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發明」指的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四項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發明。不過現在又出現了「新四大發明」的說法,指的是絲綢、青銅、造紙印刷和瓷器四項發明。許多人認為新的四大發明才能代表中國古代科技的最高成就。
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就已經開始生產絲綢了。在絲綢生產中包含著眾多獨領風騷的先進技術。把野桑蠶馴化為家蠶,本身就是一項極為重大的發明,要知道在人類的歷史上也只有家蠶和蜜蜂兩種昆蟲被馴化。此外,古人還發明了織絲所用的踏板織機,以及一整套織物結構系統。除了上述三大領先技術之外,還必須說說提花程序,這是絲織技術中最為神奇的部分。提花程序可以控制圖案循環,歐洲的打孔紙版就是在中國工匠線編而成的花本基礎上誕生的,電報和早期計算器的發明也是從中得到的啟發。
青銅器可謂是一匹從中國發明中殺出擠進四大發明的黑馬。中國不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青銅的國家,但卻是把青銅鑄造和冶煉運用得最爐火純青的國家。中國古代青銅器皿多為禮器,體積龐大、工藝繁瑣、圖案精美,鑄造一件大型青銅器需要幾百人同時協作,沒有一定的技術能力和管理方法是無法完成的。
和瓷器相比,青銅器就只能是黯然失色了。雖然陶器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文明中都非常普遍,但是陶器有許多缺點,完全無法和中國發明的精美的瓷器相比。早在商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瓷器燒造技術。經過不斷改進,到宋代時,不但技藝成熟,規模也變得非常大,滿足了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想想看,當西方諸國的貴族使用昂貴的金銀器皿、窮人只能使用粗陋的陶器的時候,中國的普通老百姓就已經使用上了精美的瓷器,生活水平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直到明朝中期,也只有中國掌握了燒瓷技術。後來在明朝中後期葡萄牙人從澳門「偷師」學到了這項技術,將其傳入歐洲。「流水作業」的工作方法傳到了西方,直到今天也仍然是工業生產的最核心的作業方式。
「造紙印刷」作為一項發明被放在一起。沒有造紙,印刷就無法大規模出現。沒有印刷,紙張便無法成為快速、便捷的傳播文明的工具。兩者是密不可分的。
這「新四大發明」是中國人自己總結出來的,但過去的「四大發明」卻是外國人的說法。1620年英國哲學家培根的《新工具》中第一次提出,造紙、火藥和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三大發明推進了歐洲歷史的巨變,「它們改變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狀態」。
兩百多年以後,馬克思也在《經濟學手稿》中提出:「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槓桿。」
來華傳教士、漢學家艾約瑟在上述三大發明中加入造紙術,他在比較日本和中國時指出:「我們必須永遠記住,他們(指日本)沒有如同印刷術、造紙、指南針和火藥那種卓越的發明」。到了這裡,「四大發明」的概念橫空出世,並且為大多中國人所熟知,並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現在又出現了所謂「新四大發明。」不過是拿祖先的東西說事兒而已,正是新瓶裝舊酒,不過是譁眾取寵罷了。
倒是另一個版本的「新四大發明」才是讓老百姓津津樂道的,這就是新中國成立後所湧現的四項發明,包括雜交水稻、漢字雷射照排、人工合成胰島素、複方蒿甲醚。
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漢字雷射照排系統則解決了漢字在電腦上排版的難題,被譽為繼「活字印刷術」之後的中國印刷術的第二次革命。人工合成胰島素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合成有生命的蛋白質,對生命科學的發展有重要意義。複方蒿甲醚是一種治療瘧疾的特效藥,在世界各地廣泛應用,拯救了許多瘧疾患者的生命。
過去的輝煌都已經過去了,只有不斷創造出造福人類的新的發明,才真正能夠讓我們感到驕傲。不然總是吹噓祖先的東西,反而顯得我們現在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