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重陽,又到重陽。從膾炙人口的唐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到電影《紅高粱》插曲「九月九,釀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還有「又是九月九,重陽夜,難聚首,思鄉的人兒漂流在外頭」等等熟悉的歌曲,所唱所抒的,都是一份濃濃的情。
重陽節又被稱為老人節,是一個敬老、愛老的節日,文化傳承悠久,傳統節俗豐富。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金秋十月,秋高氣爽,正是登高遠望的好時節,可以讓人達到心曠神怡和健身祛病的目的。
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也很多,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高所到之處,沒有統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在高處觀望最美的秋天,此時再配上一杯酒的話,感覺自己就像個詩人呢。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所以又叫做茱萸節。
茱萸對於重陽節,就如同艾葉對於端午節那麼重要。只有在重陽節這天採摘的茱萸,藥效才最好。古人在這一天,一定會把新鮮的茱萸佩戴於發間,用以驅寒闢邪,就像這樣▼
茱萸入藥,可製酒養身祛病,它的香味也很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
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闢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闢邪翁」。
重陽節,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金秋時節,菊花盛開,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黃酒是我國的民族特產,也是世界最古老的酒類之一,重陽節喝黃酒賞菊花的習俗從古代延續至今。喝黃酒除了應時應景,其營養價值也為人所稱道。
俗話說,「九月九,做黃酒」、「菊花開,飲黃酒」。黃酒含人體必需的18種胺基酸。中醫認為黃酒性溫味甘苦,有通經絡、行血脈、溫脾胃、潤皮膚、散溼氣等保健作用,黃酒還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對老人來說有著其他酒類無可比擬的養生優勢。
重陽已是深秋,天氣轉冷、寒意漸濃,用一杯黃酒敬父母長輩,實在是禮重情更濃。
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長壽之意,又稱「敬老節」。九九重陽凝聚了中華民族千秋萬代「老吾老」的濃濃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風範。
在這個敬老愛老的日子裡,暫且放下手中忙碌的工作,多陪陪父母吧!無論你身處何地,身居何職,你永遠都是父母的孩子。從古至今,孝順的方式和內容也許會改變,但孝順的內涵卻一脈相承,生生不息。
在重陽這樣一個節點,除了寒暄慰問,更要用美酒表達情意。敬父母長輩一杯客家火炙娘酒,敬的不僅是酒,更是一份安康,吉祥而溫暖。
登得再高,走得再遠,
我們永遠是爸媽眼中的孩子,
過去,您陪著我們成長,
現在,我們陪著您變老。
九九重陽節,不論你在哪裡,
記得給家裡的長輩打個電話,
道一聲祝福。