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城法院推出「司法地圖」
東城法院副院長薛峰介紹「司法地圖」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東城法院積極推進自主研發的「東城區司法地圖」信息系統的應用,深挖和充分利用司法大數據,研判和應對矛盾糾紛的現狀與趨勢,精準提供法律服務,及時協調多方力量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
今天上午,東城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薛峰帶領立案庭幹警走進建國門街道,及時向街道反饋該院「司法地圖」捕捉到的相關司法數據及信息,並提供法律服務。
薛峰副院長介紹,東城法院「司法地圖」系統的研發系全國法院系統首創,也是該院「智慧法院」建設的一項重要成果。該系統將法院受理的各類案件匹配至東城區各街道並反映在東城區行政區劃地圖上,定期分析和反饋各街道的案發數據,使區委區政府、各街道對於轄區的案件數量和種類有更加充分的掌握,實現信息數據的對接共享。一方面將浮於面上的「明火」,即社會治安、社會服務管理方面亟待解決的問題反饋給政府和街道,有利於問題解決;另一方面,將治理中的隱藏著的「暗火」,即普通民事糾紛發生、發展狀況等隱患及時反饋給各部門,便於有針對性的治理和及時化解。
「1到4月你們比較多的案件糾紛是離婚和勞動案件,其中勞動糾紛案11件裡有10件案件都集中在一個被告身上。8月份民間借貸案件增多,9月份勞動糾紛和物業糾紛又上來了,其中主要涉及到兩個公司。同時執行案件也增加了。通過地圖可以從被動盲目處置矛盾變為主動預防,調動各方面力量化解矛盾。」東城區法院副院長薛峰指出,根據新一期的司法地圖報告,建國門街道的勞動糾紛和物業糾紛,尤其是老舊小區和回遷小區的物業糾紛有所上升。
據悉,建國門轄區居民由於閒散資金較多,民間融資活躍,2016年上半年民間借貸糾紛有31件,而今年上半年的民間借貸糾紛只有13件。外交部街社區黨委書記高曉霞分析說,得益於區法院提供的司法地圖,街道社區及時了解到本轄區居民矛盾聚集和相關隱患,從而有針對性地加大金融知識和風險以及法律責任的宣傳,並邀請司法工作者就民間借貸糾紛和非法集資案件進行以案說法,同時邀請借貸糾紛的受害者現身說法,正是有區法院的司法地圖,轄區內的借貸糾紛案才會減少。
建國門街道辦事處主任賈邦表示,根據區法院的最新數據,下午就將對相關社區進行約談、了解情況。同時將針對勞動糾紛去人事社保局進行溝通,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合力。
薛副院長介紹,近年矛盾糾紛的多發和司法資源的稀缺這對矛盾十分突出,針對各區域高發案件和典型糾紛,法院還將調整司法資源,如實行巡迴審判、就地審理等,或與街道、社區力量和人民調解組織開展聯合調解,開展調解協議的司法確認工作等。(記者王薔)
(責編:池夢蕊、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