酒話天下
    這句話是小編大叔到三十五歲才總結出的茶文化與酒文化的區別所在。我們發現從古代至今自茶樓與酒館,似乎總是相伴而生,但茶杯與酒碗裡所蘊含的人生百態,卻是截然不同。酒是一棋子,蘊含人生大道理。茶是一本書,可以明智通心。一盞茶,也許可以苦後明智;一壺酒,也許可以醉後釋懷。
  • 詩 酒 茶——文人三寶不得不說的故事
    酒文化和茶文化也成為了一種休閒文化,一種交際文化。01、自斟自飲,自娛自樂。唐代元稹的《獨醉》「一樹芳菲也當春,漫隨車馬擁行塵。桃花解笑鶯能語,自醉自眠那藉人。」寫出了詩人以自然風光相慰藉,自醉自眠的瀟灑之情。李商隱的《花下醉》「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 茶話春秋之盛世長安
    「大唐氣象」,指的是唐朝的人物、文化、城市所體現出來的風姿和神韻。大唐氣象,是一個時代精神的體現:恢弘、大氣、包容、開放、自信、豪邁。大益集團近年出品了一款定位高端的精品生茶,「盛世長安」。,茶益盛世盛世興茶,再現大唐之氣象;茶益盛世,不忘茶人之初心。
  • 茶酒絕配,紅了一座老城
    在中國,茶與酒有著千年之爭。其實,茶與酒並不相悖,它們本就是中華文化中一體兩面的表現。對國人而言,茶酒本相宜。「茶類隱」,一杯清茶讓人神清氣爽;「酒類俠」,一盅美酒使人狂放沉醉。淡茶濃酒之間,各有情懷意境。
  • 招待客人有講究:古人講「茶滿欺人,酒滿敬人」,生活處處皆學問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清詞三大家之一的納蘭性德喜飲茶、善喝酒,不僅是他,細數古代文人雅士、販夫走卒,不管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茶和酒總是不可或缺的。茶酒文化,作為我國文化中濃墨重彩的篇幅,無論是在詩詞雅賦中,還是在日常生活的待人處事中,都是一門值得深究的大學問。
  • 茶酒不能兼容?琴棋書畫詩酒茶!一起來看看茶酒文化
    茶和酒,不能兼容嗎?國人好飲,無非茶和酒。茶和酒雖都是自古以來的待客佳品,並都衍生出了各自獨有的文化,但二者仿佛一直「貌合神離」。好酒者不專於茶,好茶者幾乎不喝酒;茶樓與酒肆雖然印象中好像總是相伴,但茶樓從不見酒客,酒肆也基本沒有品茶人。有一個「茶酒爭勝」的故事:茶對酒自誇「戰退睡魔功不少,助成吟興更堪誇。亡家敗國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飲茶。」
  • 茶與酒的社交,只需要記住一個詞,酒滿茶半
    茶與酒的社交,只需要記住一個詞,酒滿茶半酒文化和茶文化幾乎代表了古代傳統禮儀中最基本的待人接物的基本規程,而有一個基本的熟語便是「酒滿茶半」,無論是是酒文化還是在茶文化中,都認為酒一定要斟滿,而茶則不要太滿。
  • 一茶一酒一人生,缺一不可……
    世上好酒無數,又豈能盡入囊中?你遇見就是緣分。世上茗茶萬千,又豈能盡數品飲?懂你的就是好茶。歲月如歌,有人飲酒,有人品茶,亦有人皆愛之。茶,不品它,卻清香自來;酒,不醉人,卻人人自醉。一盞茶過後,可能又要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見不想見的人。
  • 一壺酒裡見天地,一杯茶中見人生:人生活到最後,不過是一茶一酒
    人生前半場,就像酒一樣,濃烈而又醇香,可喝多了,終究會覺得「淡」。人生後半場,就像茶一樣,平淡而又清香,品嘗得多了,便會覺得「甘香四溢」。一草一木一世界,一茶一酒一人生。人生最大的樂事,莫過於年輕時像「酒」,酒過三巡人不醉,莫過於「不惑」之年後像「茶」,茶過半杯需慢品。
  • 一壺酒裡見天地,一杯茶中見人生:人生活到最後,不過是一茶一酒
    人生後半場,就像茶一樣,平淡而又清香,品嘗得多了,便會覺得「甘香四溢」。一草一木一世界,一茶一酒一人生。人生最大的樂事,莫過於年輕時像「酒」,酒過三巡人不醉,莫過於「不惑」之年後像「茶」,茶過半杯需慢品。
  • 生活在唐朝,酒要能飲找李白,茶要會喝找陸羽
    俗語有云:「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酒和茶始終都離不開中國人的社交圈,到朋友家探訪就備上一壺好茶伺候著;在餐桌上更離不開酒的輔助,正所謂感情深一口悶,當然切忌「喝車不開酒,開車不喝酒」。之所以我們的離不開茶和酒,那都是有歷史的,上千年的傳承,哪能說丟就丟呢,今天我們就來穿越過去,回到唐朝,看看那些生活在唐朝的人是如何在酒與茶之間來回穿梭,享受生活。
  • 萬丈紅塵一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
    酒文化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基於酒文化在中國文化中的厚重底蘊和份量,很多人便將酒與文人生扯硬拉起來,嘗試有好有壞,但至少是寬廣的,不壓抑酒的杯具中國是數千年酒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茶和酒正好相反,酒帶給人興奮和歡樂,而茶帶給人平靜和內斂,讓人往內看自己,可以完成構造一個真實的內在人格。
  • 貴溪茶酒釀造師王日光的追夢人生
    一茶一酒一世界品茶品酒品人生歷時五年之久經歷千萬次的研發實驗獨特的釀酒秘方結合現代釀酒工藝王日光終於實現了茶與酒的完美融合也讓他一躍成為非遺文化傳承人「這些都是新出的茶酒,很多老客戶都專門開車過來採購,品嘗茶酒。」王日光一邊接待客戶一邊微笑著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